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当前位置:文学论文>宗教论文

试论宗教对语言的影响 ——以佛教与基督教为例

发布时间:2015-07-24 10:06

摘 要:文化与语言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两部分,而宗教又是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佛教对汉语的影响,以及基督教对英语的影响,来讨论宗教对于语言形成的重要性。

关键词:佛教;基督教;语言

  1佛教语言对汉语的影响
  佛教语言是历史宗教语言的一种,属于一种社会方言,虽然是在全民语言的基础上加工建立起来,但它与全民语言又有非常大的不同。随着佛教的日益壮大,逐渐上升为国教,其语言也由方言、俗语、土语等转变为典雅、古奥的梵语;佛典所用的书面语逐渐转向标准、精细、雅致的梵文。随着经济、文化交流的日益频繁,佛教逐渐传入其他国家,一方面,佛教语言与当地语言融合;另一方面,佛教语言也对当地语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尤其是在中国,语言深受佛教影响。
  1.1 佛教语言对汉语影响的表现
  1.1.1 语音上的体现
  佛教音韵学的知识和原理使中国僧人对佛教语音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宋郑樵《通志》卷7《音略序》:“释氏以参禅为大悟,通音为小悟。”佛家把“通音”视作“小悟”,表明其对音韵之学的高度重视。“小悟”极大地推动了中国音韵学的发展。
  汉语四声的形成也受到了佛教语言的影响。汉字读音由声、韵、调三部分组成,南北朝人无论作诗还是日常口语均好用双声、叠韵;佛教僧俗大造梵呗①,佛经转读盛行,僧俗就将梵语悉昙原理及转读方式运用于诗文创作,形成了平、上、去、入四声。
  在注音方面,佛教语言也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早期的注音方式“反切”就来源于佛教语言,郑樵《通志·艺文略》:“切韵之学起自西域。”
  另外,佛教语言加速了汉语词汇的双音节化进程,以《法华经·譬喻品》为例,7750字中,双音节词约有1500个,约占19%。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的过程中,将大量的佛教术语双音节化,如因缘、思量等。
  1.1.2 词汇上的表现
  佛教语言的词汇由民间语言发展而来,但又与民间语言有着显著的不同。佛教语言在词汇上以书面语为主,这赖于佛教由民间宗教到上层宗教的历史发展,其词汇多为典雅词语和专门术语。其中专门术语是佛教语言区别于一般语言的标志。中国僧俗在翻译佛典和宣讲佛教的过程中,吸收和创造了大量的新词,极大地丰富了汉语的基本词汇。主要有如下分类:
  (1)直接吸收梵文佛教词语,如,般若(praj?ā)、瑜伽(yoga)、菩萨(Bodhisattva)等音译词。宋代僧人法云《翻译名义集》收音译梵音佛教词语2000个左右;今人刘正埮、高名凯《汉语外来词词典》收梵语佛教词语1050条。
  (2)“梵+汉”的偏正式,如:音译词+汉词的:佛典、禅师等;新造译字+汉词的:魔(m?ra)鬼、昙(dharma)花等;意译词+汉译的:心(citta)田、金刚(vajra)不坏身等。
  (3)佛教成语的大量出现,如由故事概括而来的:天女散花、步步生莲等;概括教义的:六根清净、一尘不染等;包含喻意引申的:昙花一现、作茧自缚等;此外,还有一部分直接引用专用术语的:极乐世界、邪魔外道等。
  (4)佛教谚语的出现,如,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等。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佛教语言在词汇上对汉语的影响可谓举足轻重,如果没有佛教的输入,汉语词汇绝不可能如此丰富多彩。所以赵朴初先生说曾说:“语言是一种最普遍最直接的文化吧!我们日常流行的许多用于,如世界、如实、实际、平等、现行、刹那、清规戒律、相对、绝对都来自佛教语汇。如果真要彻底摒弃佛教文化的话,恐怕连话都说不周全。”
  2 基督教对英语的影响
  在西方, 宗教是社会生活和思想文化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渗透在社会生活、风俗习惯、文化艺术和语言等各方面, 形成西方社会的主要文化特征之一。英语作为基督教文化圈内的语言之一,深受其影响。
  2.1 基督教对英语词汇的影响
  2.1.1 一般常用词汇
