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财税政策激励、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

发布时间:2015-11-03 10:19

  一、引言
    促进高新技术产业①发展、依靠科技进步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与产业转型升级是我国在“十二五”时期的重要任务。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成长期,政府财税政策对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效应与导向意义。自1986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实施以来,政府陆续通过财政拨款和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固定资产加速折旧、政策性金融支持等方式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
    关于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国外学者观点主要分为不确定、正向、负向三种,其中,认为财税政策具有不确定性影响的观点如Karolina et al. (1997);财税政策具有正向影响的研究如Czarnitzki(2004);财税政策负向影响的文献如Bennis(2006),他们认为政府在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是有限的。此外,国外许多学者还将财税政策与其他政策结合进行研究,如考察财税政策与人力资本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研究(Sequeria, 2008)。总之,有关政府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研究很多,但偏重于财政政策的研究,对税收政策的研究相对较少。
    关于税收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的国内研究较多,并且认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存在许多问题,如孙伯灿等(2001)从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税负比例等方面分析了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认为我国现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的激励作用已经明显减弱。王晓滨等(2004)则认为我国缺乏私人资本投资高新技术产业的所得税优惠是政策激励不足的主要原因。近来,国内学者倾向于将高新技术产业的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同时进行分析,如柳剑平(2005)的研究表明,在研发溢出程度较高时,政府应给予企业补贴,以鼓励其研发投入,而在研发溢出程度较低时,政府应在补贴的同时对企业研发活动征税,才能实现社会需要的研发活动水平。更进一步的研究如郑绪涛等(2008),认为对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活动应同时进行事前补贴和事后补贴,其中,事前补贴用于补偿企业研发活动溢出效应带来的损失,而事后补贴则用于解决市场结构导致的研发和创新不足问题。
    关于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国外学者认为主要是通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传统产业的带动作用与溢出效应实现的。带动作用的研究如Bonardi et al. (2003)认为高新技术核心产品会对与其相关的互补产品或附属产品产生“网络效应”,因而促进其他产业产出增长。溢出效应的研究如Tsai et al. (2004)认为高新技术产业R&D投入对传统产业具有差异化的溢出效应,进而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动。生产率提升的研究如Chongvilaivan(2008)认为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深化通过非中性技术进步显著提升了全要素生产率,并且资本深化是资本节约型和材料能源增进型的。Hauknes et al. (2009)采用投入产出方法研究认为,OECD国家高技术行业向低技术行业的知识流动及其导致的溢出效应是存在的,并且溢出效应促进了低技术各行业的产出增长。
    国内学者从多个视角解释了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因。要素配置视角的研究如邵一华等(2001)认为高新技术产业能够促使生产要素不断流向生产率较高的产业,降低要素资源分布的非均衡性,改善要素的配置效率,进而促进各产业的发展。产业链视角的研究如金碚(2003)认为高新技术产业链的分解和各产业间的融合使得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推动传统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技术进步视角的研究如赵玉林等(2008),认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工业技术结构升级的效果显著,进而使得工业内部结构合理变动。创新能力视角的研究如李邃等(2011),认为高技术产业的研发创新能力、创新的波及能力、经济支撑能力共同促进了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在上述文献的基础上,本文首先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产业关联将投入产出表进行归并,并且编制社会核算矩阵,将这种联系融入一个均衡框架中。另外,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于产业结构调整的推动效应,国内外一般是分别进行研究,并且定量研究较少。本文将采用可计算一般均衡(Computable General Equilibrium, CGE)模型有效地模拟政府财税政策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及其方向和程度。本文第二部分说明了财税政策激励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第三部分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CGE模型;第四部分则利用该模型模拟了政府财政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影响;第五部分模拟了财税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变动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并且进行了模拟结果的敏感性测试;第六部分是结论。
    二、财税政策激励的作用机理
    (一)财税政策激励的作用机理
    由于高新技术产品具有正的外部性,并且存在一定程度的溢出效应,社会收益大于企业收益,另外,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具有高风险性和收益不确定性,因此需要政府财税政策的激励。财税政策又分为财政激励政策与税收优惠政策。其中,财政激励政策主要有政府补贴、政府设立的专项技术投资基金与鼓励金融机构加大贷款等事前激励措施,以及政府采购或政府组织引导其他企业的采购等事后激励方式。税收政策方面,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税收优惠主要有税基式优惠和税额式优惠两种,税基式优惠主要为固定资产加速折旧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税额式优惠有税收减免和税率优惠等。
    本文从财税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加和高新技术产品消费增长两方面分析财税政策激励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增长的作用机理。
    1.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增加
    
