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医治疗偏头痛眩晕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7 04:30


第1篇:中医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分析


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神经血管性疾病之一,该病的发病因素多与药物、激素、天气、运动及家族遗传等相关,该疾病所带来的痛苦、经济压力以及环境压力等因素会使患者产生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本文主要通过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选取2015年月至2016年5月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随机分成西医治疗组和中医辨证组,各30例,西医治疗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0例,年龄16-64岁之间,平均年龄岁,病程7个月至11年,平均(3.32±2.62)年,本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中医辨证组男性22例,女性8例,年龄17-67岁之间,平均年龄(34.50±3.31)岁,病程5个月至12年,平均(3.68±2.75)年。本组患者采用中医辩证治疗。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


1.2治疗方法西医治疗组患者治疗方法本组患者给予口服西比灵胶囊,1粒/d,治疗时间为一个月。中医辨证组患者治疗方法


(1)风寒外束型:患者主要表现为舌红苔白,脉相浮紧以及枕后疼痛,畏寒。采用散寒疏风,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


具体配方为:白芷、藁本、荆芥、防风剂量均为10克,羌活、蔓荆子剂量均为12克,白芍、川芍剂量均为15克,甘草剂量为5克,细辛剂量为6克,蜈蚣2条,少许清茶。


(2)肝肾亏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失眠耳鸣,且乏力神疲,头痛目眩。采用滋补肝肾、益精活络的方法治疗。具体配方为:僵蚕、巴戟天、当归、杜仲、茱英构祀子剂量均为10克,熟地、龟版、人参叶、川芍剂量均为15克,鳖甲剂量为9克、细辛剂量为4.5克、蜈蚣2条。


(3)气血两虚型:患者主要表现为面色无华,神疲乏力,头晕头痛',心悸气短。采用补气养血、通络升阳的方法治疗。


具体配方为:赤白芍、蔓荆子、肉桂、细辛、熟地剂量均为15克,鸡血藤剂量30克,炒蜂房、党参、黄茂剂量均为12克,鹿角片、白芥子剂量均为6克。


(4)风痰阻络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头痛昏蒙,时发时止,面色较为晦黯,舌淡苔白。采用化痰熄风、通络止痛的方法治疗。具体配方为:川芍、蔓荆子剂量均为15克,天麻、白术剂量均为12克,陈皮、南星、炙甘草剂量均为6克,茯苓剂量为30g,细辛、吴英剂量为3克,僵蚕剂量为9克,蜈蚣3条。


(5)血阻络型:患者主要表现为夜间或者劳累后头痛,久不愈,痛如锥刺,舌质紫黯。采用祛瘀活血,通络利窍方法进行治疗。具体配方为:全蝎、红花剂量均为6克,白芷、地龙、桃仁、川牛膝剂量均为10克,僵蚕剂量为9克。


(6)肝阳上亢型:患者主要表现为精神紧张,心烦失眠,头痛头胀,眩晕,情志不舒。采用通络止痛、平肝潜阳的方法治疗。具体配方为:天麻、炙僵蚕、双钩藤剂量均为10克,赤白芍、白蕉葵、川芍、蔓荆子、夏枯草、剂量均为15克,全蝎剂量为45克.柴胡剂量为6克,蜈蚣3条。以上中药均口服、1天1剂,早晚两次用温水送服,用药时间为连续1个月。


1.3评价指标对患者治疗的治疗的效果进行评估。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显着减轻.且头痛持续的时间减少;有效:临床症状有所缓解,发作的频率减少;无效:患者的病情无变化或加重。


1.4统计学分析通过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本组数据,计数资料用例数(n;表示,组间率表示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在分别接受中西方案治疗后,患者的症状均得到了不同程度的缓解。其中,常规西医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5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83.3%,中医辨证组患者显效13例。有效16例、无效1例,96.6%,对比显示,中医治疗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原发性的头痛类型,病多起于儿童与青春期,且中青年期为发病的高峰。临床的主要表现以搏动样头痛,头痛多为偏侧,多伴有呕吐、恶心等。


临床上,中医观点指出,偏头痛所属“头风”范畴,多为情志不畅、劳累、肾紧张等因素造成,导致患者肝火上炎、气虚血癖等情况,因而引发患者出现偏头痛。西药以及中药治疗偏头痛使用广泛。常规西医疗法在较短一段时间内起到效果,但将此类药物长期作用于患者,极易造成患者骨髓造血功能减弱、肠胃道疾病及脑神经衰弱等不良症状。而中医疗法不仅可以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还进一步将副作用控制到最小,目前已经得到了临床的普遍肯定和应用。


本文主要通过我院收治的偏头痛患者60例,探讨中医辨证治疗偏头痛的临床疗效。结果显示,中医辨证组患者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中、西医不同的偏头痛治疗方法均能改善患者症状,但对比可知,中医辩证治疗更具优越性,不仅可以显着缓解患者病症,还最大程度避免了副作用,值得临床的大力推广。


