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地膜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发布时间:2023-12-09 23:42

 所謂地膜,指的是一种农用高分子化合物,这是人工研发的,故而想要在自然界中降解必须要经过百年以上的时间。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的发展,地膜在我国的应用越来越广泛,数量也越来越多。而当前我国地膜引发的白色污染已经非常普遍,这一方面会影响农业生产,另一方面也会严重破坏农业环境。故此,在当前阶段研究地膜的规范使用及回收工作已成为迫在眉睫的事情。 

  1 地膜概述 

  塑料地膜是农作物早期育秧与生长的重要物品,为农业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助推作用。自从我国研究并推广地膜以来,地膜已经在我国应用了近50年。时至今日,我国地膜应用量已经位居世界首位。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带来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农业生产力的飞跃。基于地膜残留的负面作用,地膜的种类从聚乙烯塑料薄膜向生物降解、光解、植物纤维、液态喷洒式可降解膜等多方位发展。 

  地膜对于农业生产的作用有很多,不仅可以起到保温的作用,同时也可以起到保墒的效果。地膜的使用大大促进了我国农业生产的发展,显著提升了农作物的产量。不仅如此,地膜还起到显著的提升地温、保水、保肥、保土的功效。此外,地膜还可以广泛应用于除灭杂草、抗旱抗涝以及改进地面光热条件等。 

  2 地膜污染现状、原因、特点 

  地膜是使用高分子化合物制成的,在大自然中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分解。我国应用地膜的年份不算短,地膜污染现象非常严重。归根结底,这都是由于农民环保意识不足所致,未能及时回收地膜。另外,很多地膜生产厂家为了提高竞争力而专门研发出非常薄的地膜。这样一来,地膜价格降低了,但在使用过程中破损率大大提高了,这就给后期的回收带来了极大的不便。根据科学研究结果可知,当前新疆地区耕地残留地膜量严重超标,足足达到了全国平均水平的近5倍,而且随着覆膜年限越长,污染越严重[1]。 

  2.1 地膜污染现状 

  当前,新疆地膜的应用是非常广泛的,主要应用于甜菜、玉米、番茄等20多种农作物,而地膜覆盖面积也接近333.33万hm2,每年都要消耗近20万t地膜。以上种种,都表明新疆地膜应用量成为全国各省区之首。 

  2.2 造成地膜污染严重的原因 

  2.2.1 回收成本高。要回收地膜,往往需要使用相应的回收机械,而这就需要农民支付大量的资金,继而导致生产成本大大提升,故而大多数农民不愿意在这方面多投入资金。 

  2.2.2 地膜回收机械效益低。通过机械来回收地膜并不为农民所喜,而农民也很少愿意在这方面投入资金。正因如此,某些农户在购买了地膜回收机后往往面临着无处可用的局面。如此一来,农户也就不愿意购买相应的机械。 

  2.2.3 地膜回收机械售价高。地膜回收机械的销售市场相对较少是一方面原因,另一方面是地膜回收机械的售价也非常高,农户购买地膜回收机械的初衷并不是为了改善环境,而是为了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如果机械售价过高,那么农民大多都不会选择购买。 

  2.2.4 农用地膜方面的政策不到位。农民原本属于弱势群体,他们的知识面不大,也没有充足的资金支持,更没有足够的地位,要让他们对残膜的利用和回收做到百分之百,难度非常大。但是,当前关于农用地膜方面的支持政策又非常少,只有给农民提供一个足够好的外在环境,给他们提出一些既有利于增加他们的经济收入又不会造成农用地膜残留于田间土壤的政策,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 

  2.3 地膜残留污染的特点 

  残膜一般在土壤可以留存200~400 a,长时间的累积污染是残膜污染的最大特点。大量调查结果显示,当土壤中地膜残留量达到一定数量时,残膜隔离作用影响农作物正常吸收养分,影响肥料利用效率,进而影响到农作物的产量。据专家统计,当土壤地膜残留量达到58.5 kg/hm2时,减产幅度棉田为10%~22%,玉米地为11%~23%,瓜地为15%~59%,蔬菜地为14.6%~59.2%,小麦地为9%~16%。随覆膜时间的增加,地膜残留对农作物产量的影响更为明显[3]。 

  2.3.1 假旱现象。因残膜都在土壤的耕作层中,大多数作物的根系都分布在耕作层中,一旦土地被地膜污染后,植物幼苗的根系穿透力很小,很难穿透地膜吸收正常生长需要的水分,即便田间持水量达到最大,植物的根系也很难吸收到水分,常常处于饥渴状态。雨过天晴,太阳一晒,就会造成植株脱水卷叶,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造成减产。 

  2.3.2 缺肥现象。土壤一旦被地膜污染,植物的根系不能吸水,也就不能正常吸肥,既是土壤中的肥力再充足,对作物来说,也只能是望肥止渴,根本解决不了作物正常生长需要的肥料,常常会导致微量元素的极缺。 

  2.3.3 假病现象。土壤被地膜污染后,作物的根系不能正常吸收水肥,造成植株矮小,生物产量低,作物的产量也就不言而喻了。尤其是微量元素缺乏的,导致作物出现叶片发紫、叶片发红、花叶、叶片起皱以及叶片边缘干枯等病害症状,这就是地膜污染的假病现象。 

