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程序设计实践教学中的知识共享

发布时间:2015-12-11 17:15

摘 要:将学习团队的教学方式引入Visual Basic(VB)程序设计课程的实践教学,以个体之间的知识共享为基础,加强学生对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语言的理解及应用,为促进当代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打下扎实的基础。

关键词:知识管理;隐性知识;知识共享;教学实践;
  人类已经步入21世纪,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就是知识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创新,知识传播和更新的速度越来越快,如果缺乏隐性认知的能力和隐性知识的积累,就很难获得新知识,很难实现知识创新。
  1  隐性知识的概念及其作用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难以借助语言、文字、公式和科学法则等外在逻辑工具进行描述的经验式知识,是不容易文件化与标准化的独特性知识。这类知识是建立在个人经验基础上,并涉及各种无形因素如个人信念、观念、直觉、洞察力和价值观等的知识,隐性知识是一种“知道如何(Know how)”的知识。
  显性知识又称为“明确知识”、“明言知识”或“言名知识”等,指的是:“用书面文字、图标和数学公式表示的知识”。隐性知识又称为“缄默知识”、“默会知识”、“默然知识”等,指的是:“尚未被言语或者其他形式表述的知识,譬如,我们在做某事的行动中拥有的知识”。隐性知识本质上是一种理解力,是一种领会、把握经验,重组经验,以期达到对它的理智的控制的能力。心灵的默会能力在人类认识的各个层次上都起着主导性的,决定的作用。
  一般来说,来自于书本、教材的学业知识(Academic  Knowledge)(如数学、哲学、教育学等)不是直接来自实践活动,因而这种知识较少具有个人意义,它是外在于个体的知识,这类知识虽然学起来快,但遗忘也较快。学业知识的积累能提高学生的学业智力,而根据Sternberg的智力三元论,学校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学业智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实践智力。例如在Visual Basic(VB)程序设计等课程的学习中,通过阅读程序,学生可能知道基本编程规则,但是不可能有一个学生仅通过对这些书本规则的阅读就能熟练地运用VB语言进行编程。由此可见实践智力的重要作用。
  Sternberg认为隐性知识是实践性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智力的关键就是要获得并且利用隐性知识。通过亲身经历所发现、概括和提炼出来的隐性知识虽然其获取过程相对学业知识比较缓慢,但其是真正内居在个体中的知识,所以往往能持久保持,甚至终身受益。
  2  隐性知识在教学与实践中的应用
  在以应用教育为核心的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大多数学生在情境学习中在任务驱动中实现了显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同时也实现了隐性知识到隐性知识的转化,而关键的隐性知识显性化即外化过程却非常困难,外化过程已成为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向纵深发展的瓶颈。
  Visual Basic (VB)程序设计课程兼顾理论但实践性很强,课程教学的重点应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信息素养,综合应用计算机知识和所学专业知识,把计算机技术有效地应用到所学专业领域,实现计算机知识和所学专业的融合。就计算机技术的特性而言,计算机知识中更多的是隐性知识,如何获取更多的隐性知识,与各专业相融合,是目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生命力的重要环节,也是保证国家信息战略和信息技术扩散的重要基础。由于隐性知识是实践性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实践智力的关键就是要获得并且利用隐性知识。同时,知识共享不仅是简单的知识传递过程,更是知识综合创新的过程。但因为隐性知识具有难以言说的显著特征,研究隐性知识共享的模式和方法,加强隐性知识在学习VB程序设计课程的作用就具有很大的意义。
  石中英教授在他的著作《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中,专门有一章来论述显性知识、缄默知识与教育教学改革的关系。他认为缄默知识是不易大规模积累、储藏和传播的知识,具有情景性、文化性和层次性的特点。
