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中职校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发布时间:2016-09-11 15:3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育培养机制应根据市场及行业特点进行修正,加强适销对路的专业技能培养,改变单一的结构,朝专门化和行业化方向发展,同时还针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改革教学模式,改进教学内容面向就业市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中心可促进学生由要我学我要学转变,全面提高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教学质量,为祖国建设及社会发展提供高素质人才服务。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和电子技术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几年电子产品结构的调整升级和技术更新,带动了电子技术人才的需求变化,反映出应用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教学改革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下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的需要,主要表现在我们的教育和教学模式比较陈旧,新的培养目标与旧的课程体系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反差,片面强调学科体系和知识灌输,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职业技能的训练比较薄弱;教师的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急待提高,实验实习基地建设投入不足等,不仅影响了教学质量和效益的提高,同时也制约着学校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应把工作的重点更多地转移到充实专业、苦练内功、深化改革、提高质量的内涵发展的轨道上来,通过课程改革更好地实现本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本文深入研究教学对象素质的多层次性,根据在教育实习中的体会,我提出如下课程改革的策略。

 

  一、优化调整教学内容,重点突出技能教学

 

  当前我国大多数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教学采用三位制教学模式教学,即知识单位教学、技能单位教学和发展单位教学。对应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模块分别是文化课和专业基础课、专业技能组成、工厂实训。从当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实际情况来说,存在文化基础和自觉性较差,普遍缺乏逻辑思维能力等问题。针对当前学生的实际情况,学校应该重新调整教学思路,在教学模式上应采取先会后知和感知并进教学法。对现有的教学大纲内容进行优化调整,保持原有所要求的知识和技能结构,将知识单位教学内容溶入技能单位教学,将专业实践活动需依托的多门学科专业基础课知识重新分解溶入技能课中去,降低学生学习理论的难度,凸显技能教育的核心地位,避免重复教学和无效教学。改变现有理论教学将知识和技能教学割裂开来的教学模式。在大纲内容上应把专业基础课与技能专题进行有机联系的合并,学科类同的理论知识,属技能专题操作前预知的理论知识均归并到技能训练专题中,以学生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去求知。以职业岗位需求为主线,通过科学合理取舍、组合产生一门新型课程。将电子技术应用专业技能教学重新整合归并为专业基本技能模块、专业综合技能模块、岗位技能模块。

 

  1.专业基本技能模块教学。首先,采用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这三个层次设置课程。公共基础课程及文化基础课程,主要用以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为专业主干课程,用以学习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选修课程是专业拓展部分,用以开拓学生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专业化精研学习和兴趣发展。其次,专业核心教学与实训项目和选修课程以课程的形式展开。但这里的课程并非原有学科体系下的课程,是原有的多门课程的整合,是有机地融合而非机械地叠加。例如模拟电子技术即是原有的模拟电子、电子测量、电子工艺和电子装配、电子CAD等课程的整合。再次,专业主干课程以基础理论、装配和维修并进的方式展开。在保证理论设计方面够用于技能实施的条件下,加强了装配和维修等课程,并开设了电子产品设计技术、电子产品装配技术和电子产品维修技术等综合课程。最后,为了有效地训练学生的技能,每学期都安排了不同种类的工种实训,从第一学期开始,有钳工实训、照明电路安装实训、电工仪器仪表使用试训、电动机控制试训、SMT实训等等。还可以把学生的等级工考核和考前培训安排在教学计划中,让学生在毕业时既拿到毕业证书又拿到等级工证书。

 

  2.专业综合技能模块教学,模块设置面向就业市场,选择需求量大的岗位作为综合技能训练课,让学生面向职业岗位选择余地更大,灵活性更强的技能课学习和训练。

 

  3.岗位技能模块教学,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办学模式相结合。组织学生对工作前职业岗位技能进行专题式培训,以企业需要工种的岗位技能为核心,辅以相关的理论知识进行教学。

 

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在中职校的现状及改革策略


  二、构建专题制模式,实现理论技能专业化教学

 

  “专题制模式就是将教学内容按技能类型分成若干个专题,以每个专题为核心,结合相关的工艺知识、专业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进行一体化教学。每个专题模块的专业理论内容和操作技能的授课辅导均由同一组教师承担,这有利于教师花更多的时间研究专题内容,不断总结提高,创造精品教学专题。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模块整合和学科归并,给专题的内容赋予更丰富的内涵,它承载多重的教育功能和目的,专题的设置是在原有知识和技能内容基础上,不断补充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组建起来的集成新型教材。以建立起符合职业岗位要求,适合学生学习专业技能专题教材,退旧引新,以解决教材滞后的问题。

 

  但专题制教学实施的最大难点在于教师的转型。一些教师在学期内面对多项技能专题把握专题量和专题内容不准,造成泛泛教学,影响电子技能教学质量的提高。针对存在的这一问题,可采取以下几个方面措施。

 

  1.建立学科带领制,确定电子学科带头人,针对市场就业岗位和教学对象,切合实际地拟定教学目标和教学计划,组建电子类技能专题库群,不断丰富和完善专题的内容。

 

  2.依照专业岗位不同设定专题教学内容。负责组织落实专题教学的实施,分段检查专题教学情况,完善电子技能教学实验组件,为专题制教学创造条件。

 

  3.通过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让更多人参与到技能专题的教学中。积极培养双师型教师,鼓励教师参与教学改革和专题教材编写,提高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

 

  4.推行学分制管理,提高教学质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尽快建立起用人单位工作岗位需求的调查反馈机制,建立多项工种鉴定考核机制,使教学培养目标有方向性和指导性。

 

  5.通过尝试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教学改革试验,把学校办到工厂,把工厂变为技能实训学校,使企业、学生、学校三方都受益。

 

  课程改革是一个系统工程,牵涉到诸多方面。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就业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是我们的的第一目标,我们在课程设置方面有一些思考,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取得一点经验,也有一定的反思;课程改革的路还很长,还有许多实事要做,我们应该不断地努力,把课程改革工作做好;当然,课程改革的路有很多条,有许多的改革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别人成功的经验,把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课程改革做得更好。

 

  作者:朱洪浩 来源: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 201349

上一篇:提高电子技术应用专业学生素养的途径

下一篇: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工作室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