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采编中专物流专业毕业论文(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07:47

  

第1篇: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方法探究


  中专院校作为专业人才培养基地,必须要努力培养适应地区、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以便人才培养战略的全面实施。中专物流教学是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的重要途径,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是物流专业教学的一次创新,有助于培养专业的物流人才,也符合物流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以及行业乃至社会的需要。本文将重点对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方法进行研究。


  一、中专物流教学中任务驱动的科学内涵


  中专物流教学中的任务驱动教学法主要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将合理的教学任务设计作为学生学习物流专业知识的驱动力,并根据中专物流课程的内容和教学目标合理设置教学任务,在任务中渗透中专物流课程的重点学习内容。在有效任务的驱动下,学生能够提起对物流课程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并能通过达成任务目标达到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物流专业知识能力的目的,从而提升物流专业素质。


  二、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策略


  1.有效提炼及设计物流教学任务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的顺利实施需要有效提炼和设计教学任务,进而引导学生在任务驱动下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物流教学任务的提炼和设计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中专物流专业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形式的活动和多渠道资料的收集,了解毕业生工作状况、所处岗位、工作经验以及工作总结等,并以此为依据提炼和选择物流教学中的任务设置,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第二,教师可以从物流行业专业座谈会中汲取经验教训,并通过革新教学思想、听取物流行业专家建议等方式调整物流教学中任务的设计,确定和选择具有典型性的教学任务,推动学生的物流知识学习。第三,教师可以逐步走出课堂,到物流企业中真实体验,从而了解物流企业的相关岗位需要和企业对学生物流相关知识的需求,并为教学任务的设计和调整提供良好的参考,实现教学任务的优化。第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可以首先将物流知识内容进行科学的细分,通过与学生的交流和沟通,找到学生对物流行业的兴趣所在。只有这样才能在设计任务时结合学生的兴趣点,找准学生的注意力和关注点,提高任务设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第五,教师可以通过挖掘教材案例选择教学任务,这样能够实现逐步深入和内容拓展,也不会让学生感到陌生或者没有根据。


  2.创设良好的任务教学情境


  在中专物流教学中,为了更好地发挥任务驱动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必须要积极利用各种与物流教学内容相关的任务教学情境引起学生的注意,进而提升学生学习物流知识的动力,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积极参与任务和教学活动,提高任务教学的效率。恰当的任务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教学中。中专物流教学中,教师创设任务教学情境有以下方式:第一,在上课前,教师可以为学生设计简单的任务,为学生创设任务教学情境,让学生对接下来的教学内容有一个方向性的认识。简单的任务具有极强的操作性和趣味性,而且难度较小,能够帮助学生树立学习信心,也能为接下来的物流任务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第二,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对物流知识的好奇心、求知欲,在任务型物流教学中设计一个任务支架和悬念,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索答案并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解开谜团。教师为学生创设的任务型教学情境能够将学生凝聚到课堂上,也能够吸引学生积极参加完成任务。第三,教师可以利用集趣味性和知识性于一体的物流实验,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也能够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提高学生的知识水平。例如,在讲解多种货架的应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多样的货架、异型货品等实验物品进行实际操作,用实践性强的任务情境作为提升学生实践能力的突破口。


  3.营造轻松的任务教学氛围


  任务型物流教学的顺利开展要打破原有的呆板、严格和枯燥的课堂模式,为学生顺利完成任务和学习知识提供一个轻松自由的教学环境,让学生逐渐消除恐惧心理,毫无负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高效率地完成教学任务,并从中掌握相关的物流知识。中专物流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手段为学生营造轻松的任务教学氛围:第一,教师必须给予学生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尊重学生的个性、聪明才智、学习能力等,不断挖掘学生的潜力,为学生搭建起全方位、任务型的教学平台。第二,教师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就是教师在开展任务型物流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需要,邀请学生与教师一起设计丰富多样的任务,进而拉近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优化中专物流教学的氛围和环境。第三,教师在开展物流教学时要为学生传达和营造友爱、平等交流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提高对教学任务的兴趣,从教师的语言、动作、表情中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亲切和友爱,进而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任务型物流教学中去。


