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综合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9 09:38


第1篇:帕金森护理治疗方法探讨


脑深部电刺激(Deepbrainstimulation,DBS)是通过立体定向方法进行精确定位,在脑内特定的靶点植入刺激电极进行高频电刺激,从而改变相应核团兴奋性,以达到改善帕金森病(Parkinson’sdisease,PD)的各种症状和左旋多巴引起的运动障碍的一种神经外科新疗法。DBS能改善病人进行日常活动的能力而提高生活质量,其疗效确切、安全、可逆,可通过术后调整治疗参数达到最佳症状控制,最少副反应,目前在国际上已经基本取代了毁损术,成为治疗PD病人的首选手术方法。然而,由于手术病例选择标准不同,手术流程的差异,术后程控的不规范,引起明显不同的治疗效果,出现较高的手术并发症。我院2006年8月~2009年9月采用该方法手术治疗PD病人21例,近期帕金森护理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共21例,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42~73岁,平均60.6岁,病史最短4年最长15年平均10.3年。临床表现震颤15例,强直11例,运动迟缓11例,平衡障碍5例,起步困难11例,构音障碍3例,异动症7例,面具脸1例,剂末现象10例,开关现象7例,痛性痉挛2例。


1.选择标准(1)原发性帕金森病;(2)服用左旋多巴曾经有良好疗效;(3)药物疗效己逐渐下降或出现副作用;(4)疾病己开始影响正常工作和生活;(5)没有明显智力障碍、在植入过程和以后的随访中愿意并能够合作;(6)术中或术后测试刺激能有效控制症状。


1.3方法植入的6个主要步骤:(1)选择靶点[电极需要放置的位置:电极植入靶点均为丘脑底核(STN)],解剖定位(CT、MRI);(2)导入测试电极;(3)生理定位,术中测试;(4)用DBS电极更换测试电极;(5)固定DBS电极;(6)植入并连接脉冲发生器。


1.4疗效评价标准术后随访2~28个月,平均9个月。比较术后1个月、3个月、半年和1年在“关”状态下和“开”状态下UPDRSIII评分[改善率达到55%~87%(要求改善率大于30%)],各种临床症状改善情况以及药物用量情况。


1.5结果21例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持续时间约至术后1周(称微毁损效应)。19例术后2~3d可下地行走,2例术后早期出现幻觉,3d后自行缓解。开期异动症加重3例,通过调整药物剂量缓解。无颅内血肿、颅内及头皮感染、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没有与机械有关的并发症,仅有针道少量出血和囊袋积液各1例,出院时己痊愈。


2护理


2.1.1心理护理由于疾病严重限制病人的活动能力和影响病人的生活质量,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也给家庭和社会造成严重负担,病人心理压力较大;国内由于各中心治疗方案不太一致,治疗效果有较大的差别,术后并发症仍较高,患者担心术后肢体和语言功能的恢复不理想,加上治疗费用较高等顾虑,应告知患者治疗能解决的问题:(1)运动功能障碍:STNDBS术后不仅肢体症状有明显改善,对于头面部和躯干等轴性部位的症状,如躯干的强直、徐缓、步态异常和面部表情等都有改善,本组病例入院主诉经DBS术后均得到明显的改善,病人满意度100%;⑵减少药物用量:STNDBS术多巴胺(LD)类药物药量减少2/3~1/2;(3)降低期望值,讲明手术价格较高,期望值过高容易出现术后抱怨。


2.1.2术前用药一般停药12h,震颤明显术晨加一次药,少饮水,利于术前不影响MRI检查清晰度;僵直病人不需要加药量。不用常规使用术前针,避免影响观察和效果。


2.1.3病人处于清醒状态下手术可能会出现疼痛,轻度疼痛可耐受者不用处理,不能耐受者适当使用药物以达到配合手术的目的。


2.1.4DBS装置后需要经多次调节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2.2术后护理


2.2.1病情观察(1)监测意识、瞳孔、生命体征、肢体活动等,尤其早期注意观察有无迟发脑出血和切口渗血、有无脑脊液漏;观察局部伤口愈合情况;避免局部受压、避免撞击;(2)早期用药:病人清醒后能吞咽者尽早服用美多巴,减轻戒断效应。


2.2.2手术效果的观察与术前症状对比并记录:主要为僵直、震颤症状和协调运动的情况,家属共同进行每日评估。21例术后早期均有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改善,19例术后2~3d可下地行走,2例术后早期出现幻觉,3d后自行缓解。术后异动症加重3例,通过调整药物量缓解。无颅内血肿、颅内或头皮感染、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没有与机械有关的并发症,仅有针道少量出血和囊袋积液各1例,出院时己痊愈。