    
    从理论上分析,财税激励政策可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但该假设需要进行实证检验。
    (二)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增长促进产业结构调整的机理
    财税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能够对其他产业产生不同程度的带动效应,因而能够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激励政策、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作用机理有着显著差异,因此不同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各产业增加值增长和结构变动的影响也应该存在差别。财政政策激励主要通过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和消费增加拉动其产出增长,其中,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增长将直接带动其后向关联产业②的产出增长。根据主导产业理论,财政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影响首先是回顾影响。③以高新 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产业知识密集型服务业为例,2009年,我国知识密集型服务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4%,劳动生产率比上年增长12.6%。④其次,高新技术在前向关联⑤程度较高行业的应用将促进这些行业的设备改造和效率提升,即产生显著的前瞻影响。⑥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高新技术产业可以有效带动其直接分配系数最大的消费者服务业(0.097)和装备制造业(0.069)的发展。此外,产业结构的调整还能够通过关联程度较大的各产业之间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放大。
    图4显示,税收优惠政策改变了高新技术产业中间投入和增加值的相对价格,使得市场中的创新要素向高新技术产业流动,扩大高新技术产业的投资规模,进而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税收优惠政策下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效应也是通过改变要素配置实现的。税收优惠使得高新技术产业中使用要素的价格下降,其他行业中要素的价格相对上涨,如图4所示,要素价格上升产生的替代效应使得其他行业要素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要素数量的减少使得这些行业增加值增长减缓。但高新技术产业可以通过提高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和资本利用率,进而对各行业产出产生促进效应。两种效应的大小最终决定产出变动的方向。要素流动少、效率提升快的行业产出不断增长,而要素流动大、技术提升不明显的行业则会出现增长缓慢或产生负增长,最终实现产业结构调整。
    三、高新技术产业的CGE模型
    (一)高新技术产业的部门划分与数据来源
    本文首先根据高新技术产业与其他国民经济部门的关联程度,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135个部门归并为农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建筑业、生产者服务业、消费者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8大部门。需要指出的是,考虑到与2002年7月国家统计局公布的《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中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药制造业和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共五大类17个二级行业相对应,本文将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中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调整为12个。⑦该划分方法较为全面地包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各子行业,适合于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产出表和社会核算矩阵的编制。
    
    图4 财税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调整
    CGE模型的数据基础是社会核算矩阵(Social Accounting Matrix, SAM)。在上述部门划分之后,本文在归并后的投入产出表基础上,收集国民经济账户数据,采用自底向上方法编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社会核算矩阵(2007)。最后采用交叉熵(Cross-Entropy, CE)法对SAM进行调平。⑧
    (二)高新技术产业CGE模型的构建与财税政策说明
    在CGE模型中,一般均衡状态的实现主要由以下四个方面描述:生产者利润最大化和成本最小化、消费者效用最大化、各机构收支平衡、商品要素市场均衡。参照Harts et al. (2001)、林伯强等(2008)和陈烨等(2010),本文设定了高新技术产业的CGE模型。由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部分是财税政策模拟的重点,本文予以简要介绍。如第二部分图4所示,高新技术产业的生产活动分为顶层的总产出生产活动和底层的增加值生产活动两部分。⑨
    1.高新技术产业的顶层生产活动与财税政策作用
    在生产过程的顶层,高新技术企业采用增加值(QHVA)、中间投入(QHINTA)作为投入来进行生产活动。⑩本文采用对两者进行嵌套的常替代弹性函数得到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产出(QHA),如方程(1)所示:
    
    其中,PHVA、PHINTA分别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中间投入的价格。
    利用拉格朗日乘数法求解方程(2),可以得到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出生产过程成本最小化的一阶条件如式(3)所示:
    2.高新技术产业的底层生产活动与财税政策作用
    在生产过程的底层,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QHVA)由资本要素(HKD)和劳动要素(HLD)嵌套的常替代弹性函数表示,如式(4)所示:
    