  人类任何通过语言和其他表述形式呈现的显性知识,都依赖于隐性知识的存在,都必须有默会知识的支撑,人类的认知过程在本质上也是“一个默会的认识过程”。可以说,在许多情境中,隐性知识是人类知识的内核和内容,而显性知识只是在内核上赋予了可以表达的外型。
  他还认为,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大量的隐性知识。(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空间、有关教授和学习行为、有关师生交往和学生之间交往、与语言知识学习、社会知识学习、自然知识学习有关)作为教师,应该意识到隐性知识的存在、使它显性化、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价值、从教学的各个环节应该考虑到相应的隐性知识。
  这一点对于教学和教学设计有足够深刻的启示,完全漠视隐性知识的存在和优先性,仅仅关注脱离学生经验和理解的符号、公式、文字的传输的教学方式是缺乏意义的。我们不是要摒弃显性知识的传授和以明确的方式传授显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辨证关系提示的是,恰当地运用明确的语言及其他符号表征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理解,使显性知识的学习根植在默会的理解中,使隐性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得以表征,从而可能在交流和共享中拓展理解。
  在教学中,隐性知识又是指隐蔽在教材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知识内容和联系。在注重拓宽学生思维空间、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的今天,隐性知识教学变得尤其重要,那么在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中如何挖掘教学与实践中的隐性知识呢?
  一是注意教材中隐性知识点。如有关控件的学习,教材涉及到的知识点是各类控件的部分属性及事件、方法等。如何真正学会使用这些控件,在程序设计开发中发挥巨大的作用,需要学生去积极想象思考,能提出问题是关键,设计美观、简便、合理、高效的程序系统,执行各种功能,而不局限于教师提出的问题,布置的作业。
  二是注重专业学科的整体联系。计算机基础教育不可能脱离整个信息社会环境,计算机科学技术教育有其不断更新的特点,教育的内容也应不断更新。注意计算机科学技术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及整体结构(即隐性知识),教材不可能直接写出来。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和把握,找出知识点在某一角度的共性,将整个知识点有机地联系起来,即理解、感悟(默会),而一个人能力的提高就是他自己默会的结果。
  3  提高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隐性知识共享的措施
  以Visual Basic(VB)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课程 的特点,即面向对象的事件驱动的编程机制,作为一个可视化编程开发工具,就VB本身的特点而言,它概念多、实践性强、涉及面广,需要学习大量的程序设计的算法及其许多控件的设计,需要对各个知识点层次递进方式展开教学。在程序设计过程中,若学生只是记忆部分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及一些常用的算法,而忽视了知识的综合利用,忽视了利用知识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培养。那学生就无法直接感受所学知识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和地位,这种学习还会抑制学生的学习兴趣,影响学习效果。要在VB程序设计课程学习中获取和共享隐性知识,我们教学的重点应加强以下几个方面:
  (1) 努力塑造以知识“共享”为核心的校园知识文化。在教学过程中,首先应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协作,最大限度地获取隐性知识。要营造一个人人愿意与他人共享隐性知识的氛围和文化。在现实生活学习中,学生之间的个人主义、互不关心、互不信任及利己主义等都不利于隐性知识的交流和共享。
  (2) 通过实例项目,提高学生学习兴趣。VB程序设计必须通过大量实例练习,方可逐步掌握其要领。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学生开发编写程序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入Windows 系统中的一些常用软件的简单使用实例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如Word软件的简单功能、计算器的实现、腾讯QQ的简单通讯设计等,大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教师的指引下,一边进行专业理论的学习,一边进行实际的软件开发,让学生一直处在能自主学习、主动学习、相互学习、积极沟通、不断实践的学习情境中。
