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结构调整

发布时间:2015-12-16 16:00

摘 要:个人贷款业务作为商业银行零售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对商业银行的效益贡献日益凸显, 个人贷款业务自然也成为各家银行重兵争夺的阵地。伴随我国个人贷款业务的飞速发展和信贷经营环境的改变,现今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体系中尚存在一些需要调整与优化的地方。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现有个人贷款业务的结构特点入手,对信贷业务结构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些调整建议。

关键词:商业银行 个人贷款业务 结构调整



   银行业的发展在我国由来已久,商业银行作为银行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角色,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探索与战略调整。近年来,我国个人信贷取得长足发展,信贷需求所带来的利差收入成为银行个人消费金融盈利的关键。据统计,在每1000个客户的需求中,支付性需求占98%,信贷需求占20%,而后者带来的收入却是前者的一倍,可以讲,在整个银行消费金融收入模式中,支付虽是核心,但盈利靠信贷,惟有保持个人信贷投放的持续增长才能确保消费金融盈利的稳定。从国际经验看,现阶段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结构特点在较大程度上会影响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长久可持续发展,所以对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的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一、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结构现状

  目前,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中由于贷款用途的不同以及贷款担保方式的不同可以将个人贷款分为以下几种主要类型,并且依次有着如下的特点。

(一)住房类贷款比重大  

     近些年来我国住房制度进行了一定程度上的改革,取消了福利分房,可是安居才能乐业,所以买房成为了老百姓的最大一笔消费,也导致了居民购房融资需求量的快速增长。多年来购房贷款凭借规模效应、贷款用途明确、有房产抵押、风险缓释较为充分等优势,在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中占据着最大的比重。以占市场绝对份额的工、农、中、建四家国有商业银行为例,截至2011年年末,四家银行的个人住房类贷款余额为47203.51亿元,占其个人类贷款余额的80.14%;2011年当年个人住房类贷款余额新增6296.91亿元,占四家银行个人类贷款余额新增总量的71.31%;而在这些住房贷款中,与一手房贷款相比,二手房贷款又因操作手续较为复杂、放款速度慢等原因占有较低的份额。

(二)消费经营类贷款所占比重小

  在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业务中,相对于住房类的个人贷款业务,消费经营类贷款所占的比重明显小于住房类的贷款,这是由于现今我国百姓的消费水平、消费意识以及商业银行的业务选择所决定的。并且还有这样一个共性的问题,在不同的商业银行,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都只占个人信贷的较小的比例,这也是我国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结构中的一个突出特点。

(三)抵押贷款流行

  商业银行在为客户办理个人贷款时,为了降低所承担的风险,需要客户对贷款行为提供担保。按照担保方式划分,贷款业务可分为信用贷款和担保贷款,担保贷款又包括保证、抵押和质押三种方式。其中抵押贷款是银行最愿意选择的一种担保方式,因为这种方式通常是以住房作抵押,银行控制风险的能力较强,操作上较易把控;而质押贷款对贷款人的资金要求比较高,仅有少部分客户能够选择;保证贷款、信用贷款则分别需要对第三方的保证能力和借款人的信用情况进行识别判断,同时还要考虑保证人、借款客户的履约尽职情况,贷款风险加大。

二、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现有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消费经营类贷款发展缓慢影响了银行个人贷款收益总水平的增长

  以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贷款的重要产品汽车贷款为例,2010年,我国的汽车产销两方面都超过了1800万辆,但是在这些车辆的销售中,车主更多的是选择用自己的钱进行消费,只有15%左右的车是贷款购买,而同期经济发达国家的居民购买汽车的70%~80%的资金都来自于贷款;另有统计,我国银行针对非公企业的拒贷率超过56%,83%的小微企业更愿选择民间借贷来实现融资,通过银行融资的部分尚不足20%。由此可见,我国银行的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发展缓慢。而银行消费经营类贷款的执行利率一般都比住房类贷款高出较多,所以消费经营类贷款发展缓慢很大程度会影响到商业银行个人贷款收益总水平的增长。

(二)住房贷款占比过高加剧银行系统性风险

  近年来,伴随住房价格的快速上涨,房价存在一定泡沫。当前形势下,银行的个人贷款过多集中在住房类贷款,一旦房价出现较大幅度下跌,银行将会面临很大的系统性风险,这样的结构特点不利于商业银行个人信贷业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三)非抵押担保贷款占比小降低了银行消费经营类贷款产品的竞争力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中非抵押担保贷款占比小,而市场上的某些保险公司、证券公司、专业贷款公司所提供的个人贷款产品无需任何抵押与担保,仅凭信用即可办理,加之其放款快、期限长、用途广、可贷额度高等特点,能够较好地吸引客户的眼球,相比之下,银行的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产品竞争力较弱,进而影响到银行消费经营类贷款的投放。

三、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结构调整面临的市场机遇

(一)国内消费结构升级

  国际成熟市场发展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4000美元后,居民消费结构从生存型向发展型和享受型转变,私人购车、旅游消费、出国留学等将迅速发展,休闲将成为居民的主流需求。2010年我国人均GDP达到4283美元,国内消费结构升级已初现端倪。消费信贷作为经济发展和消费增长催生的产物,必将有着广阔的市场空间和持续的发展生命。

(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当前我国正在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经济增长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国家“十二五”规划和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都把扩大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以及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作为重要的战略任务,消费经营贷款业务发展面临难得的市场机遇。

四、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结构调整建议

(一)积极拓展二手房贷款市场,增加二手房贷款在住房贷款中的占比

  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住房贷款业务是以一手房贷款占绝对比重、二手房贷款为辅的业务发展格局,未来伴随区域房地产市场成熟度的不断提高,二手房市场的交易总量和活跃程度必将超过商品房市场,因此,大力发展二手房贷款业务对商业银行而言是一个必须的选择,也是今后个人住 房贷款业务发展的一个趋势。

(二)完善消费经营贷款产品体系,提高消费经营贷款所占比重

  为提高我国商业银行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好满足个人客户的消费经营贷款需要,本文认为可以在充分考虑贷款风险的前提下,通过拓宽贷款用途、延长贷款期限、提高可贷额度、丰富贷款申请途径等方式,完善银行的个人消费经营类贷款产品体系,以此来丰富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内容,增强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加强信用风险管理,适度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当今社会,因为个人信用缺乏约束以及客户的非理性行为,我国商业银行的个人信用贷款普遍存在着额度低、风险大的特性,为此商业银行应该加强客户信用风险管理,一方面可以利用银行已有的客户信息资料,并通过链接人行征信系统搭建一个客户信用管理平台,提高客户信用风险的识别与判断能力,另一方面通过提高以风险为基准的利率定价机制的科学性,提高风险的对冲能力,在进一步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适度增加信用贷款投放。

五、小结

  商业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结构是影响银行未来个人贷款规模的重要因素,也是关乎到商业银行利润增加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商业银行的个人贷款结构进行科学的调整,有利于商业银行提高个人贷款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实现个人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上一篇:如何做好金融行业思想政治工作

下一篇:国际投资趋势及我国对外投资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