    
    财政激励政策中,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补贴使得资本要素价格(WK)降低,如式(6)所示,资本投入(HKD)增加,与之相对,劳动要素价格(WL)相对上涨导致劳动投入(HLD)减少。
    此外,求解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生产过程的利润最大化方程,可以得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价格(PHVA)与劳动、资本要素价格的关系如式(7)所示:
    
    税收优惠政策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值税优惠政策,即增值税率tva下降将产生两种效应,一方面,如前所述,式(7)中投入不变情形下,则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QHVA)不变,税率tva下降将使得增加值价格(PHVA)下降,进而使得对增加值的需求增长;另一方面,税率tva下降也使得其他行业的要素流向高新技术产业,从而高新技术产业的资本要素(HKD)和劳动要素(HLD)投入增加,使得增加值(QHVA)增长。
    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各变量的变动通过CGE模型中方程之间的关联传递至其他产业,从而导致产业结构变动。
    (三)闭合规则设定、价格基准选择与参数估计
    在上述CGE模型中,存在着内生变量个数多于方程个数的情形,因此模型无法求解。借鉴严斌剑等(2009)对各种闭合规则的检验方法,本文结合我国现实的经济特征,对上述CGE模型从要素市场、国外市场、投资储蓄账户与政府行为四个方面进行宏观闭合。由于我国要素市场上劳动力未实现充分就业,资本要素也部分闲置,因此将要素价格设为固定的,要素需求为内生。外汇市场上,我国目前实施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因此本文将汇率设为自由变动,而将国外在本国的储蓄设为外生。投资储蓄方面,我国目前仍然是由政府引导的“投资驱动型”,各种政策推动储蓄顺应投资流向,因此将投资外生化,储蓄内生化。另外,为方便对政府财税政策变动作用的分析,本文将政府消费设为外生。上述闭合规则具有凯恩斯闭合的典型特征。由于劳动力要素价格已经设为外生,本文中采用劳动力要素价格作为价格基准,以进一步确定其他商品和要素的价格。
    CGE模型进行参数估计时,需事先给定常替代弹性函数、线性支出系统、常转换弹性函数中的弹性值。本文研究了郑玉歆等(1999)、Hans et al. (2001)、Fan(2005)、张晓光(2009)、张欣(2010)等文献中的弹性值选取方法的合理性,按照CGE模型中参数估计的校准方法能够有效地“复制”原始数据集的原则,借鉴计量经济学中最小二乘的思想,本文对各种弹性值进行组合后求解CGE模型,将得到的内生变量值与原始数据集中内 生变量初值的离差平方和进行计算,最后得到离差平方和最小时对应的一组弹性值,作为模拟原始数据集的弹性值组合。(11)选定弹性值后,据此校准其他参数,然后求解CGE模型,本文采用GAMS23.6软件实现上述操作。
    四、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政策模拟
    (一)财政激励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增长
    如前所述,财政激励政策包括政府补贴等事前激励、政府采购或者政府组织其他企业的采购等事后激励,本文假定两种政策并行实施,现假定财政补贴等事前激励政策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生产过程中资本要素投入增长2%~10%,同时,政府采购等事后激励政策使得高新技术产品的需求增长8%—40%。另外,本文中将高新技术产业中资本投入增长2%和产品需求增长8%的政策组合称为激励幅度为10%的财政政策,资本投入增长4%和产品需求增长16%的政策组合称为激励幅度为20%的财政政策,以此类推。在上述设定后,通过CGE模型模拟得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及其他指标的变动,结果如表1所示。其中,基期指的是模型求解得出的均衡状态、未进行政策模拟之前各变量的值。
    
