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现代高等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探析

发布时间:2016-10-08 14:40

  现代高校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是综合社会和学校环境,把大学生纳入社会和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个人才培养的关系之中,同时使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与课外活动相兼容,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的综合发展,提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人才。


  1 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

 

  高等教育作为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的重要结合点,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中国成立60年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近30年,中国建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培养了数以亿计的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术人才,并取得了一批世界先进的科学技术成果。但同时,我国的高等教育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和人民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这一点上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仍然有显著的差距。不断提高质量一直是高等教育的生命线,它必须贯穿于高等教育机构的所有工作中,如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

 

  现代高校教育视野下的高校教育发展趋势,是综合社会和学校环境,把大学生纳入社会和家庭、社会和学校等多个人才培养的关系之中,同时使课堂教学的外部环境与课外活动相兼容,实现大学生德、智、体的综合发展,提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所需要的全面人才。

 

  2 我国高校体育改革发展基本思路

 

  2016年5月,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中国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指出:深入推进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扩大体育文化的影响力,融入体育事业发展的各个环节。当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强化学校体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意见》也指出:强化学校体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教育现代化、建设健康中国和人力资源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高校体育发展改革存在的问题,比较突出的有以下几条:高校管理主体对学校体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体育教师的整体素质不能适应发展改革的要求;学校体育课程评价机制存在缺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依然是亟待解决的问题。此外,场地、课时安排等因素在不同地区和高校也存在不同程度的问题。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提出三点我国高校体育发展改革基本思路。

 

  2.1 围绕“终身体育”展开路径选择

 

  “终身体育”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涵,首先是指个体终身进行体育活动,使体育运动作为人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次是指在终身体育理念的引导下,使个体在人生的各个阶段都能够主动地参与到体育运动中。毫无疑问,终身体育将体育对个体的影响最大化,使个体对体育的定位产生质的变化。并且,从另一方面来看,也正是体育具备这一定位的实然价值,人们才应然使之成为终身的习惯和意识。那么对于高校体育发展改革而言,一切路径、手段、方式的选择,都应围绕着“终身体育”展开。高校的体育课程改革、教学评价方式转换、硬件更迭等许多方面的措施,都要明确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习惯和意识为目标。

 

  2.2 坚持“以人为本”作为价值基础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坚持科学发展观作为高校体育发展改革的依据无需多言。主要阐述的是:坚持“以人为本”作为高校体育发展改革的价值基础,既是追求体育的人文性,也是追求体育运动育人功能。追求体育的人文性,是追求体育的人文关怀和文化内涵,体育不仅是身体活动,它早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体育文化激励、鼓舞、感染着人们,是社会的积极因素。而另一方面,追求“以人文本”是追求以人为主体,是以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为目的。因此,“以人为本”是高校体育发展改革的价值基础。

 

  2.3 回归“体育本质”进行目的分层

 

  现代意义上的体育,是我们不断总结、概括和规范出来的概念。体育运动是我们生命存在的需要,它可能出于很多目的:如健身、游戏、竞技,也可能没有任何明确的目的。总的来说,回归“体育本质”进行目的分层,就是根据现实发展情况,确定阶段性的体育目的,以阶段目的为手段实现高阶目的。低阶段目的可以是提高体质、培养技能,高阶段目的则是实现人的发展和更好服务社会。而其中始终伴随着的目的或者说是体育本质目的,是体验体育运动的乐趣、快感和文化。就高校体育发展改革而言,回归“体育本质”进行目的分层的意义就在于关注体育的本体目的,使之得以充分体现。

 

  3 高校体育改革发展的建议

 

  就学校体育改革发展而言,政策文本和学术文献对改进评价机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课时安排、提升师资素质、提高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等方面的讨论已经非常普遍。诚然,这些是必然行之也行之有效的发展改革手段,但一来是相关文本已然不少,再提意义不大;二来专注个别重点反而能产生些许有价值的想法。因此,笔者对高校体育发展改革的路径作部分建议,重点讨论关于构建合理评价机制和打造高校体育环境的具体举措。

 

  3.1 建立合理的高校体育评价机制

 

  建立合理的高校体育评价机制,是确保教学结果和教学目标的一致性。合理的评价机制,在内容上,要覆盖学生的认知、技能和情感等多个方面,不能单以技能考核或者体质健康测试作为单一的评价内容;在形式上,要综合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采取立体的评价形式实现评价的科学有效;在目的上,要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从而实现推动高校学生主动进步的良性作用。

 

  此外,建议制订针对普通大学生运动水平评价的《学生体育水平评价标准》。该标准,以专业运动员技术水平标准根据普通大学生实际情况制订而成。《学生体育水平评价标准》实施的原则是以单一课堂教学为基础的,通过教学评价评估学生的体育水平。以校园活动为重点,通过各种活动的表现评估学生的体育水平。实施过程主要由校级和院级的体育部、体育教师、体育社团或协会作为主体。实施过程包括:课堂教学评价;体育文化节;体育社团活动;校、院、系级别竞赛等。对普通大学生来说,这套针对运动项目掌握程度的测量标准,将促使他们去熟悉、提高运动技能。这既是衡量教师教学技能的重要依据,也是评价教师体育技能和教学能力的标准。

 

现代高等教育视野下的高校体育改革发展探析


  3.2 重点发展校园体育社团

 

  体育社团作为一种实践形式,具有重大的意义,是高等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体育社团的发展也将给校园体育文化建设注入新的能量和活力。它为学生发展自由个性,改善人际关系,培养健康的心理素质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并且,发展体育社团不仅是学生自身主体的需要,它也有效体现学校体育教育的功能,并使之优化。

 

  (1)体育社团与高校体育课程具有相互促进关系。体育课程学习奠定了运动项目的技术和群众基础,同时,体育社团也在宣传和推广这些课程,实现内部和外部的整合。并且体育社团活动也是对大学体育课程的补充,促使高校体育健身更具多样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2)体育社团对体育赛事的促进。体育社团或协会解决了学校建设运动队可能出现资金短缺的问题,同时也满足这些学生参加比赛的愿望。

 

  (3)体育社团有利于人才培养。社团文化揭示了高校的个性和素养,继而影响至个体。

 

  (4)体育社团利于培养裁判队伍。对校园体育的推动作用巨大,同时,很多学生走出校门后,继续从事裁判,也为大众体育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3.3 搭建信息化体育健康管理平台

 

  体质健康测试作为一种考核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的评价已经进行了许多年。而这一考核形式在实现网络化和系统化管理方面还有待加强。就目前的情况而言,“学生体质健康管理系统”能够实现数据采集、上报、统计、评分的功能。但停留在对数据的统计和分析层面。而搭建体育健康管理平台的目的,旨在应用。它将实现对学生的日常锻炼情况、身体健康监测信息的即时采集,并以此为依据,对学生的体育表现开展形成性评价和合理建议。实现专业、科学、系统的身体健康监测与诊断性评价,将是学校体育发展迈向新阶段的标志之一。

 

  4 结语

 

  提高高校教育质量,培养全面人才,这些都需要不断的改革和创新。而体育作为实现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目前仍属于相对薄弱环节。推动我国高校体育发展,从现代高等教育观出发,应围绕着“以人为本”、“终身体育”和“本质体育”展开。完善高校体育教学评价机制;发展高校体育社团;搭建体育健康管理平台,这是深化高校体育改革的三个有效手段,是基于现代高等教育观的高校体育发展的有效举措。

 

  作者:姜哲挺 来源:知音励志·社科版 2016年7期

上一篇: 京津冀区域发展机遇下的警察高等教育推进策略

下一篇:高等教育在全球网络化学习环境下的发展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