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

发布时间:2015-09-12 11:34
论文摘要:合理选择并实施审计模式是实现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目标的重要保证。针对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中的两个主要问题:资金流失严重和管理绩效偏低,本文将审计机关对此所采取的措施模拟划分为五种审计模式。基于一定假设条件,构建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数学模型,模拟比较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实现途径和优越性,研究分析财政专项资金有关特性对实现审计贡献的影响,进而引申出财政专项资金审计如何选择和实施审计模式、优化审计贡献的有关启示。
论文关键词:审计模式,贡献模型,贡献比较
  一、审计模式分类
  (一)审计模式的概念及演进
  所谓审计模式,是指审计机关为实现一定的审计目标,所应采取的审计策略、审计技术,并整合其内在结构和选择主导因素,是整体性审计方式。审计模式属于审计理论的范畴,它反映了人们的审计思想,即:审计的目标应该是什么,审计的对策应该是什么。审计模式同时又属于审计实务的范畴,它规定了审计工作的行为方式或方法,即:为实现既定的审计目标,审计工作的全过程应如何设计,各阶段工作应如何着手,应采取什么样的工作方法等。审计模式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它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人们认识的改变和提高而变迁。在国家审计发展史中,审计模式经历了从合规性审计、真实合法性审计到绩效审计的演进过程(刘家义,2004)。前二者重点是对财政资金使用的合规及真实性进行监督,统称为财务审计模式(刘家义,2004)。后者强化对创新的分析(FunkHouser,2000;秦荣生,2007),寻求对被审计项目和组织管理的积极改进(杨妍,2006;戚振东、吴清华,2008),促进财政专项资金和资源的有效开发利用(McCraeandVada,1997),推动公共管理部门的绩效改善(HatherlyandParker,1988;JohnsenandMeklin,2001)。
  (二)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模式的分类及诠释
  财政专项资金是指上级人民政府或部门下拨的具有专门指定或特殊用途的资金,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来源于财政或上级单位;二是用于特定事项;三是需要单独核算。财政专项资金是我国中央政府及省市级政府财政支出的重要构成,主要用于社会管理、公共事业发展、社会保障等方面的专项发展建设,近几年体现在三农发展、科教文卫事业、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重工业基地、重大自然灾害救济和重建、政策补贴等方面。这些项目涉及范围广、建设周期长、影响面大,关系国计民生,在我国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不容忽视,其资金的管理使用情况备受社会公众、审计机关等监督部门关注。根据近几年国家审计署及特派办公布的审计报告和有关研究,我国财政专项资金在管理使用过程中主要存在两大问题:一是滞留、侵占或挪用等资金流失现象严重;二是管理不善、资金使用效益整体偏低。
  鉴于此,笔者以监督专项资金及时足额到位和提高资金管理使用绩效,作为文中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主要审计目标,将审计机关对此所采取的不同态度、审计策略和处理措施,模拟划分为以下五种审计模式。
  1.“审计缺失”模式。该模式下,审计机关漠视财政专项资金的管理使用,或由于该项支出相对不重要或鉴于审计力量薄弱,不对此项资金开展审计,也不针对资金的拨付、管理和使用作任何调查、监督或建议,任凭财政专项资金遭受流失和使用效益低下。审计机关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没有发挥任何效用。
  2.“财务整改”模式。该模式下,审计机关注重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通过查账、监督、处理等方式对其开展财务审计,根据现有财经法规及资金管理制度,评价资金管理、使用的真实合法性,并发现其中全部或部分的资金流失问题。通过审计机关的强力监督和相关职能部门的整改,审计出的流失资金得到及时返还。审计机关较之“审计缺失”模式,对财政专项资金的使用发挥了防护性作用。
  3.“财务防范”模式。该模式下,审计机关对专项资金仍然只开展财务审计,与“财务整改”模式不同的是:审计机关不仅督促流失的资金在审计后得到返还,还提出相关管理性审计意见,督促并配合相关职能部门采取有效措施,确保与问题有关的规章制度得到有效执行,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审计机关较之“财务整改”模式,在财政专项资金制度执行环节发挥了防护性作用。
  4.“绩效改进”模式。该模式下,审计机关在“财务防范”模式的基础上,根据有关规章制度以及人们共同认知或约定的科学管理标准,对财政专项资金的配置、管理和利用,开展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审计,并深入分析、综合考量资金管理使用的成果业绩和功能效用,提出评价建议和改进措施,督促配合相关职能部门挖掘管理潜力,促进当期专项资金使用效益全面提高。审计机关较之“财务防范”模式,在专项资金实现科学管理、优化配置方面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5.“绩效飞跃”模式。该模式下,审计机关不仅督促有关职能部门有效执行现有财政专项资金管理制度,还注重从根本上改进管理绩效、完善管理制度、提高资金效能,督促有关部门将科学管理方法给予制度化或程序化,促进有关职能部门改进管理和正确履职,提高专项资金的有效开发和利用效益。审计机关较之“绩效改进”模式,在推动科学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建设性作用。
  二、贡献模型
  (一)模型假设及必要说明
  本文以财政专项资金实际用于建设发展的资金(包括到账资金以及资金管理绩效改进后的相应经济附加,简称“生效资金”),相对于财政专项资金账面支出的比例表示审计贡献。它是以“审计缺失”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足额到账时的审计贡献值“1”为对标,参照对比各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相对值。
  为了提高模型的解释力和统一审计贡献的内外部环境,模型基于以下假设:1.财政专项资金的支出在建设周期内均衡支出,“生效资金”与资金使用效益呈固定的“投入—产出”关系;2.在“审计缺失”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每年流失的相对比例、内容、结构固定不变,且资金使用效益存在固定比例的潜在效益提升空间;3.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是连续、高效的,从项目建设起,审计机关每年按照固定比例抽取当期专项资金进行审计,且能发现其中的所有资金流失现象;4.绩效审计的开展具有显著成效,每年都可挖掘当期专项资金中固定比例的潜在效益提升空间,且该绩效改进方式对整项资金均有普遍效用;5.各期审计任务当年结束,且审计意见、建议也在当年得到全面落实。
  建模思想是:基于条件假设,构建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贡献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与审计模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代表“审计缺失”模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代表“财务整改”模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代表“财务防范”模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代表“绩效改进”模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代表“绩效飞跃”模式)、审计抽样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挖掘潜在效益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专项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潜在效益系数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的数量关系,以及不同模式下整体审计贡献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与各期审计贡献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和建设周期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的关系。其中,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是与审计工作特性有关的内部参数变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是与财政专项资金特性有关的外部参数变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为过渡变量,分别表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模式下,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专项资金审计前的资金流失率和潜在效益系数。
  (二)贡献模型的构建
  1.“审计缺失”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审计缺失”模式下,由于财政专项资金存在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流失资金,又因为未经审计,所以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恒定不变,即: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