  4.在合作学习中完善任务教学


  合作学习是中专物流任务型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内容是在任务型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合作的方式参与到任务型课堂中,并在小组合作中完成教师设置的教学任务。合作探究中的任务型物流教学要求教师首先为学生设计活动任务,然后将学生分组,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探究完成教师制定的教学任务。在探讨问题的过程中,每一位组员都要积极参与,教师也要适时给予指导,进而促使学生完美地完成任务。其次,在合作探究任务结束后,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自己在合作学习中获得的知识和感悟与全班同学分享,也要总结完成任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合作任务型的中专物流教学活动中,每个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机会,能够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三、总结


  基于任务驱动的中专物流教学是提高学生物流专业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为社会培养物流专业型人才的有效方法。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不断完善自身的教学思想,围绕物流教学的目标和学生的学习需要,为学生设计出多样化、操作性强的任务,作为驱动学生深入学习的动力,以达到物流教学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有效提炼和设计教学任务,创设良好的任务教学情境,营造良好的任务教学氛围和合作任务教学等有效策略优化中专物流教学。


  作者:罗莎

  第2篇:中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问题及措施


  (一)课程涉及到的内容过于宽泛


  中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社会和企业培养中等技能型人才,从课程设置来看,课程内容设置的比较宽泛,基础课的设置内容与本专业的整体设置关系不紧密,而主干课则主要是以知识体系构建为理念的课程设置,没有考虑学生自身综合能力的学习,综合素质的培养。一些课程的基础物流职业特征体现的不够明显。虽然课程的设计以职业岗位的分析为导向,但是缺乏较多的实践性操作,大多数是基础性的理论知识的学习。这种课程设置导致学生毕业后无法满足物流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与行业实际的需求严重脱节。在实际的授课中,与物流企业的联系较少。使得物流中专教育仅仅是一种物流相关的普及教育,谈不上岗位的针对性。当然,将中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课程目标局限于单一的上岗技能训练上,不符合物流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要,也不利于中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中专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在课程目标选择上,既要让学生掌握物流行业岗位群所需要的能力与技能,更需要重视基础知识和素养的提升,从而为学生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二)课程内容缺乏时代性


  当前伴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和电子商务的加快,我国物流行业发展迅速,行业竞争处于多方竞争,即将形成较大企业的转折阶段,在这样的背景下,物流自身无论是商业模式还是技术应用,尤其是信息化技术的加速发展在物流业当中的应用,使得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新技术在行业内不断的涌现。而中专教育培养人才是适应实际物流工作需要的中等技术人才,未来的岗位设定在一线操作,而一线操作必须对物流行业的新思维、新模式、新方法和新技术有所了解和掌握,这就要求在课程学习和学习实践当中能够切实结合行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客观要求,进行课程的相应设计和开设,对课程内容,不能单纯的依靠既有的教材,还需要结合学校自身的特点,通过教师自身的知识更新和学习,制定与时代和物流发展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的教材内容。


  (三)理论与实践的不统一


  从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设置来看,无论是文化基础课还是专业基础课,以及专业方向课,其授课步骤基本上是80%的课堂授课,然后在实践环节辅助一定的实践活动,实践活动的目的是巩固和深化课堂教学的知识内容,这种以知识授课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授课过程中理论偏深偏难,并不适合只有初中文化入学的中学生,而且与未来的职业岗位的关系联系的不够密切。虽然大多数中专学校较之前的文化课课程有所删减,已经对技能方面进行了强化,但是其基本架构依然是以知识理论体系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理论与实践缺乏统一。


  二、教学改革


  (一)物流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


  改革与实践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以满足订单企业和市场人才需求为目标,落实系统的动手能力培养和系统的基础知识培养的课程体系设计与实施思想,以职业能力为核心,选择教学内容,设置实践技能教学系统和基础理论课教学系统,实现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整合构建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


