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14 13:48

  五年制高职学生群体感恩、责任意识比较缺乏,致使其学习缺乏动力,社会责任感较弱。因此,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应从家庭开始,应进入学校课堂——发挥学校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作用,社会也应负起责任——对社会成员进行引导,同时也要调动、发挥青年学生的自身主观能动性,以使青年学生更好地成人成才。

 

  一、问题的缘由

 

  北京作为首都,其教育比较发达。随着高校扩招,高等教育(以本科为主)的入学率比较高,带动了普通高中的蓬勃发展。以2015为例,7.1万多名初中毕业生中,超过5.4万人升入普高,入学率高达76.0%。五年制高职作为一种教育类型,是高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校招收的五年制高职学生中,绝大多数因为成绩不理想,不能升入高中,因而选择了五年制高职。在进入高职院校以后,他们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学习缺乏动力,社会责任感较弱。部分学生的感恩意识缺失,只求受惠,不知感恩;只求索取,不知奉献;只求权利,不知责任。他们对家人、社会给予的关爱认为理所当然,不懂得付出。为此,课题组以本校五年制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究。

 

  经过定性分析,发现师生关系紧张的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成绩不理想;同时他们与家长的关系——亲子关系大多也不好,有时甚至是对立的。

 

  影响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的因素比较多,如双方的行为方式、思想观念、生活环境、生活阅历、成长环境、教育背景、年龄、心理等方面的差异等,这些都会影响相互的关系。经过研究,认为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可能在其中起着更大的作用。尤其对于子女、学生身份的人来说,如果缺乏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更容易引起亲子冲突、师生冲突。而个体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的缺乏又与其自身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的大环境以及个人的自我教育有关。作为教育工作者,有必要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的探究。因此,教师在参考了前人有关研究的基础上,设计了相关调查问卷,对在校的二、三、四年级三个年级近500名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并与班主任及个别学生家长进行了访谈。

 

  二、教师的调查研究

 

  (1)调查的部分数据。从问卷、访谈调查中教师觉得有的数据值得关注。一是关于对父母的感恩及责任意识:82.8%的学生不记得或记不清父母的生日,记忆很清晰的仅占7.2%;在假期经常主动帮助父母做家务的仅占3.2%,偶尔做的73.5%;88.6%的学生只偶尔向父母表示感谢,从没有表示感谢的占3.7%。二是关于对教师的感恩及责任意识:对于老师62.3%的学生表示心里感谢,但没表示出来;11.4%的学生认为教育学生是老师的职责,没有必要感谢;遇到老师从不打招呼的占23.3%,主动打招呼的仅占21.1%

 

  三是关于对同学的感恩及责任意识:占89.3%的学生没有或者有很少的朋友;当同学遇到困难时,尽力帮助的占44.1%,不愿意或选择有条件帮助的占多数。四是关于对待社会的感恩及责任意识:在帮助他人时,87.2%的学生希望不同程度地给予回报;在公交车上,主动、自觉让座的只占19.7%

 

  五是其他方面的数据:73.5%的学生觉得人生值得感激或感恩的事较少,不需要去感谢谁。学生的父母中,经常教育子女要懂得回报、感恩的仅占4.4%,没有或很少进行该教育的却高达95.6%;学生的父母最为关心的是子女学习成绩,占81.6%,而对于道德品质的关注与培养很少,只有7.1%的学生家长重视子女道德品质的教育与培养。78.9%的学生在学校中很少甚至没有接受过感恩教育,甚至8.9%的学生不知道什么是感恩教育;对于参加社会公益活动,92.7%的学生没有参加过,其中68.3%的学生属于没有机会参加。

 

  (2)问题的分析。是什么原因造成不少五年制高职生不知道感恩、缺乏责任意识呢?作为教育者,我们必须进行深刻反省,认为造成如此状况的责任并非都在学生身上,这里面掩藏了很多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问题。

 

  首先,部分家庭感恩责任教育存在偏差。从以上的调查结果可以知道,部分家庭教育能力非常薄弱,甚至是丧失。另外,通过调查、访谈,发现有的家庭教育中,家长的教育水平低、方法不当;还有个别家长自私、冷漠、没有责任感等(如他们对自己的父母不孝)。家庭教育不力是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缺失的重要原因。其次,学校教育存在偏差。虽然新中国的教育从三好教育,到五好教育,再到素质教育,一直都重视学生的思想道德的培养,但是反思一下,好像个别学校的德育成效总体感觉越来越小。

 

  从教育成果来看,学生的考试成绩、技能比赛的成绩是显性的、刚性的,德育的效果是隐形的、软性的。这使得一些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知识、技能,重知能、轻德育。学校在校园文化建设方面也未形成学会感恩、承担责任的良好氛围。

 

  三、进行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1)感恩与责任意识的概念。感恩是中华民族优良的道德传统之一,强调知恩图报”“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施恩慎勿念,受施慎勿忘。这也正如《现代汉语词典》对感恩的解释——对别人所给的帮助表示感激。现代生活中,感激的对象已经超出的范围,包含其他生物体或者更广泛的对象,如自然界。所以,有学者将感恩定义为:对自然、社会和他人给自己的恩惠和帮助由衷认可,并真诚回报的一种认识、情感和行为。

 

  感恩作为一种积极情绪,同时与众多其他积极情绪相关,如满意、幸福、自豪、希望等。感恩可以增强个体的主观幸福感,感恩情绪对于个体主观幸福感的预测作用是通过能力需要、关系需要和自主需要的满足来实现的。

