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论体育舞蹈

发布时间:2016-03-18 13:41

  20世纪80年代初,体育舞蹈被引入我国。1990年亚运会后,我国成立了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并组织了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借助媒体的宣传,体育舞蹈在我国逐渐发展起来。在东西方文化不断碰撞、选择、融合的过程中,体育舞蹈及西方文化也逐渐被中国人所认识和接受。

 

  近10年,体育舞蹈得到了较快的发展,2002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加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我国与世界体育舞蹈接轨,越来越多的中国选手参加国际赛事,并夺得了骄人的成绩。人们逐渐被这项极具美感和观赏性的运动所吸引,参与体育舞蹈的人越来越多,已达上千万,有了相当的群众基础。体育舞蹈也被正式批准为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比赛项目。

 

  但是,我国体育舞蹈的运动水平与世界先进水平仍然存在较大的差距。除了选手身体素质、技术水平方面的差距外,中外文化的差异对这一项目的发展也有深层次的影响。本文通过查阅有关体育舞蹈文化方面的资料,观看英国黑池舞蹈节、世界体育舞蹈锦标赛等体育舞蹈比赛视频,并咨询相关专家,从体育舞蹈的中外文化差异的角度分析和探讨文化对我国体育舞蹈发展的影响,为我国体育舞蹈的健康发展、普及与提高,提供参考依据。

 

  一、中外体育舞蹈的特性

 

  (一)西方国家体育舞蹈的文化特性

 

  体育舞蹈(即国际标准舞)是源于西方国家的舞蹈艺术。1924年英国皇家舞蹈协会将民间的交谊舞进行整理,并规范了它的舞步、舞姿和跳法,形成了摩登舞系列;20世纪50年代又整理形成了拉丁舞,至此,历经100多年的发展,体育舞蹈(即国际标准舞)形成了统一的舞蹈,它包括摩登舞(也称标准舞)和拉丁舞两个舞系,共10个舞种,英国的黑池也成为“国标舞”的圣地。

 

  这10个舞种风格迥异,每个舞种都有渊远的地域文化和历史文化。标准舞最初起源于民间舞蹈,后传入欧洲宫廷,是欧洲上层贵族的一种社交方式,具有欧洲文化特征;拉丁舞则是非洲文化、印地安人文化和欧洲南部文化的结合体。它们将各国的艺术和文化汇集在一起,使人们领略到不同民族传统文化和特色[1],完美诠释了西方文化和西方人的价值观,其音乐、服装、表演显露出西方文化多元化特征。

 

  另外,西方人特有的“个体本位、富于创造”的文化特征也深深影响着体育舞蹈的发展过程,形成现今体育舞蹈独特的国际性、多元性、唯美性、教育性、娱乐性、交融性、韵律性、情感性、造型性、表演性、展示性、流动性、人文性、动力性、大众性、健身性、竞技性等诸多特点,并形成特殊的社会、物质、精神魅力。无论是体育舞蹈赛场,还是在电视转播中的舞者们都是那么的亮丽和高雅,他们超常的身体能量、高超的舞蹈技术、高雅的艺术气质、优美的韵律感、丰富的感情流露、忘我的表演意识强烈吸引着人们的眼球。西方国家体育舞蹈文化的每个细胞都充满着西方人特有的风格。

 

  (二)中国体育舞蹈的文化特性

 

  体育舞蹈进入中国,可以说是被动的。在几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存大同、求小异”的基本观念。人们追求“和谐”和“礼让”,崇尚“中庸”和“周旋”的理念,中庸观念在中国文化史上产生了巨大的深远的影响,而且中国人历来都是以含蓄为美,这是中国人的美德,也是一种文明,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态和思维定势已经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每一个角落[2]。因此,面对舶来品——体育舞蹈,其展现个性的舞蹈表现方式、热情奔放的情感宣泄、性感火爆的舞姿展现,对我们中国传统的中庸、含蓄,形成了很大的冲击。这一文化差异,也是我国每个选手不得不面对的挑战。

 