作者:关立娟(黑龙江省集贤县中医医院,黑龙江双鸭山)


第2篇:中医治疗偏头痛眩晕的研究


眩晕是指患者有空间定位障碍从而产生的一种位置性或动性错觉,它可分为假性眩晕和真性眩晕,假性眩晕由多种原因引起,如贫血,脑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及心血管疾病,而真性眩晕是由眼等疾病引起,一般来说眩晕为终身疾病,患病率可达。研究表明偏头痛为眩晕的潜在病因,可称为偏头痛性眩晕(migrainousvertigo,MV)。偏头痛性眩晕持续时间较长,疼痛较剧烈,若不进行及时的治疗和控制,将严重影响患者工作及生活。目前临床上治疗偏头痛的药物主要为抗胆碱能药物,镇痛剂等,虽具有一定疗效,但对眩晕的治疗效果不佳。本研究对偏头痛性眩晕给予中医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2012年8月~2013年4月陕西省清涧县中医院收治的偏头痛性眩晕患者142例,均有恶心,呕吐,头痛,头晕等临床症状,均符合Neuhauser关于偏头痛性眩晕的诊断标准,纳人标准:(1)发生2次及2次以上的眩晕且有畏声,畏光及偏头痛性头痛等症状;(2)有中度及以上发作性眩晕;(3)眩晕发作时有偏头痛,而且发生偏头痛时可加重眩晕。排除标准:(1)合并其它心,肺,肝及肾等严重疾病患者;(2)妊娠及哺乳期患者;(3)有精神方面疾病患者;(4)对本文所用药物过敏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n=71)。其中对照组男31例,女40例,年龄17~64岁,平均(43.4±3.2)岁,病程1~13年,平均(7.1±1.2)年;观察组男30例,女41例,年龄岁,平均(43.1±3.1)岁,病程1~13年,平均(7.2±1.3)年。2组患者在平均年龄及病情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给予盐酸氟桂利嗪胶囊(天津药业集团新郑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7316)治疗,睡前口服,2粒/d,连续7d,根据症状调整治疗剂量,若症状好转,可改为1粒/d151,连续治疗2个月。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药物配方为白芷10g,黄芩15g,珍珠母10g,天麻10g,钩藤l0g,栀子l0g,大枣8g,将所有药物混合后加人500mL水,用武火煮沸,再用文火慢煮,过滤去除药渣,共剩200~300mL,次,3次/dM。观察组患者再给予中医按摩治疗,患者取平卧位,对患者肩部,颈部,背部等部位进行按摩,同时对太阳穴,风池穴等穴位进行按摩。2组患者均治疗2个月。


1.3疗效评价标准治疗后对2组患者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和比较,如恶心,呕吐,眼睛震动等,同时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共有3个等级,显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且停药后未复发;有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显着改善,头痛等临床症状发作次数显着减少;无效: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未有改善。治疗总有效率=(显效十有效)/总例数x100%。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5.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正态计量资料结果“±”表示,治疗前后及组间比较用r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表示,组间比较用/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恶心3例,呕吐4例,眼睛震动3例,耳鸣4例;对照组7例,呕吐9例,眼睛震动8例,耳鸣9例。治疗后观察组各项不良症状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显效36例,有效3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3.0%;对照组显效23例,有效37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偏头痛是一种慢性神经血管性疾病,而且近年来研究表明偏头痛的发病原因为神经功能和血管调节有密切联系。目前研究发现偏头痛与颅内血管痉挛关系较密切,颅内血管痉挛可导致患者皮质神经元活动,进而导致患者发生视觉先兆,因此偏头痛患者可能发生失明,同时该病患者也可发生淋巴管缺血性损害,眩晕及水肿发生。进一步研究发现患者偏头痛也与离子通道发生异常有关,偏头痛患者耳蜗内可大量积累钾离子,而且这些钾离子可被钙离子取代,从而导致钙离子减少,进而导致相关神经元兴奋,最终致脑部相关通路异常,如视觉,听力减退等。


眩晕为偏头痛患者常见临床症状,中医诊断相关标准为头风诊断和疗效判定中相关标准。而且患者发作时临床表现主要为长期失眠,易怒及便秘等。本研究对观察组患者给予中医辩证治疗,其中天麻、钩藤平肝熄风,具有扩张血管之功效,它可降低患者脑部相关递质含量,起到镇痛作用,同时它也可以扩张脑部血管,增加脑血量,起到治疗眩晕的目的。在本文中对照组仅采用西医治疗,治疗后结果表明观察组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这说明中医辩证治疗具有满意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偏头痛性眩晕的临床效果满意,可显着减轻患者临床症状,建议在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作者:卢彩艳

上一篇:中医治疗前列腺的辨治思路及机制论文(共2篇)

下一篇:中医治疗风心病的临床疗效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