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医学论文>药学论文

小儿止咳药的药理研究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11 10:38


第1篇:关于止咳药滥用情况的药理研究


1997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不同程度出现社会上俗称“摇头水”的止咳药滥用问题。为此,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安全监管司委托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开展一次止咳药滥用的流行病学调查[见药管安函(2000)35号文件]。自2000年5月起,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先后对重庆市(渝)广西自治区(桂)、广东省(粤)、上海市(沪)、黑龙江省(黑)、辽宁省(辽)和北京市等7省、区、市近年来止咳药滥用情况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1一般情况


据上述地区禁毒和社会治安管理部门介绍,渝、沪、黑、辽和北京市近年都不同程度发生过“摇头水”的流行性滥用。据调查,社会上俗称为“摇头水”的物质主要是一些含可待因和麻黄素成分的复方止咳药水。止咳药水滥用的特点是:①集中在歌舞厅、迪厅(“迪吧”)等公共娱乐场所;②滥用者涉及各阶层各类人群包括“白领”阶层、私营企业老板、社会上待业或无业青少年和一部分在校中学生,以30岁以下的青少年为主;③滥用往往是群体行为,滥用后引起不同程度兴奋作用:从轻轻晃动身体、左右摇头到如痴如癫行为处于半失控状态下的狂舞。滥用后的行为活动除与服用药水的量有关外,还同音乐类型、节奏有关;④许多人在服用止咳药水同时还服用“红酒”、啤酒,一些地区发现“摇头水”与“冰毒”、“摇头丸”和大麻烟同时合并滥用。


“摇头水”的滥用在1997年、1998年较为严重,近一、二年效力更强的“摇头丸”(亚甲二氧基甲基苯丙胺)以及“冰毒”(甲基苯丙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取代了“摇头水”。据渝、沪等地禁毒部门介绍,近一年来未再发现娱乐场所流行性滥用止咳药水。但北京市、哈尔滨市、齐齐哈尔市和辽宁省的沈阳、丹东、本溪、营口等地区直至2000年上半年仍发现有滥用现象,在六七月份“严打”后才有所遏制。


2“摇头水”主要成分分析


从上述地区滥用的止咳药水所含成份分析,都含有磷酸可待因和盐酸麻黄素。可以认为这两种物质是导致滥用的基本成份。现将这两种物质的基本药理、毒理成份分析如下。


2.1可待因


可待因是阿片的菲类生物碱,为吗啡的甲基衍生物。可待因具有中度的镇痛作用,并具有中枢性镇咳作用,等效镇痛效价是吗啡的1/3(口服)至1/13(肌肉注射)。临床主要用于镇痛和镇咳。口服可待因后20min生效,药效作用持续3~5h。根据英国处方规定,用于镇痛和镇咳的常规用量为每次口服磷酸可待因(Codeinephosphate)30~60mg,极量为每次100mg,每日240mg。每次口服剂量超过60mg时可出现轻度中毒反应,表现为兴奋和烦躁不安。超过100mg则出现严重中毒反应,表现为呼吸中枢抑制症状。小儿过量可发生惊厥。可待因连续使用可产生耐受性和成瘾性。


2.2麻黄素


麻黄素是从麻黄科麻黄属植物草麻黄中提取的生物碱。其有效成份除麻黄素(ephedrine)外卜,还有伪麻黄素(pseudo-ephedrine)和麻黄挥发油等。据国外文献记载,麻黄(Ma-huang)在中国传统医学中应用己有5000多年的历史141。麻黄在传统医学中作为“发汗”、“解表”和“平喘”药使用。经现代医学研究,麻黄素具有平喘作用,伪麻黄素具有利尿和收缩鼻粘膜血管作用,挥发油则有发汗和祛痰作用。麻黄素己能人工合成。麻黄素口服、皮下或肌肉注射均易吸收,绝大部分60%~75%以原形从肾排泄,代谢与排泄缓慢。由于在体内不易被破坏,故作用持久,一次服药可维持3~6h,并易透过血脑屏障,而发挥中枢兴奋作用。基本药理作用如下:


