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化条件下学前专业“幼儿活动指导”学习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5

摘 要:学前教育专业是以培养基础教育师资为主的专业。“幼儿园活动指导”是该专业大纲要求的必修课程,课程旨在教授教幼师生由理论学习到幼儿园教学实践活动的转变,是学前专业学生在职前、职中必备的教学活动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学习现状,探讨了信息化条件下学前专业课程学习方式的变革,提出了应对这些变革和挑战的参考性建议。

关键词:信息化;学前教育专业;学习方式;变革
  一、信息时代对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学习的影响
  传统的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活动指导课程的教学特点是理论课程较多,专业实践课课时安排较少,实践课程附属于理论课程,课程设置重复交叉,导致学生获得理论知识充足,严重剥夺了学生培养创新意识的乐趣,造成学生普遍对实践环节不重视,培养出来的学生职业技能缺失严重。在当代条件下,随着科技的发展,计算机得到广泛应用,电脑化程度总体有了明显提高,管理运营信息化程度越来越高。通过网络获取相关知识已经逐渐成为了信息时代大学生必然的也是主要的学习方式,学生通过互联网等环境可以获得诸如幼儿园教学视频、具体的幼儿园活动计划等资源,信息化的教学方式和学习方法得到了发展。
  二、信息化条件下幼儿园活动指导课程学习难点的转变
  ?信息化解决了以前要求学生“见习听课、收集活动计划”等难题。但是,学生不能够把这些资源和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合理的整合起来,形成自己的一套可用于将来可用于教学实践的知识技能。比如:在网上找到一篇幼儿园活动计划,上面有详细而完善的活动目标、内容、过程等,由于学生对于幼儿能力发展以及各个幼儿园实际情况了解的不足,在实践的过程中会出现照本宣科等的情况。信息化条件下幼儿园活动指导课程学习重点和难点有了以下转变:
  1.学生的专业能力要求更严格
  信息化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对学生在自身的专业能力方面有了更严格的要求。不仅要继续加强传统的能力,更要以现代教育理念为宗旨,牢固掌握信息技术等一系列贴合时代发展的技术能力。传统专业能力要求包括:思想品德与职业道德素质、身心素质和能力素质,已经远远不能跟不上幼儿教育发展的脚步,学生还必须加强信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2.职业素养内容更加丰富
  社会发展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技能提出更严格的要求是通过多元的方式表现出来,尤其体现在职业素养内容更加丰富,而信息化的从教能力是幼儿活动指导课程培训的关键所在。在具体的幼儿活动指导教学实践活动过程中,能够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有效的教与学,提升传统幼儿园教育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应用信息技术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在开放、互动的信息环境中,加强运用信息技术进行协作的能力。另一方面,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培养创新意识,实现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各方面的自我完善。
  三、如何应对信息化条件下幼儿园活动指导课程学习方式的新变革
  信息化的时代带来的资源优势对学生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同时,学生通过网络自主获得的经验是片段的、不全面的,教师应该基于学生学习方式转变,制定相关教学策略以应对。
  1. 以实例教学为主,实现师生、教学资源有机结合
  幼儿活动指导课程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学生的学习方式已经由“记笔记、背笔记”向自主创新转变,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不能再单单传授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在信息化条件下,要以实践教学为主,多分析幼儿教学活动实例,在实例中总结理论知识,提高幼儿活动指导课的教学绩效,提高学生从教技能。
  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要发挥他们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精神。要树立教学媒体、教师和学生相互协调的观念,发挥三者相互联系和支持的作用,实现三者有机结合。不论在传统教学模式,或者信息时代,教师与学生在教学实践中的作用都是关注的重点。学生除了培养良好的自我意识,更需要加强获得和处理信息资源的能力,这就要求教师运用情景创设、信息提供、协作学习等各种方法加强对学生能力的锻炼,尤其在逐步成型的信息时代,教师的职责从单一的理论传授向案例选择、问题设计、启发学生创新意识发展。教师要从“用教材”变为“教教材”,并且带领学生主动寻求知识,改变填鸭式教学现状。
  2.理性对待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
  先进的信息技术是为了更好提高幼儿教师专业学习效果而服务的,切记不可让其喧宾夺主,在教学中发挥指导作用的仍然是教师。而多媒体计算机和基于互联网的网络通信技术由于其所具有的多种特性只是作为幼儿活动指导课程学习的理想辅助工具,用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具体做法包括:结合各章节内容,指导学生设计与本章节内容相关的教育活动,进行模拟教育活动。活动后由教师协助同学进行分析总结,针对疏漏和不足及时改进。课程进行到一定程度,适量增加作业或者进行随堂模拟教学竞赛。
  3.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动性
  长期以来,由于学前专业幼儿活动指导课程将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作为教学目标之一,培养学生“设计组织活动”意识,发展“组织活动”能力,完成从学生角色向幼儿教师角色的顺利转变。这决定了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为学生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和浓厚的学习氛围,利用信息技术为学生搭建一个良好的学习平台,运用各种新颖有吸引力的教育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如:用ppt等具有吸引力的形式将教学内容展示出来;引导学生自行结合成若干个学习小组,利用互联网检索和处理教师布置的专题任务,在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下进行讨论和交流。
  四、结语
  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通过教师传授得到,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情境即社会文化背景下,借助其他人(包括教师和学习伙伴)的帮助,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是学习环境中的四大要素或四大属性。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为学习资料的获得和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提供了便利,学生可以通过网络环境获取学习资料等,但同时学习资料的信息化和学习方式的网络化也增加了学前专业课程教学的难度,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将所学信息消化,通过将信息技术与幼儿活动指导课程教学进行融会贯通,利用现代化的信息技术辅助教师的教学;学生要利用它进行自主学习,最终培养出契合信息化教育发展需求的幼儿教师。
参考文献:
[1]欧阳洁.陈朝晖.当前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的问题与思考[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年08期
[2]刘芳.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培养与考核[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06期
[3]焦艳;于开莲;易进.计算机与幼儿园课程的整合[J].学前教育研究.2006年05期

上一篇:地方高校贫困大学生界定工作的思考

下一篇: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