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物联网与智能家务

发布时间:2015-08-17 08:37

摘 要:自从温家宝总理在无锡考察提出“感知中国”中心之后,在中国掀起了一股物联网热潮,目前,物联网的关键技术在我国的电子票证、物流、车辆管理等方面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从职业女性的角度,讨论物联网在IPV6的支持下,实现智能家务的可能。

关键词:物联网;IPV6;智能家务

  曾几何时,“家庭办公”被很多白领人群所推崇,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应用,家庭办公已被部分企业和人群采纳,这提高了效益,降低了成本。但是,人的社会性、工作的特性、考核机制等约束了家庭办公的广泛采用,绝大多数人群必须到相应的工作岗位完成相应的工作职责。对于很多工作中的人群来说,特别是职业女性,除了八小时工作时间,很大一部分的职责还在于家务和教育子女方面。那么,相对于家庭办公,在办公室做家务我们暂且称之为智能家务是否成为一种可能呢。
物联网的兴起,为智能家务提供了条件。
  对于物联网的说法,有不同的解释。一般来说,物联网是指将各种信息传感设备, 如射频识别(RFID)装置、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种种装置与互联网结合起来而形成的一个巨大网络。其主要宗旨是让所有物品与网络连接在一起, 系统可以自动的、实时的对物体进行监控、识别、定位、追踪并触发相应事件[1]。“物联网”是继计算机、互联网与移动通信网之后的信息产业第三次浪潮。“物联网”概念的问世,打破了之前的传统思维。过去的思路一直是将物理基础设施和IT 基础设施分开: 一边是电饭煲、冰箱、洗衣机等,一边是电脑、打印机、宽带等,我们在IT技术不断发展的情况下 ,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但很少将它与家庭物理设施联系起来。物联网的兴起,使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当我们坐在办公室内,点击或移动鼠标,就可以打开电饭煲煮饭、控制洗衣机洗衣、指挥吸尘器在家中打扫卫生,如果安装射频识别装置,可以显示电冰箱中有哪些食物、提醒最佳菜谱组合、告知哪些食物即将过期。这样的前景,使得很多办公室女性即使加班到深夜,也无需担心回家后,面对的是冰冷的灶台,脏乱的衣物和地板,感觉家中就像一个钟点工光顾过一样,这对工作压力日益严重的今天,提高在业人群的生活质量、改善她们的心理健康等都有着重要意义。
  在早期的物联网概念中,主要由传感网和互联网结合,传感网由部署在观察区域内大量的微型传感器节点组成,主要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多跳的自组织网络系统,目的是协作感知、采集网络覆盖区域中感知对象的信息,并通过现有的互联网进行信息传送 [2],如图1所示:

图1
但是,这种模式的物联网,受到一定的限制,主要是传感节点处理能力低、内存小,能力有限;环境条件相对苛刻,节点故障或互联出问题的几率较大; 动态网络拓扑,传感节点会比较频繁地进入或脱离拓扑,使得网络拓扑发生变化。更重要的是,传感网络中的节点可能又要占用一定的IP地址。
   早在90年代末,研究人员就预测,现有互联网IPV4的地址到2010年将会枯竭,但是由于子网编址、无类编址以及NAT地址转换等技术的出现,一定程度上缓解了IP地址的紧缺,但是即使这样,IP地址到2012年也将全部告罄,传统意义的物联网必将受到IP地址的限制及现有互联网本身局限的限制,新型的物联网,应该会把传感器、甚至物理设备直接和IP地址绑定。譬如,冰箱内的传感器内置一个IP地址,电饭煲只要插上电源,它就被赋予一个IP地址 ……。
  IPv6是新一代的计算机网络,是IPv4 的升级版本,每个IP 地址由128 位的二进制数构成,到时全球每个人可分到将近100 万个IP地址[3],即使以后家里的所有家用电器都接入因特网,IP 地址都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IPv6除了可以解决IP 地址匮乏之外,还有许多优势,譬如IPV6地址自动配置,可实现即插即用功能,减少网络管理的困难和复杂性;提供了对移动性的更好支持;提供了对In t e r n et协议安全性的更好支持等。
  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 中国就及时开始了下一代互联网研究, 并且在2003年启动了下一代互联网示范工程的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建成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骨干网络, 实施了一系列的应用, 培育了具有一定规模的用户群和研究团队。在2009年的全球IPV6暨移动互联网峰会上,胡启恒院士说“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 中国政府进一步有了物联网和IPV6的支持,加大了对应用以及推进下一代互联网的力度, 已经把下一代互联网纳人了国家电子信息产业振兴规划, 并且正在进一步制定行动计划。”[4]
有了物联网和IPV6的支持,智能家务的蓝图可以用如图2显示:

图2
  虽然智能家务受到企业纪律、思想观念等的限制,但是还是会让很多职业女性看到了家庭工作两不误的有效方法。物联网的兴起,给农业、工业等各个领域带来了技术革新,直至形成“智慧地球”,在这“智慧地球”上,工作和家务不再是矛盾的,而是协调统一的。
参考文献:
[1]王保云.物联网技术研究综述[J].电子测量与仪器学报,2009,23(12):1-2
[2]解冲锋,孙颖,高歆雅 .物联网与电信网融合策略探讨[J]. 专题:M2M 与物联网,2009:10-11
[3]郑健江. 下一代互联网技术—IPv6[J]. 企业导报[M],2009:261

上一篇:网络病毒最新发展趋势及其防御技术研究

下一篇:初探虚拟机在图书馆服务器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