  正是由于这方面的原因,我国的选手除了在技术和身体素质上缺少“力”与“美”的结合以外,也常常有对舞蹈风格的诠释不足,缺乏强烈情感的表达。甚至有的舞者简单地模仿外国选手的面部表情,曲解了情感由内到外自然流露的道理。

 

  二、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现状

 

  体育舞蹈在我国已经走过了20多年的历程,中国已成为亚洲地区该项目开展最好的几个国家之一。现今体育舞蹈已经有相当的群众基础,成为人们精神生活的一部分。体育舞蹈运动在中国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传入期:20世纪30年代末,体育舞蹈的前身一交谊舞传入我国,开始体育舞蹈的启蒙期。

 

  (二)基础建设期:20世纪80年代,外国选手纷纷来华讲学、表演、举办培训,体育舞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86年成立中国国际标准舞总会,组办每年1次的全国国际标准舞锦标赛赛事,运动技术水平逐渐提高,体育舞蹈迅速向全国推广。

 

  (三)普及发展时期=2000年之后,我国体育舞蹈与世界交流增多,2002年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加入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国际交流加强,中国体育舞蹈迅猛发展。

 

  目前,体育舞蹈有良好的群众基础,据不完全统计,大约有3000万体育舞蹈运动爱好者,年龄涵盖少儿、青少年、中年以至老年。从2007年起,国家教育部在全国中小学生中推行了《第一套全国中小学校园集体舞》;同年举行“奥运节拍恰恰恰,全国万人拉丁舞大赛”这些全民拉丁的大型活动,将全民体育舞蹈推至高峰。

 

  由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主办的全国体育舞蹈锦标赛,从诞生到蓬勃发展的今天已是第17届,它正在走向成熟,吸引了更多的体育舞蹈爱好者和社会各界的关注,同时,实践着中国体育舞蹈的商业化经营道路。锦标赛可以为优秀体育舞蹈青少年提供一个文武兼修的平台,同时,为中国体育舞蹈后备人才的科学、规范化培养和选拔体制的形成迈出了坚实的一步。尤其是中国体育舞蹈选手在世界体育舞蹈大赛中频频获奖,掀起中国体育舞蹈新的热潮,人们开始热衷于欣赏和讨论中国体育舞蹈和西方体育舞蹈的差距,不断认识并引进国外优秀选手授课和培训,了解他们的文化和舞蹈风格特点。总之,中国的体育舞蹈正处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有着美好的发展前景。

 

  三、体育舞蹈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

 

  不同的民族创造出不同的文化,由不同文化模式塑造出来的人在其思维方式、思想观念、情感情趣、信仰体系、价值取向等方面都存在着巨大差异。

 

  (一)宗教文化背景的不同

 

  体育舞蹈文化如同任何一种体育文化一样,绝不会脱离它所特有的民族文化特征和宗教信仰。体育舞蹈的各个舞种起源于世界不同的国家,有着源远流长的地域文化、历史文化和宗教信仰,它涉及欧洲、非洲、印地安人等多民族的文化和信仰。

 

  在历史上,西方文化信仰中,上帝是他们心中最高崇拜,祈祷是他们在感受上帝的召唤。西方现代派舞蹈代表人——泰德•肖恩认为:“舞蹈是上帝和他的信徒行为最完美的象征”[5]。舞蹈中更关注“我与上帝之交谈的个体关系”因而其舞蹈最主要形式是独舞或双人舞,体育舞蹈也是主要表现男女之间情感的交流,多为舞者内心世界的衬托和外化表现。比如:摩登舞中舞者穿着公主式的长裙和王子似的燕尾服,像是在为人们展示一种典雅、唯美的神话故事。西方传统文化精神是“超越的浪漫精神”其基本特点是带有虚幻的意象,通过超越性的宗教意识来实现文化和艺术的结合,使他们的艺术达到至纯唯美的境界。

 

