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6-07-05 11:02

  和谐校园是以校园为纽带,以内和外顺、同舟共济、政通人和、稳定有序为主要特征,实现高校各个系统全面、协调、平衡和有序发展,良性互动,整体优化。对于高校的教育健康、稳定和持续发展,创新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信息管理视域下建设和和谐校园所起的作用及优势,来构建基于信息管理的和谐校园建设模式做进一步的讨论。

 

  1.引言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目标。作为现代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对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和推动作用。在当前信息技术已空前发达的背景下,如何在信息管理视域下建设和谐校园将关系到广大师生员工的切身利益和学校的进步与发展。

 

  2.高校信息管理在构建和谐校园中的优势作用

 

  2.1建立信息化管理理念,完善信息管理制度

 

  高校和谐校园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管理高校的思想,利用现代信息技术、通信技术建立一个高度整合的信息管理平台,从而实现教学、科研、管理信息化、数字化将是发展的目标。基于此理念就要求高校足够重视信息化校园建设工作。在管理制度方面,要成立信息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协调学校各个部门的信息化工作。建立以分管信息工作的校长领头,以校信息中心主管,各二级单位和各基层单位信息员共同参与的信息管理层次结构制度。负责学校各层面信息的收集、汇总、协调与利用工作。

 

  2.2信息化管理是构建和谐教育环境的基础

 

  高校的所有工作都是围绕教学工作展开的,近年来有些高校还提出了服务教学的办学理念,而教学管理工作在服务于教学工作的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当今社会竞争广泛存在,而高校之间也存在竞争,和谐的教育环境和先进的教学管理水平能体现出一所高校的竞争实力,因此如何构建和谐的教育环境提高教学管理水平就是摆在高校管理者面前的新课题。在计划经济时期,由于当时的高校毕业生都由国家统一分配,所以高校的人才培养计划过于单一,对于课程的设立几乎不考虑与社会接轨的问题,这就造成教学工作中的教务管理过于刚性,缺少人性化管理思想,学生没有选择课程和选择教师的权利,另一方面教师也受制于单一的教学计划而无法充分发挥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能力。因此,高校应站在信息化管理的高度上,利用校园信息网的管理优势和效率优势,建立面向全校师生的教务管理信息系统,放开学生选课以及师生之间双向选择的权限,为师生提供教务信息以及其它相关信息的查询和登记服务。

 

  大学被世人比喻为象牙塔,能走进这座象牙塔的学子都是国家未来的栋梁。为了更好地培养这些栋梁之材,高校应为他们提供一个和谐的教育环境和先进的教学方式。针对于以往教学形式较为单一的矛盾,高校可以借助校园信息网资源丰富和覆盖全校的优势,组织相关授课教师开发相关课程的电子教程和教学视频资料,并将这些资料发布在教务管理信息系统的资料共享栏目内以便相关专业的师生进行网上教学。

 

  为了衡量学生的学习效果,学校一般都采取考试的形式作出判断,但纸质化的考试形式比较单一,一些诸如自动化专业和计算机专业的相关课程的教学效果又无法在纸质化考试中体现出来,所以高校可以在信息化管理的前提下,以校园信息网为载体,在有条件的相关专业开展网上的无纸化考试。

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和谐校园建设研究

 

  2.3信息化管理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有效手段

 

  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要求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校之间,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应是和谐的、融洽的、平等的,各个群体都应有表达各自述求和意见的权利与渠道。在传统的教育方式下,教师上课时往往只是一个人在讲台上讲授相关课程知识,下课后又随即离开讲堂,整个授课过程中学生只能坐在座位上被动地接受知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不高。并且由于对所授知识的掌握程度因人而异,久而久之就会导致一部分学生对学习缺乏热情和信心。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知道学习原本就是一个渐进的不断交流和总结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之间的交流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传统的教育方式却导致师生之间缺乏交流与沟通的渠道和方法。为了应对这样的问题,学校应以现有的校园信息网为基础,以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为依托,建立教学信息交流网站,为所有的授课教师和学生设立帐户,为教师和学生搭建除讲堂之外的第二个虚拟交流平台。这样师生之间的交流就不再会受时间和地域的限制,教师可以就授课内容在这个交流平台里发起学生群组讨论,学生也可以就所学知识的存疑点在平台上向授课教师发出提问。这样一方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一方面也可以有助于教师对自己的授课效果做出正确判别,使师生之间的关系和谐与融洽。

 

  以往高校针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活制定了完善的规章制度,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一些新问题的不断出现,使得如何正确处理好学生与学校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和谐校园建设的重点。以多校区大学为例,我国多校区大学主要是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院系调整中形成的,全国共有31个省(市、自治区)60多个部委所属的900余所高校合并调整为376所普通高等学校。多校区大学的不同校区往往在地理位置上相距甚远,这就给学生在不同校区间选课、查阅资料、预约图书等方面带来很大的不便,严重的还会影响学生的正常学习造成学生与学校之间的矛盾。针对这样的新问题,学校应在信息化校园建设领导小组的协调下,依托校园信息网,在校教务管理信息系统和校图书馆信息管理系统上开辟相应的信息公告栏和信息登记栏,以方便学生做出选择。

 

  再以教师与学校之间的关系为例,因为高校教师工作的特殊性,所以高校教师基本不坐班,而且即使是一个教研室的的教师如果要开一次全体例会也是不太容易到齐的,由此可见教师与学校之间的交流存在着某种程度的不畅,这样的情况是不利于和谐校园建设目标的。因此高校应该基于校园信息网的硬件基础,开发教师信息交流平台,使得信息可以在教师与学校之间,教师与教师之间顺畅的交流,作到上情下达。

 

  2.4构建和谐的校园文化离不开信息化管理

 

  大学的校园文化是一所大学精髓的反映,它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办学传统和办学特色。优秀的大学校园文化对莘莘学子们具有非凡的影响力,并将通过他们影响社会。因此构建健康和谐的校文化是高校发展的需要,是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需要。然而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在当前世界各种文化思潮的相互冲击和影响下,西方社会价值观对我国高校学生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一些大学生在物质诱惑面前丧失了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并形成了精神层面的空虚。还有一些大学生整日沉迷于网络的虚拟世界不能自拔,失去了学习的目标和动力。为此,高校应结合以引导为主的信息化管理手段,利用校园信息网络平台构建网上思想政治工作新战线,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和大学生的学习紧密结合起来,在这个思想政治工作平台上开展社会主义容辱观的宣传讨论专栏,宏扬健康和谐的大学校园文化精神,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使大学生的思想和心灵得以熏陶,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并受益终身。

 

  另一方面,和谐的校园文化还应是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大学生都是生生气勃勃并充满活力的年轻人,在提倡多元化评价的今天,成绩已不再是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高校应在培养和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为学生提供一个和谐的校园文化氛围和展示的舞台。高校可以利用自身校园信息网信息资源丰富的特点,以有甄别和有引导的信息管理方式在校园网上开辟学生社团BBS、学生兴趣爱好者论坛、学生学习讨论社会区等信息交流场所,以丰富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并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影响学生。

 

  3.结束语

 

  高校的和谐校园建设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基石和重要组成部分。建设信息管理视域下的和谐校园是高校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校必须紧跟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方向才能提升高校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作者简介:

 

  姚敏(1975-),女,江苏南京人,高级工程师,硕士,南京工业大学信息中心,研究方向:主要从是事高校信息化建设研究。

上一篇:深度探讨校园网络环境下学生信息管理系统设计

下一篇:校园综合信息管理平台建设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