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新形势下党校图书馆的文献信息资源建设

发布时间:2015-07-04 20:54
摘要:信息资源建设是党校图书馆开展一切业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党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和条件。因此信息资源的建设要体现特色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新颖性的原则;还要体现前沿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更重要的是信息资源的建设要走网络化资源共享共建的道路;还要正确处理传统文献载体与数字化图书的关系。
关键词: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
党校图书馆是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是直属校党委领导的为教学科研和领导决策服务的学术性机构。它通过对文献的收集、整理、提供、开发研究,为教学科研创造必要的前提和条件,促进科研水平的提高。
一、党校图书馆文献信息资源建设要体现特色性、实用性、连续性与新颖性原则
党校是培训、轮训各级领导干部、培养理论骨干、学习和研究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熔炉和阵地。由于党校的性质、培训对象和办学方法的特殊性,决定了党校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建设结构与一般学校不同,具有鲜明的党校特色,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文献研究、党的建设等有关文献是党校图书馆的收藏重点。对相关社科文献的收藏也具有鲜明的“党”的特色,它是我国社会科学文献情报五大体系之一。具体到不同地区、不同级别的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侧重点又有所不同。因此,抓住党校信息资源的特征和优势开发特色资源,应该摆在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的首要位置。
二、信息资源建设要体现前沿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
现代科技的发展,使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普及,文献资源建设的整个过程与现代信息技术发生了密切的联系,对文献处理工作中的文献媒体类型、文献记录格式、文献组织存贮形势及文献传播方式等等产生诸多影响。文献媒体多样化使缩微胶片(带)磁盘、光盘等先进的大容量电子文献载体成为图书馆的主要收藏对象,数字化了的文献信息是文献资源共享的基础条件,通过网络传播文献信息将成为文献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计算机数据库技术,软件技术的发展,使文献信息检索的途径愈来愈多,方法越来越简便。文献资源的贮藏地点变得越来越不重要。所有这些都为党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增加了新的内容。党校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的重点应放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使其具有前沿性,突出馆藏文献的前沿性,保证高利用率,才能更好的发挥其基础作用,提高信息服务水平。
文献资源建设的另一个关键是对馆藏文献利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进行加工处理,并做到文献著录格式、分类标准、自动化的存贮管理方式等规范化、标准化。为读者提供科学、实用、高效、快捷,可操作性强的多层次、多方位的书目数据库、文献数据库、全文数据库等,实现网络环境下的资源共享,达到党校系统信息管理一体化的目的,这是每一个党校图书馆在资源建设的同时必须认真对待的问题。
三、信息资源建设要走网络化资源共享共建道路
1.抓住机遇,加快文献资源共享网络化建设
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网络化建设是党校图书馆整个资源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文献资源基本建设为基础,通过现代通讯技术和计算机网络技术,实现文献资源充分利用和转换,是网络化技术的出发点和根本目的。资源共享的愿望来自于党校图书馆在经费紧张文献大幅涨价的情况下无法满足读者对信息的需求,系统内图书馆需要组成一个共同体,以打破各个图书馆的馆藏界限,互通有无,携手走出困境。

因此,建成以中央党校书馆为网络中心,以省级党校图书馆为节点,以地市党校图书馆为网点,县区党校为网员,连接现有的中国科技网,中科院科技网,中国教育网以及其他地区和专业网络在内的系统化网络,已经势在必行。我国文献信息网络建设面临着难得的机遇,建立一个全国性图书馆网络的时机已经成熟了,我们必须抓住机遇,加快本馆自动化建设,加速信息网络建设,逐步实现文献资源共享的网络化建设。
2.加强数据库建设,培养高质量的文献情报队伍
数据库建设是将信息按照一定的格式和标准,加工处理成为有序的数据储存在计算机中。实现数据库网络化和联机情报检索是图书馆文献资源共享的方向。数据库建设的关键是数据质量,不仅要求数据准确无误,更要求注录、编码格式等方面标准化以及分类、主题、名称等标引规范化。资源共享要求有一支高质量的文献信息队伍做后盾。在网络环境下,资源共享的合作必然是走现代化道路。计算机、光盘等现代技术的应用对文献工作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要求具有较高的外语水平以及相关的专业知识、具有熟练检索技术的情报信息人员。因此图书馆专业队伍建设的重点应该以更新知识,完善知识结构为主,督促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使工作人员懂得现代化信息知识、掌握计算机操作技术、了解软件系统,熟悉自动化、网络化信息服务并逐步提高一部分人的程序编写能力和系统管理维护能力,建立起一支新型的、适应新形势的文献信息专业队伍。
四、信息资源建设要正确处理传统文献载体与数字化图书的关系
随着文献信息的数字化,信息传送的网络化,传统的知识载体———纸质文献在今后的地位作用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门话题。有一种观点认为,由于文献信息数字化,纸质印刷品在几十年内将完全让位于电子图书而成为“无纸化社会”。人们可以想象:报纸、期刊、图书都可以在网上出版传递,在家中、办公室的电脑上便可以看到全世界的知识和信息作品,还需要纸质图书吗?这种预测乍听起来似乎很有道理,然而从实际情况看来这种推理过于简单。纸质图书固然有难以克服的缺点:体积大,使它占有大量的书架需不断大量增大书库,不宜长久保存,检索起来也比较麻烦费力,最主要的缺点是不便于快速传递,使其传播范围受限,数字化了的信息则正好弥补了这些缺点。然而,纸质图书也有电子出版物不具备的优点:便于携带,不需要借助外部设备阅读,阅读场所、姿态可以根据个人的需要和爱好自由选择,不像计算机那样拘束,也不像计算机那样容易引起眼睛的疲劳,它符合人类几千年累计的阅读心理习惯。纸质文献印刷精美,装帧漂亮,是一种艺术形式,给人以美的享受。
教师、科研人员仍以大量阅读为主,检索只是一个方面,而且内容大多数与党校教学科研有关。党校学员在校时间短,学习任务重,到图书馆的时间相对较少,即使到图书馆,也以浏览、消遣为主,大部分读者仍然习惯使用纸质文献。部分党校图书馆已经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并有一定数量的电子读物供读者使用,但利用率不高,传统的阅读方式,仍占主要地位。但仅仅依靠纸质图书文献,沿袭传统服务手段和方式难以满足读者对知识信息的多样化需求。信息数字化和网络化是时代的大趋势。因此党校图书馆信息资源建设在坚持传统文件收藏的同时,不能忽视新型信息载体的收集。要理顺新型文献载体与传统文献的关系,既不能因购入电子出版物而缩减纸质文献与传统文献的购入,也不能忽视新型文献载体和网上信息对传统图书文献的补充和延伸作用。
总之,信息资源建设是党校图书馆开展一切业务工作的基础和前提,是党校教学科研的基础和条件。图书馆只有根据不断发展的新形势,以文献信息资源建设的观念取代文献资源建设的观念,才能满足读者对不同信息的获取需求,才能使党校图书馆真正成为党校的文献信息中心。

上一篇:浅论图书馆产业化与信息营销

下一篇:关于公用事业反垄断与政府公共管理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