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法学类微课的设计思路

发布时间:2016-07-16 09:45

  微课教学法能够清楚、明白地讲授复杂难懂的知识点。在设计法学类微课时,应注意以下四个方面:突出重点;结合社会热点;灵活使用案例;善于吸引眼球。只要经过精心设计,势必会在法学教学中发挥良好的效果。

 

  微课是指利用5—10分钟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例题、作业题或教学经验的一种微视频。其特征是教学时间短、内容简要、主题突出、针对性强。通过微课,还可以方便学生利用平时的零散时间,有针对地性地主动参与到课程学习中来,有效提升课堂教学的质量。尽管尚属新生事物,但随着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教育领域的实践推进,微课在教学中的创新应用备受瞩目,极大地促进了高校教学与现代信息技术的深度融合。但就目前而言,法学类的微课却并不多见,造成这一尴尬局面的原因或许是法学在大多数人眼中是一门非常严谨的学科,难以采用生动、活泼的叙事方法讲授知识点,也不像理工科那样能够展示出严密精确的推导过程。但我们在经过充分研究后认为,法学理论课程也可以采取微课方式清楚、明白地讲授复杂难懂的知识点,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制作并建设法学微课大有可为。具体而言,在制作法学类微课时,设计思路应着重注意以下几方面:

 

  一、突出重点

 

  受自身特点的限制,微课中包含的知识内容是有限的,因而重点和难点不应设置太多。一般而言,一个微课设定一到两个目标即可,尽量具体化、可操作、可测量,不要设计抽象模糊、大而空泛的目标。过长的视频非但不能收到预期效果,还会使学生产生疲惫感。此外,在设计微课时,切入课题也应简洁明了,迅速与主题相关联,不应做过长的铺垫或多余的介绍,以免造成课程内容的拖沓。

 

  微课的选题应主要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

 

  ()学习价值高。当前,司法考试可谓是法学学子最为重要的考试之一,直接影响到将来的就业与发展问题,得到了高校、教师与同学们的广泛重视,而司法考试的通过率也已经成为衡量教学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但在当前的法学教学中,却存在着理论教学与司法考试知识点脱节的现象。因此,在微课主题的选择上,可着重选择日常教学中涉及不多,却是司法考试重要考点的知识点。淡化该知识点的理论介绍与观点梳理,强调其应用性与可操作性。

 

  ()适合视频传播。复杂的理论分析与逻辑推理在原则上应被排除于微课的选题之外,而与行为步骤、操作流程、空间展示密切相关的知识点则非常适合被制作成微课。例如:在讲授刑事诉讼的庭审流程时,教师完全可以先以图片方式展示出法庭的基本布局与机构、各诉讼参与人的角色,并以截取视频的方式简短地放映出庭前准备、法庭调查、法庭辩论、评议宣判等环节的基本内容。这样一来,整个庭审过程一目了然、清晰易懂。

 

  ()内容相对独立,信息量不大。教师应有效地组织信息资源,提供适度的信息量,绝不能把一章或一节的内容制作成一个微课,而应该就事论事,针对具有独立性、代表性、典型性的小知识点展开讨论。例如:人身损害赔偿的计算、高空坠物的法律责任认定、刑事责任年龄的划分、正确签订劳动合同的注意事项等知识点,都符合这一特征。

 

浅谈法学类微课的设计思路


  二、结合社会热点

 

  微课的教学内容应该尽量选取那些具有较大教育教学价值、相对简短又完整的知识内容。在当前的信息社会中,社会事件的传播速度是非常惊人的,这就为我们的微课选题与设计提供了最新、最具生命价值的素材。而法律更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依法治国战略的深入推进,社会上的不少热点、焦点问题都需要通过法律来解决。如果在制作微课时能够紧密结合这些热点问题,就能赋予微课以较强的生命力,更易于推广适用。例如:在讨论婚前财产的认定与离婚的财产分配问题时,可以婚房作为切入点,结合最高人民法院的相关司法解释,讨论在不同情况下婚房的归属与补偿问题。多数大学生都将在不久的将来迈入婚姻的殿堂,购买婚房直接关系到其切身利益。并且,购房款绝非小数,在考虑购买与支付方式时也往往需要整个家庭深思熟虑。因此,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非常感兴趣,也便于理解与记忆。针对这部分内容制作出生动、有趣的微课,就能有效吸引学生的兴趣,从而为后续深入、全面的理论讲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如,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网络购物已逐渐进入千家万户的生活,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关注与重视。但是,网购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引发了很多法律问题,如商品质量问题、网络欺诈问题、网购维权问题等;在日常生活中,也有不少学生因网购与经营者发生纠纷,甚至蒙受了不小的财产损失。网络购物的法律知识涉及到民法、经济法与刑法等多个部门法,内容丰富,且贴近大学生的生活,是他们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能够迅速引起共鸣。因此,在讲授相关知识点时,以一次网络购物的具体流程为视角制作微课,简洁、形象地给学生传递相关信息,不失为事半功倍的教学手段。

