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中批判性思维的培养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2

摘 要: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离不开批判性思维的教学,因此需要教师具有批判性精神和批判性思维。在“高师公共教育学”中注重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培养,有助于他们学以致用,创新教学,适应课程改革的需要。

关键词:高师公共教育学;批判性思维
  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是师范院校的核心课程,是其师范性的集中体现,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未来教师的人文素质和专业素质。当前,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已进入全面推广阶段,高师公共教育学作为引领师范生专业成长的课程、作为密切服务于基础教育改革的课程,肩负着培养具有现代教育意识和教育观念、掌握教育教学基本能力的合格师资的任务。教学不仅重在知识建构的过程,也重在学生建构新生活,发展学生的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在高师公共教育学教学中,批判性思维是一种实践问题,平等对话是批判性思维的一种本质特征,开展批判性思维教学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必然要求,也就是说批判性思维可促进教师角色从讲解灌输转变为平等对话,这样的转变需要教师具备批判性思维技能和精神气质,并能在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教学。
  四、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中批判性思维培养的策略
  1.营造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学习氛围,使学生敢于质疑
  营造批判性思维培养的学习氛围,教师起着关键作用。一方面教师注意自身批判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中展现自己的批判性精神气质,敢 于质疑和接受学生的质疑,教师的模范作用会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另一方面教师需要创建一个平等对话、气氛宽松的学习环境,消除教师和书本的绝对权威,让学生意识到权威并不总是正确的,这样学生才会大胆地质疑,能够提出自己的主张和看法并给出理由和论证。
  2.创设问题情境,交给学生批判性思维技能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交给学生批判性思维的技能,能有助学生的学习和成长。一些国外专家分析,批判性技能可以被概括:抓住中心思想和议题;判断证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判断推理的质量和逻辑的一致性;察觉出那些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偏见、立场、意图、假设以及观点;从多种角度考察合理性;在更大的背景中检验适用性;评定事物的价值和意义等。[5]
  教师精心创设问题情境,并留给学生思考和创新的空间,引导学生运用批判性技能来解决问题。如对“素质教育”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该问题,引导学生针对现有的素质教育问题进行批判性的思考,让其自觉地觉察那些已经明说或未加明说的立场、观点、假设等是否具有合理性和适用性,接着让他们探讨有哪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真正实现素质教育。当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时,教师要给予一定的提示,引导他们打破已有的思维定势,明确其方案的合理性和适用性,这样学生就会多角度地审视问题、分析判断、推理和归纳问题,从而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渐地掌握批判性技能。
  3.增强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培养批判性学习的精神
  师范生对教师角色的认同直接影响着公共教育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角色体验的开展就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角色体验是指教师引导师范生进入教师的角色,使他们的认知和情感都进入教学,从而达到陶冶教育情感,开启教育智慧的目的。在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中,教师可以在自己授课的基础上,精选适宜的专题或内容,引领并组织学生从事教学活动,真实体验教师的角色。
  高师公共教育学“角色体验”的教学方式一改传统教师讲解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上台讲课,要求学生以教师的身份进行备课、授课和反思评价。其备课过程就是发现问题、探究学习的过程,在探究学习中,鼓励学生自身思考问题、发现事实与规律,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种培养师范生批判性思维的有效教学方式。授课过程是真实的体验过程,学生一旦走上讲台就是走上了教师的岗位,走上了专业发展之路。反思评价过程是对备课设计、课堂教学和教学评价进行有效内化和提升的过程。这种“教”与“学”有机统一的教学方式,实现了对教育理论、教学技能、专业情意三维目标的有效整合。同时,美国学者波斯纳认为,没有反思的经验是狭隘的经验,至多只能形成肤浅的知识。反思也是一种学习能力,只有经过反思的体验才能升华到一定的高度,才能对后续学习行为产生影响。[6]因此,“角色体验”的教学方式在增强师范生教师角色意识的同时还能有效地培养师范生批判性学习的精神。
  可见,将批判性思维融入到高师公共教育学的教学课堂,让师范生在基于批判性思维的实践和探索中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快乐的质疑、分析、推理、验证和反思的过程,理论知识的运用需要超越其知识本身,需要同千变万化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联系起来才能真正实现。
[1]尚国营.课改背景下高师教育学的问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8,(2 ): 48
[2] [美]约翰·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1:59,158
[3] Facion,P.A.(1990).Critical Thinking :A Statement of expert consensus for perposes of educational assessment and instruction: Executive summary ‘the delphi report’.Millbrae,CA:The Californial Academic Press.
[4]蔡伟仁.批判性建构主义:一种教育学的新思路.全球教育展望, 2004(7) : 36
[5]周爱敏.论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09(9):41
[6]马丽娜.南级稳.探究体验式教学.[J].当代教育论坛,2007 (6 ): 33

上一篇:高校图书馆编目工作中的常见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构建高校创先争优活动长效机制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