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教育论文

大学生党员教育

发布时间:2016-06-04 15:22

  本文从高校学生党建工作实际出发,阐述了加强大学生党员人格教育教学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当前大学生党员人格现状及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的对策、建议。

 

  高校是培养青年党员的主阵地,学生党建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党员的素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党和国家的未来,关系到我们党在新时期战略目标的实现。因此,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具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作为学生党员政治素养、道德素养、社会责任等的统一体的集中体现,党员人格教育工作刻不容缓。

 

  一、加强高校学生党员人格教育的意义

 

  人格是个体在社会化过程中形成的,是个人的生理、心理、行为特征的总和。表现为个体适应环境时在能力、情绪、需要、动机、兴趣、态度、价值观、气质、性格和体质等方面的整合。党员人格是共产党员政治觉悟、思想品德、情感情操、个性心理面貌等内在心理要素的综合体现。

 

  人格的形成受遗传、环境、教育等多因素影响,教育是其中最为重要的因素。人格教育,就是以人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的和谐发展作为目标导向和价值追求,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其进行心灵改造和品德塑造,最终形成健全人格素养的一种教育实践活动。大学生党员人格教育就是对大学生党员品行、能力、情感等的政治人格、道德人格、社会人格等的深层塑造。

 

  学生党建工作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主体部分,人格教育是加强学生党建工作的基础。首先,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形成的稳定、扎实的心理基础。能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合理的价值取向,对一个人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的稳定统一,是其形成科学、稳定价值观的基础。其次,人格也是形成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离不开正确的理论指导与学习,更离不开良好的人格形态的内在支撑。人格教育强化学生党员形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使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能够真正内化为学生的自觉认识及行为。

 

  二、大学生党员人格现状及高校党建人格教育工作的不足

 

  近年来,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日益受到重视,高校学生党员人数大幅增长,为我们党的建设和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但不容忽视的是高校党建人格教育工作中还存在着一些显著的问题,大学生党员人格还存在一些缺陷。

 

  ()大学生党员人格现状

 

  新时期大学生党员具有积极、活泼、创新等优良品质。学生党员在日常工作活动中表现积极,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但新时期部分党员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物质化、道德虚弱化、信仰不坚定、浮躁化、自我化、情绪化等特点。当前,学生党员入党动机多样化,特别是功利化倾向较为严重,一些学生入党就是为了毕业后好找工作、好升迁,为自己未来发展添加筹码。个别学生党员政治信仰不坚定,没有远大理想。有些学生入党后产生船到码头车到站的心态,出现主动退居二线边缘化现象,不能长期以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将自己视作一般同学。新时期大学生党员正是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下新生的一代,独生子女的以自我为中心,心胸狭窄,难以接受反面意见,情绪波动大的不良人格倾向在大学生党员中也部分地有所反映。

 

  ()高校党建人格教育工作的不足

 

  1.重思想政治教育,轻人格教育。当前,高校党建工作普遍注重思想政治教育,强调对学生党员进行政治理论和党的基本知识的灌输,而对学生党员心理健康教育不够重视,实际上是采取了放任自由的态度。

 

  2.党课培训中人格教育不足,学员党员标准欠佳。由于高校没有切实从学员心理层面进行党性教育,不能使学员从内心真正树立起正确的入党动机、党员意识和宗旨意识,不能以党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致使部分学生党员团队意识淡薄,不能真正做到以国家、社会、集体利益为主。

 

  3.党课培训内容、方式单一,学员兴趣不足。高校分党校在进行党员培训过程中,教育内容千篇一律,甚至连着几届学员的培训教案都是一样。教学内容多为党的基本知识、理论等为主,相对枯燥,不能激起学员学习兴趣。教学手段也比较死板,多以念教案、读文件、听报告、看书本、写学习感悟等形式为主。单一的教学手段不能适应学员个性学习特点,学员个性发展需要也不能得到有效满足。

 大学生党员教育

  4.实践教育活动过少且形式化趋向明显。当前高校分党校进行党性培训主要以课堂理论灌输为主,实践教育活动组织的特别少。有时即使组织了实践活动也是流于形式,或是只有少数学员干部真正参加了活动,展现了自己的组织、实践等能力,多数学员仅仅是参与活动,没有达到教育提高的作用。

 

  5.教师队伍人格水平参差不齐,部分教师人格失范。部分高校党校党员培训教师知识、素质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教师是专门研究党的历史、党的建设的专家,有着渊博的理论知识、较高的职业素养、崇高的道德素质。有些教师是学校党组织干部,有着丰富的党组织建设、管理经验,容易发挥教师实践示范作用。有些教师是学校对党的基本知识、理论有一定研究的优秀人士。大部分教师都能做到率先垂范,积极帮助学员学习。但也有个别教师课堂讲一套,课后行一套,职业道德素养较低,我行我素,在学员心中威信较低,示范效果较差,严重影响了党员培训质量。

 

  三、强化大学生党建人格教育对策

 

  ()人格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辩证统一,相互促进

 

  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是塑造健全的人格,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促进。以往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注重正面的、显性的教育,主要是进行理论灌输,很少从人格和人的心理的角度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失去了日常化和潜移默化的效应。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化的基础,因此,高校党校在对学员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时,应注重加强学员的人格培养,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真正内化为学员的自我意识、自我修养,养成健全的人格。

 

  ()加强入党积极分子人格教育与考察

 

  入党积极分子的人格培养是保证大学生党员高素质的首要关卡,入党动机是对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进行培养和考察的重要标准。端正入党动机,是积极塑造与不断完善大学生党员人格的过程。入党积极分子只有具备了健全的人格,才能形成正确的入党动机,产生正确的争取入党的行为,在入党之后更会以党员标准行动。当然,优秀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发展为党员后其人格教育工作依旧不可松懈,应加强党员人格继续教育,塑造党员全面自由发展的社会主义理想人格。

 

  ()丰富教学内容,采取形式多样教学方式

 

  在对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与方法上,改变手段单一、内容枯燥空洞的教学方式,要以改革创新的精神,不断适应新情况,丰富教学内容,探索新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在教学过程中应讲求知情意行相统一,确保每位学员做到学以致用。

 

  ()加强社会实践锻炼,积极引导大学生党员人格的自我教育

 

  高校党组织要根据各大学生党员的性格、特长、能力等组织形式多样的实践锻炼活动,形成支部组织活动,党员具体操办活动的模式,使每一位党员都能够真正参与到活动中来。高校各级党组织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加强对大学生党员进行考察、培养、教育,有针对地对他们施加压力,在实际工作中自我教育、自我锻炼提高自身人格。

 

  ()建立高素质教师队伍,展示教师崇高人格魅力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人格素质将直接影响对学生人格教育的效果。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直接实施者,教师的个性、思想境界、理想追求、言行举止等无不对学生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作为教师,不仅要有专业的知识,更应具备良好的心理品质、道德品质,即高尚、健全的人格形象。只有这样,教师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党员追求的高层次的人格标杆。

 

  作者:贺晓霞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 20163

上一篇:基础教育提倡“五养”

下一篇:影子教育与公立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