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两种穿刺针在临床应用中的

发布时间:2015-11-11 09:35

摘 要:目的:探讨临床麻醉中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两种穿刺术效果的比较。方法:选择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者40例,对其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就两种穿刺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翻身平卧的时间、置管中发生不良情况以及麻醉的效果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头痛、腰痛的发生率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自制腰-硬穿刺套针要优越与目前使用的腰-硬联合穿刺针,具有安全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关键词: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穿刺针;效果比较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CSEA)近年来在临床广泛应用,具有较小不良反应、高可靠性等优点。但目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与硬膜外穿刺针普遍存在问题,使麻醉成功率和安全性大大降低,对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效果造成了影响。选择40例行下腹部、下肢手术的患者,对其进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就两种穿刺针的效果进行比较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患者40例,男8例,女32例,年龄28.7~50.1岁,平均39.2岁,体重为46.1~60.5 kg,手术时间1.8~3.3 h,为Ⅰ~Ⅱ级ASA,排除骨质增生、腰椎畸形者,随机分为两组,各20例,两组在各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临床麻醉方法:入手术室后对患者行常规监测,250~300 ml的5%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开放静脉快速的输入,嘱患者左侧卧位,L2~3间隙为首选穿刺点,按椎管内麻醉方法进行操作和麻醉,10%葡萄糖注射液1 ml加0.5%布比卡因注射液2 ml以0.1 ml/s的速度注入,由同一名医师操作。观察组采用腰-硬穿刺自制的套针,对照组采用腰-硬联合穿刺针(B-D公司生产)。
1.3  综合麻醉效果评价:达到手术要求的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为优;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失效或较差配合硬膜外阻滞后对手术的要求可满足为良;针对手术的要求硬膜外阻滞和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均不能满足为差。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0.0统计学处理软件,计量单位应用t检验,计数单位应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翻身平卧的时间观察组短于对照组;在置管中有失败、回血及麻醉平面偏低等情况对照组发生高于观察组,麻醉的效果方面观察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头痛、腰痛的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2。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操作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翻身平卧时间(,min)置管回血置管失败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偏高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偏低观察组203±0.31①1(5)0(0)2(10)1(5)对照组205±0.822(10)1(5)4(20)3(15)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表2  观察组与对照组麻醉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例(%)]
组别例数优良差腰痛头痛观察组2019(95)①1(5)0(0)1(5)0(0)对照组2014(70)6(30)0(0)1(5)1(5)注:与对照组比较,①P<0.01
3 讨论
  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会出现针内针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在临床应用中注入蛛网膜下腔后有置不进管和置管回血等问题,导致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间出现的矛盾。较为年轻的麻醉技师,患者完成置好硬膜外导管的时间在限定的时间内做到翻身平卧没有标准,心里压力大。故置管会遇到更多的阻力,使出血发生率更高。往往使5~10 min的注药最佳时间和用体位调节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平面的时机,药物与脊神经超过上述时间期限时将充分结合,再进行体位调节效果不大。与此同时,就该针进针的方法潜在存在蛛网膜下腔有硬膜外导管经腰穿针孔进入的可能[1]。针旁针的出现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但这种方法腰穿成功率较低,操作方法较为复杂,对组织的切割伤相对来说有所增大[2]。
  自制-腰-硬穿刺套针所研究出的新型针,即对组织的切割伤不增大伤害,还可使硬膜外置管后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的效果达成。本次研究表明,置不进管和置管因血发生率低可有办法对此问题进行解决[3]。因遇上置不地管和置管有回血是在置管的过种中发现,需重新实施腰膜外穿刺,再腰穿等置好硬膜外导管后再进行,对患者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后翻身的时间不受限制。呈椭圆形针管横截面,比普通硬膜外针的直径要大0.5~0.7 mm,呈二级斜面针尖,对组织未发现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切割伤发生。
  综上所述,在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中自制腰-硬穿刺套针要优越与目前使用的腰-硬联合穿刺针,具有安全性和操作简单的特点,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4 参考文献
[1] 辛  忠,张健敏.轻比重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快速注药在急性阑尾炎患儿手术中的应用[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4,20(11):687.
[2] 李太富,连  铁,丁亚当,等.针并针穿刺法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J].临床麻醉学杂志,2002,18(7):375.
[3] 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第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31.

上一篇:多层螺旋CT诊断阑尾炎的临床应用

下一篇:上消化道出血192例临床观察与治疗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