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盐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发布时间:2015-07-28 18:27

 [作者简介] 周璐,盐城师范学院助教,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国际贸易、区域经济,江苏 盐城,224002
  [中图分类号] F06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23(2012)08-0047-0004
  一、发展低碳经济的背景
  进入21世纪以来,全球气候变暖的问题愈发凸显,并由此引发了很多灾难,而其中温室气体二氧化碳的排放则是最关键的元凶,因此,经济发展和气候环境的关系逐渐被世界各国所关注。英国这一工业革命先驱率先意识到了自身能源安全和气候变暖的威胁,该国政府于2003年颁布了能源白皮书《我们能源的未来:创建低碳经济》,提出了节能减排的低碳经济目标,由此“低碳经济”这个概念开始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所谓“低碳经济”,就是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实质是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问题,以能源技术创新、制度创新和人类生存发展观念的根本性转变为核心。随后,德国、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也纷纷制定了相关的节能减排的政策文件和措施,致力于发展低碳经济,摸索适合本国发展的途径。低碳经济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成为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作为经济总量排名第二位的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在控制温室气体排放方面更有着不容懈怠的责任。在2009年12月举行的哥本哈根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温家宝总理承诺到2020年中国单位GDP碳排放量将比2005年减少40%~45%。可以说,“低碳”对于经济发展长期处于“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中国来说,既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又是一个不容错过的重大战略机遇,低碳经济的理念在中国各地蔚然成风。作为江苏沿海中心城市的盐城,工业底子薄弱,在过去大规模的招商引资中承接了很多发达地区淘汰的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无疑加大了其节能减排的压力。但是近年来,随着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实施,盐城市充分把握这一契机,在招商引资促进经济增长和增加就业的同时,坚持将节约能源、保护生态作为发展的原则,积极践行低碳经济发展之路。
  二、盐城市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
  (一)优势(strengths)
  1. 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清洁能源是发展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之一,而盐城市在这方面具备先天的资源优势。盐城境内海岸线占江苏全省的56%,天然气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石油天然气蕴藏量达800亿m3,预计总储量达2000亿m3,为中国东部沿海地区陆上最大的油气田。全市拥有683万亩的滩涂资源,为江苏全省之最,土地资源、光能资源、风能资源和潮汐能非常丰富。盐城市还是一个传统的农业大市,随着农业技术的进步,将农作物秸秆为主的农业废弃物“变废为宝”,将会带来丰富的生物质能。良好的资源禀赋为盐城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能源保障。
  2. 具备良好的低碳产业基础
  基于良好的资源优势,近年来盐城市在产业低碳化方面已初见成效,如:风电装备、环保装备、新能源汽车、节能电光源等新特产业后劲十足,已经成为带动盐城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全市形成了较好的低碳产业基础。近年来,华锐风电、神山风电、汉德风电等重点企业纷纷进驻盐城,国家能源海上风电技术装备研发中心也已建立,初步形成一流的风电装备制造产业集群。2011年,盐城风电装机已达到87万千瓦,光伏装机200兆瓦,在江苏全省占到了半壁江山,成为全国七大风力发电基地之一。作为盐城一大支柱的汽车产业同样在低碳化进程中硕果累累,尤其是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格外引人注目。其中,奥新已研发成功并小批量出口3大系列7个品种的纯电动车辆,中大则致力于开发纯电动、天然气、混合动力客车,东风悦达起亚推出了环保理念电动车型Ray、汽油及电动混合动力车K5以及由东风悦达起亚自主设计的福瑞迪纯电动车。此外,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已成为首批“中国低碳旅游景区”,为低碳旅游的发展起到了示范作用。
  3. 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盐城市位于“海上苏东”的中心地带,长三角经济圈的北缘,是江苏沿海开发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随着地方经济的不断发展,盐城市已成为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空港及海港两个一类开放口岸的地级市。其中,航班直通韩国首尔、港台以及国内主要城市;班轮航线开通至日本门司、台湾基隆、韩国仁川等。全市港口、空港、铁路和高速齐头并进,立体交通体系不断完善。随着崇启大桥的通车,盐城市已经逐渐融入了上海两小时经济圈,主动接受上海的辐射。2008年初,上海被列为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低碳城市发展项目”首批试点城市之一,在低碳经济的技术和经验方面已走在全国前列。因此,良好的区位优势有利于盐城加强与上海及国外在低碳经济技术方面的交流与合作。
