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教学管理创新方法发展思考论文(共4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0:41

 

 第1篇:新课改下小学校长教学管理的思考


  作为学校教育改革以及发展的领导者与执行者,小学校长对教学管理的新问题、新趋势以及新走向要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提出能够与“新课改”发展相适应的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策略。通过将教学管理理念进行更新作为突破口,重点对教学管理制度进行重建或者优化,注重对教师管理的强化,并将改进教学管理评价机制,使“新课改”的顺利进行得到有力的保障。为了使新课程改革与现阶段的教学发展现状相适应,每一位教学工作者都应该积极主动的思考,构建与之相适应的课堂教学管理策略,科学有效的推进新课改。


  一、以更新教学管理理念为突破口


  教学管理理念其实质就是一种思维,对管理理念进行创新,本质上就是对管理者所秉持的已经不适应当前发展趋势的部分进行创新,最终能够对管理者的决策、执行以及监督提供重要的导向作用。作为一校之长,应该秉持开拓创新的思想,不能局限于以往的陈旧模式,要与时俱进,使教学管理能够更好的与当前的时代发展要求相适应。无论时代如何发展,人力资源永远将作为第一资源而存在。在传统的管理理念中,人往往是作为被管理对象的身份而存在,其管理的目标是将管理对象变成特定的身份。在教育方面,教师的地位不可替代,可以将其看成教育的生产力,在整个教学管理以及教学过程当中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所以,作为学校的领导者以及各种政策的具体执行者,都必须将人的因素置于管理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以往的学校管理中,存在着许多较为明显的弊端,虽然说它能够让被管理对象遵守制度,但是却抛弃了教育本应该具有的促进经济发展以及社会进步的使命。当前的社会发展正呈现多元化,为了能够和社会的多元发展相互协调适应,校长应该更新管理观念,树立多元化的管理理念,杜绝封闭式的管理理念,为学校管理的现代化发展做出最大的努力。在具体的管理实践过程当中,学校的管理者们应该善于抓住时机,积极地对社会进行科学广泛的调查,在实践活动中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管理者,不能被动进行改变,而应该主动出击,用探索管理模式代替循环管理模式,从而更好的体现出管理的科学性。管理者要善于研究学生个体之间存在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形成教学相长的师生关系,最终使得拥有不同文化背景、性格、气质以及天赋的学生都能够充分地发挥出自己的特色。


  二、以重建或优化教学管理制度为抓手


  一所学校管理的核心因素是教学管理,是否具备科学的教学管理关系到一所学校管理的成败。“新课改”要求在教学管理中增加更多的新的管理模式,这些新的管理模式更有助于促进科学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建,从而形成一种正向的激励。重建教学管理制度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它能够从根本上实现对教育观念以及教学实践的改变。“新课改”在旧的教学管理制度中不能够施行,因此很有必要对已有的教学管理制度进行全面的审视,并对它进行重建或者优化。


  1、重建或优化教学管理制度


  在传统的教学管理中,往往将很多的精力放在了分数与规章中,将教学的终结性评价的地位摆在很重要的位置,从而边缘化了过程性评价,在管理的过程当中,出现了重分不重人、见章不见人的现象。这样的管理制度严重地抹杀了教师的个性,压抑甚至可以说是扼制了教师的创造性,严重地扭曲了教学的价值以及本性,违背了新课程改革精神。因此,依照素质教育所提出的要求,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教学管理制度,从而保证新课改的顺利实施。重建教学管理制度,能够更好地明确教师参与的责任以及义务,有助于形成教师的主体意识,并使得教师能够更多的参与进来。学校管理中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教学管理,一所学校的发展前途和其教学管理水平是息息相关的,教学管理制度能够影响教学模式的确立以及选用,因此优化教学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2、重建、优化课程设置管理制度


