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探讨

发布时间:2016-06-12 10:34

随着国际间经济交往日益频繁,国内大型企业集团、跨国公司、民营经济等非公经济快速发展,对国际会计、反倾销会计、税务筹划等方面的高层次人才迫切需要。高校会计教育成为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当前,对于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高校会计教育现状与会计职业界的要求存在着差距。

 

文章对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进行了简要分析,并从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会计课程设置改革、会计实训教学改革、考评模式改革几个方面对高校会计教育改革进行了探讨。

 

  会计是以货币作为主要计量单位,以达到提高经济效益为主要目标。生产建设中,会计在加强经济管理,分析经济情况,发展经济等方面都发挥着不可估量的作用。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经济的全球一体化对会计人员的职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今的会计人员不仅仅是财务信息的制造者,还需要给企事业单位的信息使用者提供各类信息服务。这一形势环境的变换使得会计教育必然要改革,要求会计从业人员不断增强自身的专业水平和技能修养,才能满足社会环境的需要。高校会计教育是培养会计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面对新的经济环境和组织环境的变化,高校会计教育现状与会计职业界的要求存在着差距。

 

  1 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分析

 

(1)教育教学方面。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方式是讲课+讨论的模式,教师偏重对会计知识的灌输,对所教的知识没有给学生一个综合实践应用的机会,达不到对各门类知识进行有效的融会贯通。

 

只是单纯的让学生学会填制凭证,或者是做分类账,以及会计报表,并没有想到和税务相关的各种条例、法规进行实际联系。教学审计知识时,只是让学生学习审计的流程,审计的目的,审计报告的编写等方面的书本知识,深入不到怎么样思考审计工作和会计工作的监督与被监督的关系。最终造成会计教学知识不能使得学生学以致用。

 

(2)在课堂教学方面过于呆板,教学方法相对单一。当前高校会计教育的核心课程是财务会计、会计学原理、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和审计,但学校以及学生并非对这些课程全面重视,不论是师资队伍,还是学术界,甚至高校的教育细节,都相对重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而冷落了真正创造价值的管理会计,致使学生对管理会计课程的学习热情不高,效果低下,掌握不足,不利于学生向高级管理人才方向发展。

 

目前高校会计教学更多的是强调的是书本知识的传授,以考试作为评判的标准,在考试时,学生只是以一些记忆性的问题和选择题代替了会计的分析性问题,每一个问题成为了一个无需分析证明的答案,使得学生简单的认为会计就是学习书本知识,就是同一系列数字打交道,不是与人打交道,而会计的实质是培养学生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是学会处理非确定因素时所必需的思路与技巧。

 

  (3)评价方面。缺少一个全程的、多维的评估体系,考试的方式不够合理,过于看重计算能力,忽略分析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量化评价,评价方法单调死板,主要依赖纸笔测验,缺少质性评价方法与手段。评价内容主要是学科知识,缺少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学习情感等方面的评价。学生积极性不高,学习层次依然偏低。由此造就了知识与技能不足,分析思维与人际能力不高的毕业生,使毕业生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要求。学生实践方面,高校会计教学一直沿用学科本位式课程体系,实训教学课程与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不相符,实训内容的设计没有建立在对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实训内容不能与具体工作岗位职责相结合,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没有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一些教师本身并没有企业工作经验,往往是从教学大纲和书本出发设计实训项目及任务,实训课程在名称上是作为实训教学,实际上依然停留在做习题的阶段,学校所强调的学习层次与社会的期望存在较大落差。

 

  2 高校会计教育改革探析

 

  2.1 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

 

高校会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需要从注重知识传授向更加重视能力与素质培养的转变过程,这种转变应该在培养目标、培养规格与培养过程实现转变。培养目标就是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就是通识教育, 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以适应广大用人单位实际需要的技术型的大众化教育为取向, 主要是面向企业基层、面向生产第一线,使得学生更加具有专业广泛的知识结构和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培养规格是以宽口径的专业为基础条件, 以此设置多种专业方向, 达到建立对就业市场反应灵敏的适应机制。培养过程就是强化基础教学,不断树立高校学生知识、素质、能力协调发展的教育新理念,把创新教育渗透于整个会计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加强实践练习,进行个性化培养。建立教学督导队伍与学生学风督查队伍形成教学互动的良好格局。

 

  此外,要培养高质量的复合型财会人才,高校应重视对师资力量的培养,教师队伍建设是会计人才培养方式改革的关键,也是提高财会专业教学质量的关键。高校可针对性地安排教师到企事业单位挂职锻炼,到校外实训基地参与实际工作,同时鼓励引进横向课题,并经常邀请行业专家、业界名人到学校进行专题讲座,使学生及教师能了解行业的现状及最前沿的动态,保证我国高校会计教育与时代发展的同步,有助于及时更新专业知识,适应高校财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保证教学质量。

 

  2.2 会计课程设置改革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各类学科交叉、融合和渗透已成为教育的趋势,这也是培养素质全面,并且术业有专攻的高级人才的必然要求。提倡平台加模块的教学课程体系,平台课程体系包括公共基础教育课程、专业基础教育课程和专业课程。模块课程体系包括研究型课程模块、高级应用型课程模块、普通应用型课程模块、财务会计模块、财务管理模块、会计信息系统模块、审计模块。要做好高校会计平台加模块的教学课程体系,一方面要做好学生分流机制,让学生根据自身素质和爱好在学习中自我判断和调整,确定不同的学习方向和培养目标。另一方面是差别化课程设置。

