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道家思想与企业管理者

发布时间:2015-11-03 10:22

摘 要:

关键词:

  道家思想不仅指导企业管理的日常管理,还对企业的管理者在做人处事方面有很大的帮助。
1.企业管理者的处事之道
  企业管理者的处理任何事情都倍受下属的关注,管理者的处事方法往往都会影响下面人的效仿,所以管理者的处理事情的方法是否巧妙、是否艺术性都至关重要。《道德经》第七十八章提到天下莫柔弱于水,而功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
  遍天下再没有什么东西比水更柔弱了,而攻坚克强却没有什么东西可以胜过水。弱胜过强,柔胜过刚,遍天下没有人不知道,但是没有人能实行,所以有道的圣人这样说:“承担全国的屈辱,才能成为国家的君主;承担全国的祸灾,才能成为天下的君主。”正面的话好像在反说一样。
  这段话逐渐演变成今天的“以弱胜强,以柔克刚”,水虽然表面上看似柔弱卑下的,但它能穿山透石,淹田毁舍,任何坚强的东西都阻止不了它,战胜不了它。俗语说:“狂风吹不断柳丝,齿落而舌长存,”又说:“舌柔在口,齿刚易落,”狂风暴雨中,往往参天大树会连根拔起,而弱不禁风的柳丝却安然无恙;牙齿刚强以致容易掉落,所以柔弱的东西也能胜过刚强的东西。这里的柔弱,是柔中带刚,弱中有强,坚韧无比。有些人认为“柔弱”成了“懦弱”的标志,企业的管理者为了不让下属看成是无用的懦夫,就处处刚强,在管理过程中,凡事都以刚强态度来处理,遇到与别人意见不一致时,丝毫不退让、妥协;明知有错也不能认错,处处显强吗,结果只会出现众叛亲离,孤家寡人,过早夭折的局面。而有些管理者则有水一样的品性,甘居下位,不会与员工大吼大叫,遇事只要不是原则上的问题就会听取别人的意见,团结同事,以柔克刚,带领属下共同完成目标。
5.4  企业管理者的做人之道
  在《道德经》的第四十九章有这样一段话,圣人无常心,以百姓之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圣人在天下,歙歙焉为天下浑其心,百姓皆注其耳目,圣人皆孩之。
  圣人常常没有私心的,以百姓的心为自己的心。对于善良的人,我善等于他;对于不善良的人,我也善待于他,这样就可以得到善良了,从而使人人向善。对于守信的人,我信任他;对于不守信的人,我也信任他,这样就可以得到诚信了,从而使人人守信。有道的圣人在其位,收敛自己的欲意,使天下人的心思归于浑朴。百姓们都专注自己的耳目聪明,有道的人使他们都回到婴儿般淳朴的状态。
  管理者做为企业的领头人,应该能够恰当地收敛自己的心欲,兢兢业业地不敢放纵自己,不与民争利,,不以自己主观意志而妄为。在管理企业时,往往表现出浑噩质朴的特征,对于注目而视、倾耳而听、各用聪明才智甚至机心巧诈的员工,管理者要他们都回归到婴儿般无知无欲的纯真状态。一个企业的人文环境往往受管理者个人品性的影响,管理者自己大公无私,职尽职责,处处起到模范带头作用,为属下树立良好的学习榜样,就会影响下属们也诚实善良,以厂为家,与企业共荣辱。其结果是全企业上下团结一致,积极努力,组成很强战斗力的团队。
  老子说,我有三件法宝,执守而且保全它:第一件叫做慈爱;第二件叫做俭啬;第三件叫做不敢居于天下人的前面。有了这柔慈,所以能勇武;有了这俭啬,所以能大方;不敢居天下人之先,所以能成为万物的首长。
  首先说“慈”与现代管理。“慈”就是慈爱,这与儒家的仁爱有相似之处。慈是“三宝”之纲,其余三个均为目。道家认为,治理天下要以“慈”为本。老子曰:“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这就是说,作为企业经营管理者,一方面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另一方面,要在企业营造一种和谐的氛围,从经济利益上增强员工的凝聚力,使其以厂为家,这样才能做到“以战则胜,以守则固”。其次看“俭”与现代管理。这里的“俭”兼有节约和收敛克制之意。老子曰:“治人事天,莫若啬”。检即为啬,既指节约财力物力,又指聚敛精神、积蓄能量,还指抓紧时间、不误时机。但是,老子这里的“俭”还有“寡欲”和“知足”之意。所以,对于老子的崇俭思想,应该辩证地看待。一方面,在企业管理中,要厉行节约,积蓄能量,抓紧时间,严禁铺张浪费;另一方面,也要克服“知足”心态,勇于创新,不断前进。再次看“后”与现代管理。这里的“后”就是老子提倡的“不敢为天下先”。老子认为,“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人们对这句话常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这反映了老子的消极和不愿进取的哲学思想;有人则认为,老子的这一思想闪耀着辩证法的光辉。我个人认为,老子的这一思想既有可取之处,又有不足之处。可取之处在于,管理者不能勇武好胜,盲目争先;在做人上应该谦恭,量力而行;在日常生活中,对衣食住行的追求更要不争天下先,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作为领导者,尤其是在关系企业生死存亡的决策中更应做到如此。不足之处在于,它忽视了对机会的把握和人的创造性的发挥。在有些情况下,应该“敢为天下先”,审时度势,把握机会,勇于创新。

上一篇:由凯恩斯经济周期理论想到的经济衰退应对方案

下一篇:金融创新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