  现行的很多小学课程设置中存在着教学知识技能和学习实践不能联系甚至是相互违背的现象,教材建设不能够和当前的专业发展要求相互适应,过度的强调记忆与理解,缺少强调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应用到实际的生产生活中,或者用于解决实际问题与解释自然现象中等等。课堂教学不能够和课程的实践紧密联系,科学知识技能与实践教学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距,甚至有时还出现脱节的现象。对获取知识的受用方学生来说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的教育观,或者也可以称之为学习观,它对促进素质教育以及推进各门学科课改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3、优化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为教学管理,而学校教学管理活动的逻辑起点是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建设,它们共同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基本保障。教学常规管理制度应该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重点的规范。加强师德建设,强化校本教研与培训,为教师专业化的成长提供更加有利的条件。


  只有把深层次的新课改融入到小学教学管理中去,课程改革的内容才不会趋于形式。新的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丰富了课程改革的内容,并为课程深化改革提供了丰富的理论与实践参考。


  校园文化作为学校教育中的隐性课程,具有暗示性和渗透性的特点。校园文化对学生品德形成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是一种无声的命令,无言的教育,是感化学生的熔炉,对学生成长和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它与显性课程相配合,成为学校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渠道和有效手段,也是学生实践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阵地。因此,了解校园文化的层次、结构和功能,把握校园文化的特点,强化校园文化的德育功能,显得格外必要和迫切。


  一、充分发挥校歌、校训、班训等作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我乡学校积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加强学校管理,增强办学行为的科学化、规范化,使学校真正成为培养人才的摇篮,让学生受到良好的熏陶和影响。今年,我结合我班的实际研究制定了一年级的班训,即“净、静、敬、尽”四个子。“净”,既指学习环境的干净、清洁,又指人们的心灵要净化。当学生在卫生上不负责任时,我就对学生说:“我们的班训第一字就是‘净’字,它要求我们每天要认真打扫卫生,做到地面无纸屑,桌凳、门窗无灰尘,让人感到清爽、舒适。”开始时学生做得不到位,慢慢地,学生都积极地打掃卫生了,都愿为有一个有整洁、清洁、优美的学习环境而努力,我就趁机鼓励学生:“我们的教室很干净、很明亮,让我们像打扫卫生一样扫除思想上的灰尘,从小事做起,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我相信大家今后一定会成功的!”渐渐地,学生的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心灵得到了净化,不良习惯逐渐消失,学习成绩稳步提高。


  二、秉承办学理念加强制度建设,通过规范行为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规范行为功能校园文化是由校内师生自发组织创造和享有的精神文明和文化氛围。它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校内师生的道德风尚、精神面貌、行为方式以及文娱活动的水平。另一方面校内师生在校园文化当中生活,必然受到有形的或无形的、有明文规定的或无明文规定的等各种规范的要求和制约。如各种社团的规章制度、各种活动的基本要求,以及师生的行为习惯、学校相关规定守则等,都对师生的行为起着规范和制约的作用。即使是自发的文娱活动,如校园棋艺爱好者的课余活动,其相聚的时间、场所、规则等,虽无明文规定,却都能自觉遵守,秩序井然。如果某人不能守其规范或与之相悖,就会显得格格不入。另一方面,受群体效应和从众心理的影响,他会不断调控自己的行为,逐步融入到群体之中,最终成为群体中的一员。这种规范作用,有助于学生按照学校的规章制度要求自己,规范行为,逐步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特别是校风本身就是一种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环境氛围力量和精神因素,这种无形的力量可以促使学生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三、悬挂名人画像和警句格言,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学校适当的位置悬挂名人画像、警句格言,不但能起到布置校园环境的作用,还能烘托氛围,引导、激励、启迪、警戒学生,作为学生的座右铭,作为治班的准则。以前,我班学生不懂得珍惜时间、利用时间,老师布置的作业到交时总是交不上来,针对这种情况,我就趁机引导他们:“你们注意到教室内的名人名言没有?门捷列夫说,‘没有比时间更容易虚掷,更值得珍惜的事,倘若没有时间,我们在世上将一事无成’。”经过我长时间地针对班上出现的实际情况,结合教室内外的中外名人名言和张贴在教室内的《班规》、《守则》和《规范》对学生进行耐心地开导,不久学生便很会安排时间、做时间的主人了。


