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等教育国际化

发布时间:2016-06-06 16:23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学生远赴国外寻求获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国际教育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20151023-25,来自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政府、学校、教育机构的3000余名代表云集北京国家会议中心,参加由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主办的第十六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CACIE)102324国际化与学生流动论坛隆重举行,主要内容综述如下。

 

  一、论坛概况

 

  为探讨教育国际化进程以及国际学生流动中出现的新热点、新问题,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搭建合作交流平台,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自2007年开始在中国国际教育年会期间举办国际学生流动论坛

 

  国际化与学生流动论坛议题覆盖来华留学、质量保障、网络招生、中美学生流动、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发布等。来自中国、美国、英国、荷兰、澳大利亚、日本的专家、学者和教育管理人员就高等教育国际化战略,国际化进程中的新问题、新挑战,国际学生招生规模与质量问题,以及高校内涵建设与国际化发展等议题展开热烈研讨。从论坛形式、设计和内容来看,本次国际化与学生流动论坛呈现出以下五个特点。

 

  ()首次聚焦国际化与学生流动

 

  随着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不断深入,各国、各地区的学生流动逐渐彰显新趋势。北美吸引留学生增势放缓,欧洲教育一体化进程加快,亚洲成为新兴留学目的地,学生流动趋势呈现多极化发展,而这些变化又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家教育战略的调整和资源的重新分配。本届论坛从国际社会、政府、学校、教学、科研等层面解析国际化背景下的学生流动,围绕高等教育国际化与国际学生流动中的新进展、新影响、新办法等热点问题,从不同视角为广大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经验交流与分享的平台。

 

  ()中西教育理念的碰撞与交融

 

  为进一步推动国内外高等教育国际化建设和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深入落实全国留学工作会议精神,论坛邀请了来自国内外政府、高校、研究机构以及国际组织的代表进行主旨发言。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方军,欧盟驻华代表团教育参赞马尔钦·格雷贝克(Marcin Grabiec)、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NAFSA)首席执行官玛琳·约翰逊(Marlene Johnson),以及华东师范大学、浙江大学、江苏大学、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等国内外高校校长,就大学国际化建设、国际学生流动趋势、来华留学质量保障、来华留学招生与管理等议题,同与会者进行交流和分享。演讲嘉宾融合中西方最新教育理念,与一线教育工作者分享了具有国际视野、高品质的国际教育管理与实践案例。

 

  ()权威的教育趋势解读

 

  为响应中国政府一带一路的经济发展战略,论坛邀请专家和学者解读一带一路对来华留学事业的影响,探究来华留学生教育模式与服务质量、管理理念与服务水平等。同时,论坛邀请了各国使领馆代表就国外政府资助来华学习政策及项目剖析等议题分享本国政府在推动国际学生流动方面的做法。此外,论坛分设了商学院的国际化之路”“如何管理并用好中介”“绿色渠道——网络招生与市场”“工作坊:打造你的校友关系项目等议题,从微观和实践层面为国际教育工作者提供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

 

  ()2015 中国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状况调查报告》首次发布

 

  近年来,中国高等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高校国际交流与合作程度不断加深,国际化水平进一步提高,整体发展势头强劲。一些高校纷纷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高等教育国际化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经过4年的前期研究与试点,201412月,受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委托,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对国内高校国际化发展状况进行了调查。《调查报告》在国际化与学生流动论坛上正式对外发布。报告从国际化战略、组织与管理、教师、学生、课程与教学、科研、中外合作办学、境外办学、国际交流与合作等9个方面,共分57项指标对所调查高校进行分类、比较、分析,为政府和高校制定国际化发展战略、进行资源配置提供参考,受到政府、学校、国外使领馆及国际组织的广泛关注。

 

  ()来华留学质量保障备受关注

 

