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就业指导对策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5

摘 要:当前,女大学生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表现出更加务实、自我效能感低、就业准备不足等心态。本文通过探索其成因,提出从个人、学校、政府等方面采取措施改善女大学生就业难现状,切实做好女大学生就业工作。

关键词: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对策
  随着高校大学生就业形势的日益严峻,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更加突出,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对于女大学生来说,如何应对未来的职业选择和职业生涯发展显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在大学阶段,增强女大学生的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意识,引导和培养她们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是刻不容缓的。
  为此,笔者对浙江某高校360名女大学生从就业期望、就业心理、就业准备三个方面进行了调查,以期了解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现状及问题,增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女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现状
  (一)就业期望
  1. 考研热降温,毕业方向选择趋于理性
  对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考研还是出国的问题,有63%的女生选择毕业后直接就业,有32%的女生选择毕业后考研,有2%的女生选择出国,有2%的女生选择自主创业,另有1%的女生选择其它。 从访谈中了解到,考虑到这两年经济形势的好转和硕士生就业难的问题,女大学生毕业后选择直接就业的倾向增加,原本在低年级打算考研的女生,到了高年级最终还是选择了找工作。
  2.就业期望“高稳定性”,择业心态更加务实
  在就业单位调查中,有52%的女生想去学校或事业单位,有32%的女生想去国有企业。其次是外资企业和私营企业。可见,女生在单位选择中以国有企事业单位为主,高稳定性成为她们择业的重要特征。
   对工资待遇的期望调查发现,72%的女生在找工作的过程中最关心的是薪水。44%的女生期望月薪是2000-3000元,25%的女生期望月薪是3000以上,仅有2%的女生可以接受2000以下的月薪。这说明,女生的择业心态更加务实,她们把经济利益和物质待遇放到了相当重要的地位,期望通过多年的学习,找到好工作,得到高回报。
  (二)就业心理
  1.女生的自我效能感较低
  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人对自己的能力,以及运用该能力将得到何种结果所持的信心或把握程度。调查中,女生的求职自我效能感普遍比较低,在问到“你对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有信心吗”有53%的女生“觉得没什么信心”,12%的女生“觉得根本没信心”。
  2.对就业中的性别歧视不满和无奈
  调查显示,有超过80%的女生认为在就业中性别歧视的存在是相当普遍的。访谈中女生对于招聘单位不看条件,只看性别的现象,感到十分气愤和无奈。特别是当很多优秀女生看到综合素质不如自己的男生因为性别原因就能顺利找到工作,更增加了对社会不公正现象的不满。
  (三)就业准备
  1. 不清楚自身定位,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调查发现,有58%的女生对自身的优劣势、兴趣和价值观不了解,有31%的女生不了解专业发展前景。有64%的女生是到大三以后才开始制定职业规划。这说明大多数女生缺乏职业规划意识,对自身没有准确的定位,求职意向模糊,这势必要影响她们未来的就业。
  2.不了解就业信息,就业准备不足
  调查发现,有43%的女生对应聘职业所需要的能力了解一些,有28%的女生不了解。在回答“你已做过哪些就业准备,希望就业指导帮助你解决什么问题”时,很多女生不知道自己该如何做就业准备。
  二、女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一)个人原因
  1.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
  女大学生的就业期望值普遍偏高,非常注重职业的社会地位和工作条件,偏好工作比较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而这些岗位需求量一般较少而且竞争激烈,导致了就业难的现状。
  2. 女大学生依赖性强,缺乏职业规划意识
  女大学生由于依赖性强,多遵从家人的意愿,对自己的职业生涯缺乏规划意识。很多人只着眼于当前的专业学习,未将今后的职业发展与专业学习结合起来,这导致她们在面临就业时,求职意向模糊。
  (二)学校因素
  1.高校扩招加大了就业难度
  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高校招生规模,2011年毕业生660万,十二五期间毕业生人数将突破700万,其中女生占一半还多[1]。然而不容乐观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却持续下滑,在庞大的就业大军中,女大学生面临着更加严峻的就业形势。
  2.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
  我国高校专业设置往往滞后于社会需求,大多数专业是重理论、轻实践。女生所学专业大多集中在文科,致使女大学生普遍动手能力差,所学理论和实践脱节,导致女生求职的择业面过窄[2]。
  3.就业指导缺乏专业性、系统性
  目前,就业指导人员大多由辅导员担任,由于绝大部分辅导员没有受过专业训练,因此在开展就业指导时,不能针对女生进行心理素质和择业技巧的培养,就业指导总体上专业性不强。
  (三)社会因素
  1.我国经济结构性失调造成了女大学生就业难
  目前我国经济结构长期失调,一方面是劳动密集性产业庞大,另一方面高新技术产业也发展快速,需要高精尖人才[3]。而高校的培养目标和培养方式导致大学生成为夹心层,女大学生就业难正是大学生就业难整体形势的体现。
  2.招聘单位的性别歧视
  女大学生在求职过程中经常会遭遇到招聘单位的性别歧视[4]。主要表现在有些单位明确要求“仅限男生”,这在一些工科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用人单位根本不考虑能力与素质,只是以性别为依据。
  三、女大学生就业指导对策
  (一)女大学生要转变就业观念,完善自我
  首先,女大学生不能一味地求稳定求高待遇,只有转变就业观念,才能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其次,要增强职业规划意识,有效地规划大学生活,才能通过四年的努力为自己的理想打下扎实的基础。最后,要增强自信心,把求职中的挫折看作是完善自我的机会,才能愈挫愈勇,找到心仪的工作岗位。
  (二)学校要加强女大学生就业指导
  1.进行就业能力指导。学校要深化就业指导中心的功能[5],除了常规指导外,还要针对女生特点,对她们在求职礼仪、职业形象方面进行指导。学校要注重就业课程的全程化,在低年级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和女性礼仪与修养方面的课程,在高年级开设实践课程,使女大学生们在各方面做好就业准备。
  2.开展就业心理指导。针对女大学生就业心理压力较大的状况,学校要在就业指导课程渗透心理 健康教育,帮助她们学会自我调适。同时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对个别心理承受能力较差的女生,开展就业心理辅导。
  (三)加强政策保障,促进女大学生就业公平
  政府应逐步完善相应的政策法规和社会保障机制,给女大学生提供一个公平的就业环境,加快建立、完善生育保障机制,使生育保险法制化、社会化,解除用人单位的后顾之忧,才能真正消除女大学生遭遇的就业歧视。
参考文献:
,光明日报出版社,2010年.

上一篇:信息化条件下学前专业“幼儿活动指导”学习

下一篇:多元就业需求下独立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