  基于物流职业岗位的模块化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职业基础、职业技术、职业拓展四大模块,实现理论知识与职业技能相结合、职业素养与人文素养相结合、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第一,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模块。该模块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态度,具有良好的语言沟通交际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能使用计算机、英语等工具顺利工作的能力。第二,职业基础模块。根据“理论够用、实用”的原则,培养学生具有对物流市场进行调查、获取经济信息的能力,以及会计处理、市场经济统计应用分析、生产企业管理应用分析、信息检索与分析、物流相关法律应用分析、语言与文字表达、团队协调和组织等基本技能。第三,职业技术模块。针对物流职业岗位所必需的专业技术技能,培养学生包括运输、储存、配送、供应、信息、保管等物流作业能力,是课程结构的重心。第四,职业拓展模块。考虑到社会对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为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和职业迁移能力,设置了职业拓展模块课程,实现扩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就业面,增强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职业可适应性。


  (二)改革课程教学内容


  围绕订单驱动的物流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以科学发展观为理论指导,根据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种类、层次、规格的需求变化,及时调整专业培养方向和课程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一致性。同时,找准物流管理专业工学结合课程建设的切人点,将工学结合教学模式与课程改革全面结合起来。


  (三)加强校企合作,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现代物流是一个多学科交叉型应用性学科,应本着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基本原则,采取课堂教学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与创新能力的目的。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学校应当积极主动与多家企业合作共建了实习实训基地,本着“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双赢互利”的原则,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培养优秀人才。学校主要负责制定教学计划、招生、组织教学,并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而合作企业提供物流人才培养标准,设置必备软、硬件环境,并参与实践教学与管理的全过程,学生毕业后接受企业的挑选。学生在顶岗期间应该按企业的员工要求进行管理,并获取报酬。


  (四)师资队伍建设保障


  教师是中等职业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的改革的主体。为了确保物流服务与管理专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不断促进教师知识结构完善,教学方法改进,教学内容改革,从而提升教师整体的队伍素质和个体的能力,保证教师队伍质量的高水平和稳定。


  总之,物流业作为“第三利润源”在我国受到极大的关注。中专院校作为为产业发展提供人才输出的学校,必须寻找到适合于自身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来加以实施,提升自身专业性,满足社会经济发展对高素质高技能物流人才的需求,实现学校、企业和学生的共赢。


  作者:薛志辉

  第3篇:中专类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改革探讨


  物流是一门系统性、操作性很强的学科,也是一门新的、正在快速发展的学科。从物流运作的角度看,现代物流包括企业物流(企业内部物流和企业外部物流)和社会物流(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两大部分。对于企业内部物流,包括原材料、能源、配件、工具等的采购、储存保管、半成品或成品库管理、包装、分拣、配装;对于企业外部物流,有分销计划、发送、运输、发布与接受电子商务购销信息等岗位群;对于专门从事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有储存、运输、调配、保管、分装、加工、信息发布与接受、集装箱管理、报关、结算、货运代理、物流服务器管理等,这些都带有明显的实践性。


  物流管理专业是我校的主要专业,物流企业也是我校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主要的就业方向之一,其业务流程相对标准,要求从业人员掌握大量事实性知识,对应到中职院校开设的相关课程,也以结合实践的知识传授和技能培养为主。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该类课程而言存在很多局限性,提出进行教学改革的思路,即应以职业活动为本设计课程、以学生为主设计课堂,重视过程考核与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并结合教学实践进行分析。


  一、传统教学模式的局限性


  1.以教材为本


  在传统教学模式下往往依照教材体系进行教和学。例如,《物流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这些课程,其内容的组织仍偏重于学科教育的思路,对于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鼓励实践有不利的影响。而且,这样组织教学容易将一项职业活动所需技能和知识在一定程度上分割开,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和学习迁移能力,否则不易形成对典型职业活动的整体和连续认识。但中专类学生由于年龄和中学教学模式的影响,一般形象思维能力要高于逻辑思维能力,自学和迁移能力较弱。故以现有教材为本,完全按照教材体系组织教学内容是不恰当的。