  所以,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2)
  整个专项资金支出期间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恒定,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3)
  2.“财务整改”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财务整改”模式下,审计机关每年均抽取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当期专项资金进行审计,且完全查出其中的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并督促有关部门将其返还,用于当期项目建设发展。由于审计意见没有要求有关部门严格执行有关制度、杜绝此类资金流失问题再次发生,故下一期财政专项资金在被审计前,仍然存在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资金遭受流失,即: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4)
  因为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财政专项资金审计挽回了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流失资金,所以,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5)
  因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恒定不变,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6)
  3.“财务防范”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财务防范”模式下,审计机关在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挽回了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流失资金,审计意见要求有关单位在资金管理使用过程中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有效防范了此类流失资金问题再次发生,故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审计前的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即: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7)
  由于该模式下,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财政专项资金在审计前的流失率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通过审计挽回了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流失资金,所以,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8)
  该模式下,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随着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不断变化,因为假设约定专项资金每年支出均衡,故整体审计贡献是建设周期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内各期审计贡献的平均值,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9)
  4.“绩效改进”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在“绩效改进”模式下,审计机关基于“财务防范”模式的基础上开展绩效审计,发现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专项资金中存在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潜在效益提升空间,并提出审计意见加以改进,该改进措施在当期资金中得到应用并取得预期效益。由于此类绩效改进办法没有从制度或政策上长期要求,所以,下一期财政专项资金的潜在效益系数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保持一致,即: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0)
  审计机关将当期发现的潜在效益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在同期配合相关部门改进管理绩效,提高当期资金使用效益,所以,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1)
  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2)
  5.“绩效飞跃”模式下的贡献模型
  “绩效飞跃”模式,是“绩效改进”模式基础上的制度化建设。由于审计机关在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发现并改进了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比例的效益提升空间,制度化后,该改进措施将在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得到有效落实,故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专项资金在被审计前的潜在效益提升空间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较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减少了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即: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3)
  该模式下,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是前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审计贡献共同作用的,所以,第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期的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4)
  所以,整体审计贡献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15)
  通过上述分析和建模,模拟出五种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贡献,该模型量化了不同审计模式下各期审计贡献和整体贡献。在该模型中,审计贡献是审计机关采取的审计模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审计抽样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挖掘潜在效益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三个内部参数变量,和财政专项资金的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潜在效益系数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建设周期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三个外部参数变量共同做用的结果。本模型事先假定审计机关以及相关职能部门工作高效、财政专项资金支出均衡等条件,重在揭示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实现途径及其优越性,以及外部参数变量对审计贡献的影响作用。
  三、贡献比较
  在专家估计的基础上,为了计算简便说明问题,不妨假定某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周期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潜在效益系数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审计机关对其开展连续审计期间,每年随机抽样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挖掘潜在效益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一)不同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贡献比较
  将上述内外部参数代入五种审计模式的贡献模型,得到各模式下的审计贡献,如表1所示。根据表1数据分析得知:“审计缺失”模式下的各期审计贡献和整体审计贡献维持在0.6水平,与对标参照值1相差甚远,财政专项资金被大量截流;“财务整改”模式下的各期审计贡献和整体审计贡献均为0.68,虽与对标参照值1相比仍有较大差距,但较之“审计缺失”状态下,已产生一定审计贡献;“财务防范”模式下,各期审计贡献逐年提高且渐近对标参照值1,说明专项资金流失的程度逐渐减缓,整体审计贡献为0.86;“绩效改进”模式下,各期审计贡献增长较快,且从第4期就达到并逐渐超过对标参照值1,整体审计贡献为1.03,即在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共同作用下,财政专项资金的整体投入效益是预期效益目标的1.03倍;“绩效飞跃”模式下,审计贡献从第2期开始超越对标参照值,第8期达到对标参照值的2倍,整体审计贡献为1.6,大幅提高了资金投入效益,相应的也节省了财政投入、缩短了项目建设期,审计贡献尤为显著。“财务防范”、“绩效改进”和“绩效飞跃”模式下的审计贡献逐年递增,后期的审计贡献优越性比前期更为明显,但其增长边际(审计贡献增速)却逐渐放缓。
  表1:不同审计模式下的审计贡献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8