  2.3.4 板结现象。土壤被地膜污染后,残膜堵塞土壤毛细管,造成田间持水量过大,厌氧生物增加,破坏了土壤的板结结构,造成土壤板桔。 

  3 新疆地膜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3.1 农民残膜回收意识不高 

  在当前阶段,大多数新疆农民都没有意识到地膜污染的危害,他们的环境保护意识也并不高,即便了解到地膜污染的危害后也并不会为了保护环境而去回收地膜。不仅如此,新疆地区的棉花种植面积在逐年扩大,棉花种植必须要使用地膜,但是地膜回收的投入和回报却明显不成正比。以上种种原因,都导致出现新疆地区农民残膜回收意识不高的现状。

     3.2 超薄膜的普遍使用,影响残膜的回收 

  一般,我国标准地膜厚度都要在0.008 mm以上,而国外地膜厚度则都在0.012 mm以上。相比之下,国外的地膜无论是质量还是回收便利程度都比我国要好。新疆农民使用地膜的数量比较多,为了节省农业生产成本,他们有的甚至会选择0.005 mm厚度的地膜,这就使得地膜回收难度大大增加。不仅如此,当前大多数农膜生产企业为了满足农民的需求,只注重这种超薄地膜的生产,故而农民也很难买到标准厚度的地膜。正是由于这些超薄地膜大范围使用的缘故,最终才导致新疆地区耕地地膜残留量日益增多的局面。 

  3.3 缺少相应的经济政策鼓励回收和利用残留地膜 

  想要做好地膜回收工作,还需要充分发挥出地膜回收企业的积极性。故此,政府也需要通过一系列政策来支援这些地膜回收企业的发展。然而事实却是,当前新疆地区政府并没有制定相应的政策,这就导致地膜回收企业积极性不高。 

  4 地膜污染的综合治理对策 

  4.1 加强政府的监督与监管 

  地膜污染治理工作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必须要通过长期治理方能达到治理效果。在开展治理过程中,首先要确定统一的领导,同时建立起相应的工作制度与奖惩制度,并且将责任明确到部门或个人。另外,还要切实结合新疆地区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出相应的治理措施与方案,同时将措施和方案严格落实下去,并且做好技术指导工作,如此一来就可以提高治理效率。此外,在地膜生产、售卖及使用的旺季时,当地政府还要专门派遣监督小组进行监督,一旦发现违规操作的现象,要第一时间对其进行严惩。 

  4.2 加强地膜生产销售使用监管力度 

  其实真正专门追求超薄地膜的农民比例并不多,大多数农民还是可以接受标准厚度的地膜的。然而,由于部分追求超薄地膜农民的需求导向,最终导致生产厂家为了迎合市场需求而生产超薄地膜。故此,在当前阶段首先要做的就是规范地膜生产、销售市场,要将那些不符合标准厚度的地膜全部清除,这可以显著降低地膜污染现象。 

  4.3 加强农田预警监测工作 

  在当前时期,政府还要做好农田预警监测工作,通过监测来了解当地耕地地膜使用质量以及耕地地膜残留量等,一旦发现某些地区的地膜不符合规范或者残留地膜超标,就可以立即采取相应措施。 

  4.4 强化农田残膜常规治理措施 

  各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强对耕地残膜的治理,首先要全面推广轮作倒茬耕作制度,从而降低地膜对环境的污染。其次,当地政府要组织农民于春播前和秋收后对自家耕地和周边地区的残膜进行清理。再次,当地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头水前揭膜工作的推广力度,在这一时期进行揭膜,效果往往要更好一些。 

  4.5 加大资金与政策的扶持力度 

  各地政府还要建立起乡镇级别的地膜回收站,由于地膜回收企业的工作积极性不高,故而可以由政府来开展相应的工作。政府可以进一步增加地膜回收的资金投入,从而提高农民回收地膜的积极性,同时也可以提高农户购买地膜回收机械的积极性。或者,政府可以每年為地膜回收企业提供一定的政策补助或经济补助,从而促使地膜回收工作的良性开展。如此一来,就可以起到很好的成效。 

  5 结语 

  近年来,随着政府的日益重视及科研单位的积极投入,对预防农田地膜的残留污染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从单一的物理回收,发展为生物层面的降解农膜,农膜栽培模式也尽可能大范围地采用侧膜栽培技术,揭膜的时间也从收获后揭膜改变为收获前揭膜。总之,针对农田地膜残留的污染问题,各个相关领域都给予高度重视,在现有的条件下积极投入人力物力,以不同的措施降低地膜残留造成的农田污染,最大限度地实现绿色农业。 

  参考文献 

  [1]刘伟峰,赵满全,田海清,等.农用地膜带来的环境污染和回收技术的分析研究[J].中国农机化,2003(5):34-35. 

  [2]周琳.经济发展程度对农用地膜污染处理的影响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4(19):6353-6355. 

  [3]张江华,蒋平安,申玉熙,等.新疆农田地膜污染现状及对策[J].农业科学,2010(8):1656-1659.


上一篇:探讨生态环境与动物医学

下一篇:景观园林大树移植施工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