  2.以教师为主


  传统教学模式下,大多数课堂80%以上的时间采用的是教师讲、学生听,灌输式的教学方式,教师承担起如何在有限时间内将大量的知识点分轻重地讲授清楚的责任。通过教学实践分析会发现中专学生多数自我约束能力和自学能力较弱,被动听讲自然难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尤其是与物流相关的实务性课程。


  3.以期末考核为主


  以期末考试为主的结果在很大程度上是考完就忘,后续课程用到前面的知识时学生已经没有记忆留存了,这是教师们普遍感到头疼的问题。其实,只重结果考核而不重过程考核的做法等于期望学生在整个学期内能够主动地、积极地学习和积累知识,往往学生较难做到这点,期末考核就容易成为突击记忆和短期记忆的应付对象,所以不利于鞭策学生认真对待学习过程。


  二、教学改革的主要思路和实践


  根据传统教学模式的缺点,找到一些应对措施和方法。


  1.以活动为主的课程设计


  根据《物流仓储管理》和《物流配送管理》职业活动和工作内容应该作为课程内容设计的根本依据。选取一些典型的工作任务,将这些工作任务分配给学生,过程中穿插知识点,让学生在工作中学习。例如配送管理中的配送业务流程,从订单下达、订单处理到备货、储存,从分拣配货到配装配送,中间穿插配送种类和配送模式的学习,这样的方式要比传统的以教材内容为主题灵活易懂。


  2.以学生为主体


  由于课程设计以职业活动和工作内容为主,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兴趣,因此必须强化学习任务的设计,突出学生先做先练,讲练结合,达到技能训练的目的。教师提供相应的知识和资料,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教师再点评任务完成情况,有针对性地讲解重点和难点并纠正错误。


  3.以过程考核为主


  在改革了课程内容设计和课堂设计之后,考核方式必须相应改革,以加强对学生为主的课堂学习的督促及效果评价,及时对积极投入的学生加以鼓励,对消极怠学的学生加以鞭策,弱化以期末考试为主的考核办法。这样让学生注重平时成绩的积累,而不是临近期末考试突击复习的现象。


  三、改进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1.演示教学


  这是一种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演示和解说实务操作过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如幻灯片、视频、多媒体教学软件等演示教学。这种方式与日常课堂教学活动结合运用,可提高教学内容的直观性和可理解性,以帮助学生对所学或即将学的知识建立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打下基础。


  2.案例教学


  这是一种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某教学案例,让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与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推理,提出解决方案,并在师生之间、同学之间进行探讨、交流的实践性教学形式。中专物流专业案例应尽可能多地包含各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直接和间接、确定与不确定的资料,且答案应是多元化的。


  3.校内模拟实习


  这是一种在校内实验室进行的模拟企业采购、仓储、供应链管理等业务流程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内模拟实习的关键是实习资料的仿真性和内容的完整性,以及对模拟实习的指导。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根据物流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实务操作的适应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4.校外生产实习


  这是一种直接让学生到校外实习基地跟班或顶班参加物流实务工作的实践性教学形式。校外生产实习是教学环节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属于综合性实习,其实习内容涉及广,包括物流包装、配送、仓储、运输等诸方面的业务。除此之外,还要通过校外实习,锻炼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


  教学改革是长期实践探索和积累的结果,注重各种教学方法相结合。对于中专层次来讲,学科体系的传统教学模式是不适应的,这也是在教学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有必要按照国际物流业务流程和实际工作内容重组教学内容及设计课堂任务,把教师“讲”、期末“评”为主的模式转变为教师主导、学生自学自评的模式,突出过程考评,从教学方法上找到适合中专类院校学生的方法。总结起来就是教师应该逐步从“讲授知识者”向“指导学习者”转变。


  作者:沈丽娜

上一篇:中专英语教学论文优秀范文欣赏(共8篇)

下一篇:中专物理教学方法与研究论文(共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