  随着国际学生流动总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成为广受关注的话题,建立健全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成为新形势下的一项重要工作。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在总结我国来华留学工作所取得成就时,针对缺乏完善的质量标准体系、生源质量有待提高、课程和师资缺乏竞争力、对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的重视程度不一等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并详细阐述了下一步的应对措施。国内外院校代表也分别从专业和课程设置、教学、师资、实践等方面探讨了如何保障和提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

 

  二、主题:国际化与学生流动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世界一流大学的全球化战略对国际学生流动产生了一定影响。许多世界知名高校正在构建全球教育体系,通过合作办学、建立分校等多种形式将教育理念、教育资源、教育模式输出到世界各地,高等教育国际化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全球范围内的国际学生流动已经成为全球一体化的显著特征和重要趋势。教育国际化和国际学生流动呈现出新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国际和区域的资源分配与社会发展。

 

  ()推进国际化发展战略,加速国际化发展进程

 

  教育国际化在不同国家、不同发展阶段有不同的内涵。但总体来说,教育国际化是主动面向多元世界、积极寻求合作交流、达成共识和相互理解的动态进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指出,随着世界多元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教育国际化成为备受关注的热点议题。国际教育形势也在不断变化,特别是欧洲、美洲、亚洲的主要国家和地区接连出台了新的国家战略。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副校长大卫·萨德勒认为,英国高等教育面临着挑战,如资金、政策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学生对于英国大学的期待的变化等,使英国大学的国际化战略变得越来越重要。国际化能够提升学生和教师的教育经验与体验,实现国际教育与科研合作。

 

  大学国际化若要取得成功,需要平衡学校的特点和大学所面临的共同挑战。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罗伯托·拉贝认为,大学制定国际化战略要有清晰的愿景,并能满足不同的需求,既能反映学校的特点,又能积极应对全球的挑战,抓住发展机遇。

 

  ()提升国际化培养力度,营造国际化育人环境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指出,随着高校国际化进程的迅速发展,近年来我国出国留学和来华留学规模持续扩大,留学国别不断增多。国际学生流动的发展带来新变化,体现在人才国际化竞争日益激烈、学生双向流动格局有待形成、国际化人才培养被提上日程。另外,随着教育信息化带来的教育变革,教育信息安全等问题成为新的议题。

 

  欧盟驻华代表团教育参赞马尔钦·格雷贝克认为,在高等教育现代化战略中,需要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让他们通过海外学习获得技能。伊拉斯谟+”计划希望给年轻人提供更多的机会,参与非正规的教育活动。欧盟公布的伊拉斯谟+”计划2015年的目标是为60万年轻人提供海外学习、培训、志愿者交流等机会。2016年,伊拉斯谟+” 计划的拨款总额为22亿欧元。

 高等教育国际化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副校长大卫·萨德勒介绍了该校在吸引国际学生、跨国教育、研发、学习等方面的策略。他指出,学校在组织架构、教育治理等方面面临挑战。例如,如何以更有效的管理和运行机制促进学生流动,提升学校的国际化能力建设,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到海外学习。

 

  江苏大学副校长许化溪指出,近年来,江苏大学坚持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以观念转变为先导,以提高办学水平为目标,以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和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为核心,以师资队伍国际化建设为关键,统筹规划,不断完善,形成了以学校为主导,学院和学科为主体,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的国际合作与交流新格局。

 

  ()打造国际化合作平台,深化国际化发展内涵

 

  英国伦敦玛丽女王大学副校长大卫·萨德勒指出,该校与世界一流大学进行了积极合作,其中国的长期合作伙伴是北京邮电大学、南昌大学等,同时与国家汉办、上海财经大学合作建立了孔子学院。他希望未来有更多机会进行跨国合作,尤其是和中国院校合作。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罗伯托·拉贝介绍了学校开展国际合作的经验。目前,该校正在建立广泛的合作关系,如开展共同研究、国际能力建设项目,建设多文化、多种族的校园等,通过广泛开展国际合作获得可持续发展。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在发言中提到,目前该校与威尔逊中心合作成立了冷战研究中心,与科罗拉多州立大学合作成立了最大规模的本科生项目,与纽约大学合作成立了上海纽约大学,与法国里昂商学院联合成立了亚欧商学院等,并通过举办世界磁共振年会不断深化国际合作与交流,取得了系列成果。

