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图书馆开架式服务管理方式创新

发布时间:2015-07-28 18:40

 在当前的信息化时代,传统的高校图书馆管理模式已无法满足读者发展的需求,实行开架式服务管理逐步成为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方向。笔者对高校图书馆开架式服务管理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和探讨。
  一 开架式管理模式阐述
  1.人员的管理
  简而言之,开架式管理是指敞开式的书架管理,是人员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员的管理不仅涵盖对图书馆人员的管理,而且涵盖对读者的管理。即具备一批业务娴熟、敢于创新的技术人才是实施开架式管理的重要前提条件。这样就要求图书馆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强化职业道德修养,增强服务意识,以便为开架式借阅管理奠定良好的基础。
  2.馆藏资源的管理
  当今,计算机的普及和应用已经发展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不仅有效地节约了资源,而且提高了工作效率。然而,高校图书馆资源要想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就需要改变传统的“闭架式”借阅管理方式,向“开架式”管理方式发展。与此同时,开架式管理对馆内文献资源的管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使读者由过去的被动式借书向着主动式选书的方向发展。此外,馆藏资源的开架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管理者的工作量,需极大地提高管理者的责任感及服务意识。
  3.借阅的管理
  众所周知,图书馆的重要功能就是提供获取信息的场所,借阅书籍并传播知识。而开架式管理要求秉承着“读者第一,服务至上”的原则,为读者创造出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让读者更加主动地去选择图书。
  二 图书馆开架式管理的优势与不足
  1.图书馆开架式管理的优势
  第一,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这主要是因为在闭架式管理模式下,很多图书资源被收藏在馆藏内,无人借阅,限制了知识的传播。开架式管理实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图书的利用率,图书逐步更新,文献信息也得到了广泛传播。第二,发挥了读者的主观能动性。在以往,读者往往都是凭借目录查找书名,很少了解书的整体内容,时常会出现尽管书名相近,但是并非读者想要的情况。开架式管理就很好地解决了传统图书馆管理存在的弊端,将读者引入室内,让读者去寻找自己想要的书,充分发挥了读者的自主性,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2.开架式管理的不足
  第一,图书损坏、丢失现象严重。保护图书是图书馆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开架式管理就为图书管理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第二,乱架现象严重。通常情况下,乱架现象属于实施开架式管理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如读者在挑选书籍的时候,若拿到后认为并非自己想要的,就会随便放置。再加上读者未使用代书板,这样就导致选书时缺乏目标,若超出借阅数量就会随手放置,这样不仅给其他借阅者带来了不便,而且加大了管理人员的工作量。第三,图书管理工作较繁重。纵观图书馆闭架式管理,通常图书管理员都是凭借借阅卡将读者所要的书从书架上取出,这样在图书馆闭馆时只需对书籍进行统一整点和清理。然而,开架式管理就需要管理员不断更新书籍,并及时整理书库中的书。
  三 高校图书馆开架式服务管理的对策
  1.逐步完善图书馆借阅制度,提高系统功能
  随着社会的日新月异,图书馆的管理模式也在逐步创新。要想更好地为广大读者服务,建立起相应的借阅管理制度是很有必要的,对于所制定的规章制度要认真履行,努力营造出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与此同时,要逐步完善借阅系统,提高系统功能,促使借阅操作的便捷性,在减少管理员工作量的同时,也极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2.充分调动图书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图书馆开架式管理的实施对管理人员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加上图书管理人员属于图书馆变革活动中最为直接的受益者,具备高度的责任感是很有必要的。与此同时,开架式管理也拉近了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距离,图书管理员不再局限于日常的图书整理工作,而且要对读者存在的疑问进行解答。因此,图书馆管理员不断强化自身业务知识的学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自身的素质,以便更好地满足新形势的发展需求。
  3.加大宣传力度,重视馆藏资源的保护
  众所周知,高校图书馆有“知识宝库”的美誉,属于人们获取知识、传播文化的一个集中且完整的学术机构。为了更好地为读者服务,图书馆管理逐步由过去的保守型向开放型方向发展,图书馆的流通工作也逐步由过去的手工操作向“藏、借、阅、咨”一体化开放模式的方向发展。同时,对图书馆中存在的破损、丢失、乱架等现象,要强化图书馆内部建设,加大宣传力度,号召读者自觉养成爱护书籍、文明阅读的良好习惯。
  参考文献
  [1]杨晶.高校图书馆开架式借阅的隐患与应对[J].哈尔滨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3)
  [2]韩献珍.高校图书馆开架借阅的科学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9)
  [3]宋洪丽.谈学校图书馆的开架管理[J].济南教育学院学报,2002(1)
  [4]邓元媛.浅谈“开架”借阅模式的利弊及应对[J].长沙民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2)

上一篇:浅析成就“个性”的图书馆员继续教育的方向

下一篇:大学慕课发展中的问题和策略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