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论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

发布时间:2015-11-10 10:05

摘 要:本文根据目前科学事业单位的性质,结合在预算管理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在预算管理中应当注意的的重要环节,并且为了保证科学事业单位将来能够更好的执行预算管理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科学事业单位 预算管理

引言
   科学事业单位是由国家机关举办或者其他组织利用国有资产举办的,为了社会公益目的,从事科技活动的社会服务组织。主要是以财政补助事业单位或自收自支事业单位为主,日常机构运行所需经费除一部分来自于财政补助收入外,其余部分需要靠事业收入或者经营收入来弥补,支出方面除日常开展业务所需的人员支出和公共支出外,还要支付逐年增加离退休经费。因此,为了实现本单位的发展目标,必须统筹规划好单位总体的收入和支出。
   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是未来一定时期内科研、开发、经营、财务等各方面的收入支出的总体计划,是把单位的发展目标转化为各部门、各岗位以至个人的具体行为目标,从而保证单位总体目标得以顺利实现的管理过程。目前,科学事业单位预算是通过部门预算来完成的,随着国家财政体系的深化改革,部门预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这就要求科学事业单位必须正确面对预算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完善预算管理的各个环节,做好预算管理工作。
  
1  科学事业单位做好预算管理工作的意义
1.1 为了使单位的整体发展目标更加科学合理
  做好预算管理需要单位内部各个部门参与,各部门分别制定本部门的发展目标和财务指标,这些目标和指标通过预算编制部门汇总、分析后提供给决策层,决策层据此制定的整个单位发展目标和财务指标会更加科学合理。
1.2 使单位的发展目标更加容易实现
  通过制定预算,把总体目标落实到每一个部门、项目组,使他们清楚当年的工作任务和努力目标,责任明确,通过预算的事前预测、事中控制、事后考核等控制手段,使得单位的发展目标更加容易实现。
1.3 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调动全体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通过预算管理,使得管理权限下移,每个部门和每名员工明确了自己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可以激发部门主管和全体员工主动参与预算执行工作的意识,调动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增强单位凝聚力和发展动力。
1.4 使单位领导从日常琐碎事务中解脱出来,精力集中到单位发展战略等大事上
  实行全面的预算管理以后,日常业务的审批权限也就随之下放,单位主要领导通过预算对各部门业务运作进行全过程的、动态的监控,不再从事日常审批的工作,可以精力抓好单位发展全局的业务方向、事业规划等战略性问题,有利于促进单位健康持续地发展。
1.5 通过预算管理体系与会计核算系统的有机结合,可以充分发挥会计核算系统的管理职能
  预算是整个单位工作的量化,会计核算体系与预算管理体系有机结合以后,通过日常的会计核算信息,就可以随时掌握和监控预算的执行情况,及时、准确地反映出预算执行偏差,迅速地纠偏防错,从而使预算管理的全面实施成为可能。
  
2  目前科学事业单位在预算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预算管理意识薄弱
     片面地认为编制预算就是为了申请财政补助资金,因此预算管理主要是由财务部门完成,没有调动其他部门共同参与预算的编制和管理,没有形成一套完整的包含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分析与考核等各个环节的由各个部门全员参与的预算管理体系,无法落实预算管理中的责任制,导致预算和实际情况脱节,最终预算目标难以完成。
2.2  预算编制方法不科学
     科学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普遍采用基数增长法,即在编制下一年度预算时,在上年基数的基础上考虑下一年度的增长因素,由此来核定下一年度的预算。基数增长法往往不能考虑预算单位的人员状况、经费标准、事业发展水平等影响收入和支出的因素所发生变化的情况,在编制过程中受人为因素和主观因素影响较多,预算安排与实际的动态管理不能同步。而应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综合采用固定预算、弹性预算、零基预算等预算编制方法进行科学编制。
2.3  预算执行不到位
     实际工作中,存在预算执行不到位的情况,主要原因在于:首先,项目前期工作准备不充分,导致项目预算下达后由于审批、招标、政府采购等环节的影响无法执行或执行进度缓慢;其次,内部对预算指标分解不明确,预算执行责任制没有建立,缺乏有效的预算执行控制机制;再次缺乏预算执行过程的监管,年终决算中往往对对预算执行情况有一些说明,但对于预算与实际执行情况之间的差异未进行更详细的分析。
2.4  预算调整随意
  在预算分解的过程中随意性较大,临时性、计划外的支出很少受到预算的约束,预算调整依据不充分,相关人员随意修改预算内容,增加支出范围,提高费用标准,甚至出现牟取私利的情况。
2.5  预算分析和考核机制不健全
     在根据预算标准考核具体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时,对于预算执行不到位的原因更多强调的是客观因素,而对执行主体的主观因素则有意回避。且考核以后没有相应的奖惩措施,预算执行好的没有奖励,预算执行差的也没有惩罚,最终导致预算分析和考核流于形式。
3.  科学事业单位做好预算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
3.1  成立预算管理机构,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流程
     要做好预算管理工作,首先要做好组织和机制的保障。可以设立预算委员会、预算领导小组等专门机构具体负责本单位预算管理工作,也可以指定财会部门等负责预算管理工作,单位内部相关业务部门的主要负责人应当参与到预算管理工作中来。
     预算管理部门主要负责拟订预算目标和预算政策;制定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编制年度预算草案;监督预算执行情况,开展预算分析和考核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预算编制和执行过程中的问题。单位内部业务、管理、人事、财务、资产、后勤部门在预算管理部门的领导下,具体负责本部门预算的编制、执行、控制、分析等工作,并配合预算管理部门做好单位总预算的综合平衡、控制、分析、考核等工作。流程示意图如下:

3.2 预算编制过程中确保预算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
     通常科学事业单位预算包括收入预算和支出预算,编制程序实行“二上二下”的基本流程。
     收入预算是单位在年度内通过各种形式、各种渠道所取得的非偿还性资金,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事业收入、经营收入和其他收入。在单位战略目标的指导下,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 ,以上一年度实际状况为基础,结合本单位业务发展情况,综合考虑预算期内经济政策变动、行业市场状况、内部环境变化等因素对科研工作可能造成的影响,根据自身业务特点和工作实际情况编制相应的收入预算,并在此基础上汇总编制单位年度收入预算方案。
  支出预算分为基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基本支出包括人员支出、公用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项目支出分为行政事业类项目支出和基本建设项目支出。在编制支出预算时,属于人员经费支出的,应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标准及编制人数等计算编列;公用经费支出中有定额的,按定额计算编列,没有支出定额的,根据实际情况分析测算编列。项目支出应根据项目申请情况、单位财力和基本建设项目需要,在确保事业支出的前提下适度安排。总之,支出预算应当符合本单位发展战略、事业目标和其他有关重大决议,反映本单位预算期内经济活动规模、成本费用水平和绩效目标。
3.3 预算执行中,管理部门要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明确责任中心,
将预算执行的责任落实到个人
     在预算执行进度管理中,可以将年度预算细分为季度、月度等时间进度预算,定期对相关责任中心及人员责任指标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实施考评。对重大预算项目,则需跟踪其实施进度和完成情况。单位承担的国家级科技项目,如863项目、973项目、科技支撑计划项目等其经费管理办法明确指出,项目明细预算科目之间不允许调整,且对会议费、劳务费、咨询费等都有详细的支出标准,因此对于此类项目,不仅要控制总额.而且要细化控制到每一个费用明细。在日常的预算执行过程中,要提高经费管理的透明度,使项目负责人和预算管理部门随时掌握经费使用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克服经费使用中的盲目性.有效地控制各项费用相互挤占和超支现象.提高项目预算执行的精细化程度.
   预算管理部门应定期运用财务报告和其他有关资料监控本单位的预算执行情况,及时向单位决策机构和各预算执行单位报告或反馈预算执行进度、执行差异及其对预算目标的影响,以促进单位总体预算目标的顺利完成。条件成熟时可逐步推进预算管理的信息化,通过现代电子信息技术手段监控预算执行,提高预警与应对水平。
   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是对单位的预算执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后,支出信息将通过代理银行的结算系统直接纳入国库支付中心的实时监控、预警系统,财政部各专员办可以对基层预算单位的支付情况进行动态实时监控,每一笔支出内容、流向和数额情况,在支付系统中一目了然,科学事业单位的资金使用受到监督的频率、广度和深度都有了根本性的变化。预算管理部门应当加强对货币资金支付业务的预算控制,对无预算或超预算、无计划或不按预算用途使用资金的经济业务不予支付,严格控制支付风险。
3.4  预算管理部门要分析预算执行情况并加以考核
  预算管理部门应及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将预算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及时解决。预算分析过程中应当充分收集有关资料,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用比率分析、比较分析、因素分析等方法,从定量与定性两个层面充分反映预算执行单位的现状、发展趋势及其存在的潜力。对于预算执行差异,应当客观分析产生的原因,提出解决措施或建议,对于重大项目的预算分析,应与其他相关部门一起共同对项目的经费使用情况、任务完成情况、取得成果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依据财政部印发的《中央部门预算支出绩效考评管理办法》的要求,对项目绩效目标的完成情况、项目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和财务管理状况、为完成项目绩效目标采取的加强管理的制度措施等进行分析和考核。
  预算考核是发挥预算约束与激励作用的必要措施,通过对各预算执行部门预算编制的及时准确性、预算执行的正确合理性、预算分析的透彻预见性等环节进行考核,提高相关人员预算执行工作的积极性,达到引导各部门和全体员工向单位预算目标方向努力的效果。可遵循分级考核原则,以各部门的预算分析报告及其他相关资料为依据,分析、评价各部门的预算管理情况,找出差距,查明原因。对于预算管理工作各环节执行较好的部门进行奖励,对预算工作组织不力,影响预算工作的推进,或对预算工作敷衍应付,根据情节轻重,对预算执行部门及责任人进行相应的处罚,使责、权、利有机地统一起来。

4  建议
  科学事业单位要做好预算管理,需要成立预算管理机构,明确预算管理工作的机制和流程,将预算管理的责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在预算编制执行过程中,要确保预算编制依据合理、程序适当、方法科学,需要将预算指标层层分解,从横向和纵向落实到各部门、各环节和各岗位,并且在预算管理中应及时分析预算的执行情况和结果,将预算和单位的实际情况进行对比分析,找出增减变化的主要原因并及时解决,同时配以考核制度,提高执行预算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高单位的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率。

上一篇:金融企业计提准备金的有关问题的探讨

下一篇:浅析企业财务管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