  (二)劣势(weaknesses)
  1. 产业结构不合理
  由于产业结构会影响能源结构及碳排放强度,因此要大力发展低碳经济,就必须对产业结构进行优化调整,推进低碳产业的发展。实践证明,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单位产值能耗是最低的,所以加大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实现产值的增加和能源的节约。2011年,盐城市三次产业比例为15∶47.2∶37.8,显然第二产业工业仍占据主导地位,第三产业的比例相对较低,增速低于第二产业。在工业内部结构中,化工、纺织等支柱产业本身终端、高端产品比重低,大多数仍处于产业链的低端,盐城以重化工业为先导加快工业化进程,符合工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粗放型的方式对于能耗和环境的破坏却是不言而喻的。因此,产业结构及工业内部结构都有待进一步改善,否则必然会不断加大节能减排的压力。
2. 全民低碳经济意识薄弱
  践行和发展低碳经济,首先要从思想上牢牢树立与低碳经济相匹配的低碳观念。目前,在盐企业和居民低碳经济意识较为淡薄,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低碳经济的发展。盐城过去在大规模招商引资和承接苏南产业转移过程中引入了很多高耗能、高排放的企业,尤其是一些污染性较强的化工企业,带来了生产的外部不经济。长期以来粗放型的生产方式和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的缺失使得大部分企业缺乏节能环保意识,社会责任严重缺失。企业从原材料采购、产品生产到“三废”排放、企业办公、产品营销等各个 环节没有贯彻低碳理念,缺乏研发低碳技术和推行清洁生产的动力,企业内部及外部的约束力较弱。同是重要的微观经济主体,消费者的观念及其指导的行为对于盐城市低碳经济的发展同样有着不容小觑的影响。市民传统的消费习惯显然和低碳观念格格不入,好面子、重排场这种典型的高碳消费理念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但是居民并没有充分意识到这些,在思想上往往把环保的责任完全推给政府和相关企业。尽管大部分居民认可低碳经济,但是主动学习了解、宣传、践行低碳生活的却为数不多,低碳消费观念还未深入人心。当然,这与政府及相关媒体的宣传不到位也是密切相关的。
  3. 大部分企业规模小并缺乏自主创新能力
  全市大部分企业规模不大,主要集中在千万元以下规模。在年销售额方面,达到20亿以上级别的很少,实现百亿元以上年销售额的只有两家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是盐城大多数企业的通病,企业核心技术、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相对匮乏,企业生产主要集中于中间加工产品。低碳经济的核心在于技术创新,而技术创新离不开大量的研发投入以及与之配套的高技术人才。然而,盐城大部分企业研发投入在主营业务收入中所占的比例较低,和江苏其他城市相比弱势明显。发展低碳技术的研发投入需要政府资金的大力扶持以及金融机构的低碳信贷支撑,毕竟大部分企业规模有限,自有资金不足。目前来看,盐城市低碳金融支持力度明显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企业研发低碳技术、推进低碳生产的积极性。与此同时,发展低碳金融还可以从信贷角度遏制高污染、高耗能企业的融资,带动低碳企业和项目的发展。由此可见,建立和完善低碳金融制度势在必行。此外,高技术人才是突破低碳技术难题、发展低碳经济不可或缺的要素,盐城市技术人才储备相对不足,本土人才培养工作以及人才引进机制需要不断推进和完善。
  (三)机遇(opportunities)
  1. 江苏沿海开发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
  江苏沿海开发与长三角一体化两大国家战略东风,为盐城市发展低碳经济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沿海开发国家战略提升了盐城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带来了更多国内外客商的进驻投资,成为了港台、东北亚商人青睐的投资热土。盐城市已吸引总投资超644亿元的145个重大沿海项目,风电、太阳能发电、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成为了沿海开发主攻特色产业。沿海开发在推进工业低碳化进程的同时,也必将带动物流、保险、金融等服务业的发展,为实现低碳经济创造了良好的契机。随着盐城融入长三角一体化进程的逐步加快,盐城将致力于打造长三角北翼人才和金融高地。目前来看,人才和金融是制约盐城市低碳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借助长三角一体化平台,加大与上海、苏州等长三角成员在经济、技术、人才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实现区域内优势互补、产业要素优化配置,有利于打破固有瓶颈,清除推进低碳经济的主要障碍。
  2. 各级政府提供的政策规划机遇
  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认识,我国从中央到地方,各级政府对低碳经济发展都提出了一些政策规划。在国务院近期印发的《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中,提出了包括坚持绿色低碳发展、强化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等十方面的保障措施,要求积极推动节能减排技术创新及应用,并特别突出了节能改造工程、节能产品惠民工程等十大节能减排重点工程,预计“十二五”时期节能减排重点工程总投资将达23660亿元。在确定碳减排目标的同时,全国低碳经济发展试点方案也在抓紧制定和推进之中。尽管江苏省没有成为首批低碳经济发展试点地区,但是省政府却高度关注低碳发展规划,在“十二五”规划中同样强调了节能减排的目标和具体措施,将“低碳经济”确立为沿海地区开发的主要战略之一,并积极争建首个“全国沿海低碳经济示范区”。作为沿海开发的中心城市,盐城市政府在“十二五”规划中明确指出将低碳经济作为主要目标之一,大力推进新能源产业发展。规划中确立了节能减排目标,并提出了具体措施,如:积极研究制定节能减排管理和考核指标体系,加强重点行业管理,加大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推进清洁生产并制定《工业企业清洁生产审核技术导则》,组织实施“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努力营造发展低碳经济的良好氛围。
