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简论钢琴教学的聆听训练方式

发布时间:2015-07-30 10:26

 读谱能力、触键和踏板技术是钢琴教学的基础内容,而这些能力的长进,需要学生的聆听水平也相应提高,因为聆听乐音是演奏者自我判断演奏好坏的唯一途径。但昭义发现“孩子一开始学习乐器后,往往容易偏重注意技术动作而不注意用耳朵去倾听自己的演奏的声音,更忽视把学习的曲子通过内心听觉的感受演奏出来”①。会认字、会写字或者会快速打字的人并不能保证会写出好文章,钢琴演奏的道理与之如出一辙。
  实践中聆听乐音方法的传授主要通过视唱练耳课程,没有针对钢琴教学的、明确的、系统的必修课程,同时也鲜有关于钢琴聆听训练的理论研究。完整的钢琴聆听训练,包括初级的客观音准(高低、长短、强弱)来训练神经敏感度,以及高级的主观倾听(音色、旋律)来培养审美敏感能力,以配合学生从弱到强的演奏能力程度进展。本文对钢琴聆听训练的理论和实践应用进行简要分析和论述。
  一、科学的观点
  声音感知的发生需三要素:振动源、传播中介和感知者。对于钢琴演奏来说触键和听音是学生感知钢琴声音的两个动作,因此钢琴学习是一种从手指到耳朵的统感训练。100年来,生理学家、音乐心理学家的研究提出“声音的物理特性(频率、振幅、信号形和时间)与音乐要素(音高、响度、音色和音长)之间的关系模型”②。这个模型和理论在教学中被充分应用,学生对音高、音长、音色、音调等客观因素的敏感度,成为挑选和评价音乐素质的标准。但是无论是先天具备,还是通过后天训练获得敏锐、准确的听音能力,只说明学生的客观聆听素质的高低,而这些客观的东西不能直达音乐的内在思想,聆听就成为音乐的外在形式与内在思想之间的桥梁。聆听训练是一个长期的学习过程,从客观的音准开始,发展到掌握钢琴音乐中节奏、乐句、风格和思想的主观聆听能力,最终理解音乐的内在内容,感受音乐中的情感,并通过大脑(或心)传达到手。
  二、钢琴聆听训练是长期、连续的系统过程
  应诗真谈到音的基本知识对学生的发展有很重大的关系,“音的基本知识,主要是音高和时值两个方面,音高的教学中要让学生体会旋律线条和音的倾向,时值教学要使理性认识和感性认识尽可能地统一起来,通过移调让学生感受不同调性的色彩。”③这里初学儿童的音高、时值训练,就是客观聆听训练的主要内容,主要针对儿童的原始音乐神经敏感度。其他关于旋律线条、调性的色彩则属于主观聆听的内容,训练儿童主观审美敏感度。
  钢琴聆听训练应该是一个贯穿整个学习生涯的连续阶段,包括音准、节奏、技巧、乐句、风格和审美的聆听等阶段,这是一个聆听能力从低级客观层次到高级主观层次的过程,也是学生从掌握机械弹奏技巧到领悟钢琴演奏艺术的质变过程。学会如何聆听自己的练习,是取得技术快速成长的钥匙,让学生自我意识哪些地方要改进,找出问题所在,而不是漫无目标地反复重弹同一段落,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听音练习是钢琴聆听训练体系中的基础内容,我国台湾学者张大胜在《钢琴弹奏艺术》中按形式分为节奏、旋律与和声三方面,并按难度进程划分出三个阶段。其中,“节奏包括强弱音、长短音、正规及不正规节奏等训练内容;旋律包括各种音阶的曲调练习、钢琴曲主题的曲调听音练习、各种谱表的曲调听音练习、无调音乐的曲调听音练习;和声包括二声部、三声部和声、分散和弦、和声外音等的听音训练。”④上述针对声音要素的听音训练是钢琴教育中最重要的基础内容,许多钢琴教育家都有其独特的训练方法。崇尚手指技巧机械训练理念的手指学派,编写了许多今天仍是主流的教材,他们把手指看成一个完善的机械装置,通过一遍又一遍的弹奏,把手指技巧训练出完美的水平。这些教材包括克莱门蒂、胡梅尔和车尔尼的练习曲,也包括哈农著名的《指法练习》,这种方法的最大缺点是容易使技术和听音的训练彻底分离。钢琴教学方法经历了机械、解剖生理、神经和心理等其他学科影响和发展后,当今的教学趋势应更注重从幼儿入门开始就加入主观审美的听音训练,并贯穿始终,最终使熟练的弹奏技巧潜意识化、本能化后,与艺术想象和创造融合。
  三、内心聆听是听音训练的最重要方法
  钢琴教育者经常提醒学生要学会听自己的手在键盘上弹的声音,要注意旋律和音调、和弦的变化、左右手之间力度的平衡,或者要有内心的歌唱。掌握这些能力需要唤醒钢琴学生内心对优美音色敏锐的感受力,需要在教学中考虑到耳朵与手指技术练习的结合,理解音色的优美和流畅是评判演奏优劣的首要标准。美国钢琴教育大师贝尔曼认为,演奏者需要倾其一生去学习如何聆听自己的演奏,他认为钢琴学生需要有“两种类型的音乐耳朵,一种是主观之耳,音乐家凭借它想象着所要弹奏的声音,越是具体逼真,弹奏效果就越好。另一种是客观之耳,指钢琴家对自己指尖触键所发出声音的调控能力。”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经常把主观感受的听力与学生客观音乐听力素质都称作听力,为了区别两者我们把它们区分为内在听力和自然听力。内心聆听练习就是训练内在听力的手段。