 

  三、灵活使用案例

 

  微课的最高境界是使人秒懂。那么,怎样才能实现这一目标,使学生直观、清晰地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呢?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发生在真实情景中的学习是最好的学习;教学实践也证明,与真实情景相关的学习内容更易引起学生关注,注意力的维持时间较长。所以,在微课中使用案例分析的策略能够有效吸引大家的关注力,而法学显然是最适合进行微课教学的学科之一,绝大多数的教学内容都是以现实的法律规定与司法制度为基础的,只要精心思考、用心设计,就不难找到教学内容映射在现实生活中的案例。

 

  在选择案例时,要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挑选出合适的案例类型。通常用作微课的案例有以下几大类:第一,导入型案例,其主要作用在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接下来的课堂讲授做好铺垫;第二,启发型案例,主要价值在于能够引发学生对法律规范背后价值的思考,更深入地了解法条规定;第三,实践型案例,目的在于给学生创造思考的载体,常用于课堂讨论,使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分析和演绎掌握该类案例的处理过程和要点。对第一类案例而言,应注重选择能够吸引学生眼球、具有鲜明特点的案例,具体情境完全可以由教师虚构。例如,在讲授刑法中不作为犯罪的义务来源之前,教师完全可以虚构这么一个小案例:假设你的女朋友和母亲同时掉到水中,她们都不会游泳,在这种情况下,你认为应当先救谁呢?从而引发学生们的讨论兴趣。对第二类案例,可以选择几组虽有相似之处,但具有本质差异的案例进行对比和分析,通过突出其处理结论的差别,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例如:拐卖妇女行为可以包括妇女自愿被拐卖、以介绍婚姻为借口出卖妇女并索取高额费用、行为人与妇女串通以仙人跳方式诈骗他人财物等多种类型的案例。对于第三类案例,则应尽可能选择有一定代表性的真实案例。由于时间与容量的限制,案情不应过于复杂,要能够使学生在短时间内了解案件的基本情况。

 

  四、善于吸引眼球

 

  在微课的设计中,一定要有自己独特的亮点,以便迅速吸引住观众的眼球,使其觉得有兴趣听下去、深入学下去。在课程开始的一两分钟内,如果没有亮点能引发兴趣,学生可能就会选择放弃观看。因此,微课教学必须首先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

 

  微课吸引学生兴趣的关键在于把教学内容中抽象的概念形象化、枯燥的数据图示化、复杂的关系可视化、静态的信息动态化。因此,微课传达信息的方式应当侧重于图表、声音、动画等生动、直观的表达方式,而不宜使用大量的文字。试想,如果微课视频的屏幕上充斥着长篇累牍的文字,学生一定会觉得看起来很疲劳,甚至感到厌烦。以进口商品价格所包含的税收为例,倘若单纯用文字叙述出关税、增值税、消费税等税种的税率,可能会因为单调枯燥而难以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但如果转变思维,以饼状图的方式代表商品的价格,每介绍一个税种就按照税率切掉相应的部分,显然要直观得多,更方便学生的记忆。

 

  此外,一个精妙的标题能迅速抓住学生的眼球,让教学内容达到更佳的效果。微课的标题不能过于学术化,在长度上也应当短小精悍、朗朗上口、便于学生记忆。在这一方面,新闻报道的标题方式值得我们借鉴,例如:讲授宣告死亡的人重新出现时婚姻关系如何处理的内容,如果使用宣告死亡的夫妻关系如何处理作为微课标题,则显得过于平淡。但采用亡夫归来作为标题,则可迅速吸引学生的目光。再如旅游过程中的维权问题人在囧途侵犯商标权的法律责任认定山寨商品的法律思考冒领他人快递的法律责任认定谁动了我的快递等,无疑是后者更能吸引学习者的兴趣。

 

  当然,微课制作的根本目标还是为教学服务的,只能起到辅助作用,而不能喧宾夺主。如果过分注重微课的表达方式与制作技巧,甚至通过微课进行炫技,忽视了对课程思路的设计与知识点的讲解,无疑会偏离微课的制作初衷。因此,应当在准确传达教学内容的基础上,通过版面设计、视频选择、内容选取与标题拟定等方式起到锦上添花、吸引眼球的效果,但不能将吸引眼球作为微课制作的根本任务。

 

  综上所述,只要经过精心设计,法学教学也完全可以采用微课这一新兴的教学手段。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法学类微课的内容更精炼、表达更生动、效果更突出,且与生活案例紧密结合,必将成为今后法学教学的发展趋势。

 

  作者:刘夏 贺颖 来源:戏剧之家 201611

上一篇:科学技术进步对法学理论的影响研究

下一篇:情、理、法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的价值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