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政治论文

浅谈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的心理危机干预

发布时间:2015-07-16 12:10

  【论文关键词】 辅导员 大学生 心理危机 干预

  【论文摘 要】 本文阐述了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优势,分析了辅导员在干预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增强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建议: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习;强化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许多大学生在生活、学习、就业、情感等方面的压力不断增大,出现了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心理危机事件不断增多。如果这些心理问题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疏导、干预,势必会影响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管理的重要力量,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占有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重要作用
  《教育部卫生部共青团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下发以来,各高校认真贯彻落实文件精神,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积极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改进中不断创新和发展。高校辅导员在此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较早发现者
  高校为了认真做好大学生的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管理工作,在每个院系的每个班级都配备了专、兼职辅导员。这些辅导员长期处于学生工作的第一线,经常深入学生群体,通过与个别学生谈话、培养学生骨干、开展主题班会、组织各种校内外活动等形式,与学生接触密切、交流较多,对于所管理班级的学生在家庭情况、宿舍安排、专业学习、生活习惯、个性特点、爱好特长等方面比较了解和熟悉,能够较全面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心理特点。实践证明,处于心理危机状态的学生,在思想、情绪、行为等方面会出现异常状态,与其密切接触的人较容易发现。辅导员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高校教师群体,是学生工作的直接组织者、管理者和指导者,这一工作特点决定了辅导员容易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危机事件。当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时,辅导员能够较快地、直接地或间接地获得信息,为及时、有效地开展心理疏导和危机干预工作奠定了前提、基础。
  2、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及时干预者
  发现学生出现心理问题后,必须做出快速、及时地反应,采取有效地方法和手段加以解决,才能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早发现、早干预、早管理,抓住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最佳时机,才能避免严重后果的产生。辅导员在获得学生心理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后,往往能够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主动、及时、迅速地与问题学生进行沟通、交流,最大程度将心理危机产生的严重后果降到最低。辅导员与学生平时地接触较多,双方在年龄、生活方式、人生经历、情感体验等方面的共同性多、共通性大,沟通和交流的障碍少、代沟小,较容易建立真挚地友谊和信赖关系。辅导员可以利用这种良好的师生关系,鼓励问题学生表达自己真实的内心感受,初步了解并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评估其心理危机的严重程度,并采取化解和救助措施。在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为问题学生创设宽松自如的环境,采取简便、灵活的方式,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协助专业的心理咨询人员或医务人员做好相关工作。
  3、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的有效监管者
  学生心理危机产生之后,由于在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方面存在困惑或障碍,需要长期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以保障学生本人和他人的安全,防止出现伤害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专业心理咨询师进行短期干预后,暂时解决了问题学生的困惑和矛盾,一旦出现诱发因素,问题学生随时可能重新陷入危机。而高校辅导员能够全过程、全方位地参与到学生心理危机监控和管理中,在专业心理咨询师干预后的相当长时间内,对问题学生保持关注和监护,以确保其安全。在关注和监护的过程中,辅导员可以通过与问题学生经常接触的宿舍成员、朋友、班团干部、优秀党员等信息网络,随时观察其思想情绪变化、言谈举止状态,评估其安全性,并及时、长期地与专业心理工作人员保持沟通,反馈信息,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提升危机干预效果,引导问题学生尽快走出危机,恢复心理健康。
  二、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
  总体上看,当前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发挥了积极而重要的作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意识不强
  按照《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高等学校总体上要按师生比不低于1∶200的比例设置本、专科生一线专职辅导员岗位。辅导员的配备应专职为主、专兼结合,每个院(系)的每个年级应当设专职辅导员。”然而,在实际工作中,许多高校不能严格执行国家的师生比标准,往往一个辅导员需要管理的学生超过200人。同时,辅导员的日常事务性工作很多且繁杂,如宿舍和班级管理、党团支部建设、奖助学金评选、就业指导、校内外活动组织等。对于经验相对较少的青年辅导员来说,很难从这些繁忙的事务性工作中抽离出来,因而无暇顾及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变化,忽略了大学生的实际内心需求,无法及时发现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减弱,存在侥幸心理,往往等到心理问题出现时才寻求解决途径,从而忽视了大学生心理危机的预防和干预,错失了心理危机干预的最佳时机。
  2、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专业知识缺乏
  当前,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水平普遍不高,主要原因在于辅导员缺乏心理学、心理咨询、心理危机干预和管理的相关专业知识。虽然辅导员在岗前培训过程中学习过心理学基本理论知识、心理咨询的技巧和相关技能的训练,但由于培训时间短,辅导员不可能系统、全面的了解所有学习内容。经过短期的培训,凭借仅有的培训知识去处理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势必大打折扣。由于专业知识的缺乏,也容易导致辅导员的心理危机识别和判断能力薄弱,不能明确区分学生的心理问题与思想问题,出现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成思想问题解决,而把思想问题当成心理问题解决的情况,工作的针对性不强,陷入被动。