 高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及改革探讨

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差别化教学,如学术型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强调研究工具掌握和专业理论学习,应用型人才目标课程设置强调应用工具和专业应用技能教学。最后是基于人力资本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高校会计教育应将人力资源管理纳入核心课程体系。并在强化学生专业素质的同时,注重经济学、管理学、投资学等相关商业学科知识的扩展学习,使学生掌握大量的商业背景知识,使其在今后的工作当中能充分客观地了解企事业内外部的环境,从而能对环境的变化做出敏锐而且正确地反映。

 

  2.3 会计实训教学改革

 

  合理有效的高校实训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培养具备实践能力高端技能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基于高校会计实训教学课程与企业具体工作岗位不相符,实训内容的设计没有建立在对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实训内容不能与具体工作岗位职责相结合,没有让学生动手去完成具体工作任务,没有真正实现实践教学的目标这一现状,高校应加大力度,改革实训教学。

 

  首先,高校可根据企事业单位的岗位设置,调整课程体系,设计与岗位相符的实训教学。经调查,企业设置的财会岗位主要包括出纳、会计核算岗位、财务经理或会计主管、审计人员、证券及投资部门人员及其他, 且87.69%的企业单独设置出纳岗位,然而我们的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包括基础会计、成本会计、财务会计、会计电算化、管理会计、审计等,这其中并未开设出纳课程,明显与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不符。因此要提高实践教学效果,应对会计专业课程进行调整,依据企业财会类岗位设置重新构建主干课程,包括基础会计、出纳实务、职工薪酬会计、收银实务、总账会计、成本会计、企业查账实务、财产物资会计等课程。再依据新的课程体系,设置与课程相符的实训教学项目。

 

其次,高校应对会计工作的各个岗位职责进行充分地调研及剖析,设置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实训内容。具体实训教学内容的设计,应该建立在对具体工作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调研剖析的基础上,了解企业财会人才能力需求(如账务处理能力、财务管理能力、报表分析能力、税务筹划能力等),分析财会类岗位设置(如会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薪酬会计、财产物资会计等),剖析具体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只有清楚各个相关工作岗位的职责及能力需求,做好教学计划,设计实训教学课程,设置出合理有效的项目、工作任务,通过实训教学让学生掌握具体工作岗位的职责,完成各岗位工作任务。

 

以出纳岗位为例,要做好一名出纳,需要具备的能力包括鉴别人民币真伪、点钞、能正确使用保险柜、能正确处理现金及银行存款收付业务,能填写现金及银行存款日记账等。教师在剖析了具体岗位职责及能力需求后,才能设计出与岗位能力需求相符的项目,在实训教学设计的过程中,让学生对未来可能就业的具体岗位工作内容有清晰的理解和掌握,提高学生就业信心。最后对实践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总结存在问题,完善考核模式。

 

  此外,学校应加强与各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为各专业开发更多的校外实训基地,一方面可以给予教师与企业一线专家的沟通交流的机会,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学院也可通过为实训考核表现优秀学生推荐实习单位或工作的方式,激励学生在实践课程中的积极性。

 

  2.4 考评模式改革

 

(1)实施教学全程质量监控模式。按照全面质量管理的观点,应该将人才培养的质量监控贯穿于整个产品生产的全过程。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教学方式、校友回函、领导打分以及学生打分高校内部会计教学质量管理的关注点应从起始阶段开始,注重影响教学质量的形成性、过程性要素的监控,具体包括输入评估、过程评估和输出评估。输入评估是指加大宣传力度,吸收选择优秀学生,提高生源质量;在学生入学时对学生进行综合、单项测试,根据结果可进行一些有针对性的培训、辅导,使学生全面适应大学教学。

 

过程评估是对照各专业、各课程的质量标准,对照各个教学环节的质量标准,对教学过程及时评估,进行有效的质量监督。其特点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受到多方面的监督,对教师进行专家评教、领导评教、学生评教和教师互评,对学生进行德、智、体综合测评。输出评估一是指毕业时进行目标验收,可对学生的学科专业知识和技能、毕业论文、计算机水平、外语水平等等(根据各校特点而定)进行考核,考核合格方可毕业,严把质量关;二是指坚持对毕业生和用人单位跟踪调查,搜集社会对毕业生的反馈信息和毕业生对学校教学的反馈,给学校教学改革提供依据。

 

  (2)完善教学评估,教学评估应从成绩分布、课程大纲、教师授课笔记、考试、教学方式、校友回函、领导打分以及学生打分这些指标进行评估。育人为本,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学可以说是学生教育的中心工作,高校应加大对教学、教学评估工作的投入,保证教学质量的提高。

 

  (3)“市场营销观念式考评模式,指的是从消费者(企业)的需求出发,培养企业需要的,符合岗位能力需求的人才。高校会计专业要实施市场营销观念式考评模式,首先要针对企业财会人才能力需求,分析财会类岗位设置,剖析具体岗位职责及工作任务,然后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并对教学进行考核评价,总结存在问题,完善考核模式,市场营销观念式考评模式能较好的实现培养人才与市场需求的有效衔接,培养出企事业单位所需要的财会人才。

 

  总之,高校应改革原有的会计教育模式,才能培养出商业社会所需的会计实务人才及学术人才,使其具备提供会计专业服务所需的知识和技能要素,顺应会计职业的发展和国际化进程的需要。

 

  作者:贾小波 来源: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611

上一篇:高校视觉传达设计教育

下一篇:地方本科高校创新教育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