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生物教学中学生自主性学习的实践的路径创建

发布时间:2015-08-17 08:35

 摘 要:新课程标准要求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实现“教”与“学”角色的转变。以生物课堂教学为载体,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况及注意事项做了相关阐述和思考,并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学生;自主性学习;教学;教学模式
  新课程标准提出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这就使当前课堂教学的中心必须由“教”向“学”转移,课堂教学的目标也由“教师教会学生知识”转变为“学生主动学会知识”,而且“学会学习”,即倡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新课改大潮中的一名生物教师,在教学中,我努力进行自主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尝试,下面就我的一些想法和做法,请专家和同行指正。
  一、对“自主性学习”的认识
  1.“自主性学习”具有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教师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都教给学生,如果学生具有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就可以在教师的指导下,有目标、有计划地获取知识。
  2.“自主性学习”是新课程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模式。“自主性学习”不等于“自学”,它是在学习目标的要求和教师的指导下,在学生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带着问题,积极参与学习,获取知识,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3.“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主体地位,是学习的主人,处于积极的状态之中。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的认识规律为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全面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中独立思考,相互交流,从而成为学习活动的实践者、成为学习的主人。这样既有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4.在“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中,要有明确适度的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学生很清楚自己努力的方向和要获得的是什么,并且只要他们努力就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悦。在教学中,教材的处理、教学方法的运用、教学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要体现学习目标。只有树立明确适度的目标,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才会同步提高。
  5.“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教师在教学设计上要勇于创新,包括问题情景的创设、学习目标的确定、学习过程的安排、学习方法的指导等,都要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在学习过程中,要创设宽松的氛围,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不唯书、不唯师,提高创新能力,发展学生的个性素质。
  二、“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的实践案例
  根据相关的教育理论,在生物教学中,我对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模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不同课型的模式结构有所不同,我经常将与生活实际结合比较紧密,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教学内容运用于“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中。下面列举两个案例来进行分析说明。
  案例一:“人体内物质的运输——血液循环”是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十四章第一节的内容。在认真钻研新课标和教材的基础上,我认为关于“血液循环”,学生已有一些知识和生活常识,同时学生对“血液循环”的问题又很感兴趣,有关“血液循环”知识的资料有很多,所以我决定这一节课采取“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倡导和鼓励学生通过自主学习,解决生活实际问题,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体会生命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具体做法是:
  1.面向全体学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课前鼓励每人收集有关血液的资料,提出自己想了解的血液问题,提高收集、整理资料和提出问题的能力,学生带着问题去学习,学习目标更明确,学习更积极,效果更好。
  2.始终抓住血液循环与生命息息相关这一事实。充分联系生活实际,创设有关出血、验血等生活问题情境,使学生在分析资料、相互交流中自主学习,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问题,提高了学生生物科学素养,使学生更加关注血液,关爱自己和他人,珍爱生命。
  3.把学生收集的有价值的资料进行共享,在共享资料上标出提供资料的学生名字。这样不仅开阔了学生的视野,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同时也给更多的学生展示自己的空间和得到认可的机会,学生反馈很好。
  4.关于血液循环的其他问题,鼓励学生课后探索,可作为课外学生自主性学习的课题,使课堂得到延伸,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多方面的能力。
  通过“自主性学习”,学生不但增加了血液循环方面的知识,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增强了关注血液、关爱自己和他人、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体会到了生命科学的价值和魅力。总之,这节课完成了教学目标,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案例二:“传染病的预防”是苏科版新教材生物学八年级下册第23章第二节的内容,由于传染病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而且几乎每个人都得过传染病,所以这节课也适合学生进行“自主性学习”。课前面向全体学生,组织学生调查自己所得过的传染病等一些学生既感兴趣又联系实际的问题,同时收集和整理有关传染病的相关资料,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很高。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如令人恐惧的SARS和艾滋病等传染病,他们的传染源各是什么?是怎样传播的?应该怎样预防?学生结合以往的生活经验和常识,参考收集的资料小组讨论,获得了知识,提高了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收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表达交流的能力,增强了关注传染病、关爱自己和他人、珍爱生命的意识,同时体会到了生命科学的价值和魅力,学生反映很好,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中应注意的问题
  1.“自主性学习”并不意味着对学生放任自流,并不意味着对教师的要求降低了。教师必须在教学设计上,尤其是在充分调动学生自主能动性、提高学习效率上做文章,这样才能培养和提高学 生多方面的能力,并获得更多的知识。
  2.“自主性学习”需要和谐、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提供者,而是一个“协助者”,从课堂的“独奏者”成为“伴奏者”。要为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设置恰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去获得知识、增长能力,鼓励学生进行创新思维,给学生更多的肯定和理解。
  3.“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并不适合所有的课。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将多种教学模式有机地结合,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是“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它倡导的教学观是“学生是发展的人,学生是独特的人,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所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学思想。新的课程改革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教师应在领会新课标精神和自主性学习实质的基础上,灵活处理教学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设计合理可行的自主性学习教学模式。因为任何高明的教师都不可能代替学生学习,代替学生思考,只有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会学”,才能使学生真正掌握学习的技巧。因此,作为新课程改革中的教师应不断学习,不断创新,认真研究新课标、教材和学生,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帮助学生提高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为社会培养高素质的人才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探究式教学中教师的地位和作用.滨州学院学报,2005(21):3.
  [2]培养初中学生对化学的兴趣 激发学生自主性学习.甘肃农业,2006(10).
  [3]“自主性学习”教学法实践与反思.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08(11):3.
  [4]网络环境下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的培养.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8(17).
  [5]运用探究式教学提高自主探究能力.教育教学论坛,2010(14).
  [6]基于自主性学习和研究性教学的本科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中国高教研究,2011(4).
  (作者单位 江苏省宿迁市宿豫区来龙初级中学)

上一篇:引导和培养学生提出数学问题的方法和技巧

下一篇:让集体主义核心价值观悄沁学生的学习弱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