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际视角下的中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0

摘 要:新一轮全球化的背景下,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对创意设计人才需求有了新的要求。以可持续发展的眼光改革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是新世纪高校高层次设计人才教育的需要,更是我国社会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关键词: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思考与探索
项目来源:2011年度杭州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常规性立项课题(编号A11WH01)
  与国际水平相比,我国的创意设计教育起步晚、发展时间短、经验不足,总体上说,未形成以创新为中心,具区域特色和示范价值,值得推广的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结合国内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经验,本文试图对中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索。
  1、中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现状
  1.1学生现状
  一般而言,学习艺术设计的学生文化课基础相对比较弱,对专业的选择未必是出于爱好而是文化成绩不理想,入学后如缺乏正确引导,对专业认识不足,易使他们产生学习主动性不高或盲目学习的情况,如果再缺乏对传统文化、艺术、美学、跨文化交流、跨学科或跨专业思考等方面的研究与学习,会导致他们审美能力低、设计作品缺乏思想深度、牵强附会、与行业、产业及需求市场毫无联系、苍白无力、无文化内涵,更不具备创意。
  1.2教师现状
  教师知识结构不尽合理,出于职称压力忙于完成基本课时量、科研或兼职,疏于对专业的不断学习与研究,缺乏国际交流的机会;知识体系相对陈旧,教学模式相对固定,在教学上缺乏改革创新的主动意识。
  1.3环境现状
  1.3.1教育环境现状
  目前我国高校的创意设计人才教育存在着不足,例如课程建设尚不完备,未能打破纯艺术与艺术设计极度专门化的壁垒;人才培养目标不够清晰,重视艺术表现,轻视创新精神的培养;实践教学环节相对薄弱,缺少实际性的项目课程;教学方法相对单一,教学过程中与学生没有形成有效互动等。借鉴国际上发达国家高等艺术设计教育的发展趋势并考虑中国特殊的国情,打通学科壁垒,整合专业资源,科学合理地规划学科体系;优化课程结构,完善教育教学模式,构建综合化课程体系为我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途径。
  1.3.2产业及政策环境现状
  我国创意产业的“硬实力”在迅猛增长中,但与之不相协调的是,创意人才资源这一“软实力”增长较慢。创意产业对人才的需求是多元化的,因此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应具备艺术设计、管理、复合经营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和综合素质。在提高教育水平的同时,人才的聚集还要求创造宽松宽容的文化氛围,构建良好的公共服务平台,完善知识产权保护,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因此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需要一个由政府、高校、社会和文化创意产业界共同构成的多层次培养环境。需要政府发挥引导、整合、扶持的管理功能,建立和完善配套政策,加大投入打造文化创意人才培养基地,形成人才聚集的效应。
  2发达国家创意设计教育经验例举
  2.1欧洲
  英国:强调市场对教育的重要性,强调教育的效率和效益;以市场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快速、多样化发展需求的创意设计人才。英国政府极其重视创意产业,为此在高层次创意人才培养上的投入也不少。以伦敦艺术大学为分例,该校教学强调与实践相结合,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在其预科的一年中,沿用包豪斯教学体系,学生在受到严格而系统的艺术设计基础训练的同时,还将有机会尝试各个学科,为大学选择适合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本科的三年中,学生将会在老师的带领下,直接承接商业项目,在实战中掌握各种技能。经过这样三年的实践,学生不仅掌握了各种技能,也懂得了市场的规律和客户的需求的重要性。这样的毕业生一到企业,就马上能进入角色,独当一面。此外,为了使教学始终贴近实践,该校对教师队伍的构成也有严格的规定:所有教师必须有实践产业经验,不能是从学校到学校的纯粹书生,50%的老师必须是兼职的。在国际合作培养设计人才方面,受到英国政府“世界创意之都”项目的资助,伦敦艺术大学负责组织实施在中国和印度设立五个创意产业中心,一方面促进英国创意企业与当地创意企业的交流合作,另一方面支持创意人才的培养。
  德国:受“包豪斯”设计教育思想的影响,强调功能主义、新理性主义和构成主义哲学。德国大学的艺术设计教育培养的是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偏重学生创造力和表现力的发挥。以奥芬巴赫设计学院为例,它开设有持续2学期的项目形式的培训课程:产品设计和视觉交流专业,这两个课程都在课程结束后,学生可获得培训证书。该校的Hesse平面设计工作室由该校任教授的Klaus Hesse主持,在德国赫赫有名。
  荷兰:荷兰设计以其创新理念和独树一帜的风格闻名于世,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强调创新设计观念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荷兰高校的设计教学追崇感性设计的理性考量,强调设计的个性特点和多元文化的设计价值,实践教学环节以就业为导向。以埃因霍芬设计学院为例,该校专注于设计领域,实行小班教学;本科的八个专业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负责人都是国际著名的设计师、建筑师或艺术家。第一年为预科课程,学生主要学习基础的设计知识以及提高语言水平。第二和第三年学习专业设计课程,第四年为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一般为一个学期,通常在荷兰国内或国外的设计公司或机构,学校会从自有的数据库中帮学生寻找到适合个人的实习公司,不仅利于学生找工作,也是为学生提供了很好地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践的机会。