0.74

0.80

0.84

0.87

0.90

0.92

0.93

0.95

0.96

0.86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2

0.89

0.95

1.00

1.04

1.07

1.10

1.12

1.14

1.15

1.03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2

1.03

1.23

1.41

1.58

1.73

1.87

2.00

2.11

2.20

1.60

对标参照值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1.00


  可见,“审计缺失”“财务整改”“财务防范”“绩效改进”“绩效飞跃”五种模式下的审计贡献依次增强。毋庸置疑,审计贡献与审计机关的抽样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挖掘潜在效益比例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呈正相关关系,即内部参数变量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越大,不同模式下的各期审计贡献和整体审计贡献就越大,限于篇幅,文中不一一赘述。
  (二)外部参数变动下的审计贡献比较
  在此,主要研究财政专项资金建设周期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潜在效益系数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这三个外部参数变量对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的影响和作用。固定其他参数变量不变,分别调整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得到相应的审计贡献,见表2。分析、对比表1和表2数据可知:在其他参数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将建设周期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由10减少至5时,各期的审计贡献不受影响,但是“财务防范”“绩效改进”和“绩效飞跃”模式下的整体审计贡献有所减小,绩效审计较之财务审计的审计贡献优越性不够显著;在其他参数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将资金流失率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由0.4减少至0.2时,不同审计模式下各期的审计贡献和整体审计贡献都有所增强,但是“财务防范”“绩效改进”和“绩效飞跃”模式后期的审计贡献和整体审计贡献增量不大,且“审计缺失”“财务整改”“财务防范”“绩效改进”四种模式的审计贡献差异性不够显著;在其他参数变量不变的前提下,将潜在效益系数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由2减少至1时,“审计缺失”“财务整改”和“财务防范”三种模式下的审计贡献不受影响,“绩效改进”和“绩效飞跃”模式下的各期审计贡献和整体审计贡献锐减,且绩效审计较之财务审计的审计贡献优越性明显下降。
  表2:外部参数变动下的审计贡献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1

2

3

4

5

6

7

8

9

10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8

0.74

0.80

0.84

0.87

0.78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2

0.89

0.95

1.00

1.04

0.94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2

1.03

1.23

1.41

1.58

1.21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0.80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4

