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基于辅导员视角的高职院几校大学焦心理璋

发布时间:2015-07-02 13:52
论文关键词:心理障碍 干预辅导员
  论文摘要:辅导员在工作岗位、年龄和知识结构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应通过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做好周到的心理服务、建立快速有效的心理障碍应急机制等措施,积极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工作。
  近年来,我国高职教育发展迅速,高职院校大学生的心理障碍问题也引起了学校及相关部门的重视。资料显示,平均有3.07%的高职生存在心理异常,突出表现为人际关系敏感、强迫症状、抑郁、敌对等心理障碍。但与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心理咨询专任教师人数少、力量薄弱,如何发挥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中的作用,建立基于辅导员视角的大学生心理障碍预防机制和干预策略,显得尤为重要。
一、大学生心理倾诉对象的选择
目前,高职院校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一般采取四级模式,即心理健康中心为第一级,分院、系的辅导员为第二级,大学生心理协会等社团为第三级,学生个体为第四级。这种模式的核心是心理健康中心,其取向以所有人群、特别是健康的正常人为主要服务对象,不以消除症状为首要目标,而以促进来访者的成长、发展和潜能开发为宗旨,强调发展和教育。
但是,这种模式在实际工作中并没有有效运转起来。心理健康中心除了开展一些健康教育活动,并没有实施有针对性的心理障碍干预措施。主要原因是辅导员的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不同层级之间出现脱节。学生个体在遇到心理问题时,没有主动向辅导员诉说或寻求心理健康中心的帮助。本课题组曾做过一项“假如你遇到心理方面的困惑,首先向谁求助”的调查,结果显示,81%的人选择向知心朋友和同学求助,只有11%的人选择向家人求助,5%的人选择向辅导员求助,3%的人选择向专业心理咨询人员求助。由此可见,辅导员并不是大学生遇到心理问题时首选的倾诉对象。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充分发挥辅导员参与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优势,没有确立合理的参与方法与策略。
二、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优势
1.“第一线”优势。在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体系中,高校辅导员处于承上启下不可替代的作用。辅导员是距离学生最近一级专职从事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最容易在第一时间发现大学生心理障碍问题。目前许多高职院校的辅导员与大学生住在同一个宿舍区,并且通过班会、学生活动、早操、晚辅导等与学生接触密切。加之学生干部的辅佐,使得辅导员与其他教育工作者相比,无论是与学生接触的时间还是工作内容的性质方面,都有十分独特的“第一线”优势。
2.“同龄人”优势。当前我国高校辅导员队伍大都是高校毕业,无论年龄、价值观、生活模式与在读大学生都比较接近,容易使大学生产生强烈的同辈群体归属感,从而使辅导员与学生的交流畅通无阻。因此,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塑造、提高和发展具有最直接、最持久的影响和作用。很多学生比较信赖辅导员,遇到学习、生活等方面问题时,一般是先与辅导员进行沟通或咨询征求意见,寻求支持。

3.“知识”优势。很多高职院校在招聘辅导员时,从四五年后转岗考虑,并不要求辅导员一定是心理学或教育学专业。但是,在辅导员岗前培训中,他们不同层次地进行了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尤其是专业心理咨询师匾乏的状况下,辅导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完成指导学生的学业、疏导学生的心理问题、引导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任务。实际工作中,许多辅导员热爱本职工作,通过业务学习与进修,已经取得了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基本具备了发挥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同伴功能、顾问功能和疏导功能的“知识”优势。

三、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方式
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是一个系统工程,应当建立发展优化、预防保健、社会支持和临床诊断与治疗等多种干预方法的综合干预系统。就高职院校而言,辅导员应主动采取措施,及时预防、发现大学生面临心理障碍的状况,成为有效消解大学生心理障碍的最佳切人点。不能把心理障碍单纯地判定为消极现象,对有心理障碍倾向和轻度心理障碍的学生,应合理引导,努力争取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力量。对心理障碍严重的学生,则应与心理健康中心的专业人员配合进行治疗与干预。
1.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辅导员可以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开展丰富的课余生活等措施,提高学生心理障碍的自我消解能力。心理健康知识的学习对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非常重要。目前,许多高职院校开设的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任务主要由辅导员承担,这非常有利于辅导员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而开展一些课余活动,比如通过学生社团开展有益学生身心健康的团体活动,或定期开展一些趣味游戏,等等,可以增进同学间的了解和彼此的信任,也能主动预防心理障碍的发生。
2.采取周到的心理服务措施。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做好心理测查、建立心理档案。新生人学不久,辅导员应配合心理健康中心对全体新生进行统一的心理测查,应根据反馈名单中的学生状况及时建立心理档案,与咨询中心共同探讨辅导方案,进行重点干预。二是利用网络手段了解学生动态。“踏着铃声进出课堂,宿舍里面不声不响,互联网上诉说衷肠”。这句顺口溜实际上反映了相当一部分大学生的交际现状。目前,许多辅导员已经具备利用qq等即时通讯工具、bbs、电子邮箱、博客及贴吧等网络手段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能力,能够随时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而且取得非常好的效果。
3.建立快速有效的心理障碍应急机制。尽管高职院校大学生心理障碍发生率只有3%左右,但对学生个体的危害不可忽视。因此,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应制定并实施一套应对危机事件的处理流程,在第一时间采取果断措施,以化解危机,防止事态恶化。与此同时,加强对周围人群的心理疏导,化解紧张氛围,防止连锁反应。
四、辅导员参与大学生心理障碍干预的思考
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作为学生辅导员,要积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通过建立有效的预防机制、周到的服务机制和快速的应急机制,以整体的思维和创新的手段,统筹安排心理健康教育,做学生心灵的导师,努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防微杜渐,把心理障碍的危机消灭于萌芽状态。同时也应当注意到,辅导员工作满意度不高,许多辅导员在工作几年后,积极性锐减,缺乏长期从事辅导员工作的信心和热情,离职或转岗的现象频频发生。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在组织管理、制度建设、人才培养、激励机制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加强。

上一篇:浅谈开展阅读疗法排除大学生心理障碍

下一篇:试论高等学校薪酬管理浅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