  基督教思想是西方人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它的影子。如,breakfast(早餐)就来源于基督教“解除禁食”(breaking the fast)的习俗;holiday(假日)的本义是“holy-day(圣日)”的意思。
  2.1.2 源于基督教的习语
  《圣经》作为一门语言艺术,在英语的形成过程中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由《圣经》典故变成习语进入英语词汇的例子比比皆是。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与教义有关的。clean hand(双手干净)出自《旧约·约伯记》第17章第9节:“双手干净的人会越来越有力”。用以表示“两袖清风”,“廉洁”。sow the wind and reap the whirlwind(种的是风,收的是风暴)出自《旧约·何西阿书》第8章第7节:上帝不满以色列人的偶像崇拜,告诫他们:“他们种的是风,收的是风暴。”后来人们用这个习语表示“恶有恶报,干坏事必将遭到加倍惩罚”。
  (2) 源于基督教的仪式和历史。bear one's cross 意为“背着十字架”,引申出“献身”,“ 重负”和“忍受痛苦”等含义。go to the church(到教堂去) 意思是“去教堂做礼拜;结婚”,因为西方的婚礼多在教堂举行。
  2.1.3 基督教文化影响下的禁忌语
  每一种语言都有禁忌语,文化背景不同,禁忌语也就不同,它的存在促进了语言的发展,丰富了语言中的词汇。《圣经·新约》记载::出卖耶稣的犹大,是最后的晚餐中的第13个人。因此,在西方,人们非常忌讳13这个数字──所有的饭店,一律没有第13层和第13号房间;就是请客,也要避免出现13个人。同样,因为耶稣受难日是星期五(也有人认为,亚当、夏娃是在星期五偷吃了禁果而被逐出伊甸园) ,于是星期五也成了带有基督教文化色彩的不吉利的日子。因此,就有了“黑色星期五”这一说法。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 “英格兰有两本书,一本是《圣经》, 一本是莎士比亚;是英格兰造就了莎士比亚, 但造就英格兰的却是《圣经》。”《圣经》是西方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 是西方文化的主要思想基础。在西方社会里,《圣经》的教义渗透到社会各阶层, 其影响力遍及哲学、政治、经济、文学、艺术乃至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因此,《圣经》对英语的影响可谓至关重要。
  3 小结
  1871年英国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Edward Tylar)在《原始文化》一文中提出的“文化是一个复合的整体,其中包括知识、信仰、艺术、法律、道德、风俗以及个人作为社会成员而获得的任何其他的能力和习惯”。就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而言,二者相辅相成,密不可分。文化包含着语言,并影响着语言,而语言则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保存文化、交流文化和反映文化的不可缺少的工具。语言的发达和丰富,是整个文化发展的必要前提,而文化对语言的发展又起着重要的制约作用,宗教又是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语言创造了宗教,宗教发展了语言。”只有了解了宗教对语言的影响,才能更好的把握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更好地进行学习与研究。
参考文献:
[1]季羡林:《再论原始佛教的语言问题》,《季羡林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师范学院出版社,1991年.
[2]李明权:《从语言学看佛教对中国文化的影响》,净慧主编《佛教与中国文化》,中国佛教协会,1990年.
[3]马贞如:英语成语典故小词典[M].广州: 广东人民出版社,1997.
[4]朱永涛:英美文化基础教程[M].北京: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1991.
[5]顾嘉祖:语言与文化[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上一篇:农村青年业缘关系中问题和策略分析

下一篇:中国共青团九十年的历史经验的启示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