0.84

0.84

0.84

0.84

0.84

0.84

0.84

0.84

0.84

0.84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84

0.87

0.90

0.92

0.93

0.95

0.96

0.97

0.97

0.98

0.93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1.01

1.05

1.08

1.10

1.12

1.14

1.15

1.16

1.17

1.17

1.11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1.01

1.20

1.38

1.55

1.70

1.84

1.96

2.07

2.17

2.25

1.71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0.60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0.68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68

0.74

0.80

0.84

0.87

0.90

0.92

0.93

0.95

0.96

0.86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75

0.82

0.87

0.92

0.96

0.98

1.01

1.03

1.04

1.05

0.94

基于不同审计模式下财政专项资金审计的贡献模型、比较及启示

0.75

0.89

1.01

1.12

1.22

1.31

1.39

1.46

1.53

1.58

1.23


  四、结论及启示
  随着不同审计策略、审计技术的引入和审计方法结构及主导因素的调整,“审计缺失”“财务整改”“财务防范”“绩效改进”“绩效飞跃”五种审计模式的审计贡献依次增强,绩效审计的审计贡献较之财务审计更为突出。财务审计模式实现审计贡献的途径及其优越性,体现在审计驱动力作用下的纠正资金流向偏差、保证制度有效执行、增强管理部门责任意识,它是督促审计意见落实,保证管理绩效按照要求改进的重要手段。但是,该模式下的审计贡献具有限制性的瓶颈——财政专项资金本身应发挥的功绩效用。绩效审计模式实现审计贡献的途径及其优越性,主要体现在推动管理部门管理绩效、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优化资源科学配置、加快项目建设进程,促进公共管理和经济建设健康快速发展。绩效审计模式在促进绩效改进和科学发展发面发挥了前瞻性、防护性和建设性作用,是管理创新的重要推动力。但是,该模式下的审计贡献增速却逐渐放缓,后期存在“绩效失灵”现象。无论是财务审计还是绩效审计,促使审计贡献加强的根本原因在于专项资金管理制度的不断完善和有效执行,这也是优化审计贡献的根本举措。整体而言,对资金流失严重、建设周期较短的专项资金项目,财务审计模式和绩效审计模式产生审计贡献差异性不大;对建设周期长、管理水平低的专项资金项目,绩效审计模式产生的审计贡献优越性较为显著。这对审计机关选择和实施审计模式,优化审计贡献有较强的借鉴和启示。
  (一)对选择审计模式的启示
  审计模式的选择需要考虑审计目标及定位(刘燕,2005;赵德武、马永强,2006;靳建堂,2006)、项目金额及其重要程度(鲍国明、孙亚男,2006)、管理制度(陈良华、石盈,2003)等综合因素。基于前文审计贡献的建模和比较,本文认为财政专项资金自身的特点属性对审计贡献具有一定影响,不同特性的专项资金应与之匹配易于实现并发挥其审计贡献的审计模式。即:管理水平相对成熟、项目投入周期较短、项目建设缺乏普遍性,以及资金结构或流向复杂的专项资金项目,更便于财务审计模式产生较为显著的审计贡献,该模式下的审计成本低廉、审计目标易于实现,且绩效审计模式对此类项目提出的绩效改进意见缺乏改善公共管理行为的普遍推动力,绩效审计意义不大;相应的,管理水平相对较低、项目投入周期较长、项目建设具有较强普遍性的大型或战略性专项资金项目,利于充分发挥绩效审计的优势。(详见表3)由于绩效审计后期存在“绩效失灵”现象且审计意见的落实需要财务审计的监督保证,所以,对同一个项目在开展绩效审计期间,应适当穿插财务审计;对项目投入前期和后期,其侧重点应分别在绩效审计和财务审计;对试点性专项支出,由于其管理水平对后期或其它专项管理有较强借鉴指导作用,应对其全程开展绩效审计。
  (二)对实施审计模式的启示
  一是重视审前调查。审前调查是正确选择审计模式的前提保障,也是实施审计模式的重要环节,审计机关应该充分利用审前调查,摸清财政专项资金拨付、运转和管理现状的重要特征,分析资金使用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及症结,明确审计目标,突出审计重点,整合审计策略、技术和相应人员,为实施审计提供必要的基础保证。二是辩证处理财务审计和绩效审计关系。前已叙及,财务审计是绩效审计开展的基础和平台,绩效审计为财务审计提供新的审计依据和标准,绩效审计若取得实效,离不开财务审计长期不懈的督促和监督。二者之间相辅相成、殊途同归,是巩固与提高的关系,不可厚此薄彼、相互代替。三是转变审计理念和方法。在我国传统的政府审计中,其理念与方法主要是关注问题的确认与分析,其任务是核对问题的存在性,从不同角度分析其原因,并研究怎样处理处罚所属问题,很难实现财政专项资金的审计目标。需要转变为以资金使用结果为导向的审计理念和方法,即:重点关注专项资金的管理要求和目标有没有实现,怎样消除和纠正与管理标准、经济目标之间的行为偏差,怎样进一步改善专项资金管理绩效,进而提出相应的审计意见和建议。
  表3:不同属性的财政专项资金所应采用的审计模式
  