  意大利:意大利对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经验独到,其现代艺术设计教育体制构建在建筑学科的专业基础之上。意大利的建筑学设计教育横跨了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室内设计、家具设计、展览设计、平面设计、工业设计、服装设计等领域,这种多学科多行业穿插与交流对培养创意设计人才的创新思维和对材料、工艺、技术的了解及掌握都帮助很大。以米兰理工大学为例,坚持教学、研究、技术开发一体化办学体系,它将继承意大利优秀人文传统与现代科技的创新进行完美的结合,同时加强与欧美、亚洲的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艺术设计交流与合作,与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多所设计大学建立了教师互访和1+2、2+2等学生交流合作项目,该校不仅是意大利设计师的摇篮,更成为中国高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借鉴与学习的对象。
  芬兰:北欧的设计代表了一种民主大众化的理想主义中产阶级生活方式,其设计讲求传统手工艺与现代设计及现代技术与材料的完美结合。以北欧艺术设计教育中心芬兰赫尔辛基艺术设计大学的家具设计教育为例,它拥有非常成功的“三分法”教学体制:一是文化学及设计通史和设计理论;二是在学院工厂进行基本专业技能的训练;三是教授指导下的设计工作室制,着重于设计能力的培养。在教授工作室加工厂式的教学模式下,学生必须亲自在工厂中完成家具实物产品的设计与制作,在了解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同时,加强对“以人为本”的绿色环保意识。
  2.2美洲
  美国:在培养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时,注重个人全面发展和自我实现,个性培养占重要位置;以市场调节为主,国家适当干预的开放式教育运行机制渐显优势。在专业设置上,美国高校中的设计专业基本上包括了设计教育的所有科目,是世界上设计教育体系比较完整的国家。美国的设计教育充满了浓郁的商业化气息,同时强调严谨的设计程序和方法,为顺应社会需求,培养务实人才。以克兰布鲁克艺术学院为例,其产学研一体化的办学机制为学院带来崇高的声誉和学术地位。从1932年创办至今,从早期的“校企合作,产学结合”,到现在开放式“工作室”教学模式,该校已经成为世界顶级的以创意设计类研究生教育为主的艺术学院。
  2.3澳洲
  澳大利亚:澳洲的高层次创意人才培养,与其创意产业园区建设密不可分。建立创意产业园区的设想源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进行教育振兴、城市改造和经济突破以及实施“智慧之州”规划相互之间的聚集与融合。目的就是将教育、研究、商业、居住和文化设施整合到了一个创意环境之中,共同创造一个环境,支持创新,支持创造力的提高,支持企业的发展和就业增长。正如所说:将各种公司和企业放在大学里的安排是有意为之的。依靠高校资源打造创意产业园区也就成了昆士兰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最典型的代表就是由昆士兰理工大学管理,与国家合办的澳大利亚国家创意产业与创新卓越中心(CCI),基于CCI创意园区的平台,昆士兰理工大学创意产业学院与澳大利亚交互设计合作研究中心(ACID)等专业设计机构保持着紧密联系,成为国际领先的创意产业研究和人才培养基地。
  2.4亚洲
  日本:注重高校与企业的合作,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方式深受重视,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的培养受益于联合研究制度、合作研究制度、合同制度等多种形式的横向联合。日本高校在教育理念上普遍强调对设计人才进行宽泛的专业交叉渗透培养,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以东京艺术大学为例,其设计系在专业设置上没有严格的限定,平行地设立了十个独立的研究室。无论是本科教育还是研究生教育,学生不受既定专业的限制,能充分自由发挥自己的特长。
  3、国外经验对中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的启示
  综上所述,发达国家在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方面的共同特点主要有:重视通识教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及实践环节注重跨学科、跨专业知识和信息的结合运用;重视产学研结合,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在实际项目中培养学生的创意设计能力;注重国际交流合作,通过跨国的校校合作、校企合作、学校与专业机构的合作,一方面提升教师的教学指导能力,另一方面推进适应经济环境的高层次国际设计人才培养。更引入注目的是,创业教育是为创意产业培养高层次设计人才的实践模式。这一点,美国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堪称代表。
  我国高校的创业教育起步较晚,2002年4月教育部在清华等9所大学开展创业教育试点工作,2010年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视频会议,标志着我国开始全面推进高校创业教育工作,英美等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要让中国高校的创意设计人才培养适应不断变化的国际社会环境,归根结底是要用科学发展观构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在教育环节上不断改革创新,以国际视角不断提升师资力量(例如教师互访学习)、改革课程建设(例如完善设计管理课程,推进创业教育)、改进和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建立产学研结合的联合实践教学基地等。在政府对创意产业人才培养的政策支持、高校加大国际交流力度、企业重视后备创新设计力量培养的大环境下,中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将进入不断改革,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参考文献:
[1]高雪莲,国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启示,高等农业教育[J].2007(21)
[2]彭亮,世界著名设计大学的家具设计教育模式初探,家具与室内装饰[J].2003(06)
[3]杨晓雷,易晓,从设计教育看中国产品设计的创新实力,科技创新导报[J].2011(09)
[4]武世兴,杨亚鸿,美国高校的创业教育,中国大学教学[J],2011(04)
[5]David Rae, Entrepreneurial Learning: A Practical Model From The Creative Industries, EDUCATON+TRAINING[J].2004 8/9",##隔###

上一篇:网络对高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负面影响

下一篇:高校女性教师职业压力状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