  四、利用节日、纪念日组织主题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通过节日、纪念日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能够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使他们树立远大理想,有利于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例如,组织好党的生日、国庆节的庆祝活动,可以使学生受到革命传统教育,激发他们的爱国热情。今年,我校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7周年为契机,在9月29日到10月9日组织开展“向国旗敬礼”活动,结合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重大主题宣传,生动形象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增强未成年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归属感、认同感、尊严感、荣誉感。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培育了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让国家观念、爱国意识在广大未成年人心中牢牢扎根。总之,利用节日、纪念日组织各种主题教育活动是學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着独特作用。


  五、用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艺术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组织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构建能够激发学生情感,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情景和氛围,对建设良好的校风,养成学生良好的品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1、校园午间文艺演出展示才艺,接受德育教育。我校加强了对学生午餐的管理,使过去在校外用餐,乱花零用钱,学校门口垃圾满地的现象,得到了很好的改善。既培养了学生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又使学校周围环境得到明显好转。学校有一百多名学生中午在校就餐,为了让这些在校就餐的学生,能安全、健康、愉快地度过午休时间,我们组织学生开展了“校园午间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有独唱、小组唱、讲故事、游戏、器乐、猜谜等节目。这样,使学校的午餐管理具有特色,更推动了校园文化环境的建设,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学校呈现出了勃勃生机。


  2、学校常规节日锻炼学生,升华德育教育。以“校园文化艺术节”、“读书节”、“体育健康节”传统节日为支柱,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如“校园文化艺术节”,内容包罗万象,有街舞表演赛、书法展览、儿童画展览、剪纸比赛、才艺擂台赛、英语情景短剧表演和文艺汇演等。这些内容都是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中积累的艺术才能,既推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提高了学校的文化氛围,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体验艺术的魅力,陶冶学生的情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体育健康节”:我们有学生健康小报设计比赛、健康知识竞赛、田径比赛、跳绳擂台赛等深受学生喜爱的活动;“读书节”有朗诵比赛、读后感征文、阅读小报设计等活动,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不光学生在各方面有了提高,我们的教师们也在活动中积累了许多经验,受益匪浅。


  校园是个大家庭,搞好校园的文化建设是每个小学生应尽的义务,也是每个学生品德修养最好的见证。


  作者:米玛顿珠

  第2篇:从幼儿发展水平角度看教学管理工作成效


  幼儿园的教学管理工作重点应该放在幼儿的学习活动中,关注幼儿的学习和生活状态,有效提升幼儿教育质量。幼儿教育对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人格培养,价值观的养成具有关键作用,教学管理对幼儿教育质量的提升起着重要作用,为了提升管理效果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


  一、幼儿日常生活管理是基础


  为幼儿安排科学、合理的一日作息活动,能提高全员的教育教学质量。每一位幼儿教育工作都应该树立“幼儿一日生活皆课程”的理念,在对幼儿一日生活活动进行管理时,将一天中有关联的活动安排在一起,每一次的生活活动都是课程,都可以成为幼儿学习提高的部分。对于班级教师安排幼儿日常活动时的管理就成为重要的一个方面。例如:将幼儿的户外教学活动与早操活动安排在一起。这样,在幼儿园进行早操锻炼后不用回活动室,而是直接进入户外教学活动,这样可以省去来回去活动的时间,使幼儿户外活动时间可以集中起来,能够在户外得到充分的锻炼,有利于增强幼儿体质。那么,对于幼儿日常生活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幼儿学习活动管理是主体


  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提出人的八大智能理论,通过研究表明八大智能对人的发展很重要,重视和开发出孩子的多种潜在智能是具有现实意义的,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每个年龄段的孩子都有其相对特征,同时,幼儿的个体发展存在差异。那么,我们的教学管理就应该从每周的周计划入手,一周的主题活动是否与孩子的成长相符,是否与季节相符,是否与节日有机结合。一日活动的安排是否涉及多个领域,能否满足孩子对丰富多彩的活动需求。每一次的主题课都应该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的背景下,制定符合幼儿实际的发展目标,照顾到幼儿个性化学习的特点,运用多种适宜的方式组织游戏化的学习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中有效达成活动目标。


