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货物贸易跨境资金流入渠道及监管对策的创新

发布时间:2015-09-12 09:17

 一、货物贸易项下异常跨境资金流动渠道
  2012年,青岛市进出口总额732.1亿美元,较上年上升4.2个百分点,进出口顺差84.3亿美元,较2011年下降4.7个百分点,全年货物贸易跨境收支顺差低位运行。从整体趋势看,外汇顺收和进出口顺差差距前11个月基本为负,呈出口少收汇或进口多付汇倾向,自12月份以来,顺收顺差差距逆转,呈流入状态。顺收顺差的差距表明了货物流与资金流的偏离程度,差距为正表明跨境资金流入倾向,为负表明跨境资金流出倾向。在目前资本项目尚未完全可兑换的情况下,异常或可疑资金多是通过贸易项下流动的,如贸易信贷、价格调整等方式,主要的渠道有以下几种:
  一是贸易信贷渠道。2012年,我分局对青岛市相关数据定量分析发现,异常资金通过预收等贸易信贷方式流入境内与人民币升值或利差扩大存在高度相关性,境外NDF市场1年期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对预收额存在显著的负向影响,预期人民币每升值1%,预收额增加2.23%;3个月人民币Shibor对预收额存在正向显著影响,每上升1%,预收额增加0.256%。同时,按照现行规定,企业相关贸易信贷业务应当在规定期限内进行贸易信贷报告,但由于报告没有设置注销环节,企业可根据自身掌握的货物流与资金流情况,通过调整贸易信贷报告和相应进出口日期方式将部分资金流数据调整到下一核查期,降低其被纳入重点监测或现场核查范围的概率,从而实现跨境资金摆布。
  二是价格调整渠道。根据经济预期或人民币升值预期的不同,企业可以通过高报出口价格实现多收汇,低报进口价格实现少付汇,或低报出口价格实现少收汇,高报进口价格实现多付汇,进而实现资金跨境摆布。目前,外汇局与海关均缺乏低成本掌握进出境货物准确价格的手段;海关更着重于打击进口低报行为,对高报出口价格监管相对宽松。我分局检查中曾发现,某公司在原料价格和成本支出趋于稳定且市场上同类产品价格未出现明显波动的情况下,在一年之内把报关价格提升了近10倍并将资金汇出至境外母公司。
  三是保税区渠道。海关进出境货物备案清单(以下简称备案清单)是区内企业办理进口购付汇和出口收结汇的核心凭证。目前,保税监管区的物流进境备案清单数据尚未能从海关获取,无法实现保税业务资金流与物流的匹配,虽然保税区企业已纳入货物贸易核查范围,也能够根据总量核查指标核查出结果,但因为基础匹配数据的不完整,造成核查结果的不可用,保税区企业无法进行企业分类,游离于货物贸易监管之外,境外资金流入的隐患较大。
  四是关联交易渠道。境内外关联交易由于利益的高度一致,成为关联企业实现跨境资金摆布的主体基础。关联交易通常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由母公司统一对外签订购销合同,国内企业根据母公司“订单”组织生产,购销及收付汇主要集中在关联企业内部;二是资金收支由母公司统一调度;三是大量借入外债和外汇贷款,同时有高额汇兑收益,存在资本运作可能;四是进出口产品种类繁杂,年收付汇量多额大;五是收付汇大多通过境外离岸账户操作。
  二、货物贸易监管对策探索
  货物贸易改革实现了便利化企业操作的目的,但也存在监管弱化和核查效果有待提高等现实问题,因此,应通过加强监测及管理提高监管的针对性、有效性和科学性。
  (一)加强非现场监测,提高监管针对性
  非现场监测是明确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整体形势,把握监管方向的关键。一是宏观趋势监测与重点项目监测相结合。通过数据综合分析,确定货物贸易外汇收支的整体趋势,把握当前货物贸易资金流向(净流入或净流出)以及导致资金流与货物流产生偏离的主要环节(出口少收汇、出口多收汇、进口少付汇或进口多付汇);然后将关注的重点细化至重点行业、特殊经济类型及贸易方式,按照对辖内贸易收支和总量差额贡献度等原则形成监测类别梯度表,有重点,有先后的逐项关注。二是数据匹配分析与数据指标分析相结合。将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数据与海关报关数据、外商直接投资数据、外汇账户系统数据、银行结售汇数据等进行匹配并综合判断,验证交易的合理性;同时,以气泡象限分析1为基础,结合指标互补分析2,辅以偏离度分析3,将货物流与资金流发展趋势及偏离方向等信息定量化,提高监测精准度。三是分析工作与调查座谈相结合。在非现场分析基础上,通过有针对性的对某些行业或重点企业开展问卷调查或召开座谈会的方式,切实掌握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实际情况及理性预期,为我们的分析工作提供更准确的现实佐证和更开阔的分析思路。