  (3) 构建学习共同体。学习共同体是一种理想的教育组织形式,从知识管理角度出发,构建学习共同体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构建共同体知识体系的过程。可以通过一个项目集体完成的方式,教学中应当鼓励学生不要仅仅从书本上学习,还要从交流中与信息资源中学习。通过互动的教与学的过程,将隐性知识转化为能够表达的显性知识,即显性化,使隐性知识共享、互动,实现知识的创新。
  (4) 加强学生实践学习能力。隐性知识难以言说,它的获得必须通过个人亲自实践、体验、领悟来获得。理论和实践证明,实践学习能力强的人,悟性较高,学习知识较快,领悟知识较深刻,表现为隐性知识就比较丰富。在一个团队中,各个成员之间可以相互督促,以任务分工的方式要求每位成员必须动手实践完成。
  4  隐性知识共享的障碍
  隐性知识难以言说,不能以文字、图片的形式描述,也正是我们教学的难点,我们的VB程序设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如下的难点:
  首先, 隐性知识需经过分析和整理,并将其进行系统化、载体化处理后,方可转化为显性知识,才可用于更多人的共享。VB程序设计课程过程中其隐性知识的获取就不是一个容易的事,隐性知识的思维形式主要表现为直觉形式,这种思维方式不经过逻辑分析而直接洞察事物本质,VB程序设计过程中正是如此。
  其次,根据对于隐性知识概念的理解,与学习相关的个体隐性知识的界定,个体隐性知识的特殊性和情境性,导致个体隐性知识的整合、组织、管理都有较大的困难。如何组织协调好学生个体与组织的关系,获取学生在学习方面取得成功的经验,即获取其隐性知识,这是以待解决的难点。
  5  探寻高校计算机教育隐性知识显性化的方法
  在21世纪,关于计算机课程与隐性知识在许多方面都有生长点,有许多问题等待解决。隐性知识在计算机学科课程学习中将有大的作为,计算机学科课程建设与隐性知识都将大有发展。
  (1) 更新教学观念,吸收新的教学理念
  这一点对于教学和教学设计有足够深刻的启示,完全漠视隐性知识的存在和优先性,仅仅关注脱离学生经验和理解的符号、公式、文字的传输的教学方式是缺乏意义的。我们不是要摒弃显性知识的传授和以明确的方式传授显性知识的教学设计。隐性知识和显性知识的辨证关系提示的是,恰当地运用明确的语言及其他符号表征方式来引导和支持学习者的理解,使显性知识的学习根植在隐性的理解中,使隐性的知识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得以表征,从而可能在交流和共享中拓展理解。
  (2) 解构传统的教学方式,探索新的教学手段
  真正的学习一定是发生在特定的情境中,与学习者所处的社会生活实践密切关联。以学生为中心的情境化模式,学习由问题开始,教学的重点从知识传递转变为较少依赖教师的主动学习。学生成为教学实践的主体,让学生处于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相互学习、积极沟通、不断实践的学习环境中。教师不再是知识和理论的简单灌输者,而要理解学习者,理解学习者的学习,理解学习者学习的成败,从他的真实生活,他所在的家庭文化、课堂文化、社区文化,乃至于社会文化中寻找隐性知识的来源。因此学习的组织设计,应考虑到与学习者已经拥有的隐性知识建立联系,新的学习活动应与学习者的生活实践密切相关。
  (3) 把握隐性知识的特性,采用多种形式,实现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
  认识到隐性知识的存在,认识到实践教学的价值,使其显性化,在VB教学的每个环节重视相应的隐性知识,针对VB程序设计课程的特点。采用多种教学实践方法,逐步培养学生团队合作能力,在共享中相互碰撞,大大提高学习效率和质量,培养学生进行集体创造的意识和能力。
  6 结束语
  从培养大学生信息素养的角度出发结合隐性知识理论,对大学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教改进行理论和实践研究不仅是一个正确可行的思路,而且可以加深研究的深度,真正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
  参考文献:
[1]陈力.计算机基础教育中隐性知识的显性化研究,黑龙江高教研究,2009.3
[2]石中英.知识转型与教育改革,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5
[3]李作学.隐性知识计量与管理.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8.11
[4]黄荣怀,郑兰琴.隐性知识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4

上一篇:利用计算机辅助制造的加工模拟提高产品加工质

下一篇:基于ZigBee的WSN在矿井定位系统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