(1)麻黄素具有混合类型拟交感作用:①麻黄素a和卩受体结合,产生拟肾上腺素作用。②麻黄素亦可作用于肾上腺素能神经末稍,促进去甲肾上腺素释放,加强心肌收缩力,心率加快,心输出量増加,血压増加等拟交感效应。但作用较肾上腺素为弱。


(2)麻黄素可作用于5-HT受体和组织胺受体。


(3)麻黄素的中枢兴奋作用远较肾上腺素为强,可兴奋大脑皮层和皮层下中枢,引起失眠、神经过敏、不安、震颤等。


盐酸麻黄素用于治疗支气管哮喘每次15~30mg,极量为60mg/每次,每日150mg。麻黄素常见的过量中毒同以上药理作用有关。主要反应有头痛、焦虑不安、失眠、胸闷、心悸、流泪、周身不适、发热、大汗不止、口干、恶心、呕吐、体温和血压升高,并可引起心动过速、期外收缩,大剂量中毒可引起心搏徐缓等抑制症状。


从上述可待因和麻黄素药理、毒理作用及其社会上滥用的几种止咳药水的成分、规格含量分析,尽管按常规用法一般不会出现中毒,但若滥用时,一瓶或数瓶使用加之同时使用酒精,极易导致中毒。此外,可待因和麻黄素两药合用,药理(毒性)作用相加可产生“协同”效应。这种毒性作用加之滥用者同时滥用酒精等其它物质,无疑会对滥用者的精神、神经系统和行为产生很大影响。这是导致滥用的药理学基础。从调查结果所涉及到的主要止咳药品种以及止咳药品成份分析,一些含麻黄素的药品都不同程度发生滥用问题。而其它无麻黄素的止咳药水未在上述地区发现流行性滥用。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麻黄素与可待因合用产生的滥用潜力是比较大的。此外,近年来的资料表明,止咳药水中的抗组织胺药成份可以大幅度増加麻黄素和可待因的致欣快效应,故不排除抗组胺药在増加止咳药水滥用潜力中的作用。


3“摇头水”滥用原因及其社会危害


根据对某市的调查,“迪吧”顾客中有公司经理、个体户、社会闲散人员、学生和公务员。这些顾客中80%至90%都不同程度滥用过止咳药水。喝得少的一晚上1瓶,多的一晚上要喝3~4瓶。滥用原因可大致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①好奇心驱使和盲目从众心理。从心理学上分析,青少年消费者在娱乐场所滥用止咳药水除有好奇心驱使的因素外,还有盲目赶时髦和盲目从众心


“别人都在用,自己不用不‘合群’”,特别是在舞厅或迪厅中大家喝完之后都做同一个动作,形成一种气氛,由此导致互相影响,而且喝习惯后也不觉得什么了。


②寻求刺激。舞厅或迪厅消费者中许多人是寻求一种“刺激”。一些人在迪厅、迪吧跳舞觉得“不够劲”,想添加一些刺激,就采用包括喝酒、用药在内的其它方式。而“摇头水”的出现迎合了许多娱乐场所消费者的心理。据对滥用的当事人调查,喝完止咳药水后跳舞头重脚轻,身体发飘,很舒服,听着音乐不由自主地摇头,进入一种如痴如癫或醉生梦死的状态。这些人认为喝“摇头水”对于跳迪斯科的人来说是一种享受。到迪厅后“喝惯了不喝就觉得缺点什么”。


③反映了一种消极颓废的社会心理。一些迪厅等娱乐场所的经营者,法制观念淡薄,为了追求经济利益,盲目地“跟风起”、“时尚化”,或迎合这一特殊消费群体的心理,姑息、纵容或直接参与贩卖、销售“摇头水”或“摇头丸”,个别地区甚至出现没有此类物质,就没有消费者的异常情况。以致某些地区出现了“Hi药族”,迪厅等娱乐场所成为公开或秘密的贩药、贩毒场所和藏污纳垢、引发各种刑事、治安案件的场所。这是造成某些地区娱乐场所“摇头水”流行性滥用的重要原因之一。