    由上述模拟结果得出,财政政策激励效果显著,财政激励幅度为30%时,能够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992个百分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0.264个百分点,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48%,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增加0.444个百分点。财政激励一方面通过加大投入增加了高新技术产业产品的供给,另一方面通过引导鼓励高新技术产品的消费投资拉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市场需求。此外,政府制定的高新技术产业专利保护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抵消了高新技术产品的正外部性,保证了财政激励效果的实现。
    (二)税收优惠政策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税收优惠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的作用机理如第三部分所示。以增值税为例,高新技术产业中的增值税主要为生产型增值税,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整个高新技术产业增值税率(tva)在22%左右,如果在此税率基础上优惠10%,则可达到19.8%左右,以此类推,在现行税率基础上优惠40%,则为13.2%左右,该税率接近于我国一些地区实施的高新技术企业增值税低税率13%。对上述设定进行模拟得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指标变动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得出,税收优惠政策激励效果并不十分显著,在基期税率的基础上税率优惠30%,能够拉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381个百分点,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占GDP的比重增加0.047个百分点,并且税收优惠50%仅能带动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2.521%。这是由于税收优惠政策本身是间接影响高新技术产业投入与产出的政策措施,其传导速度较慢。另外,税收优惠主要从供给角度增大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对市场需求的影响相对较小,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是其收益实现和产出增长的必要条件。因此,市场需求瓶颈约束下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政策的效果大打折扣。
    (三)财税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的变动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总产出的份额,即增加值率,代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和投入产出的效益水平。财税政策作用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变动如表3所示。
    由表3得出,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由18.402%增加至18.869%,增长了0.467个百分点。财政政策有效刺激了高新技术产出的增长,同时对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产生了积极影响,对高新技术产业效益水平有一定的改进作用。这主要是财政研发补贴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投入增加具有一定贡献,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技术进步,技术进步使得中间产品的利用率提高进而使得增加值率上升。
    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影响相对更显著,表3显示,税率(tva)在基期税率的基础上优惠50%,可以使增加值率提高1.563个百分点。如第三部分CGE模型所示,税收优惠使得增加值的价格下降,中间投入的价格相对上升,替代效应使得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同时,增加值价格降低产生的替代效应导致的中间投入减少降低了高新技术产业的中间产品投入率,也会使得增加值率上升。另外,与财政政策中的研发补贴类似,税收优惠对于高新技术产业研发要素投入增加具有推动作用,进而研发投入增加导致的技术进步使得中间产品的利用率提高。
    但需要指出的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偏低,如表3所示,由社会核算矩阵计算的高新技术产业2007年增加值率仅为18.402%。而相比之下,2006年,美国、英国、日本三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分别为42.82%、41.44%和36.81%。(12)这一方面是由于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制造活动,上述生产活动的增加值率低。另一方面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中的自主研发投入不足,缺少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对国外技术的依赖度高进而导致生产活动受到限制。因此,有效发挥财税政策的激励作用,增大自主研发支出和培育自主创新能力是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核心问题。
    综合以上两种政策,财政激励政策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的增长和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率的提高,税收优惠政策则主要影响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率,即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此外,政府对高新技术产业进行财税政策激励是否发挥了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促进了产业结构升级,还需对财税政策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的影响进行研究。
    五、财税政策作用的模拟
    (一)财政激励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产业结构变动
    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政策作用下各产业的增加值变动如表4所示。
    
