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的重新构建

发布时间:2015-07-10 08:45

 论文摘要:本文从当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背景人手,深入分析了传统模式中存在的五个缺陷及其原因,提出了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理想模式;从主客体体系、gt标体系、内容形式体系、评价反馈体系、保障体系等五个方面对理想模式进行了深入而详细地阐述。
  论文关键词:学生党员;客体主体化;主导;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
  一、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客观新情况
  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特征,可以用“四转四大”来描述。“四转”是指世纪转换、社会转型、体制转轨、观念转变;“四大”是指科学技术大发展、世界经济大开放、国际人才大竞争、多元文化大汇合。这些时代特征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客观新情况。
  (一)知识经济时代信息来源复杂,主流文化地位削弱
  知识经济时代互联网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各类文化的表达有着更广泛的载体,也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迎来了严峻的挑战:一是网络的开放性严重冲击了以学校、组织、团体为单位进行的思想政治教育在个人成长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二是网络运行的方便快捷、多向平等交流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在大学生学习接受中的权威地位受到挑战。三是网络信息的多元性与不确定性导致部分大学生在行为选择上无所适从。从而使我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不可避免地受到诸多不良、偏激甚至愚昧落后的非主流文化的巨大冲击,增加大学生自主判断与选择的难度,使“大一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失去了曾经有过的震撼力与感召力。
  (二)市场经济大潮奔涌,价值观念急剧转变
  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wto的加入不仅打开了中国的国门,也打开了大学的校门。大学生从封闭的校园走向开放的社会,在外在条件和内在条件的双重挤压下其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急剧的变化:一是自觉为祖国做贡献的责任意识较薄弱,追求个人理想为重。二是集体主义和利他主义忽视,呈现矛盾多元状态。据中国青少年发展状况研究报告(2001~2002)调查表明,在要求入党的大学生中,有16.2%的人把入党动机归结为非常功利的“为毕业后好找工作”和“追求执政党的好处”。三是积极上进、锐意进取的行为与动机的反差性更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难以看清受教育者的真实心态,工作难有针对性。四是社会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被某些学生模仿来追求个人利益,有些甚至直接考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品德行为。
  (三)高校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风起云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客体情况发生变化
  为适应当代中国社会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就业方式多样化和利益关系多样化的情况,中国的高等教育发生着巨大的变化。
  1.高校教育体制的改革。上大学交费、毕业双向选择,使得大学生经济压力和就业压力不断增大,计划经济时代的“精英心态”再也无法保持,出现了“平民意识”。教育体制改革的另一大特点是高校学分制的推行。从学年学分制到弹性学分制,使原来较为固定的学习方式被流动性的学习方式所取代,使原来行政编制的“班级”思想政治教育功能退化。
  2.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使高校学生住宿管理、后勤服务走向产业化、社会化,大学生的生活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变学校管理为社区服务人员管理,大学生有了更多的生活自主权,有的高校还出现了校外公寓。
  二、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出现的主要问题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是基于计划经济体制的经济基础上产生的,带有浓厚的“计划色彩”,以灌输式、宽泛式的教育方法为主,在实践操作中缺乏层次意识,往往是千篇一律、千人一面、一种要求、一类规格标准,其倡导的理想目标过于抽象而高远。主要有以下表现:一是主客体地位过于死板,学生党员的教育定位过于单薄。二是教育目标过于抽象,往往导致“泛政治化”。三是教育内容、形式过于僵化,缺乏创新性。四是教育评价、反馈环节薄弱,没有主客体的互动。五是教育保障相对滞后,无法确保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
  三、构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想模式
  根据以上的阐述,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内部平衡被打破,在现实的操作中需要重新整合其内部各因素,使其建立一个新的平衡,从而构建成一个新的理想模式:(图示)