  (二)丰富核查手段,提高监管有效性
  非现场监测中筛查的异常情况,需通过现场核查方能最终落实,因此,通过各类数据的综合比对,提高现场核查效率十分重要。第一步:企业贸易收付汇、进出口数据与企业总分账数据进行核对。具体做法是比对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数据与企业的总分账数据,核实企业外汇收支数据与进出口数据是否全部入账、是否全部申报并纳入货物贸易外汇监测系统核查,关注企业是否存在账外账,判断其是否履行贸易信贷主动报告义务。第二步:审核企业的年度审计报告和企业总分账,核对企业财务报表与账务之间的钩稽关系,关注其报表是否做假、成本是否虚增等情况。第三步:核实资金最终流向以判断资金的真实性质。若企业账务记载正确,对贸易信贷余额较大的企业从核实结汇人民币资金流向入手,核查其是否存在违规行为。重点查实“其他应收款”、“其他应付款”等科目的核算内容,核实企业贸易融资是否用于正常生产经营,结汇资金是否流入投机领域。
  (三)完善分类管理,提高监管科学性
  一是实现货物贸易的全口径监管。首先,将保税区进境备案数据尽快纳入统计范围,实现对保税业务的全面监管,避免监管真空;其次,将国际收支申报数据质量纳入对货物贸易主体监管范围,目前,货物贸易外汇收支数据来源于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申报数据质量的高低将直接影响到对企业的非现场分析,大额数据申报错误甚至可能误导整体收支形势,国际收支申报数据的基础数据地位要求我们必须对企业申报质量严格监管。二是建立纺锤形评级分类。现行货物贸易管理的企业分类是倒金字塔形,A类企业占绝对多数,此种分类方式对企业思想和行为上的约束力和牵制力较弱,纺锤形分类 方式,两端企业数量较少,能够有效调动B、C类企业提升评级的积极性,类别调控能力较强,从而促进企业思想和行为进一步规范。三是进一步细化分类评级。现行货物贸易管理对企业分为A、B、C三类,分类结果较简单,管理较粗略,可考虑将分类结果细化至A、A-、B、B-、C五级,以提高企业分类监管的效果,在保证公平、公正的基础上,有效提高了企业的分类调整效率。管理上,根据分类结果实行有区别的外汇管理方式,做到宽严相济。对于正常企业,可实施宽松的外汇管理政策;对于关注企业,要将其纳入监管对象,但在管理力度,要小于可疑企业;对于可疑企业,则要进行重点监管,对其交易行为进行严格审核,对一些大额和特殊业务实行逐笔核准。
  三、几点思考
  (一)完善数据是基础
  为提高数据监测分析水平,切实实现跨境资金流动查得明、测的准、防得住,搭建功能完善的外汇系统尤为重要,外汇业务系统在现行较为散乱、功能重叠等情况下,必须实现合理框架下的有效整合和完善。可根据外汇管理需要,将业务系统从功能上整合为基础统计类、监测分析类和外汇检查类,分别针对数据采集统计、监测分析和指标筛查进行针对性功能操作。
  (二)健全指标是核心
  一是根据非现场监测情况不断完善指标体系。健全的指标体系除应符合实际、全面、有效、长期四原则之外,必须通过非现场监测过程,不断分析指标差异出现的原因,理顺口径差异情况,形成剔除差异后的优化数据源,保证指标有效性。二是通过现场核查检验指标体系的有效性。在监测过程中,仅依靠非现场工作,不能完全查实,必须通过现场核查的手段确定异常情况,进而判断指标是否有效。在现场核查中,要加强各部门、各单位之间的沟通协调,为完善监测指标体系提供坚实基础。
  (三)加快转型是关键
  监管思路的转变要求外汇局工作人员必须从思想意识上首先转变,也对外汇局工作人员自身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充分运用自身监管系统的基础上,必须熟悉了解企业所属行业特点、自身财务状况以及当前国际收支形势下企业间运作资金的方式方法。同时,加快机构设置转型,将根据业务内容划分的国际收支、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管理部门调整为根据监管手段划分的非现场监测、现场核查和业务统计操作部门,以便满足转型后的监管需要。
  注释
  {1}象限气泡分析是通过考察气泡(显示二维数据表中二维数据定位及规模大小的图形,是散点图的形象化图形表示)所处象限的位置变动和气泡大小的变化,评估货物贸易项下资金流与货物流动发生偏离的方向、程度与发展趋势。
  {2}指标互补分析是借助于其他总量核查指标,如进口付汇率、出口收汇率、贸易信贷规模等辅助性指标进行补充分析。
  {3}偏离度分析是通过考察企业总量核查指标与地区、行业、经济类型对应指标的偏离程度进行分析。

上一篇: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前景分析

下一篇:地方融资平台风险防控措施的相关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