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国学素养与领导干部的成长

发布时间:2015-07-09 11:17

国学素养与领导干部的成长

领导干部不仅应该拥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管理技能,更应该是心理健康、品德高尚、格调高雅的人,是具有和谐人格的人。领导干部的思想和精神状态,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着示范和引领风气的作用。国学是中华民族生活智慧的积论文联盟http://淀,其中蕴藏着丰厚的精神财富,提升领导干部的国学素养,既有利于干部自身的成长,更能发挥推动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建设的积极作用。
  一、提升国学素养,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
  按照费孝通先生的说法,文化自觉是对自己所在文化有自知之明,也就是说要对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培养起来的对自己所在文化的价值的充分肯定和坚定信念就是文化自信。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领导干部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中坚力量,他们是否具备担当意识,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的兴衰成败。所以说,一名合格的领导干部必然是具有相当文化自觉和自信的干部,而培养并提高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就必须注重对国学的学习,努力提升国学素养。
  所谓国学,按字面意思理解是一国之学。就我国而言,国学即是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学问。中国有五千年辉煌灿烂的文明史,是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中华文明历久弥新的动力表现在诸多方面,而积淀了中华先民生存智慧的文化传统,无疑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六中全会《决定》指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传承者和弘扬者,又是中国先进文化的积极倡导者和发展者。要弘扬这一使命意识和担当精神,需要我们的各级领导干部自觉地学习和研究传统文化,从国学中汲取营养,做中华文化复兴的推进者。
  近年来国学热的悄然兴起,固然与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升有关,同时也是人类文明发展一般规律的体现。国学大师陈寅恪先生在《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中讲,一个人的身份界定,不在种族血统而在于文化。经济社会的发展,在经过了早期的物质准备与必要积累之后,必然要归结到文化的凝聚与升华,这是被人类历史反复证明了的规律。在现代社会,文化的凝聚作用愈发凸显。
  国学丰富的内涵,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思想宝库,又是凝聚人心、和谐族群的有效利器,作为社会中坚的领导干部,怎能无视国学中的宝贵财富?因此,学习国学知识,提升国学素养,应该纳入各级领导干部的学习计划和日程。
  二、提升国学素养,有利于领导干部塑造健康人格、培养高雅情趣
  健康人格是整个社会的需要,是每一个生活在当代社会中的人的追求。健康的人格需要以积极的人生观与合理的生活理念为根基。在塑造健康人格方面,作为民族永恒财富的国学,拥有取之不尽的思想资源和实践体验。加强国学教育,提高人文素养,是当代社会生活背景下培养健康人格的重要途径。
  尽管当代社会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但全社会普遍认同的价值还是存在的,要做一个好人、一个人格健康的人即是一例。儒家倡导的刚健自强精神,非常有益于塑造积极坚韧的人格。“刚”的品德受到儒家思想的推崇,孔子曾讲“刚毅木讷近仁”,将道德情操与人格因素有机地统一起来,为此儒家高度肯定临大节而不夺的品质。在儒家视域中,刚毅和担当是不可分割的。这种担当道义、不屈不挠的精神,对于转型中的中国社会,尤其是面对多重压力的领导干部,显然是极为珍贵的思想营养。
  《周易·象传》中乾坤两卦的象辞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张岱年先生认为这两句话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人文精神,是国学中精华的代表。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华文化的发展进程中,一直激励着中华儿女敬业进取,不断向前;厚德载物的心态造就了中华民族宽厚包容的民族精

神,是炎黄子孙对世界文明的一大贡献。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是中华民族民族文化素质的力量源泉,也是生活在现时代的社会成员陶冶情操、完善人品的精神食粮。
  改革开放以来廉政建设的实践证明,情趣是否高雅,对于一个干部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有所寄托、有所嗜好,是人谋求身心和谐的现实路径。明代文学家袁宏道曾经说过:“人情必有所寄,然后能乐。故有以弈为寄,有以色为寄,有以技为寄,有以文为寄。”不同的寄托,反映出的是不同的情趣品位。同在明代的贺复征尖锐地指出:“人之灵心必有所寄,不寄之于诗书文章谈论,则必转而他寄焉。”如果不用高雅的情趣来寄托心智,则难免种种低俗的侵蚀——“夫他寄者,膻逐之场,而浊淖之府也,酒食醉饱之余,而博弈筹算之事也”。健康高雅的情趣,有助于人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而低俗的爱好往往使人精神委靡。
  宋代思想家张载认为读书能够变化气质。博大精深的国学,为当代人培养高雅的审美情趣和生活品质提供了丰厚的资源。国学中的古典诗词,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英雄气概,有“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辽阔苍凉,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超凡脱俗,有“出淤泥而不染”的正直清逸,更有“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的节操。这些名篇经典能够以强大的感染力净化人的心灵,提高人的精神境界,陶冶人的情操。同样,中国的书画艺术,也以其含蓄隽永的风格和淡雅清新的意蕴熏陶人的心灵;中国的戏曲,以中国人独特的审美方式和手法,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提升国学素养,可以有效地帮助领导干部培养高雅的情趣,提升人格魅力。
  三、提升国学素养,有利于提高领导干部的领导艺术
  领导艺术是一个实践课题,但从根本上讲是一个认识问题。只有在思想认识上对领导工作的本质和价值诉求有明晰的认识,才能在具体的从政实践中应对自如。宋代宰相赵普曾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感慨,就是说《论语》涵盖了治理国家的基本原则和方略。其实,不仅儒家,其他学派的思想中也不乏可资借鉴的政治智慧和管理谋略,国学中的有关领导艺术的论述可谓浩如烟海。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主论文联盟http://流的儒家思想,将“以德为先”视为做好领导工作的基础。《大学》讲:“德者,本也”;《论语》中有“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的说法,领导者以德施政,大家就会像众星拱卫北斗一样拥戴他。道家思想同样也关注道德在政治体系中的地位,老子把“德”高高地置于“仁、义、礼”之上,他在《道德经》里说:“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重点关注施政过程中的道德因素,是中国传统政治哲学的突出特点。只有把握了这一特点,才能对中国的政治文化传统有更为深入的理解。研读儒家经典,对领导干部思考领导者的角色定位大有裨益。
  此外,道家所倡导的道法自然、知足常乐、大道从简、不守金玉等理念极具现实意义,既有利于领导干部树立廉洁奉公的意识,又有助于他们在岗位上保持清醒理智的头脑,理顺工作中的各种关系。法家思想中的很多思想也对领导干部有启发借鉴的价值。比如,树立规范化、科学化的管理理念,细化标准,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等等,这些思想在法家思想中都有很详细的论证。

上一篇:激情引趣,弘扬国学

下一篇: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国学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