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工业技术教学

发布时间:2016-03-19 14:24

  民族传统手工艺是指世代相传,具有百年以上历史以及完整工艺流程,具有鲜明民族风格和地方特色的工艺品种和技艺。自实现工业文明以来,传统手工艺的生存及发展引起了工业化国家的广泛关注。19世纪末期,以威廉?莫里斯为首的英国艺术家们试图以手工艺产品抵制机器生产的粗陋制品,引发了着名的英国手工艺运动;20世纪初期,以格罗皮乌斯为首的艺术家、设计师建立了包豪斯学院,将手工艺训练放到了现代设计教育的中心位置,以此建立设计与手工艺的联系,使设计成为改进和创制机器生产式样的先驱,同时也促使现代主义设计进入了高等教育体系。在社会发展带动观念日益开放的今天,艺术家、手工艺师和设计师都开始打破身份的樊篱,把传统手工艺作为艺术创作的媒介手段,与现代艺术理念结合,试图实现传统手工艺的现代化转换。随着后工业化时代的到来,在教育中提倡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工业技术的结合,促进了理论与实验并重、设计与制造并重、教学与应用并重、民族与现代结合的美术实验教学平台的搭建,并在美术各专业(造型艺术、工艺美术和现代艺术设计等)①中得以广泛实现。

  

  一、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工业技术教学的关系

  

  传统手工艺是人类社会手工业生产时期重要的技术生产手段和文化表征。随着全球现代工业技术文明和城市现代化的发展,民族传统手工艺最终会失去其生存的土壤,成为博物馆里的研究和保护对象。为此,各个国家都采取了各种措施对民族传统手工艺进行保护和传承,教育是其中最重要的方式之一。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的创造力的活动,在广泛利用工业技术带来的便利条件的同时,需要更多民族传统手工艺和传统文化的加入来解放艺术家的“手”和“心”。


  (一)民族传统手工艺是工业生产式样的重要来源

  

  在机械化技术产生之前的农业社会,民族传统手工艺不仅是工艺美术品的主要制作方式,而且是重要的技术生产手段,是一定时期内地域先进生产力的代表,更是工业生产式样的重要来源。在国内,直至20世纪初期,手工技艺仍然是生产资料及工艺品的主要制作方式。在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已经出现的“迪塞诺艺术”②使手工技艺成为单独的艺术样式,并最终导致机器生产的出现。机器生产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的同时,又进一步促进工业技术的改革和发展。

  

  (二)民族传统手工艺是现代艺术设计及创作的重要方式

  

  机械化生产虽然大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然而,由于机器生产的产品形式粗陋、单一,缺少艺术性和文化性,19世纪末期,英国艺术家威廉?莫里斯率先采用手工艺的方式,将实用性和美观性相结合,进行家具、织物、墙纸、瓷砖、地毯、彩色镶嵌玻璃等物品的设计制作,并通过“莫里斯商行”进行作品的销售和设计理念的传播。此举被称作现代设计的开端。威廉?莫里斯开创的以手工艺替代机械化生产的方式在德国包豪斯运动中发

  

  展为设计师在手工作坊里进行产品设计,在工业生产线上进行产品复制和生产,使手工艺成为现代设计的重要方式。尤其是在后工业社会的今天,民族传统手工艺技术不仅是现代设计的重要方式,更成为众多艺术家创作的手段。

  

  (三)民族传统手工艺作品是现代设计师重要的灵感来源

  

  一定区域内的手工艺品都具有浓郁的地域和民族特色,体现出该区域人民的审美和文化特点,历经时间的锤炼,足以成为承载民族文化精神的载体。在世界文化逐步融合的今天,要加快民族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不但要在本民族内部进行纵向学习,更应该在不同民族间进行横向学习。各民族传统文化都是现代设计师及艺术家寻找新的艺术创造力的来源。不同民族、不同特色传统手工艺品的色彩、造型、纹饰等在现代设计中的应用,不仅是新设计语言的实现,更是传统手工艺现代转化的新尝试。

  blob.png

  二、当代艺术设计学科是依托实验教学建立的科学体系

  