  为了更好的提高幼儿学习活动效果,需要建立教研组、年段组,对各项学习活动进行集体备课,以省编配套教材为基础,定期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多种手段让老师了解幼儿的发展状态,借鉴更好的方法为教学服务。例如:配班教师走班制,让配班教师通过二周为一个周期,开展轮流走班的方式进行教学活动。根据教学计划安排的活动,发挥老师的自身特长,从同年段走班拓展为全园走班,让老师在走班带班中提升对不同班级、不同年段孩子的了解。通过主班老师固定带班,配班教师短期走班的方式,孩子们也能在不同特长教师的带领下更加全面的发展。


  园本课程的开发与研究是幼儿园彰显特色的关键,只有做好园本特色活动,才能使幼儿园的特色形成并展现。从园本课程研修的目标出发,明确园本研修制度,确定园本研修主题,安排适合幼儿园发展现状的特色活动。将幼儿园教科研活动与园本研修有机结合,既要满足幼儿园现状自身发展的需要,又能幼儿园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能。重视用“教研”解决教师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共性问题,帮助教师用先进的理念和教学方法指导工作实践,从而促进教师自身水平的提升,加快教师专业成长,提高全园教育教学水平。


  三、幼儿所处环境管理是保障


  环境的优劣是影响幼儿身心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在开发幼儿智力,促进幼儿个性发展等方便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活动中,环境创设是一种“隐形课程”,幼儿园应为幼儿创设科学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纲要》明确提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促进幼儿的发展。”可见,幼儿所处的环境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在教室环境创设管理上,管理的重点应放在为幼儿提供安全舒适的同时,要注重探索和学习能力的培养。管理者应该根據幼儿的年龄来安排相应的教室空间和桌椅高低,摆放格局等。每个年龄段设置的教学区域,各个教学区域中所提供的材料等有应该根据幼儿年龄特点,孩子的发展水平确定。


  在户外活动场地管理上,场地的划分与活动主题定期调整是关键。合理开发活动器材,要针对每个不同区域的特性选择和配置各种形式的器材,保证种类多样、数量充足。因地制宜地把各种不同的场地创设成不同的活动区域,让幼儿在良好的环境中能充分进行自由结伴、自主活动、自选内容开展活动。通过环境的创设,有效地促进幼儿发展。


  四、幼儿发展评价管理是成果


  幼儿园教学管理如果仅仅局限于对老师的备课考核,出勤考核,技能考核等是不够的,更应该关注孩子们是否在原有发展水平上有提高。从幼儿发展角度出发建构评价机制,制定教师工作岗位目标责任和工作绩效评价体系。注重根据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定性和定量评价,侧重过程性考核。帮助教师树立科学、正确的幼儿观,尊重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一位幼儿富有个性的健康发展。


  在过程性考核中,应寻求有利于教师成长、有利于促进幼儿发展的,科学有效的教师发展性评价体系,结合幼儿园自身特点和发展水平,全面促进教师的成长与发展,从而提高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


  教学管理工作是幼儿园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方方面面。教学管理水平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办学质量,只有从幼儿发展的角度出发,全面落实《纲要》精神,以《指南》为背景,面向全体幼儿实施素质教育,才能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幼儿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者简介:吴飞燕

  第3篇: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研究


  良好的高校教学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但目前许多高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许多问题亟待解决,这就要求教育工作者对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予以重视,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提高教学质量。


  一、高校教学管理和学生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


  1.教学管理创新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


  当今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就是培养创新型人才。大学生的创造性受长期计划性管理与教学的影响,没有得到充分的重视,这就导致当前的学生发展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总之,如果高校教学管理默守成规就会对人才的培养产生障碍。如果不对传统教学管理进行创新,将会束缚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导致学生的主体性难以得到发挥,也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2.学生全面发展的必要条件就是良好的教學管理