2.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针对与手术方式有关的并发症,包括颅内出血、出血后偏瘫、感染、电极位置不当、伤口不愈合等。护理方面应注意:术后注意观察病人意识、瞳孔、生命体征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区伤口有无血肿、渗血、渗液情况;病人手术后早期麻醉复苏者予约束手脚防止拔管。本组有2例病人胸部伤口出现淤血,无需特殊处理自行吸收缓解。无颅内血肿、颅内及头皮感染、电极位置不当、脑脊液漏等并发症发生;(2)针对电极放置后,进行刺激的有关并发症:感觉异常、异动征、精神症状、腹痛、头痛等。护理措施:注意观察和对比病人术前术后感觉情况,有无出现异动征、精神症状、腹痛、头痛等症状。本组21例患者中有2例术后早期出现幻觉,3d后自行缓解。开期异动症加重3例,通过调整药物量缓解;(3)DBS装置并发症:移位、电极断裂、皮肤腐蚀、排斥反应。据有关报道,电极移位、电极断裂发生率为3%~4%。护理措施:注意观察放置DBS的局部情况及病人反应,局部有红、肿、热、痛等适时及时报告医生处理;电极经过位置避免穿刺和撞击等,划出电极经过的路线便于观察。本组患者均没有与机械有关的并发症,仅有针道少量出血和囊袋积液各1例,出院时己痊愈。


2.2.4早期康复训练指导病人手术后早期下床活动;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心肺、关节和胃肠功能的恢复。


2.2.5饮食指导避免进食过多海鲜类食物,防増加碘的摄入。


2.2.6注意事项(1)术后数周内避免大幅度弯曲及扭转身体以避免电极脱落和移位;(2)逐步恢复正常生活,不要从事重力活动;(3)早期继续服用抗帕金森药物(因为装置DBS后2周~1个月才开机)(4)随身带“植入卡”,DBS装置有防护其他电子设备干扰的优点,所以可接近微波炉等常用电器,但避免开关正对电视和冰箱;避免到有探测器的场所及机场安全检查系统;(5)进行其他诊疗时告知医护人员体内有神经刺激器,禁MRI检查。


2.3出院指导(1)做好宣教,紧记几点注意事项的重要性;(2)早期继续服用抗帕金森药物,按术前用药量及次数,术后不规则服药影响生活质量141;(3)术后1个月开机;(4)定时随访。


作者:蔡友锦,严凌燕,国宁(中山大学附属一院神经外科ICU,广东广州510080)


第2篇: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的效果比较


帕金森病(PD)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进展性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此类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认知障碍和运动障碍。除经典的运动症状外,非运动症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有研究H发现,病程在5年以上的帕金森病患者容易合并抑郁症。抑郁是帕金森病最常见的情感障碍,其发生率多在40%~50%,但仅约10%的患者接受抗抑郁治疗。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正确及时的治疗和合理的护理能改善患者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本研究就分析不同程度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的发生率,并比较常规护理和综合护理对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的效果,为临床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运动障碍及帕金森病学组所制定的帕金森病诊断标准5病例纳入标准,统计我院2011年3月~2014年10月共200名符合纳入标准的帕金森患者,将200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患者。观察组:男性62例,女性38例,平均年龄:67.2±2.9岁,平均病程5.3±1.8年。对照组:男性59例,女性41例,平均年龄:66.9±3.2岁,平均病程5.2±2.0年。经统计学分析,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采用Webster症状评分表0判断患者帕金森的严重程度,总分<10分为轻度,>10分为中重度。米用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定帕金森病患者的抑郁评分,评分>8分则说明帕金森患者合并抑郁,且其评分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重。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包括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和用药护理等,而观察组在饮食护理、生活护理和用药护理等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方法,主要包括:①理解病人的生理和心理状态,详细评估病情,换位思考,认识到患者抑郁、焦虑、悲观、紧张等负面情绪,并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辅导,例如认真聆听患者的倾诉,并给予适当的建议,鼓励患者说出自己的担忧,通过友好的交谈、和蔼诚恳的态度、乐观开朗的心态等安慰和鼓励患者,并教育家属尽可能保持乐观、沉着、冷静的心态,配合医护人员对患者给予鼓励和帮助,使患者能感受到医护人员的关爱。②根据患者的抑郁程度对患者进行宣教,讲解帕金森病的主要发病情况,帕金森是中老年较为常见的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让患者了解自己的病情,告诉患者主要的治疗方案,嘱患者坚持正确的用药,配合医护人员的治疗。③根据帕金森运动减少的症状,主动帮助患者进行肢体锻炼,使四肢的关节进行尽可能大范围的运动,以防止肌肉的萎缩和关节的僵硬,若患者存在行走等运动障碍,应主动搀扶患者,主拐杖行走,若病人下蹲困难,应为其准备便盆,若患者穿衣、进食障碍,应主动帮助患者克服困难,同时参与患者的文娱活动,例如根据患者的爱好与患者一起下棋、打牌、唱歌等,并经常鼓励患者,使其保持乐观的心态。④由于帕金森患者常表现为少语,加强护理人员与患者的沟通,使患者的言语功能得到锻炼与恢复,可和患者交流一些轻松愉快的话题,并交换双方的观点,始终保持和蔼可亲的态度,耐心回答患者的问题,加强双方的信任。⑤应注意预防各种并发症,适时调节病房的温度和湿度,根据气候的变化指导患者衣服的增减,预防上呼吸道感染的发生,同时对于卧床的患者,应经常改变体位,并主动帮助病人进行肢体活动、按摩,主动教育患者家属正确的拍背方法,促进痰液的咳出。