特别应注意的是受影响最大、受害最深的是包括中学生在内的青少年。例如在东北某市,晚上9、10点钟后就有打扮妖艳的青少年进入迪厅。他(她)们一般买不起价格不菲的“Hi药”(“摇头丸”),而是自带或在迪厅自买止咳药水。“摇头水”甚至成了滥用苯丙胺类毒品的“入门药”。社会上流传滥用摇头水“合法”,“摇头丸”不成瘾和不用“摇头丸”不够档次等错误认识和奇谈怪论。此外,一些地区文化和社会治安管理部门对娱乐场所疏于管理,致使其成为此类物质(包括冰毒在内)贩卖和滥用的主要场所。对于公安机关来说,由于无相关的法律、法规依据,造成打击、处理此类案件的困难。如重庆市和北京市禁毒机构曾经进行过娱乐场所“摇头水”滥用的专项打击行动,但由于无相应处理的法律、法规依据,只能将抓获的滥用者释放。


综上所述,“摇头水”的滥用除对使用者(主要是青少年)的身心造成严重损害外,还导致多方面的社会负面影响。结合国际上药物滥用流行现况,含可待因、麻黄素成分的止咳药水己成为欧美和南了预防和控制“摇头水”及其它毒品在娱乐场所的滥用,必须从立法、管理和预防多方入手,“多管齐下”解决这一问题。为此,我们建议:


①公安、文化和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公共娱乐场所的治安管理和监察力度,严厉打击和取缔利用公共娱乐场所进行贩毒、贩药的违法犯罪活动。


②加强对含有可待因、麻黄素等成份止咳药水的管理,堵住止咳药水滥用的渠道和来源。


③公安、司法和药品监督管理等有关部门应研究此类药品在娱乐场所滥用、贩卖、预防和打击的对策,制定有关法律法规,加大对此类案件的惩处力度,并利用媒体在社会上和公共娱乐场所开展药物滥用预防宣传教育和法制教育。


④对有关止咳药品处方成分、含量进行进一步科学研究,研制出疗效好、滥用潜力小的止咳药品。


作者:刘志民,吕宪祥,连智,穆悦,郭平,安欣


第2篇:小儿止咳药的药理研究现状


小儿呼吸道感染是一种常见病,症状多表现为咳嗽、上呼吸道积痰,常见于10岁以下儿童。目前,除使用拍背、饮水、蒸汽治疗、疏肺理脾蠲痰法、柔肝理脾法等方式帮助患儿排出痰液外,最快速的化痰止咳方法还是使用药物治疗。因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针对儿童的用药必须慎重,所以,在选择小儿化痰止咳药方面多以疗效确切、毒副作用小的中成药为主。而这类药物存在质量标准参差不齐、质量控制不够全面等问题。为更好的了解小儿化痰止咳药,全面控制该类药物的质量,保证患儿用药安全有效,对小儿化痰止咳药的研究现状综述如下。


1常用小儿化痰止咳药


西药方面常用止咳祛痰药与抗炎药物联合给予治疗。郁冬梅等用布地奈德联合喘乐宁雾化吸入治疗小儿毛细管支气管炎疗效明显,家长乐于接受;范钦国等采用普米克令舒加沙丁胺醇吸入佐治小儿毛细管支气管炎取得了良好效果;赵丽萍等使用爱全乐、博利康尼、普米克令舒三药联合气泵吸入佐治小儿毛细管支气管炎疗效显着,方便安全;黄梅等使用氨茶碱配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治疗能明显改善咳嗽变异性哮喘患儿的肺功能,标本兼治,疗效确切;宋连华等用赛庚啶、舒喘灵联合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有效率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孙德宏等发现酮替芬加沙丁胺醇在治疗小儿咳嗽变异性哮喘方面疗效满意;杨辉梅、凌春瀛、关小萍等通过比较观察发现,澳特斯小儿止咳露对轻中度儿童上呼吸道引起的咳嗽、流涕、咽喉痛治疗上明显占优势;陈海英通过观察病例证明,氨溴特罗口服液是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理想选择;更有许英顺、李男发现用维生素心止咳作用快、效果好,特别是服药困难的患儿用此药治疗很受家长欢迎。