    1.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
    根据第二部分中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将有效带动与其后向关联系数大,并且增加值率高的行业实现较快增长。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高新技术产业对原材料工业的直接消耗系数最大(0.131),对生产者服务业的直接消耗系数较大(0.071)且该行业的增加值率最高(57.5%),表4中的计算结果显示,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原材料工业和生产者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446%、1.579%。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对化学制品、塑料制品和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原材料的投入和对金融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业的生产性服务需求大幅增加,直接 拉动了上述产业的发展。
    2.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前向关联产业的推动效应
    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的前瞻影响方面,高新技术产品将最大限度地应用于其直接分配系数最大的消费者服务业和装备制造业。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装备制造业和消费者服务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167%、1.055%。以装备制造业为例,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大幅度提高装备制造业的生产率,改变传统装备制造业中的粗放式发展与自然资源依赖严重的现状。另外,高技术装备制造业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装备制造业的低水平重复建设、生产能力过剩导致的效率低下等问题。但是高新技术在装备制造业的应用使得资本对劳动替代导致资本不断深化,进而导致资本的回报率递减,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对装备制造业的带动作用小于原材料工业。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消费者服务业的带动效应小于生产者服务业。如研发的财政补贴主要增加了对生产者服务业的市场需求,对消费者服务业的需求相对较少。另外,消费者服务业的产业收入弹性大,其增长依赖于居民收入水平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新技术在推动居民收入增加中的贡献小且传导路径长,因此对消费者服务业的带动效应不显著,并且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还在一定程度上对消费者服务业产生了替代作用,如传统的文化服务、公共设施管理等部分服务可以在网络平台上实现。
    3.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发展推动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生产过程的改造与产品升级
    如表4,财政激励幅度为50%时,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1.457%、1.756%。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带动作用主要通过对两者生产过程的改造和产品更新的推动实现。目前我国农产品的加工程度较低,高新技术产业对于农产品的深层次加工和新品种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农业的灾害预防和减灾救灾效果显著。另外,高新技术农业装备的发展也将大幅提升农业的劳动生产率。对于消费品工业而言,我国消费品工业产能规模大、产业链较长、加工程度较低、劳动密集型特征明显,高新技术能够对消费品工业的产业链进行改造,有效促进消费品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高新技术的应用也能够促进消费品的转型升级,推进新产品的开发。另外,高新技术产业对消费品工业、农业的推动通过两者紧密的产业关联进一步得到加强,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的测算结果显示,消费品工业的中间投入有25.3%来自于农业,农业则有24.1%来自消费品工业。农业新技术的引入改变了对其下游产业消费品工业中间投入品的供给,而消费品工业新技术的引入则显著改变了对上游产业农业中间投入品的需求。
    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一方面取决于其对各产业增长带动效应的大小,另一方面取决于基期各产业所占GDP的比重。总体而言,虽然财政政策激励能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占GDP的份额和增加值率都较低,因此带动能力有限。
    (二)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与产业结构变动
    如前所述,与高新技术产业财政激励的拉动作用不同,税收优惠政策主要是通过鼓励要素投入推动高新技术产业的产出。另外,相对于财政政策的直接作用,税收优惠作用是间接的,并且传导速度较慢。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作用下各产业的增加值变动如表5所示。
    1.税收优惠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产出的负向影响
    由于税收优惠并没有显著促进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因此,高新技术产业对原材料工业和装备制造业的带动效应有限。不仅如此,表5显示,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对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增长产生了负影响。结合第二部分中高新技术税收优惠对产业结构调整的作用机理,高新技术产业对这些行业资本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小于要素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增加。并且,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处于加工、组装和制造阶段,相对价格变动也导致工业,特别是制造业中的要素流向高新技术产业,要素投入减少进而导致增加值减少。此外,高新技术产业税收优惠导致的要素相对价格变化,会使得我国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中的垄断竞争在一定程度上导致的要素价格扭曲加剧,也在一定程度上不利于上述产业的增长。
    
    2.税收优惠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他产业的带动效应
    税收优惠下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主要是促进了农业、消费品工业的增长。税收优惠50%,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增加值分别增长0.966%和1.676%。我国农业和消费品工业中的劳动力供给充裕,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其带来的效率提升能够进一步发挥上述两个行业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使得产出的增长大于要素价格上升带来的成本增加。服务业方面,税收优惠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对服务的市场需求,使得生产者服务业和消费者服务业同时实现了增长。
    (三)敏感性测试
    CGE模拟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外生给定的弹性值。弹性值不同时,模拟结果可能发生变化。为保证模拟结果的可靠性,本文进行了模型的稳健性检验,即CGE模型的敏感性分析。
    本文首先设定弹性值在给定弹性值的基础上上下浮动50%,得到弹性值的试验变动区间,并且假定弹性值在该区间上满足均匀分布,在上述设定完成后,对财政激励、税收优惠下的CGE模型进行500次模拟求解得到各产业增加值的求解值。然后对各产业增加值数据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与给定弹性值情形下财税政策激励的结果进行比较。以激励幅度为30%的财政政策为例,500次模拟中有373次能够成功求解,模拟结果显示,各产业增加值的模拟值均值与给定弹性值下的求解值相差不大,且标准差较小,因此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模拟结果的稳健性。另外,以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和建筑业增加值为例,模拟值绝大多数落在均值加减两倍的标准差之内,如图5、图6所示。
    