 高职大学生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研究

  责任意识是指主体在理解一定条件下自身角色和社会要求的基础上,把握自身行为及其结果,使之符合社会要求的情感、意愿,是个体对角色职责的自我意识及自觉程度,是一种自我约束的价值取向,是社会意识的重要范畴。青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即要有做好分内事的意识,否则应当承担过失的意识。

 

  所以,责任意识也可理解成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也是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中十分强调的内容,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就充分显示了林则徐的担当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则体现出了责任意识。

 

  感恩意识和责任意识有着密切的联系,有了感恩的心,懂得感恩,就会产生责任意识。感恩教育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在感恩教育中增强责任意识,在家中要有尊敬父母、关心父母、热爱父母的良好行为规范;在班集体中要友爱同学、帮助同学、团结同学;在学校要尊敬老师;在社会要诚实守信、乐于助人。

 

  (2)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感恩与责任意识是每个公民应具备的最基本的道德素质。要使青年学生成人成才,必须对他们开展以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为重要内容的道德教育。不会感恩,没有责任意识的人,即使他在生理上已经发育成熟,但是他在心理上、思想上还未成熟,还没有达到精神成人。从的完整角度看,还没有成人,也就不会做,这种人即使是高智商,也不会对社会和他人奉献,也不会成才

 

  爱因斯坦曾说过: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个有用的机器,但是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因为对其自身而言,因他只会关心自己,不会真正关心他人,无法与他人真诚合作,也无法适应社会。没有社会的支持,个人又岂能做出业绩?这种人对社会而言,他既不能为社会创造财富,也不能提供正能量,反而会成为社会的负担。

 

  只有学会了感恩,有了责任意识,青年学生才能具有关爱和尊重他人的意识和能力,才能拥有良好的心态、积极的状态、有情有义的生活,才能成人成才。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学生现阶段美好的理想,是他们不懈的追求。如何实现中国梦?客观上需要一大批具有高度责任意识和使命感的人才。人才从何而来?人才来自于教育。青年学生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塑造、形成阶段,因而对他们加强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非常重要与必要。

 

  对青少年实施感恩教育,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积极乐观的心态,塑造健康的人格,构筑融洽的人际关系。延伸到社会层面,人人懂得感恩,互敬互爱,社会将是一个和谐的大家庭。因此,感恩教育应该成为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必修课,也应是终身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对全面提升青少年自身素质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四、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的实施

 

  根据前文的分析,本校五年制高职学生感恩意识、责任意识缺失受多方面因素影响,为此,教师从如下几个主要方面入手实施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

 

  首先,应从家庭做起。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在其家庭成长环境中应该先感受到感恩责任,如果父母和其他家长没有感恩意识、责任意识,孩子的这种意识从何而来?家庭教育中,一方面家长在感恩、承担责任上要有榜样示范作用;另一方面,家长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责任意识。这是教师在做学生调查的时候很有感触的地方,不少学生从小没有受到这方面的影响。说彻底些,有些家长、社会中的成年人也缺乏相关的意识,也需要教育。

 

  因此,教师要以家长学校(网络课堂)、班级家长微信圈的方式向学生家长宣传感恩责任的教育意识。其次,学校要承担起教育主渠道的作用。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应成为学校德育的重要内容。学校教育中,要将教育学生精神成人置于首位。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道德教育、人性教育,是做人的教育。

 

  应该将感恩意识、责任意识教育做好统筹规划,在不同的学段都有内容,具体要求则有所侧重,并且将显性与隐性教育有机结合。要避免庸俗化、功利化,更不能引起学生的反感。在学校教育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不应该仅仅是思政课教师、班主任的工作,应该是全员育人,各学科教师都应该履行自己的教育责任。如以国家将每年的930日设立为烈士纪念日为契机,开展扫墓、祭奠活动,纪念那些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为国家建设而牺牲的烈士,表达对烈士的感恩。学校的橱窗、壁报也进行感恩、责任意识的宣传,宣传师生中的典型人物,形成校园文化氛围。班级可以在每年的九九重阳节之际召开感恩主题班会,书写感恩书信等。

 

  第三,社会担起应尽的责任。从社会的个体到组织,都有为培养国家未来的建设者应尽的责任。尤其有影响力的人物,应该成为青年学生学习的榜样,多做对他人、国家、社会有用的事,身体力行感恩之事,履行自己的责任。新闻媒体应多报道有感恩、有责任感的好的典型,多传播正能量,营造社会感恩教育的氛围。

 

  第四,重视青年学生自身的主观能动性。青年学生自身具有能动性,在感恩与责任意识教育中,既是被动的客体又是主体,同时也是学习的主体,各方面教育能不能最终起作用,要看青年学生自身的情况(即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自身积极向善、向上,见贤思齐,感悟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积极履行自己的家庭责任、社会责任,使自己不断完善,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五、结束语

 

  感恩与责任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它需要长期的影响和多方面的教育,更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积极配合,促使高职学生形成感恩的心态、担当的意识,以及履行自己学习责任的行为。总之,感恩是学会做人的起点,只有知道感恩的人,一生才会生活得幸福美好。作为教师,要努力使高职学生胸怀感恩之心,践行责任之行,拥有和谐人生,激励他们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作者:王振 张萍 来源:成才之路 201618

上一篇:人才成长理念下引导家长做好家庭教育研究

下一篇:浅析不同词性词汇功能,探究高考完形填空微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