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走进“生活化”的综合实践的创新分析

发布时间:2015-08-26 13:34

 一、师生角色“生活化”
  长期以来在学生学习的绝大部分时间里,师生之间是相对固定的、静态的“师教生学”的关系,但事实证明学生是具有超越性的“受教育者”,他们不仅能超越自己的水平,还包括超越教育者,随着教育观念的更新,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作用和地位越来越被重视,旧有的师生关系是必然要被打破的。而由于综合实践课程自身的特点,在师生参与研究性学习的过程中,旧的师生关系根本不能适应此课程的需要。从学生的选题来看,基本上都是综合性的,不单独属于任何一个学科,在知识上教师是不可能处处给予恰当的指导的;从学生的研究方法上来看,对课题的研究所采用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这也就是研究性学习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既让学生从比较简单的问题入手,学习和尝试科学的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所以,对学生和教师而言,都是在摸索中进行选择的,对某一具体课题,教师也不可能事先就拿出一套科学可行的方案让学生去操作,所以单纯的“师教生学”的方式就不适用了。
  在研究性学习的实践中,我认为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一种较为“生活化”的平等关系,是一种多层面的,多数情况下学生和教师之间应该形成一种伙伴关系,教师要作为一个与学生平等的参与者,加入到学生中去,自始至终都和学生一样去关注课题的进展,与学生一起探讨问题,想办法解决问题,不对学生的想法和做法武断地肯定或否定,这样会使学生感觉到教师的亲近,更适合与学生的交流。
  二、课堂形式的“生活化”
  1.要选取贴近生活的课题。
  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教育一定要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保护孩子的求知欲,把求知的快乐还给孩子。学生的学习内容主要来源于学生生活实践经验,以日常生活中的问题选取学习课题,建立与生活目的的联系,使学生产生情趣,这是维系学习的原动力。因此,选取学习课题时,就应当使课程和学生的生活和社会实际相关联,缩小与学生的距离,为学生的知行统一搭起一座桥梁,使它们得以沟通。
  2.要注重生活的需要。
  小学综合实践课要做到生活化,我们不能将学生圈于学校,而要以学生的活动和交往为线路,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维的活动网络,全面实施教育。引领学生走出校门,走进社会,在家庭、社区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去研究生活。因此,要通过各种生活体验活动,满足学生的天性,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和愉悦的同时获得发展。
  三、 活动方式“生活化”
  1.活动形式以实践为主。
  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的开展,在教学中应以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多种形式来促进与保证课程实施。一是选好主题。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时要选取能让学生“动手实践”的主题,这个主题越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越好,范围越小越好,让学生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便“摩拳擦掌”,这样才会使综合实践课程真正因活动实践而更加丰富多彩。二是实践引路。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向社区,走向社会。在实施过程中,老师引导学生走出教室,深入社区,通过收集生活中的纸、调查市场上的食品、调查身边环境受污染的情况、调查人们吸烟的情况及对吸烟的态度、捡拾废弃物、消除非法广告、帮助孤残儿童等各种形式直接参与和亲身经历各种社会活动,开展各种力所能及的社区服务性、公益性、体验性的学习,以获取直接经验,发展实践能力,增强社会责任感。三是实践于学校活动课程有机整合。实践活动涵盖面广,可与学校德育活动、学科活动、班队活动、节日活动等有机整合,提高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整体效应。
  2.活动价值以服务生活为主。
  “让抱大的孩子自己走路吧!”这曾是许多老师的期待。眼看着这群生活在21世纪的儿童,不会给自己梳辫子,父母不在家宁可自己饿肚子,出门一次换洗衣物全装袋子,这的确是个严峻的问题。时代要求他们具有独创的本领,生活需要他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啊!因此,作为综合实践教师,必须引领学生获得轻松参加实践的体验社会角色,使他们形成对生活、社会的整体认识;教会学生关爱大自然,关心生存环境;发展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完善自己;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发展他们的实践能力,对知识综合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养成学生合作、分享,积极进取的良好个性品质。
  其实相对于校园里单一的学习活动,学生也渴望真正走到社会中去,在大千世界里找到一个岗位,扮演一个角色,获得一份更为真实的感受,面对着孩子的热情,我们怎能不为他们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呢?通过一学期的实践,我体会到,我们不应该太小看我们的学生,他们也有一定的社交能力、自我保护能力。比如《参观我们的学校》,我们按照启动课中的报名开始分组活动:①电脑室、语音室、会议室等一队;②教学楼一队 ;③各领导办公室一队;④各个老师办公室一队。虽然有小组长的带领,但是我还是不放心地尾随其后查看动静。太出人意料了,看我们的学生,他们——有条有理地采访、大大方方地参观、彬彬有礼地提问……简直让人不敢相信——这就是三年级的学生。虽然,他们的提问有些不那么流畅、他们的参观有些表面化,但是我们的学生却得到了充分的锻炼,他们的潜在的活动意识正在逐渐被唤醒,那么,我们的活动目的不就达到了吗?其他老师见了连连夸奖。如果我们不放手,让学生去体验社会角色,我们肯定没有这样的收获和发现。
  总之,小学综合实践课只有“回归生活和社会”,才能使小学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愿我们的孩子都能在综合实践课程中快乐地生活体验,健康幸福地成长!

上一篇:在幼儿生活中播撒平安的种子的路劲

下一篇: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的高职高专会计毕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