  实验教学从古即有,是一种借助仪器设备进行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在工业社会,各学科倡导的实验教学是为了适应生产力发展模式转变而实施的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其内涵是在新的教学理念指导下,在特定的教学场地中借助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

  

  近20余年来,随着微型计算机及互联网的普及,传统的实习车间已不能满足信息社会对教育的要求,新型美术实验教学对所需场地、设备仪器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也是对信息社会下创新型、开放型艺术教育体系的实践。

  

  (一)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建立

  

  在包豪斯之前,手工艺教育基本都是在作坊中进行的,为实现格罗皮乌斯提出的“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的教学理念,包豪斯创造性地在学校设置了各类实习车间,并创立了艺术教育与手工制作相结合、设计与制作一体化的教学模式,成为现代艺术设计实验教学体系的肇始。

  

  为实践新型的实验教学体系,包豪斯学院制定了科学的课程体系,大体上可分为基础课、工艺技术课、专业设计课、理论课及与建筑有关的工程课等几种类型。基础课时长半年,在课堂内学习,主要内容是基本造型、材料研究、工厂原理与实习等。此后的三年时间学生基本都在实习车间进行工艺技术课和专业设计课学习,学校针对不同工艺技术课,聘请造型艺术家与手工匠师共同授课,在课堂上既传授美术与设计,又传授技艺与方法,为实现设计与制作一体化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实习车间主要有编织工厂、陶瓷工厂、木工工厂、金工工厂、纺织工厂等,除了部分手工仪器外,更多的是为大规模生产、创制现代日用品新式样和改进模型的工业设备,学生可依靠专业生产设备设计制作出可直接进行工业生产的模型和样品,使设计方案和产品直接与大工业生产接轨,真正实现了技术与艺术的新统一。

  

  作为现代设计的诞生之地,包豪斯创立了现代设计的教育理念,为设计艺术教育体系搭建了基本的框架,培养了一批既熟悉传统工艺又了解现代工业生产方式与设计规律的专门人才,开创性地建立了现代艺术设计学科实验教学体系的范本,为此后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提供了值得参考的范例。

  

  (二)中国艺术设计学科的实验教学发展

  

  新中国成立初期,国内工业技术低下,农业生产落后,为了尽快得到世界的认同,国家依靠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产品的输出,在实现大工业生产原始积累的同时,获得了广泛的文化认同。各级政府大力兴办工艺美术企业,并形成科研、教育、职称、流通、进出口、评奖等六大工艺美术行业体系。工艺美术教育体系囊括了全日制大学(包括本科、专科、研究生等学位教育)、职业中等学校、工厂企业办的学校等,与其他体系交相呼应,是传承和传播中华文化,促进国内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工艺美术大学及职业中等学校里面一般都设有工艺实验室,这些工艺实验室是传承和发展工艺美术技能、工艺,进行创作设计的重要场地。

  

  随着国内现代工业的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对高等教育本科目录进行调整,以“艺术设计”替代“工艺美术”相关专业;0年代末,代表我国工艺美术教育最高水平的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并入清华大学,更名为“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的转换是21世纪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集中体现。此时,新型实验室的概念也迅速被引入艺术教育领域。与传统实验室不同,新型艺术实验室除了承担教学、研究工作外,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的创造性培养。2005年,我国开始实施艺术实验教学质量工程,对艺术实验教学提出了根据院校特点进行特色艺术实验教学模式探索的要求,这将有利于各艺术院校的长远发展。

  

  三、民族美术实验教学是实现民族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工艺转变的重要途径

  

  自我国高等教育本科目录以“艺术设计”替代“工艺美术”相关专业后,艺术设计教育既要适应工业化生产要求,对工业化生产起促进作用,又要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背景下,实现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和保护。各艺术院校在艺术实验教学质量工程的指引下,努力探索艺术教育中传统与现代的新型结合。其中,中南民族大学提出的“民族美术实验教学”无疑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考模式。

  