 

  ()坚持国际化发展思路,促进世界一流大学发展

 

  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副校长罗伯托·拉贝认为,国际化必须要有战略引导,该校已经将国际化纳入到战略规划中,致力于提供多样化的国际交流合作机会。他指出,要从学术发展的角度给予高校自我发展的空间,既要有战略规划,也要有独立发展。也就是说,高校的国际化发展既要做好顶层设计和战略规划,也要遵循教育规律,走特色化的发展道路。

 

  华东师范大学副校长任友群介绍说,华东师范大学是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的学校之一,还承担着发展中国家教育硕士的培训项目和短期培训项目的责任,并参与共建9所孔子学院,积极举办留学生文化节等。

 

  江苏大学副校长许化溪介绍,江苏大学在机制建设、师资培养、政策导向、氛围营造等方面的经验丰富。江苏大学进一步推进国际化、建设高水平大学的主要措施包括充分认识国际化在研究型大学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继续大力推进国际化的思路(突出学术导向、队伍支撑、学生主体、环境营造)等。

 

  ()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学生流动呈现新常态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于继海就国际学生流动的新进展作了主旨演讲。他谈到,面对国际学生流动日益频繁带来的诸多机遇与挑战,新时期我国留学工作的重点是实施《2015-2017年留学工作行动计划》,解决尖端人才培养、国际组织人才培养、非通用语种人才培养、来华留学青年领袖培养等难题,推进共建一带一路教育行动,不断完善留学工作服务管理和质量保障体系,实施人文交流推进计划。

 

  欧盟驻华代表团教育参赞马尔钦·格雷贝克指出,国际学生流动有助于学生的职业发展,提高职业流动性,增进学生对其他国家的了解,提高学校的教学质量。

 

  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首席执行官玛琳·约翰逊女士介绍了美国国际教育工作者协会年会的有关情况。她认为,美国高等教育国际学生流动最新的趋势表现在种族多元化,家庭收入背景多元化,高等教育成本增长明显,以及学生要为全球化做好准备等。

 

  三、来华留学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

 

  随着来华留学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来华留学工作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是提升来华留学管理服务水平和国际竞争力、规范来华留学工作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来华留学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来说意义深远。本次论坛围绕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规模与效益兼顾、通过提升质量打造来华留学教育品牌、提高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等议题进行深入研讨。

 

  ()来华留学规模稳步扩大,国际留学生结构不断优化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介绍了来华留学取得的成绩与面临的挑战。他指出,近10年来,尤其是《留学中国计划》实施以来,来华留学取得了明显成就,生源结构逐步优化,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日常管理日益规范。与此同时,来华留学还面临着诸多挑战,如留学生结构与生源质量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和我国的世界影响力、经济地位还不相称;学历教育的结构和水平有待提高;依靠地缘、文化、性价比等优势吸引国际学生的局面有待改善;课程和师资竞争力有待加强等。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秘书长生建学指出,中国政府对来华留学事业发展高度重视,为实现教育部发布的《留学中国计划》提出到2020年来华留学生人数达到50万的目标,各界都在努力,并在发展过程中坚持规模和效益并重。特别是人文交流以及中央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来华留学事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来华留学事业前景广阔,机遇与挑战并存。

 

  ()加强来华留学管理服务,提高国际化办学水平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来华留学工作处毛冬敏副处长指出,《留学中国计划》的目标是到2020年使中国成为亚洲最大的留学目的国,要实现来华留学事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其核心是要提高来华留学竞争力。

 

  随着来华留学规模不断扩大,无论是教育、教学、生活还是在更深层次的跨文化方面,如何加强来华留学生管理是重大课题。复旦大学留学生处处长杨增国认为,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各国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也是衡量高等教育发展的标准之一。留学生管理服务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为外国留学生提供便捷服务,如复旦大学建立了以留学生生活园区为核心的留学生事务中心,为留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一体化的便捷服务。