  古老而神秘的东方一直是多神崇拜。在《炎帝文化与现代文明》一文中谈到了中国“人与人的相互依存和协调精神,个人依附群体,很少有孤独感”这种祖先灌注于中国文化血脉中的群体精神,构成了中国舞蹈以“群舞”为主的表现形式。如我们今天常见的成形作品《丰收舞》、《挤奶舞》、《采蘑菇》等,舞蹈中的身体语言,是八卦阴阳的整合,其文化内涵归其要旨画的是“圆”走的是“循环”。

 

  体育舞蹈自传入我国,作为集体表演的舞种“艺术表演舞”成绩突出,体现我们整体配合的优势,但是我们在独舞或双人舞项目上却有不小的劣势,我国的体育舞蹈运动员用舞蹈动作来表达意境,在展现艺术个性方面稍有欠缺,我们应注重运动员艺术修养,鼓励创造能力的发挥,促进我国体育舞蹈技术水平的提高。

 

论体育舞蹈


  (二)音乐文化差异

 

  音乐是文化的外延,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音乐是体育舞蹈的灵魂,它的每一支舞蹈都是对不同音乐的演绎,都有着非常深厚宽广的文化背景。不同的舞种有不同的节奏和节拍,人体不同的部位也有不同的节奏和和节拍,美妙动听的音乐与人体优美的身体动作和谐统一起来,使体育舞蹈的舞蹈风格得以展现。

 

  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他们不只是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如中国的《高山流水》旋律古朴典雅,节奏平稳舒展,体现出阴柔美,追求“天人合一”和“和谐”的境界。而西方《命运交响乐》节奏明快、音域宽广,气魄宏大,体现出阳刚美,追求“力”与“气势”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体现出来的是一种“幽美”而西方音乐更讲究节奏,着重力度和美学,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其实两者并不是矛盾的,著名摩登舞大师路卡在他技术高峰期,能够将内在的气息与身体肌肉配合达到完美极致的境界,诠释了内外和谐,气息与力量的完美融合[7]。许多国外专家授课时也在不断强调“以气息带动”“由内向外发”更体现了内在气息与外在力量的辩证关系。因此,我们的舞者如果把东方音乐文化中的气息与和谐,同西方音乐文化中的力量与节奏恰当地结合起来,使二者都得到更好地诠释,将会提高我们舞蹈的演绎能力。中国也尝试将我国的优秀音乐改编适用于体育舞蹈,例如,由我国著名音乐《梁山伯和祝英台》、《十面埋伏》改编的舞曲创编出具有中国特色的体育舞蹈,引起世界体育舞蹈家们的关注。

 

  (三)服饰文化的差异

 

  体育舞蹈服装、服饰的美是这项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竞赛中还是训练时,运动员对自己的服装和化妆都是十分在意的,它是舞者个性和审美情趣的体现。东西方的服饰文化有很大的差异,我们可以从中国古代人物的服饰中看到,大多是身着宽松飘逸的服装,藏而不露,表达稳重、含蓄的美。西方自古希腊以来,服饰多以显示人体美为目的,突出人体曲线,展现男子健美的身躯和女子优美的形体。林语堂曾经指出:“大约中西服装哲学上不同之点,在于西装意在表现人身形体,而中装意在遮盖它。”而西方学者莱辛说:“我承认衣服也有一种美,但是比起人体美来,衣服美算得上什么呢?”这就是西方服饰人体直观美和中国服饰人体装饰美的最大区别。

 

  体育舞蹈中无论是摩登还是拉丁,服装完全展现并突出舞者的身体线条,尤其是拉丁舞中要求女士后背和膝盖以下裸露,充分展示舞者人体肌肉线条,体现出舞蹈的风格特点,更烘托出拉丁舞的特殊民族情调。

 

  2004年8月的雅典奥运会闭幕式上,中国的8分钟演出期间,14名秀丽的中国女孩穿着艳丽的超短旗袍,拿着琵琶、二胡等中国民乐演奏开场,这一幕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成为中国服装与现代文明结合的典范。

 

  (四)审美文化不同

 