  3、高校辅导员的心理危机干预方法和手段单一
  现在,很多高校的辅导员都由刚毕业的研究生或留校的本科生担任,由于缺乏心理危机干预的专业知识和处理心理危机事件的工作经验,这些辅导员在应对大学生心理问题时,有的表现地过于紧张、担心,甚至害怕,不能采取及时有效地干预措施予以化解。有的采用的方法和手段过于单一,对问题学生采取灌输式的教育,让其接受自己的建议,完全按照自己的思想和意愿去行事;或者不分心理危机事件的轻重缓急,直接转介给心理咨询中心的工作人员;或者不进行深入调查分析,直接向上级主管领导汇报,等待指示。这些情况的出现,导致部分学生在遇到思想或心理问题时,不愿意向辅导员倾诉,担心自己的隐私外泄,影响辅导员及其他老师对自己的评价,从而自身的问题得不到解决,造成更大的潜在隐患。
  三、增强高校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效果的建议
  针对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存在的问题,应该采取有效途径和方式,提升辅导员对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能力,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的效果,帮助大学生尽快化解危机,健康成长。
  1、辅导员应加强心理学等相关专业知识学习
  高校辅导员必须具有良好的心理品质、广博的心理学等相关理论知识,才能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成功化解矛盾和问题。通过学习心理学的相关原理和运用心理咨询技巧,辅导员可以进一步提升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拓展工作方法。因此,辅导员自身应积极、主动地学习,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危机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增强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意识,提升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辅导员只有自己首先具备坚定的理想信念、乐观的人生态度、和谐的人际关系、有效的沟通技巧,才能在帮助学生解决思想困惑和心理矛盾时,有的放矢。尤其重要的是,辅导员必须掌握必要的心理调试技能。一方面,帮助学生重塑信心,重树认识,另一方面,帮助了解自身的心理承受能力,疏导不良情绪,建立起自身的人际支持系统,减轻由处理学生心理危机事件带来的工作压力。高校应加大对辅导员的培训力度,邀请校内外专家开展有关大学生常见心理问题、大学生心理危机识别、预防、处置、管理等相关问题的专题报告,通过专题讲座、观看影片、案例分析、实践体验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辅导员处理心理问题的理论素质和实践操作水平,使心理危机干预真正成为其必备的职业技能,切实增强心理危机干预的实效性。

  2、强化对大学生日常的心理健康教育
  辅导员在处理繁杂的事务性工作的同时,必须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强化学生日常心理健康教育,防患于未然。应重视学生心理普查,通过排查,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将存在不同心理问题的学生分类并建立相关档案。特别对于新生、毕业生、父母离异、单亲家庭、有精神病史、人际关系差或严重人际障碍、不合群、学业困难、家庭经济贫困、身体有缺陷、对宗教、心理学、哲学有浓厚兴趣的学生应给予高度关注,这些学生是潜在的心理危机高发群体。通过建立心理档案,有针对性地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工作,适时加以危机干预,避免恶性事件的发生。辅导员应把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与解决思想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心理委员、学生党团干部的积极作用,引导问题学生树立健康理念,增强自我心理调试能力,形成和谐的班集体氛围。
  3、开展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针对大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较高的心理特点,辅导员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开展心理健康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朋辈心理辅导、主题演讲、知识竞赛、青年志愿者活动、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别是开展系列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通过学业辅导、人格辅导、人际关系辅导、环境适应辅导等,帮助大学生学会学习,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学会自立、自强,树立自信意识;学会交往,增强互信、互助、合作意识;学会生活,培养适应环境能力。在实践活动中磨练大学生的意志、锤炼品格,增强其抗挫折能力。当下的大学生是在网络时代背景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针对这一特点,辅导员应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宣传和教育,主动占领网络心理健康教育阵地。
  4、配合学校、家庭做好学生心理危机干预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辅导员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危机干预的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等多方的支持、配合与帮助。辅导员应经常深入课堂、宿舍,与学生的任课老师、宿舍管理员保持沟通,及时向他们了解并反映学生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辅导员也应与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心理危机干预领导机构的工作人员、心理医生等专业人员保持密切地合作,遇到超出个人能力范围所能解决的问题,应适时、理智地转介给这些专业人士,以便行之有效地解决学生的心理危机和心理疾病。辅导员还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联系,反馈学生的思想心理状况,与家长共同对问题学生进行监管。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应及时总结好的经验和做法,为健全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制度提供强有力的实践支撑,确保心理危机干预系统的有效运转,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维护校园和谐与稳定。
  【注 释】
  本文为2008年度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大学生心理危机主动介入管理长效机制研究”【批准号:30839】.
  【参考文献】
  [1]宋清华.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南通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0(1).
  [2]陈素云.思想政治工作者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定位和作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0(6).
  [3]刘凯元.论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应对策略[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09(4).
  [4]蒋小忠,乔真真.谈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角色定位[J].法制与社会,2009(4).
  [5]钟学红,熊领华.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特殊性[J].宜春学院学报,2008(3).
  [6]刘宁,徐其涛.论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中的作用[J].当代教育论坛,2008(9).

上一篇:浅谈借鉴儒家思想普及经验 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

下一篇:浅谈马克思主义哲学视阈下的科学发展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