1.3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轻中重度帕金森患者的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并比较治疗前后的评分变化,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越高,则抑郁程度越重。


1.4疗效评价


根据患者治疗前后HAMD(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进步率。


1.5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统计本研究的数据,按a=0.05的检验水准,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轻度帕金森和中重度帕金森合并抑郁的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和观察组的轻度帕金森和中重度帕金森合并抑郁的发生率,不论是对照组还是观察组,轻度帕金森和中重度帕金森合并抑郁的发生率都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


2.2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的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HAMD评分无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但治疗后观察组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两者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


2.3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两组的总有效率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


3讨论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黑质-纹状体多巴胺神经元进行性变性、多巴胺递质缺乏为主要病理生化基础的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目前普遍认为,帕金森病并非受单一因素影响,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参与的结果。遗传因素能够增加患病易感性,但亦需环境、年龄老化等共同作用,通过氧化应激、免疫异常以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等机制才会导致帕金森病的发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论证了线粒体功能损伤在帕金森病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而氧化应激则是各种内外因素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的枢纽9。


帕金森病目前的治疗方法主要为药物治疗,虽然针对帕金森病已开发了多种药物,但左旋多巴制剂仍是治疗帕金森病最常用的药物,随着疾病的进展和左旋多巴制剂服药时间的延长及剂量的增加,其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也随之升高。据调查&1,近年来在使用左旋多巴药物治疗的患者所发生的不良反应中,神经精神症状的发生率增长尤为突出,患者主要表现为错乱、激动、焦虑、欣快、失眠、恶梦、惊厥,其中最严重的并发症为患者出现严重抑郁,甚至有自杀倾向,这就使原本患有帕金森合并抑郁症状的患者的抑郁症状进一步加重。


国内外也有众多关于帕金森抑郁症状的研究,周望溪等aa的研究结果表明,丁苯酞软胶囊对帕金森伴抑郁患者具有满意的治疗效果。当患者同时合并抑郁症时,其生活质量将更为大大降低,同时运动并发症也随之增加。因此合理的护理对于预防这些并发症显得格护理方法外重要,而国内大部分医院对该类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方法。随着社会的进步,心理键康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护理越来越得到护理界的认可&2。因此,姜俊香等认为,心理护理和康复护理等综合护理方法对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极为重要。本研究对帕金森合并抑郁症采用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两种不同的护理方法,并比较其效果。


本研究结果表明,轻度帕金森合并抑郁症发生率明显低于中重度帕金森合并抑郁症发生率,两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治疗后HAMD评分的下降程度显着高于对照组,两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接受综合护理的观察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明显高于于接受常规护理的对照组,两者有显着的统计学差异(P<0.05)。本研究结果与刘文静等的结果相似,其主要原因是综合护理较常规护理有以下优点:①重视心理护理,关注患者的心理状态,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保持乐观的心态对抗疾病。②重视康复护理,帮助患者进行肢体锻炼,有针对性得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并鼓励病人保持个人的兴趣爱好。


总之,中重度帕金森较轻度帕金森更易合并抑郁症,而对帕金森合并抑郁症患者采取综合护理的方法能有效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作者:王倩,曹睿,蒋佳,潘雅娟,穆英

上一篇:偏头痛患者中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

下一篇:脑血栓综合护理干预论文(共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