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作用和效果研

发布时间:2015-07-14 09:54

 1、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社会经济建设处于高速发展的模式中,但由此带来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原来越严重,严重影响了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和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治理和保护环境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了。保护环境应该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我国已经出台了一系列针对性很强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在新项目的规划和建设中加强了环保审批的地位。做好规划和建设中项目的环境监测工作,提供科学有效的数据,是开展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技术基础和重要依据,最终直接关系到环评结果的公正性和科学性,在新项目的审批和建设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目前,我国环境影响评价监测工作体系不够科学,一般都是先由环评部门出具环境监测方案,然后由监测部门负责具体的环境监测工作,这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环境监测部门的主观能动性,降低了它们对环评监测的管理积极性,对规划和建设中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十分不利。
  2、环境监测的作用
  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体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其在环境影响评价的各个阶段主要发挥着以下作用:一、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着基础支撑作用,项目的规划和建设必须做好拟建地环境状况的调查工作,环境监测提供的环境数据是开展环境质量评价的重要依据;二、对于已经发生的污染事件,环境监测能够及时跟踪污染的特点,发现污染源,并对污染的发展情况和变化趋势做出预测,为环境影响评价提供数据支持;三、在建设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环境监测工作人员也要做好周边区域的环境监测工作,验证环境质量是否符合相关验收规范和标准的要求,是否达到环境管理的建设目标。
  3、环境监测的管理
  近年来,随着环评的市场需求越来越大,环评的市场化趋势越来越明显,目前,环评机构的数量非常庞大,且还在进一步增加中,造成环评机构的发展十分不均衡。有些环评机构虽然具备环评资质,但是其配套设施和技术的建设没有跟上,还不具备提供科学有效环评结果的能力,在环评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违规操作甚至严重违规操作的现象。因此,加强环评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是十分必要的。目前,很多建设单位并不具备环评能力,会选择市场化的环评机构进行项目的环境评价。环境监测在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因此,必须努力提高环境监测的质量,加强环境监测的管理。
  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具体工作是由具备相应资质的环境监测部门负责实施和开展的。目前,我国的环评文件审批程序存在一定的弊端,许多建设项目在评审阶段,在没有对环评单位起草的监测方案进行评审的条件下,就直接进行项目报告书的评审,因此,在报告书的专家评审阶段,经常出现专家就环境监测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修改意见的情况,最后既耽误了项目的建设工期,又造成了财力和人力的浪费。为此,监测部门应该切实履行好职能,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环评监测的质量加强管理,对环评单位出具的监测方案,一定要仔细审查,及时发现方案中的错漏和不足之处,保证监测结果具有代表性和科学性。
  3.1环境监测方案的审查
  环境影响评价中的环境监测方案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即环境现状监测和环境污染源的监测,环境监测的具体内容包括监测点位、监测因子、监测频率以及监测的方法和标准规范等。环境现状监测是对项目所在地的环境质量的现实状况进行分析和监测,监测结果将直接作为所在地环境数据的本底值;环境污染源监测则是针对现有工程项目的污染物排放情况和达标情况进行分析和监测,监测结果将作为工程项目排污源的估算依据。
  (1)监测点位、因子和频率的审查。环境监测数据的代表性和科学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监测点位的选择和监测因子和频率的确定。在确定环评方案中监测点位的布设位置以及监测因子和频率时,工作人员应该严格执行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中的规范要求,并认真考虑工程项目对环境监测的实际要求,有力确保监测数据的真实性、有效性和代表性。
  在环境监测方案下达给环境监测部门后,监测部门应该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投入到实际工作中。首先应该知悉项目的评价等级,安排工作人员进入到项目现场,进行实地勘察和确认,并对环境监测方案进行初步评审,确保监测点位的布设不出现明显的错误和遗漏,同时确保点位和频次的选择符合环境影响评价监测规范和技术导则的具体要求。对于发现的问题,监测部门应该与环评部门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并拿出具体解决方案,最终形成完善的环境监测方案。
  (2)监测方法和标准的审查。近年来,我国逐渐重视并加强环境的保护和治理,相应地出台来一系列的标准和法律法规,环评人员应该及时关注环境监测方法和标准的更新,而不是仅仅重视排放标准的变化,在制定监测方案时,要严格参照和引用新标准和新方法,数据的统计和分析也必须参照新标准的规定。
  (3)历史监测数据引用合理性的审查。历史监测数据的合理引用对节省建设单位的监测费用和减轻监测部门的工作任务有着重要意义。但引用历史数据时,一定要做好数据时效性的审查,引用的历史数据最好是一年以内的环境监测数据,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将引用期限适当放宽至2年,但2年以上的历史数据由于不具备足够且可信的参考价值,一般是不能进行引用的。
  3.2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
  工作人员应该将环境监测的质量当成环境监测工作的生命线,努力做好环境监测质量的管理,这是保证监测数据科学性和有效性的必由之路。(1)采样管理。选择环境监测采样过程的点位时,必须严格执行修订后的环评监测方案的具体要求,并严格按照行业现行技术规范和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相关要求做好样品的采集、运输、保存和交接工作。工作人员在现场采样时,要注意取样点是否有异常情况,并做好记录,确保 取样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2)分析测试管理。进行环境监测数据的测试和分析时,应该优先参考现行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和方法,需要对标准作出变更,采用国际标准时,应该做标准适用性或者等效性实验,并由本单位对检测 结果进行保存。(3)质量控制管理。在进行每个监测项目的实验室分析时,至少留取10%的样品数量作为平行样进行检测分析;对于需要做质量控制样品的监测项目,至少留取10%的样品数量作为质控样品进行检测分析。(4)监测结果管理。对于环境监测结果应该落实三级审核,尤其是要做好历史监测数据与相关数据的比对分析。如果发现数据异常,应及时查找原因,或者重新安排监测。
  4、结束语
  加强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的管理,是确保监测结果科学性和有效性的重要措施,环境监测部门必须引起足够重视并落实好相关工作。
  参考文献
  [1]张磊.关于环境影响评价中环境监测相关问题的思考[J].新教师教学,2010,8:174-177.

上一篇: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脱钩分析实证统计

下一篇:绿色资本主义的多样性: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