中成药方面则根据咳嗽和药性的不同,分别给予小儿化痰止咳糖浆、小儿化痰止咳冲剂、蛇胆川贝液(散)、蛇胆陈皮散、复方枇杷膏、川贝枇杷糖浆、复方鲜竹沏液、消咳喘糖浆、百日咳糖浆、复方甘草口服液、桂龙咳喘宁胶囊、橘红痰咳液、固本咳喘片、伤风止咳糖浆等等。此外,还可使用中医验方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麻石清肺口服液、墓头回汤、儿咳方、止咳平喘汤、加味芎蝎散等。成分中多含有宣肺平喘、祛痰化脓功效的桔梗、桑白皮、麻黄、川贝母等。


2小儿化痰止咳药常用剂型及其辅料


常用药多为便于小儿服用的液体制剂,包括糖浆剂和口服液,多加入蔗糖、苯甲酸钠、食用香精等防腐剂和矫味剂。其次为可冲水服用的固体制剂如颗粒剂(冲剂)、散剂,也包括片剂、丸剂和茶剂,辅料多为蔗糖和糊精,片剂常包糖衣或薄膜衣,便于小儿吞服。另外还有中医使用的煮散剂,具有疗效卓着、施治灵活和“廉、便、验”的特点。


3小儿化痰止咳药的质量控制


西药因结构明确,质量控制较全面,方法也比较简单易行。


中成药由于有效成分多而复杂,质量标准参差不齐,尤其在鉴别和含量测定方法的选择方面更是如此。


中成药药品标准中的鉴别项目常以君药、贵重药和毒剧药的鉴别为主,以确认所含药味的存在,以上药无法鉴别的,才考虑鉴别方法成熟的其他味药。鉴别方法多为理化鉴别,其中以薄层色谱法使用最多,少数为高效液相色谱法,也有显微鉴别法。如小儿百部止咳糖浆含百部、苦杏仁、桔梗等11味药,鉴别项目中只进行了黄芩和陈皮的TLC鉴别;小儿肺热喘口服液含麻黄、苦杏仁、石膏等11味药,鉴别项目也只有盐酸麻黄碱和黄芩的TLC鉴别;小儿咳喘颗粒含麻黄、川贝母、苦杏仁等15味药,鉴别项目也只包含盐酸麻黄碱、黄芩两味药的TLC鉴别和一项显微鉴别。近几年,随着桔梗在小儿化痰止咳药中应用的日益增多,对桔梗在复方制剂中的质量控制也引起科研人员的重视,其TLC鉴别的研究也不断有所报道。郑先华等进行了痰咳净散中桔梗的TLC鉴别研究;郑秀娟等针对四季感冒片原标准中桔梗的TLC鉴别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改进研究;周宏兵等研究了止咳枇杷冲剂中桔梗的薄层色谱鉴别方法;廖跃德对小儿化痰止咳冲剂中TCL鉴别法进行了改进研究,均得到了较好的分离效果,能有效控制组方中其他成分的干扰。


相当一部分小儿化痰止咳药没有含量测定项目或只有某一成分的含量测定项目,测定方法多为HPLC法,少数为GC法,这是我们值得注意的地方。近几年不断有关于建立小儿化痰止咳中成药含量测定方法的报道,大多使用了技术要求较高的HPLC法,这是个可喜的现象。


小儿化痰止咳药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研究近年来是一个热点,田静间、罗兴平、周征李巧如、朱福秋、徐斌、郭德铭等均对此进行了研究,获得了简便可行、重现性好、适于含量控制的HPLC法。虽然其HPLC测定的方法十分成熟,研究人员仍在寻找更简便易行的操作条件。


值得注意的是,贵州省科晖制药厂的刘文炜等5人于2008年获得了小儿化痰止咳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的专利,首次建立了小儿化痰止咳颗粒中盐酸麻黄碱的含量测定以及桔梗药材的薄层鉴别。这为我们今后研究小儿化痰止咳药其他剂型的质量控制方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结束语


小儿化痰止咳药种类多,选择范围广,是一类值得深入研究的临床用药。随着现代制药技术和质控技术的不断提高发展,小儿用药的安全有效问题将会越来越受重视,其制备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也将越来越高。因此,该类药物研究前景广阔,具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意义。


作者:张艺,张斌(广西柳州市卫生学校(545006))

上一篇:止痒药物的学术论文(共2篇)

下一篇:植物的药用价值研究(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