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析市场经济条件下重庆市统筹城乡改革发展

发布时间:2015-12-15 11:51

摘 要: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于一体,是典型的城乡二元体制。重庆市要推进城乡统筹发展,达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城乡共同富裕任重而道远。本文阐述了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与重要性,分析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最后提出了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相关战略建议。

关键词:重庆;城乡;统筹发展

1. 统筹城乡发展的含义与重要性
    1.1含义
  统筹城乡发展,就是充分发挥工业对农业的支持和反哺作用、城市对农村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城乡一体的长效机制,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涵盖的面比较广,主要涉及城乡收入分配统筹、城乡产业发展统筹、城乡劳动就业统筹、城乡公共事业发展统筹、城镇化发展统筹、城乡体制改革统筹等。结合本文主题,统筹城乡发展就是要达到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贫富差距,实现农民与城市居民的共同富裕。
  1.2重要性
  统筹城乡发展意义深远,它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措施;是逐步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创举;是新时期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的中心任务;更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点和落脚点。它既是一个需要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
2. 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现状及问题
  重庆市共有3100万人口,80%在农村,700多万农村劳动力进城务工,城乡居民收入比达4∶1。重庆市集大城市、大农村、大库区、大山区和民族地区于一体,现在的重庆还呈现着“大城市大农村”的二元城乡结构。
2.1城乡收入差距日趋扩大
  设立直辖市以来,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要成就。无论是城市居民还是农村居民的收入都在不断地增长。然而,两者收入增长的速度却不尽一致,城市居民的收入增长速度远远高于农村居民,使城市居民与农村居民的收入差距越来越大。如图1:

         图1:1997—2008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较
                注:相关数据摘自《重庆统计年鉴2009》
2.2城乡居民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恩格尔系数是衡量生活水平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一个地区或家庭生活越贫困,恩格尔系数就越大;反之,恩格尔系数就越小。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即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与城市居民恩格尔系数之差,该指标反映了城乡居民的生活质量差别程度。当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的差异度小于5%时,城乡居民生活质量基本一致;当城乡差异度大于10%时,属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从图2可以看出,重庆城乡恩格尔系数之差自1997年到2008年都没有低过10%。可见城乡二元结构始终非常明显,城乡生活质量差距大,城乡分化严重,消费水平差距明显。

      图2:1997—2008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比较
      注:相关数据摘自《重庆统计年鉴2009》
2.3城乡居民物质文化生活和社会公共事业发展差距较大
  一是就业差距。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劳动就业者在求职、就业、管理等方面的不同待遇,如农村劳动力进入城镇就业的总量控制,职业、工种限制,先城后乡控制等。二是社会保障的差距。社会保障水平最高、范围最全面的是本地的城镇职工,其次是本地农村劳动力,最后才是外地的农村劳动力。城市职工普遍享受养老、医疗、失业、生育和工伤五大保险,本地农村劳动力则有部分镇村依据城市保障标准及镇村财力情况自办的养老、医疗保障,外来农村劳动力一般不享受任何保险待遇(部分从事高危工种的外来工参加有工伤保险除外)。三是教育培训的差距。影响劳动力外出就业稳定性的一个重要因素是务工地为其提供的技能培训条件及为其子女提供的义务教育机会,因此教育与培训是与流动就业直接相关的深层次问题,也可以作为其就业报酬的一种延伸。四是户籍界限。城市户口与农村户口所承载的权益是不一致的,拥有城市户口的居民可以享有一系列福利保障待遇,相反,农村居民就不能享有与城市居民同等的福利保障待遇,而且要承担比城市居民更重的税收和各种非税负担。
3. 重庆推进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建议
  为推进重庆城乡统筹发展,本文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3.1加快建成“一圈两翼”的发展格局
  重庆要加快建成提出的构建“一圈两翼”区域发展新格局,着力打造以主城区为核心的“一小时经济圈”及建设以万州为中心的渝东北地区和以黔江为中心的渝东南地区“两翼”。 “一圈”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提高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带动农村的能力,奠定城乡统筹发展的坚实基础。“两翼”突出劳务经济和生态环境保护,提升人均资源和财富占有水平。
  3.2完善制度保障,深化农村综合改革
  农村综合改革的实质在于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某些环节和方面,逐步消除影响城乡互通的政策障碍,逐步建立精干高效的农村行政管理体制和农民增收减负的长效机制,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加快建立“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的机制。
  一是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土地利用制度。不断规范和有序引导农村土地和林地流转,着力提高农业的组织化程度,稳步推进城乡建设用地市场一体,积极探索保护耕地和保障粮食安全的有效机制,强化土地规划管理和用途管制。
  二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取消限制农民进城就业的不合理规定,在新形势下实行城乡统一的就业、失业登记制度;完善城乡一体的劳动力就业市场;农村居民在城镇就业并落户后,在住房、参军、子女入托、入学等方面享受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的待遇;整治恶意拖欠、克扣农民工工资的行为;加强劳动力培训转移,在就业方面提出建立多层次就业培训体系,鼓励创建劳务品牌。
  三是加快建立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建立完善农村医保、社会保障制度。要加快解决城镇社会保障遗留问题,推进现有社会保险扩面提标,推进城乡、区域社会保障的对接转换,完善统筹城乡社会救助,制定灵活就业农民工养老保险办法。
  四是加快建立统筹城乡的金融体制。推动银行、证券、保险三类主流金融机构在农村持续快速发展;加快培育担保、小额贷款、金融租赁、信托、股权投资基金、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六类新型金融机构;努力争取和积极发展金融市场。
  五是尽快建立城乡统一的户籍制度,打破城乡二元体制。尽快打破城乡二元的户籍制度,赋予农民同等的生存权和发展权,确保城乡居民竞争中的 起点公平。要建立城乡统一的以身份证管理为核心的人口流动制度,即任何一个人,只要其在一地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就有资格办理当地户口,依法享受当地居民的权利,使户籍登记能够准确反映公民的居住和职业状况。
  3.3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投入力度
  在统筹城乡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当看到,农村基本公共产品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关系到农村社会的长治久安。因此,要在为农村提供基础设施的同时,把财政支农的重点放在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上。要增加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事业经费;增加农村基本建设资金等,以有效缓解不断扩大的城乡差距,并由此探索市场经济条件下城乡协调发展的新途径。
  3.4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体系
    从现实来看,城乡公共服务的失衡、农村公共服务制度的缺失,已成为阻碍城乡统筹发展的突出问题,并成为城乡分治的焦点所在。应当努力在建立城乡统一的公共服务制度方面实现突破。要继续完善城乡统一的义务教育体制,从制度上根本解决农村的义务教育问题,包括农民工子女在城市的义务教育问题,还需要在经费投入、办学条件、师资力量上逐步统一城乡标准。要加快建立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继续推广好的经验并使其制度化,将各级政府的补助经费列入财政预算。要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覆盖全市的农村低保管理和执行制度,要以县级政府管理为主,对低保所需资金实行专项转移支付,以保证资金来源的稳定性。

上一篇:低碳经济背景下构建“宜居”重庆的路径探讨

下一篇:南疆三地州城镇化与产业结构协调发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