财政专项资金属性

审计缺失

财务整改

财务防范

绩效改进

绩效飞跃

金额大-普遍-管理低下

金额大-特例-管理低下

金额小-普遍-管理低下

金额小-特例-管理低下

金额大-普遍-管理成熟

金额大-特例-管理成熟

金额小-普遍-管理成熟

金额小-特例-管理成熟

(三)对优化审计贡献的启示
  优化审计贡献体现在提出科学的审计意见、有效落实审计意见和充分利用审计成果。基于前文分析可知,不断完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使用的有关制度,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的关键所在和根本举措,也应是科学性审计意见的着眼点。审计机关应根据项目建设和资金管理的新情况新动向,评估相关制度、标准,对适应管理形势发展变化并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制度,要继续严格执行,并在其他地域的同类项目中加以推广,充分利用现有成果;对不适应、不严密、不配套、不具体和不便执行的制度,应该提出补充、修订和完善意见;对紧急项目或试点工程项目,要督促有关部门开展充分调研论证,尽快出台有关制度,并加强对制度的后续评估;对过时的管理制度,要建议有关部门及时废止。审计意见的有效落实和管理制度的有效执行,需要审计机关强化审计跟踪或开展连续审计,加强对制度执行环节的监督检查,进一步巩固审计成果。各审计机关应该加强审计成果的交流、借鉴和共享,特别是对制度性审计成果横向和纵向的推广普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重复性审计工作、节约审计成本、优化审计资源配置,也是发挥审计工作事前监督效用、优化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重要途径。
  本文尚有待继续深入研究的地方,在审计贡献定义中,为简化模型,没有考虑财政专项资金数额和审计成本,因而从某种意义上,该贡献是审计后专项资金使用效益的相对值,反映了内外部参数变量对审计工作经济成果方面的影响;如果将审计抽样技术、实际工作效率、审计意见的滞后性、专项资金流失和潜在效益的动态结构等综合性、复杂性因素引入贡献模型,将会使模型的模拟更加贴近审计工作实际,内外部参数变量作用下的审计贡献实现途径和优越性更具现实的政策含义。尽管有上述不足,但本模型量化了不同审计模式下审计贡献与内外部参数变量间的数学关系,研究分析了审计贡献的实现途径和优越性,模拟比较出外部参数变量(即财政专项资金本身特性)对审计贡献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 鲍国明、孙亚男,2006,“公共资金绩效审计项目的选择与确定”,《审计研究》第2期。
2 陈良华、石盈,2003,“管理审计模式发展与管理制度变迁”,《审计研究》第5期。
3 靳建堂,2006,“集团企业经济责任审计模式探讨”,《审计研究》第6期。
4 刘家义,2004,“关于绩效审计的初步思考”,《审计研究》第6期。
5 刘燕,2005,“论我国《公司法》法定审计模式的选择”,《会计研究》第8期。
6 戚振东、吴清华,2008,“政府绩效审计:国际演进及启示”,《会计研究》第2期。
7 秦荣生,2007,“深化政府审计监督完善政府治理机制”,《审计研究》第1期。
8 杨妍,2006,“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政府绩效审计理论研究”,《审计研究》第4期。
9 赵德武、马永强,2006,“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审计模式重构——论治理系统基础审计”,《会计研究》第4期。
10 Hatherly D, Parker mance auditing outcomes: a comparative study.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andmanagement. Vol.8.
11 Johnsen A, Meklin P,et mance auditing in local government:an exploratory of perceived of efficiency of municipal value for money auditing in Finlandand an accounting .10.
12 McCrae M, Vada H.1997. Performance audit scope and the independence of the Australian Commonwealth auditor ial accountability and management. Vol.13.
13 Morin nce of Value for Money Audit on Public Administrations:Looking Beyond Appearances .Financial Accountability& Management. Vol.3.

上一篇:关于网上支付的立法探讨

下一篇:CFO在公司治理中的十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