  关于内心聆听,俄罗斯钢琴教育家齐平教授认为,“钢琴演奏家有古典主义、浪漫主义和表现主义演奏家三种类型,划分的依据并非是手的条件,而是大脑、神经—生理结构方面的构造,即演奏家的心理状态。”⑥不依赖钢琴真实音响,通过大脑去弹奏,可以唤醒演奏者的感受力和想象力。“评判艺术表演质量的四个基本标准是技巧性、感受力、想象力和真确性。”⑦技巧性和真确性可以通过机械训练来达成,学生自然听力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学生学会把艺术材料塑造成艺术表现的进度快慢;感受力、想象力就需要在一定的技巧水平上追求高层次的创造力,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内在听力。内心聆听训练似乎是培养内在听力的唯一途径,但由于聆听完全是一个人的内在心理过程,这种训练手段没有一个被普遍认可的体系,因人而宜。学生、教师、社会等个体因素融合在一起,使钢琴教育过程充满变数、结果丰富多彩。一些著名钢琴教育家的教学理念和手段也许会给我们带来启发。
  四、钢琴教育名家的聆听训练方法
  (一)内心歌唱
  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常对学生们说:“如果你想要弹钢琴,你就 应该歌唱。”⑧肖邦的钢琴理论建立在歌唱的规律上,把美声唱法看作是钢琴如诗般的朗诵和优美声音的样板。今天许多有效的钢琴教学方法中都运用到内心歌唱理论,运用的手段也变化出演奏前、演奏同步、演奏后等不同种类。比如,对新乐曲应该慢速练习,速度以自己的耳朵可以辨别出乐曲的每一个细节、头脑可以控制手的每一个动作为准,学生可以在慢速演奏的同时在脑子里预感即将展开的音乐,来训练手和大脑之间的配合和快速反应;或者一句用手弹奏,下一句在脑子弹奏;或者无声弹奏,或者边看谱子边听别人演奏;有一定能力的学生应该先在练习初期就把谱子背会,然后训练整首曲子在头脑中默奏,学生就能熟悉乐曲中的旋律起伏、乐句结构和呼吸要求等所有细节。
  (二)吟唱
  聆听天才钢琴家古尔德的演奏录音,可以听出他习惯边弹边吟唱,特别是在演奏诸如巴赫D小调协奏曲柔板这样宁静优美的乐曲时,他的吟唱声明显成了录音中的杂音。但这正是演奏者全身心投入的表现,成为他个人表演的魅力特征。事实上在钢琴教育实践中,边奏边吟经常被用来训练听觉能力,因为听是被动行为,唱是主动行为,吟唱过程中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度要求高于听。一些有针对性的吟唱训练手段有助于提高内外听力水平,比如单声部视唱、弹一个声部唱另一个声部等训练手段。另外,柯达伊认为,“不先歌唱就开始学习乐器的儿童,一生中注定没有音乐。”⑨柯达伊提出音乐之根在于歌唱,其音乐教育体系强调包括钢琴在内的器乐教学要以歌唱为基础,视唱、多声部歌唱等方法是听觉训练的重要内容。
  (三)内心的音乐形象塑造
  齐平教授说过:“若想很好地演奏音乐作品,必须在这之前,要很好地想象一下,对所有细节,它将出现的音响,在眼前出现了某种理想典范的东西。”⑩演奏者在双手触键前要运用自己的内心听觉,有意识地对音乐形象进行塑造,使内心的感觉配合相应的技术动作,使形象变成真实的音响。他还认为,“通过内心听觉训练熟悉音乐作品,提高表演的艺术表现力,可以从小学二、三年级开始。”夤晥中教师可以用代表情感的语言、词汇或故事,创立与音乐内容相配场景等手段,引导学生树立内心音乐形象,并在练习时找到合适的音色与意境。
  结语
  每天坐在钢琴前长时间地机械练习,是钢琴学生日常生活内容。纯技术训练,特别是掌握高难度的手指技巧是成功地演奏乐曲的基本保证。不过在每天的练琴安排中分配一部分时间给聆听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主观音乐修养,还能帮助纯技术练习更有效率,更有针对性。从更高更远的视野来看,一个完善的训练体系只依靠钢琴教育是不够的,包括钢琴音乐在内的西方音乐具备深厚的美学理念,美学的实质是哲学,作为钢琴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才能体会和开展钢琴聆听训练。
  
  注释:
  ①⑨但昭义.少儿钢琴教学与辅导.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2,13.
  ②刘沛,任恺译.音乐心理学手册.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06:100.
  ③应诗真.钢琴教学法.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15.
  ④赖宜含.听音训练之于钢琴教学.台湾柯大宜音乐教育学会电子报第28期
  ⑤鲍利斯·贝尔曼.钢琴大师教学笔记.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2:3.
  ⑥⑩根纳季·齐平.演奏者与技术.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5:145,146,151.
  ⑦贝内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175.
  ⑧安东尼·格鲁津斯基.作为钢琴教育家的肖邦.人民音乐,2003 (1):29.
  
  作者单位:浙江艺术职业学院 本文选自《艺术教育》2014年第6期,版权归原作者和期刊所有。

上一篇: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及对策的发展

下一篇:试论视唱练耳在声乐教学中机制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