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家庭暴力中若干法律问题的思考

发布时间:2015-07-28 19:11

摘 要:家庭暴力现象是存在于当今社会的一项顽疾,并日益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重要议题,它对家庭及社会的安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本文针对目前我国家庭暴力的基本概况,就其中涉及到的法律问题和对社会的危害加以探讨,浅要分析了针对家庭暴力现象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关键词:家庭暴力;危害;制度构建
  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及生活压力的不断加大,家庭暴力现象在中国婚姻家庭领域呈现出不断蔓延的趋势,这已成为影响社会安定、家庭和睦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因素,家庭暴力问题势必越来越受到社会的重视和关注,系统化的立法管理势在必行。
一、我国家庭暴力概况与危害
  我国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家庭暴力是指行为人以殴打、捆绑、残害、强行限制人身自由或者其他手段,给其家庭成员的身体、精神等方面造成一定伤害后果的行为。”
  家庭暴力对社会治安造成潜在的危害亦不容忽视。大多数家庭暴力案件中的主体受害者因长期遭受肉体的折磨和精神的摧残却又寻不到合理的宣泄途径,因此容易产生过激行为,在走投无路、忍无可忍的情况下走上极端的道路,激愤伤人或者杀人,从受害者变成犯罪者,最终演变成了悲剧的结局。
二、家庭暴力认定在法律上存在的问题
  (一)家庭暴力认定在法律上标准不统一
  我国最高法院对家庭暴力给出的司法解释没有一个统一的规定来量化哪些情况下的行为构成家庭暴力,很多情况下家庭暴力行为案件难以得到受理,除非是严重的家暴刑事案件。我国《宪法》、《刑法》等也没有具体规定,对家庭暴力方面只是做了原则性的定义形式规定。在司法实践中,由于法律规定的标准不统一,这就使得施暴者的暴力行为不能得到法律的有效遏制。
  (二)家庭暴力的管理机构难以确定
  目前,对于家庭暴力行为没有明确、正规的管理机构,公安机关、地方政府、妇联等等部门都有部分管辖权,具体到处理实际行为时,推诿、敷衍的现象极为严重。其根本原因在于整体的社会预防体系不健全,制止家庭暴力行为的机构不确定,因而导致打击力度不够,难以遏制施暴者的暴力行为。
  (三)家庭暴力认定难以取证
  家庭暴力的取证是家庭暴力认定中的难点,受害方因收集不到确凿的证据,从而导致家庭暴力案件不能得到以证据说话的法律上的认定,胜诉概率不高。
三、反家庭暴力的法律制度构建
  从当前中国的实际情况来看,形成家庭暴力的原因是多元复杂的。中国法律对家庭暴力的规制力度不够、法律规定存在一系列的盲区与漏洞、对家庭暴力惩处乏力是中国家庭暴力案件居高不下的一个主要原因。
  从目前看来,以专门立法对家庭暴力进行法律规制是中国反家庭暴力的大势所趋。借鉴国外反家庭暴力的法律以及相关制度是十分可行的方法,制定《反家庭暴力法》,使制止和惩治家庭暴力的行动有法可依,对施暴者起到法律的威慑作用,为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提供充分有效的法律保护和救济手段。还要设立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协同媒体舆论导向,共同协助执行反家庭暴力法。
  在家庭暴力刑罚的执行上,要严格贯彻、重视执行力,提高家庭暴力犯罪的法定刑标准,对于达到轻伤、重伤、致死程度的家庭暴力犯罪依法量刑,追究施暴人的刑事责任;对虐待罪与家庭暴力罪进行严格的区分,这样就可以家庭暴力罪进行定罪量刑,从而可以防止一些施暴人变本加厉地报复、虐待受害人,使施暴者得到法律的严惩,避免使一些隐蔽的家庭暴力犯罪得到放纵,从而得以维护法律的尊严,保护受害者权益。
  总之,家庭暴力是全社会关注的问题,必须动员全社会的力量,群策群力,运用多种形式加以管理,才能从根本上有效地预防和惩治家庭暴力。家庭的幸福安定,不仅是每个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方向,也是社会和谐稳定、繁荣发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于东辉.《家庭暴力防治法》立法建构的思考[J].法学杂志,2007(4).
[2]张嵩.制止家庭暴力呼唤国家立法[N].法制日报,2006(04).

上一篇:夫妻共同财产之处分权探析

下一篇:基于法理分析的信访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