  一种文化现象的发生和发展,是人类长期审美实践的产物。人的审美知觉在漫长的审美实践中逐步形成和提高,并通过种族的遗传而获得。不同的文化背景和不同的民族思维模式造就不同民族的审美文化。相比之下,在审美的过程中,西方更注重的是立体思维,追求思维的逻辑严谨性,重视概念的确定性,充满开拓的力度[8]。因此,体育舞蹈的动作是放射性的,强调突出较长的身体线条,男士突出人体肌肉线条,女士则突出人体曲线美,展现优雅而又性感的气质,舞蹈技能上注重“力”和“速度”,舞蹈表现力超强。

 

  而我们中国思维大多是内敛的,向心的,中国传统艺术是有内涵的,对力和速度的表现力较弱。用服装和装饰来体现人体内在的气质。

 

  体育舞蹈是以肢体语言来传递内心感受,审美文化的不同极大地影响着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方向和风格,除了学习西方优秀选手的技术,学习他们对“力”与“美”的展现能力以外,我们可否把中国审美文化中更加丰富的内心世界,也通过舞者的肢体语言表现出来,是值得深思的。

 

  (五)礼仪文化不同

 

  中西礼仪存在差异,从根本上是文化方面的差异,反映了不同的思维方式、价值取向和信仰。

 

  礼仪,是社会交往的重要工具。由于各国的历史与文化底蕴不同,人们在交往中的习惯也不同。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文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古籍中有许多是论述礼教的论著,如《周礼》、《仪礼》、《礼记》合称为“三礼”。中国的古代礼仪讲究尊老敬贤、礼貌待人、容仪有整等等,强调集体主义精神,同时也有很强的等级观念,讲究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并有很强的男尊女卑的观念[9]。在文化的传承过程中,优秀的文化传统被保留,但是中国文化中的等级制度和男尊女卑的观念也对现代社会有一定的影响。

 

  在西方社会的礼仪文化中,不同于东方的等级观念,西方更加强调人人平等、男女平等;不同于东方的集体主义精神,西方强调个人主义和个性的展现。从标准舞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它最初流行在欧美宫廷的贵族之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宫廷礼仪,极具绅士风度和淑女风采。

 

  在体育舞蹈中,舞伴之间请舞与谢舞、男士对女士的关注、舞者与观众的互动,以及舞者对自己行为、衣着方面的自律等,充分体现了其礼仪文化的特征。在西方,人们从小接受人人平等、互尊互爱等礼仪方面教育与熏陶,使得礼仪能够自然地表现在人的行为之中,也能在体育舞蹈中得到很好的展现。

 

  因此,我国体育舞蹈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取决于我们的精神文明程度。我们应当发挥我们民族礼仪文化中优秀的元素,彻底摒弃不利于社会发展和人们个性发展的等级观念和男尊女卑的观念,提高我们社会的文明程度。在我国的体育舞蹈赛事中,甚至还出现比赛竞争对手之间的争斗、运动员休息室环境的维护太差等方面的问题,这反映了中国选手对体育舞蹈的理解的偏差。

 

  体育舞蹈展现的是文化底蕴,如果想达到职业舞蹈水平,就需要有很好的文化修养,音乐感知和深刻的生活感悟。因此,中国体育舞蹈不只是学习西方体育舞蹈技术,而且要追求体育舞蹈对自身文化修养的培养,挖掘它的艺术精神层面,加强艺术修养的培养,才能把握体育舞蹈的灵魂,获得优异的成绩。

 

  四、促进中西文化交融,探索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之路

 

  全球化时代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的交流机会,也为自身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近年来,黑池舞蹈比赛的夺冠、国家队的成立、参加国际赛事的增多、结合“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题举行的万人桑巴大赛等等,从中都可以看到中国体育舞蹈正在以飞快的速度追赶着世界体育舞蹈的步伐,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探索学习先进的体育舞蹈文化,促进中国体育舞蹈的发展。

 

  (一)重视中国体育舞蹈的制度文化

 

