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社会主义价值观教育要融入高校的教育教学之中

发布时间:2016-12-12 09:17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他们的成长成才影响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加强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迫切重要。本文在梳理相关概念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并对此提出了相关培养路径。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含

 

  关于研究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路径问题,前提是必须明晰与之相关的各种概念,理清其相互关系,才能更加科学合理地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问题本质。

 

  ()价值观。价值观是基于人的一定的思维感官之上而作出的认知、理解、判断或抉择,也就是人认定事物、辩定是非的一种思维或取向,从而体现出人、事、物一定的价值或作用。在阶级社会中,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价值观念。

 

  ()核心价值观。核心价值观是对价值观结构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得到的一个概念。所谓核心价值观,就是指人们在长期的价值生活实践中积淀和形成的有关客体对主体效应的根本看法,是人们在处理各种价值问题时所持的根本立场、观点和态度,它在整个价值观体系中处于中心地位,起着主导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内容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201312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分为三个层面,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目标;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则是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

 

  新世纪以来,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生产、贸易、科技、文化领域等人类生活领域都已超越国界,中国也别无选择地面临经济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全球化等全球化浪潮。全社会、全方位、全开放的局面使西方思想文化进入我国的渠道和机会大大增加。

 

  二、当代中国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的表现及培养路径欠

 

  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人的主体性逐步增强,当代大学生是在改革开放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所受传统观念束缚减少,社会意识自由程度提高。但个别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自强自立意识、缺乏创新意识、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少、价值取向扭曲、社会责任感缺位、诚信意识浅薄,刻苦学习、艰苦奋斗精神淡化,自我意识较强,缺少团队精神,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道德学习和道德建设的重要时期,是养成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关键时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紧扣大学生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学学习的全过程,不仅能增加德育教育的实效性,还能增加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助力。

 

  ()把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相关课程

 

  大学阶段是大学生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发展的关键时期,学习期间融入相关内容,有利于其成长成才。

 

  ()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德育教育

 

  1.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坚持与时俱进。必须面对现实,坚持战略性与针对性相结合,民族性与全球性相结合。

 

  2.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当代大学生德育教育,应创新教育方法德育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是施教者和受教者的价值互动过程,仅依靠传统意义上的灌输型经验型封闭型教育方法,很难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目标。因此应创新教育方法,使灌输型引导型经验型科学型封闭型开放型转变,创新培养方式,占领网络阵地,实现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模式。

 

  3.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融入当代大学生校园文化。我国现阶段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都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为导向,并具有时代特色,健康向上。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融入校园文化,一方面要注重校园文化建设特色性,不同大学应有不同的大学校园文化,校园设计、建筑风格、校风、校训、校歌、校徽等应彰显特色。与此同时,要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但切勿干篇一律,生硬套搬。另一方面,要兼顾校园精神文化建设与校园物质文化建设,校园物质景观作为一种符号象征,集中反映了一个国家价值观念的主流。

 

  当代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充分发挥高校校园文化的作用,在充分挖掘各高校历史传统宝贵资源的基础上,密切结合学校自身发展特点,营造出学校特色鲜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突出的校园风气。

 

  作者:姚秀杰 来源:青年时代 201627

上一篇:关于语文教学与国学教育的思考

下一篇:高校教育教学评价理论发展现状及改进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