  众所周知,教育活动的主导是教师,学生想要得到全面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教师的指导。但是,学校教学管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教师的执教与治学。虽然高校教学管理不是教学因素,但其对教师教学存在直接的监控与维护。教学管理主体可以整合、调控各教学环境因素,对其中的不利因素予以排除和克服,对其中的有利因素加以利用,从而创建出适合学生全面发展的学习环境。总之,科学合理的教学管理手段能够保证学生的全面发展。


  3.教学管理水平对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和效果有极大的影响


  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学管理工作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具体来说,想要使学生全面发展,教学管理者就必须拥有全新的教学观念和全面的知识能力,能够在实际的教学管理工作中对原则和灵活、创新与继承、严格与宽松等之间的关系进行客观的对待与分辨,做好这些就能够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也就能够提高学生全面发展的效果,加深学生全面发展的程度。


  二、以高校教学管理促进学生主体性发展的对策探讨


  1.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教育管理观念


  目前我国教学管理工作中仍旧延续传统的管理思想,管理层过于重视自身的决策性,导致教学管理工作过于行政化。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和学生之间是等级式的,是管理与被管理之间的关系,可以说,管理者地位高于学生,对学生的压迫性与约束性较强,学生在教学管理工作中没有什么地位。这就对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与自尊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阻碍学生的全面发展。教育管理工作者应意识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管理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管理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学习,而非被动、消极地接受。因此,高校要提高教育管理工作者对学生主体性的认识,采用科学的教学管理手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观能动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以“学分制”为基础的教学管理制度的创建


  从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看来,目前我国高校教学管理制度还存在明显的不足。首先,教学管理侧重于控制,没有对学生的选择性引起重视,这就使资源共享的目的得不到满足;学校提供给学生的课程较为枯燥和单一,没有丰富的色彩。其次,教学管理具有较为僵化的课程学习管理制度。当前高校课程安排与学习计划刚性较重,教材、课程与教学大纲统一,学生不能够自由地选择自己想要学习的课程和学习时间,教师也不重视学生的兴趣,虽然当前许多学校已经开始试行学分制,对选修课的数量和权重进行增强,但总体来说,学生还是没有较大的课程选择余地。学分制是高校教学管理制度的重要改革措施之一,因此,高校还是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推行学分制改革,创造合适的条件,让学生以高度的热情参与到学习中去,从而保证学生全面发展。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当前高校教学管理工作的发展方向。传统老旧的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还存在较多的不足与缺陷,制约着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高校教育工作者要对其提起重视,跟随时代的脚步对其进行创新与完善,使其能够在新时代的高校教学工作中发挥作用,提高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保障。


  作者:李希睿

  第4篇:新形势下促进农村小学教学管理创新的方法探究


  新形势下,小学义务教育受到了重视,坚持以人为本、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教学理念,将其渗透在教学管理中,对小学教学管理具有帮助性作用,但是怎样创新教学管理方法,仍然是小学教学管理中的重要研究课题。


  一、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现状


  1、学校管理者和教师观念存在差异。在日常教学中,教学管理是一项繁杂的教学系统,一校之中,校长是其重要管理者和中心地位;而新形势下,教学目标、教学理念、教材内容等发生了重大改变,这其中离不开校长的有效引导,使得教学工作得以落实。由此看来,校长管理理念对教学改革有着重要的作用,也是改革落实的核心。而教师作为学生的直接引导者,对于教学方法、教学理念有着切实的态度,这使得学校校长与教师管理理念存在差异,影响教学管理进度。


  2、教师综合素养有待提升。新形势下,对教师提出了严格的要求。要求教师在逻辑思维上具备缜密的思考能力和观点分析;在教学方法上要创新,与时俱进,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在教学形式上,教师可以借助互联网资源、多媒体等形式展开教学。但是根据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教学水平上看,有待进一步提升。另一方面,受传统教学观念影响,多数教师在教学管理上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形式,管理理念较为落后进而影响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