    图5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的模拟结果
    
    图6 建筑业增加值的模拟结果
    六、结论
    本文构建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考察了财政激励和税收优惠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进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高新技术产业产出增长方面,财政激励政策比税收优惠政策能够更加有效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增加值增长。在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方面,财政激励政策通过增大研发支出促进技术进步,税收优惠政策通过相对价格下降产生的替代效应和鼓励要素流入产生的技术进步,都能够提高高新技术产业的 增加值率,改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内部结构,但税收优惠政策的作用更为显著。
    本文还研究了财政激励、税政优惠政策作用下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对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财政激励下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产生了显著的回顾效应,对其前向关联产业产生了一定的前瞻效应,对农业和消费品工业的产出增加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相比之下,税收优惠作用下,虽然高新技术的应用能够发挥农业和消费品工业劳动密集的比较优势,但高新技术产业对工业资本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小于相对要素价格上升导致的成本增加,对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和建筑业的增加值增长产生了负的影响。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从事加工组装制造活动和自主研发投入不足是导致增加值率偏低的主要原因。因此,一方面,政府应通过实施各种财税激励政策继续加大高新技术产业中研发经费和人力资本投入,促进我国研发资本的积累。另一方面,在技术引进后吸收再创新的同时,政府应组织在部分高新技术产业领域着重进行自主研发,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改变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处于国际分工中价值链低端的状态,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由组装制造活动向研发活动、服务活动转移。
    相比税收优惠政策,财政激励政策对高新技术产业及其他产业增长的推动效果更为显著,并且财政激励政策相对灵活,易于实施。而税收政策一旦制定则相对固定,不易变动,并且税收减少会导致财政收入减少、不公平竞争等负面影响,进而不利于经济的健康发展。因此,在高新技术产业财税政策制定时,鼓励使用财政激励政策,应谨慎使用税收优惠政策。
    注释:
    ①高新技术产业是知识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2000年,中国国家统计局借鉴OECD的方法,采用研发(R&D)强度作为行业技术密集度高低的判断标准,并将技术密集度达到制造业平均水平2~3倍的产业界定为高新技术产业。2002年,国家统计局公布了《高技术产业统计分类目录》,确定我国高技术产业包括核燃料加工、信息化学品制造业、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器制造业、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医疗设备及仪器仪表制造业、公共软件服务业等8大类58个小类。
    ②高新技术产业的产业关联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各产业以投入品和产出品为纽带建立的技术经济联系,分为后向关联和前向关联两部分。其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为其提供中间产品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③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后向关联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回顾影响即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后向关联产业的拉动效应。
    ④科技部发展计划司,《2010全国及各地区科技进步统计监测结果》,http://www. sts. org. cn/tjbg/tjic/tcindex. asp。
    ⑤高新技术产业的前向关联指的是高新技术产业与使用高新技术产业产品作为中间投入的部门之间的联系。
    ⑥与高新技术产业的前向关联相对应,高新技术产业的前瞻影响则为高新技术产业对其前向关联产业的推动效应。
    ⑦国家统计局《高技术产业统计资料整理公布格式》中的17个行业为:化学药品制造、中成药制造、生物生化制品制造、飞机制造及修理、航天器制造、通信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家用视听设备制造、其他电子设备制造、电子计算机整机制造、电子计算机外部设备制造、办公设备制造、医疗设备及器械制造、仪器仪表制造。经过部门调整后,本文中的高新技术产业包括医药制造业、航空航天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雷达及广播设备制造业、电子元器件制造业、家用视听设备制造业、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医疗仪器设备及器械制造业、仪器仪表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软件业。
    ⑧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中编制的社会核算矩阵并未给出,需要时可向作者索取。
    ⑨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中仅列出了高新技术产业生产部分的方程,CGE模型中的其他方程可向作者索取。
    ⑩本文中的增加值为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之和。
    (11)由于篇幅限制,本文中未列出CGE模型中使用的弹性值表,需要者可向作者索取。
 

上一篇:中美贸易的反比较优势之谜

下一篇:经济增长与财政减赤的平衡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