  理想模式说明:在此模式中,党组织、教师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根据既定目标,发出指导性信息。学生党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化的客体,接受并消化这些信息,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想,进而通过班级、公寓、社团和网络的四个传播途径,传达到一般客体,即普通学生。学生党员再通过反馈机制及时了解普通学生的思想动态,并把信息加工反馈给党组织、教师。在这一循环过程中,党组织、教师通过培训机制来提高学生党员思想觉悟和工作能力,学生党员充分发挥自律机制的作用,从而有效地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这个系统在保障机制的控制下运行。这个开放的体系主要由主客体体系、目标体系、内容形式体系、评价反馈体系和保障体系构成。
  (一)主客体体系
  在主客体体系中,与传统体系相比出现较大的变化。教师仍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但其扮演的更多的是指导者、控制者的角色,大部分具体的工作将转交给学生党员承担。换言之,主要是把原客体中的学生党员主体化或者说直接提升为主体,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中联系教师与广大学生的纽带。基层党组织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师通过培训机制来培养和指导学生党员,学生党员作为特殊的主体通过自律机制和培训机制来提高自己,始终保持其先进性;同时,学生党员作为行为组织者的角色,通过班级、公寓、社团、网络等四个载体,利用与广大学生的特殊关系,进行广泛而深入地交流并达到影响人、教育人的目的。广大学生受到生活在其周围的学生党员的人生观、价值观等各方面的影响,更容易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从而可以消除对以往行政命令式的思想政治教育厌恶情绪。总之,要建立新的网络体系,充分调动主客体双方的积极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二)目标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人,理想模式所建立的目标体系也将人的全面自由发展放在了首要位置,把充分发挥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定为理想模式追求的最终目标。
  对于理想模式的目标体系,应从以下两个层次去理解。一是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主导作用(第一层次)。加强学生党员主体性的发挥既是运作理想模式的现实需要,也是理想模式中目标体系的一个层面,也可以理解为传统模式的目的所在——对学生中的“精英”的教育。具体来说,应让学生党员在参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进行自我体验、自觉探索,因势利导,使学生党员从中增强责任感、义务感、培养自信心、创造思维以及公平、效率、竞争与合作的意识。二是充分发挥广大学生的主体性,实现全面自由发展(第二层次)。这是对传统模式的一个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大力倡导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以人为本就要以个体的人的发展为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一切的方针政策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充分调动广大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最大限度地挖掘和发挥他们的潜能,切实发挥他们的主体性作用,以实现其真正全面自由的发展。
  这两个层次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关系。第一层次是第二层次的基础,第一层次的实现有利于第二层次的实现;第二层次同样能促进第一层次的发展。第二层次的实现会给第一层次带去一定的压力和帮助,促使其尽快的发展实现。总之,两者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体,共同构成理想模式的目标体系。
  (三)内容形式体系
  在理想模式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从教师传达到学生党员,进而通过班级、公寓、社团、网络四条途径影响到普通学生,四条途径相互交叉、相互影响,基本覆盖到了大学生获取信息的所有渠道。在此过程中,学生党员将配合教师充分发挥创造力,采取尽可能多的有实际操作意义的方法、形式来把握四条渠道进而影响整个大学生群体。这一过程构成内容形式体系的主线,理想模式区别与旧模式的关键在于内容与形式上的差异。相对于传统模式,理想模式的内容与形式更具有科学性、时代性、理性化、内在化、自主性、反复性等六大特征。
  1.科学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要适应大学生生理和心理发展水平。大学生自我意识逐步完善,作为一个成年人,已有判别事物的能力。作为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针对大学生这一特点,应提出一些两难问题或时事政治热点,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交流,使他们在讨论中更深刻地理解各自的价值判断。学生党员在此过程就要做到细心观察生活,发现一些贴近生活的价值判断两难问题,并组织参与讨论,在行动中维护主流思想的权威。
  2.时代性。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形式要与影响大学生的大环境的时代背景相符合。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内容应该是有针对性的,尽量结合普通学生身边的问题和事物或源于对普通学生的调查所得出的判断。使用的方法要在传统方式基础上,运用新技术、新手段,进而开创更合适的新的方式方法。
  3.理性化。即促进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使之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在理想模式中,实施主体将内容传递给接受者,通过接受者对内容的理解或将不了解的问题暴露出来,由实施主体根据这些信息,再进一步地加工传递给接受者,使其基本或完全理解。这一过程螺旋上升,使接受者思想不断提高,实现理性化的过程。
  4.内化性。即联系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使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内化为大学生自己的思想。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有些问题诸如学雷锋活动,很多大学生都是在行政命令下参加的,大部分未能将精神内化为自身的信念。学生党员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则要在平时的言行中起带头作用,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在实践活动中促进学习,使其真正感受到所传递过来的思想,在潜移默化中内化为自己的思想。
  5.自主性。即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不仅要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而且还要求加强普通学生的自律能力。理想模式的运行需要靠教师、学生党员、普通学生共同来维护。学生党员和普通学生的自主性则十分重要,即要以学生管学生,以学生自己管自己。学生党员作为教育主体的一部分要及时了解普通学生的心声,并严格要求自我提高。普通学生则要在自己管好自己的情况下,向学生党员靠拢,接受党的教育。
  6.反复性。即思想政治教育主体对相同相似的内容要以不同的形式、不同的途径,反复影响客体,完成理性化、内在化的过程。只有经过反复认识,反复感悟,才能真正从心理深处认同教育主体所发出的内容,而且必须是反复教育,每一次都能根据新情况,采用新的方式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对传递的内容有切实的体会。
  (四)评价反馈体系
  思想政治教育效果是否明显,由主体通过这个体系来反映。理想模式所要求的评价反馈体系是建立传统模式的相关体系的基础之上的。它主要有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评价体系,在原有基础上建立一套完整的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指标体系,并按照这套体系所确定的指标,在较长一段时间内来衡量和测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际效果。
  从具体上讲,应有机地兼顾对象评价和工作评价的统一,意向评价和行为评价的统一,阶段性评价与长期性评价的统一等。第二部分是反馈体系,包括正反馈和负反馈。两者都是通过四个载体,从普通学生传递到学生党员或教师。正反馈是指普通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积极的一些反映信息,教师所得到的大部分反馈是正反馈;负反馈则是一些表示不满的信息,这需要学生党员在生活中及时捕捉到,并反映到教师那里。
  (五)保障体系
  理想模式的执行和贯彻能不能起最大作用,是否有实效性而不流于形式,则主要看保障体系是否完备有效。
  1.要建立人才保障体系。从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来看,学校要加大思想政治教育队伍建设,不断选拔提供思想政治教育人才,充实到队伍,始终保持队伍的活力。学生党员在整个模式中是一个特殊而重要的角色,学生党员队伍建设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对学生党员的培训教育,要将他们纳入思想政治教育队伍,而且不断地以与教师培养相一致的要求和目标来增强他们的理论水平和其他相应的专业知识,还要促使养成特殊的人格魅力。
  2.要建立物质条件保障体系。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特别是进行多样化的教育活动,没有一定的资金、场地、物品的支持是不可能执行的。例如对网络的管理要首先配备电脑等硬件设备。
  3.要建立激励机制。在教师方面,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各方面的待遇,不能使其成为一个受歧视的“弱势群体”。在学生党员方面,与其今后的就业等实质性问题挂钩,使其付出有所回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这样才能使整个模式的主体充满活力。

上一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调查与分析

下一篇:谈大学生人格培养在辅导员工作中的地位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