 

  清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强认为,课程是国际化办学的重要载体,中国大学为留学生提供的课程标准要达到国际水平,特殊性体现在因材施教,要考虑学生跨文化的适应过程,成立专门服务留学生的机构是有必要的。

 

  ()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促进来华留学品牌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认为,来华留学生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需要不断摸索和尝试,不断改革创新和与时俱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验证。

 

  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耀刚对质量保障体系进行了展望,即建设新校区,提升学校软硬件水平,与国际医学教育接轨,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坚持以质量为中心,大力推进留学生教育改革和创新,大力推进留学生科研能力的培养,优化专业结构,拓展办学层次,建立多元化校园文化氛围,提升留学生管理水平,完善全英文数字化网络平台。

 

  清华大学信息化办公室副主任陈强指出,质量框架是一个多维度的基于过程的动态体系。质量保障实施方案、标准框架要充分保护留学生的利益、为留学生的学习生活提供足够的支持和辅导、促进校内相关教学和管理机制建设。

 

  ()建立多元化人才培养体系,推动来华留学内涵式发展

 

  欧盟驻华代表团教育参赞马尔钦·格雷贝克认为,国际学生希望有在海外学习与生活的经验,并希望获得相关能力,包括语言能力和适应能力。很多参与伊拉斯谟+”计划的学生希望提高自身能力,包括好奇心、宽容度、自信心、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获得更宽广的视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指出,在招生录取阶段要确保生源质量稳中有升,严格遴选合作院校,吸引海外高端人员,高效利用奖学金资源。入校阶段依托优秀师资、精品课程、实践考察三位一体培养平台和国际跨文化交流平台培养人才。

 

  复旦大学外国留学生工作处处长杨增国认为,应该建立多元化留学生培养体系,完善招生选拔机制,设立多元化培养目标,建立多元化培养体系,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对留学生培养要渗透到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并积极走出校园,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国际教育学院院长栾风池表示,留学生教育要有先进的理念,要努力达成四个,即教师教学资源条件保障度、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有效度、学生和社会用人单位的满意度、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目标与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适应度。

 

  ()不断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全面提高留学生教育质量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副司长方军指出,推进质量保障体系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高校能力建设,提升中国教育的国际竞争力。因此,需要建立来华留学质量标准;逐步建立海外学历生的入学标准;搭建中外学分互认平台;积极鼓励大学开设英语授课课程,加强英语授课师资队伍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大学逐步开展趋同化管理和教育;加强中国留学品牌建设。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校长赵忠秀介绍了该校提升教学质量的措施,包括在毕业实习阶段依托实习+就业+创业平台,为外国留学生提供全方位支持;建立自学自测系统;注重文化交流和体验,开展第三国拓展式培养等。

 

  天津医科大学副校长王耀刚指出,该校在来华留学临床教学工作全英文教学保障体系的建设阶段创立了来华留学生临床医学专业全英文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提供质量督导保障、品牌课程保障、政策资金保障。学校积极深化留学生教育改革,创新临床实践特色,建立模拟医院,注重吸收国际先进医学教育理念,积极出版全套英文教材。

 

  ()着力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提升教师教学质量

 

  天津医科大学提出要培养高水平全英文授课教师队伍,注重留学生素质教育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创新全英文信息化网络平台。目前天津医科大学成立的教育部来华留学医学英语师资培训中心和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在培养高水平师资、加强专业化队伍建设方面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人才培养处处长张明认为,师资队伍质量高低至关重要,该校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放在突出位置,以提高留学生教学质量。采取的措施包括创新理念,坚持以学生为本,贯彻以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提高素质、协调发展为主的实践教学理念,进一步提升教师语言能力,以提高医学留学生教育水平与质量。

 

  作者:俎媛媛 来源:世界教育信息 20162

上一篇:南安普顿大学的创业教育

下一篇:提升博士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