  (四)威胁(threats)
  盐城市发展低碳经济同样面临着一系列的威胁,具体如下:一是盐城市目前正处在工业化和城市化加速发展期,为了改善投资环境,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全市展开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关于城市未来的发展规划也在稳步推进之中,因此“发展排放”的增加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是不可避免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压力依然很大。二是在承接东北亚产业转移中,政府需要擦亮眼睛,有所取舍,不能纯粹地用GDP作为考核政绩的单一标准,否则形象工程、面子工程只会进一步加剧“高碳”增长,阻碍低碳化进程。三是与低碳经济配套的政策法律不完善,尽管政府规划中已经明确了低碳发展的目标,但是相关的奖惩制度、税收和补贴政策、监管机制等尚未出台,缺乏必要的法律政策保障,不利于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结论与建议
  上述的SWOT分析充分体现了盐城市在发展低碳经济中所具备的优势、劣势、机遇和威胁。盐城市应当充分发挥自身的资源、产业及区位优势,牢牢把握沿海开发及长三角一体化的战略机遇,结合政府的低碳发展规划,针对自身的劣势和可能面临的威胁,对症下药,推进低碳经济的持续发展。具体的建议如下:
  (一)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是当务之急。一是进一步加大第三产业在三次产业中所占的比例,加快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包括:现代物流业、金融服务业、科技服务业及商务服务业等;二是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增加新能源的使用,大力发展新能源装备、新能源汽车、海洋生物等特色产业,推进工业低碳化进程;三是推进低碳农业的发展,提高秸秆的综合利用率,发展立体种养的特殊模式,充分利用丰富的滩涂资源发展耐盐农业,推广生态循环农业。\
 (二)加大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力度
  政府应当充分发挥本地电视媒体、报纸和户外广告、标语的感染力,让更多人意识到企业的高碳生产及个人不良的消费行为会对 生态环境造成极大的危害,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使低碳经济理念的宣传随处可见。与此同时,政府教育主管机构应当主动将低碳消费纳入到教学课程当中,使学生从小就能掌握相关知识,逐步培养良好的低碳消费观念。政府还应当专门印制低碳经济知识学习手册,分发到各个小区、学校、企事业单位,调动全民积极性,使市民通过学习手册充分认识到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意义以及如何树立低碳消费观念。此外,政府还可以大力开展低碳社区建设,通过示范点全面推行低碳消费理念。
  (三)充分发挥低碳金融的支撑保障作用
  盐城市大部分企业在研发低碳技术方面存在资金瓶颈,金融机构可以起到一定的扶持作用。一方面,商业银行应积极拓展绿色信贷业务,对于节能、综合利用及清洁生产等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和发展低碳技术、践行低碳生产的中小企业,应当在贷款上给予优先待遇,提供配套金融服务,并杜绝那些污染严重、淘汰生产的企业的信贷申请。另一方面,商业银行还应加大低碳金融创新力度,推进低碳金融衍生品的发展,如:碳基金、碳证券、碳交易,等等。
  (四)完善与低碳经济相关的法律政策
  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政策,充分发挥税收、财政、行政手段在发展低碳经济中的重要作用。在税制方面,针对高污染、高能耗的企业及其产品,征收一定比例的碳税,相反对于低碳产品则给予一定的税收减免优惠政策;在财政方面,给予低碳产品以及相关的生产企业一定的补贴,鼓励企业开发新的低碳技术。同时,结合价格机制,通过补贴降低低碳产品价格,增加产品需求,带动企业生产积极性;制定具体的奖惩制度,并充分利用行政干预的力量,针对高碳生产行为予以警告、勒令改造,进行必要的行政处罚。积极推行低碳产品认证制度、标准化体系建设和低碳产品市场准入机制,加大市场监管力度,保证低碳产品的质量和低碳产业的有序发展。加快实施发展低碳经济的低利率低碳信贷政策及其他融资政策。与此同时,制定和完善相配套的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势在必行,为发展低碳经济提供必要的人才储备。
  [参考文献]
  [1]陈柳钦.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路径选择[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10,(1).
  [2]李海东.产业升级背景下广东发展低碳经济的SWOT分析[J].特区经济,2010,(6).
  [3]马正德.我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对策与建议[J].中国商界,2010,(12)

上一篇:浅谈蔬菜类合作社的规范化路径建设

下一篇:新农村建设中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影响的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