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网络对高校教学过程管理的负面影响

发布时间:2015-12-15 11:30

摘 要:

关键词:
一、 网络对学生实际学习时长的影响
  高校学生一周的课时数一般在20-30节,这样的课程安排一方面要完成大纲规定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还要留下一定的时间供学生课外预习复习之用。但是,实际的情况与预期总是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渗透不光影响学生的课外活动,对课堂教学时长也有非常大的影响。
  几年前学生沉溺网络的问题曾经引起社会和教育界的大讨论。那时候计算机网络对学生学习的影响主要还是在课外。而近几年手机技术发展突飞猛进,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网络终端越来越向计算机靠拢,其针对人们随时随地浏览网络的需求而进行的专门设计,使人们可以更加方便地浏览网络信息。但同对课堂教学管理而言,网络终端的小型化使部分自制能力弱的学生不仅课外时间大多浪费在机房里,就连基本的课堂45分钟也用于手机浏览网络。
二、 网络对传统师生关系的冲击
  在网络没有出现之前,师尊生卑的传统师生关系极少受到较为剧烈的冲击,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师生间缺乏方便的沟通手段。那时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一般情况是这样的:上课时,老师站在讲台上高高在上,学生在座位上安静聆听或讨论问题;课后,在没有大问题的情况下,学生一般不与老师联系。
  而网络出现以后,老师和学生的联系方式发生重大变革。特别是在即时通讯软件和社交网络极其发达的今天,任何人都可以在网络环境下几乎无障碍地进行单独的交流和沟通。同时,在网络信息和网络文化传播的背景下,教师的知识权威和个人威望不可避免地受到冲击,因此教师的控制力也受到削弱(闻彦,罗云玲,2012)。
  网络和现实世界是即有差别又有交点的两个世界,网络巨大的信息量对教学有非常巨大的帮助,但同时网同时也存在自由和不严肃等问题。这些作风如果从网络被带到现实的教学中去,将会对高校的教学质量造成极大的损害,使高校教学过程管理的有效性受到削弱。
三、 网络对学生独立自主的影响
  网络信息量巨大,且查找便利,甚至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取代教师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能。网络提供的这些便利,如果能够被正确使用,可以帮助学生在预习、上课和复习时都取得较好的学习效果。
  然而实际的情况与理想想去甚远。笔者作为一名英语教师,所布置的作业经常有英语作文。批改过程中发现,学生的作文经常出现雷同的情况,严重时甚至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学生的作文雷同。后经询问发现不少学生写作文的方法就是在网络上搜索老师布置的作文标题,然后根据实际情况对网络文章进行相应的修改。
  在教育技术、甚至整个人类社会都越来越信息化的今天,这种抄袭的情况其实普遍存在。因此如何杜绝抄袭,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完成作业的习惯,摆脱对他人劳动成果的依赖,应该成为高校教师教学过程管理中特别注意的问题。
四、 网络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的负面影响
  网络对学生思想和心理容易造成负面影响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两点:
  1、 网络虚假信息对学生信念和信仰的动摇。网络上随时都有大量的不实信息、甚至刻意编造的谣言通过微博等社交网站飞速传播。这些虚假信息对思想和心理已经成熟的成年人尚且具备一定的迷惑性,对心智等各方面仍然稚嫩的大学生的危害就更加严重了。高校的思想教育应该具备鲜明的政治性,教师在过程管理中应当积极引导学生,使其不致在网络信息的冲击下动摇立场(李正良,2002)。
  2、 网络监管的不到位容易弱化大学生的道德和法律意识。中国互联网的发展就目前来看可以说已经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但是就网民个人行为的管理来看,与现实社会还有相当大的差别,并且这种差别就长远来看也会一直存在。这是网络世界虚拟的特性决定的。其中很典型的事例就是,无论网络各大论坛或者是微博,各种人身攻击随处可见,并且不极少会受到网站的处理。这在现实世界中是不可想象的。教师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应该教育学生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防止把网络上的不良风气带到现实生活中来。
  总而言之,随着网络的影响力的全面渗透,高校教学的过程管理不仅要积极利用网络对教学的促进作用,更要注意抑制网络给学生学习时长、师生关系、自主能力的培养、思想和心理等方面带来的负面影响。笔者认为其主要应对措施包括:1、明确并严肃课堂纪律,保证学生的学习时长;2、与学生保持合适的亲疏关系,营造良好教学气氛的同时保持教师的威信;3、改变作业设计的思路,使学生完成作业时只能借鉴而无法抄袭;4、加强学生的心理教育,使学生能够区分网络和现实世界,消除网络对学生心理的不良影响。

上一篇:高校辅导员工作规范化路径探索

下一篇:国际视角下的中国高层次创意设计人才培养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