  在西方发展100多年的体育舞蹈运动,其人才培养体制和竞赛体制已发展得相当完备,值得中国体育舞蹈来借鉴。欧美国家的许多学生从(6~7岁)就开始接受芭蕾舞形体训练,并可以参加由体育舞蹈明星们举办的体育舞蹈培训班,受到较规范的启蒙训练。体育舞蹈赛事在英国黑池舞蹈节已举办了82届,世界锦标赛举办了55届,具有非常完善的竞赛体制。

 

  中国体育舞蹈联合会近年来大力推行体育舞蹈技术等级培训制度,出台了相关的体育舞蹈运动管理的法规性文件,组建了体育舞蹈国家队,还积极改革赛制,打造了上海国际体育舞蹈公开赛、全国城市锦标赛、全国青少年锦标赛以及全国大奖赛等精品赛事。

 

  但是,由于各地体育舞蹈发展状况不平衡,应进一步加强少儿选手的规范教学,顾及青少年体育舞蹈运动员的艺术修养和个性发展,有意识使他们了解体育舞蹈文化,关注运动员的情感表现,提高技术队伍业务水平和综合素质,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制度。我们建立从少儿到青少年不同阶段的人才梯队,并要注意每个环节的衔接,使体育舞蹈成为中小学非常有价值的素质教育手段。

 

  (二)关注中国体育舞蹈的精神文化

 

  提高体育舞蹈水平应从舞者对体育舞蹈的音乐、思想、观念、品格、精神、心理等方面全面提升和发展。体育舞蹈竞赛中不仅要有超常的专项素质、良好的竞技状态、稳定的心理素质、扎实的舞蹈技术,而且要有深厚的文化素养、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脱俗的精神境界。我们只有深刻研究并挖掘出它的文化内涵,才能把握其精髓,表现每一种舞蹈的风格,充分展示体育舞蹈特殊的魅力。如果运动队训练时往往只注重技术动作的练习,模仿高水平选手的新动作,新组合,忽视文化底蕴方面的培养,运动员无法细致地展现音乐和舞蹈的内涵,准确地表达艺术个性,难以达到舞蹈中灵与肉的合一。因此,教练员、评判员、运动员文化素养水平必然制约着体育舞蹈水平的提高,其中对体育舞蹈的传播者——教练员的文化素养提出更高要求。定期对教练员进行业务培训(包括舞蹈历史、世界文化、音乐、服装、化妆、舞蹈创编、外语、体育理论、训练学、解剖学等等)以及加强与国际的交流是提高教练员水平的有效途径。教练员应及时了解体育舞蹈技术发展的信息,掌握科学的训练方法,提高体育舞蹈专业技术能力、音乐素养和舞蹈编导能力,从而使体育舞蹈训练水平快速提高。

 

  (三)加强体育舞蹈文化研究,促进国内外文化交流

 

  体育舞蹈的10个舞种分别来自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有着深远的文化渊源,如何更了解它们的文化底蕴,更好地与中国文化相契合,仅靠中国的体育舞蹈选手去研究是远远不够的。近年来,全国各地高校纷纷开设体育舞蹈课程,有很好的文化资源和人才资源,作为科研支持,除了运动生物力学、运动生理学等自然学科的支持以外,对于体育舞蹈的文化研究也亟待加强。这样,我们的选手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舞蹈的文化背景、修养要求,以及美学意义,从而更准确地演绎各种动作技术。

 

  自1987年以来,中国体育舞蹈协会举办了多次教练员培训班,聘请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专职国际教练员,或先进国家体育舞蹈运动的专家、学者讲课,这开拓了体育舞蹈界国内外交流的先河。但是,这些交流和授课的内容大多是以技术动作的交流为主,缺少文化层次的交流活动。因此,在体育舞蹈界,国内外的学术及文化交流活动亟待加强。

 

  此外,目前国内外体育舞蹈赛事很多,应多鼓励青少年选手走出去,深入了解世界的体育舞蹈,也让世界了解中国体育舞蹈。

 

  (四)发挥媒介宣传功能,加强体育舞蹈文化宣传

 