  3、学生资源减少,教师队伍配备缺少合理性。小学农村教师中,教师队伍缺少新鲜元素,一些教师思想意识默守陈规,影响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现阶段,农村小学教师逐漸拓展更高的发展领域,尤其是艺术专业教师较为稀缺。一直以来,我国对农村教师资源配置上不断的进行调整,并且实行了“特岗计划”,鼓励大学生支教,但是受环境条件影响,能够留下来的教师屈指可数。使得教师一人担任多职,无法确保教学质量;而学生资源也在逐渐降低,一些家长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高的教育,不惜一切将孩子送到城市读书,使得学生资源减少。


  二、新形势下促进小学教学管理创新方法


  新形势下,小学教学管理实现了改革创新,促进教学的有效进行。而针对以上教学管理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管理经验,就其解决方法进行详细分析,将其分为几点,从而推动农村小学教学发展,提升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1、健全质量监督体系。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主要是对教学进行监督,进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健全质量监督体系也是教学开展的有利保障,能够帮助教师达到理想的教学目标。具体方法为:学校对不同环节的教学内容建立教学评价系统、对教学进度进行跟踪、促进教学评价体系的形成,形成一个完善的教学管理监督系统。


  2、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新形势下,教学管理方法要与实际教学现状融合,科学合理的分配教学资源,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实现教学资源的合理使用,提升教学管理水平。不同的地区其教学经济条件不同,因此,这还需要根据实际教学情况展开教学管理;注意管理形式的多样化掌握,对教学大纲进行精细化分析,优化资源确保教学管理的有效进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3、双向教学评价模式。新形势下,教学评价模式是创新教学管理的重要方法,是新课程教育教学的必然需求。受传统管理制度的影响,学生好坏的衡量以分数为主展开评价;而在教学评价上也无差别;这样的评价形式早已被现代教育所淘汰,随之而来的是双向教学评价模式,多角度评价形式。


  第一,课堂评价模式。创新教学管理首先需要从课堂评价模式上开始,取缔传统的评价标准。在日常教学中,从教师和学生入手以更好的推动教学效率,实现学生整体性的提升。在教学评价上转变为“以学论教”,提倡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创新教学理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学会应用现代技术开展教学管理,激发学生的学生的参与性,能够主动投入到教学管理中,并且配合教学管理工作。


  第二,教师教学水平评价制度。在传统教师评价制度上,主要依据学生的整体成绩为衡量,这对教师教学评价是不公平的,学生的整体成绩并不能代表教师任何问题,并且教师的专业水平也没有得到重视。新形势下需要改变这种评价制度,教师专业评价需要根据学生、家长、学生多方面展开,只有这样才有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升,并能够认识到自身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另一方面,教师教学评价也要对教师工作态度、师生关系等进行综合考量,将其进行充分结合保障教学管理的多样性。


  第三,学生多样化评价制度。新形势下,学生评价也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在评价过程中也要注重评价的多样化,创新学生评价制度与新形势下教学管理工作相吻合。其中包含学生学习成绩、学习过程、课堂表现等综合评价机制,形成科学合理的评价制度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4、实行开放的教学管理系统。如今,社会发展注重多元化、开放性原则。因此,农村小学教学管理想要实现创新,也需要实行开放性原则,开放性教学管理主要面向的是家长、社会的监督,进而得到社会的认可,同时提升农村小学教学管理的科学性,提高社会地位。教学管理中注意与家长的交流和社会连接,定期举办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管理的灵活、多养护性。


  三、结语


  新形势下,小学农村教学改革创新是其当务之急,是教学管理的重要保障。教学管理中秉承着以人为本、多样化评价方式、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原则,以有效的开展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小学管理的完善化、科学化。


  作者:赵丽芳

上一篇:高职教学改革实践思考效果分析研究论文(共5篇)

下一篇:家校沟通方式与育人成效探究论文(共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