  所谓“民族美术实验教学”,首先是指在美术各专业教学体系中,根据艺术与技术结合的原则,在实践教学基础上,构建一个以技术创新实践教学为核心的实验教学体系;其次是指在实验教学体系内融入民族传统手工艺内容。在具体课程安排上,要根据地域特色、院系特点及手工艺发展趋向进行课程设置,并针对不同专业方向,制定不同的培养目标,最终实现民族手工艺从“工艺到造物,从工艺到技术”的现代化转换。

  

  (一)从工艺到造物

  

  造物是人类最早和最普及的活动之一,工艺是造物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是造物美学的主要表现。工艺可分为人工工艺即手工艺和机械工艺两种,造物也可分为人造物即手工造物和机械造物两种。工业社会,机械工艺和机械美学是造物的主流,而后工业社会的到来,尤其是后现代主义艺术的出现,为新的造物美学提供了滋生的温床。新的造物美学是在后工业社会条件下,以实用主义为原则,结合传统手工艺和机械工艺的优势,以创意性造物为核心的生活态度。简单来说,就是把手工艺和机械工艺转化为一种造物的手法。在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中,实现从工艺到造物的转变首先要解决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

  

  受后现代主义艺术观的影响,传统的艺术学科内部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艺术学科之间也形成相互交叉、相互影响的关系。在艺术设计学科内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出现了一批被称为“设计卩师一造物人(designer-make)③的新型设计师,采用单件制作或限量复制的形式,设计、制造、经销产品。这批新型设计师一方面具有手工艺人的若干特征,另一方面,他们又普遍采用工业化材料以及机械化加工手段,用最接近时代的形式语言进行产品设计。“设计师一造物人”的出现,打破了工业社会的批量化生产模式,成为传统手工艺向现代手工艺转化的重要标志,引导着新型造物文化的出现。受“设计师一造物人”影响,愈来愈多的艺术家也开始借助传统手工艺技巧和手段进行创作理念的实现;而更多的手工艺人利用自身对材料的熟悉,也开始了以个人想法为中心的艺术创作,试图使民族传统手工艺走向更广泛的艺术平台。

  

  (二)从工艺到技术

  

  受中国传统文化“重道轻器”思想的影响,在对“工艺”的理解和使用上,我国艺术界一直存在“重学识,轻技术;重权贵,轻工匠”的现象。这一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古代设计理论和造物设计的发展。工业革命以后,西方工业技术几乎使中国传统造物设计系统全面崩溃。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技术已广泛运用于社会生产的各个方面,但由于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国内某些沿海发达地区已普遍实现自动化生产,部分偏远落后地区还处在手工业生产和机械化生产的初级阶段。针对各地区优势不同,我国应建立手工技术和机械化、自动化生产技术的合理分配制度。在发达地区,大力发展机械化、自动化技术手段;在偏远落后地区,依靠优势资源,建立以民族文化为核心,以传统手工艺技术为支柱,以手工艺技术的现代化转化为目标的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基地。针对民族传统手工艺产业的发展,在教学上,我们必须要做到:1.以手工艺技术手段为重点,追求对手工技艺的精湛把握,形成对传统工艺技术的保护,进而为传统工艺在新时代下的运用打下基础。2.文化新时尚与技术新成果相融合。在学习传统工艺文化的基础上,把传统工艺与技术新成果进行结合,形成引导文化发展的新时尚。

  

  在美术教育中,探索民族传统手工艺与当代工业技术的融合与发展,其本质是对民族文化在当代环境下的传承及发展问题的探讨。在当前教育形式下,工业技术是教育的主要促进力量之一,而民族传统手工艺的融入则成为当代工业技术教学的有益补充。民族美术实验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实验教学模式,目前研究及讨论的人较少,并鲜有借鉴对象。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各艺术学科对传统手工艺的传承及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从工艺到造物,从工艺到技术”的民族美术实验教学目标,旨在发扬中国传统造物文化精髓,促进民族传统手工艺在现代工业技术条件下获得新的发展。


上一篇:国际技术扩散、自主创新与我国工业技术进步

下一篇:我国钢铁工业技术创新能力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