  社会传媒的高度发展使人们在很短的时间得到及时的信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为体育舞蹈文化的传播提供良好的途径。体育舞蹈是一项极具观赏性、艺术性的运动,可以充分利用电视、网络、杂志、书籍等传播媒介来宣传体育舞蹈文化,普及体育舞蹈知识™。例如,上海电视台举办的“舞林大会”的节目,与英国的“星随舞动”有着异曲同工的功效,通过明星与体育舞蹈专业选手搭档进行PK,吸引了全国人们观赏并参与选票。湖南电视台的“天天向上”栏目专门设置体育舞蹈专辑,由专家和选手介绍体育舞蹈的各项舞种。如果能够与各界传媒通力合作,加大对体育舞蹈文化的宣传力度,将体育舞蹈的文化知识和体育舞蹈的娱乐性更好地展示给人们,吸引人们关注它、喜爱它,发挥它老少皆宜、既可竞赛又适合表演的特点,提高普及率,势必会将中国体育舞蹈带向一个新的高度。

 

  (五)重视体育舞蹈文化产品的开发,促进市场形成

 

  国际体育舞蹈联合会(IDSF)自成立以来,一直为将体育舞蹈发展成为奥运项目而努力,也希望体育舞蹈可以通过社会化走向商业化。中国体育舞蹈经过20多年的发展历程,已经被社会理解并认可,体育舞蹈的教育、培训、表演、竞赛和体育舞蹈用品已经融入经济并形成一定规模的市场。

 

  在中国,体育舞蹈有着广阔的商业市场和巨大的发展潜力。首先,体育舞蹈拥有广泛的消费者,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喜爱体育舞蹈的老百姓越来越多,能够支付高额的消费资金;其次,和体育舞蹈有关的商品呈多样化、现代化、高档化发展,如服装、鞋子、音像制品等等,引发大众消费热潮,也增加了体育舞蹈的社会化进程;第三,体育舞蹈主打产品——体育舞蹈赛事,其规格越办越大,如国际赛、洲际赛、国家赛等等;第四,体育舞蹈的培训业和教育业蓬勃发展,众多的青少年体育舞蹈培训学校成立,体育舞蹈逐渐职业化。

 

  体育舞蹈文化产品的开发,有利于体育舞蹈市场的进一步形成和其商业化运作的成熟,对体育舞蹈本身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六)发挥中国传统文化优势,开拓新的体育舞蹈发展方向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自强不息”精神在中国体育舞蹈历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短短几年时间里,中国的体育舞蹈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我们的选手已经连续两年获得黑池舞蹈节职业新星组的冠军,引起世界体育舞蹈界的注目。此外,中国的艺术表演舞在世界上也稍有成就,《十面埋伏》等优秀作品将具有中国特色的元素揉进体育舞蹈中,汲取和运用了华夏文化的成分,为世界展示中国的社会文化与体育舞蹈结合,使世界人们通过体育舞蹈了解中国传统文化。

 

  我国体育舞蹈的价值和魅力的体现,关键在于全面认识中西方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充分吸收西方文化的精髓,挖掘我们民族的、专项的、个体的、个性化的创造精神和独具的感染力,比如,对特有的音乐文化、服饰文化和审美文化等的充分展示并和国际体育舞蹈有机结合,才能获得良好的发展。

 

  体育舞蹈项目已经风靡世界,中国人在体育舞蹈的大舞台上开始上演绚丽的篇章,西方体育舞蹈文化正逐渐被中国传统文化接受,一贯“内敛”“中庸”的中国人也迷恋上了激情四射的体育舞蹈,发展速度令人惊叹,中国的体育舞蹈运动员已站在了黑池舞蹈节冠军领奖台上,中国的体育舞蹈事业在良好的基础上已显示出蒸蒸日上的势头。体育舞蹈文化对体育舞蹈有着深远的影响作用,对体育舞蹈文化的研究有助于发现我们的问题,我们要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去接收、选择、发展它,寻求发展我国体育舞蹈事业的途径。

上一篇:论声乐表演与舞蹈表演的共性

下一篇:论音乐剧表演中的角色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