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民间艺术的现状与可持续发展研究

发布时间:2023-12-06 11:04

  [摘要]中国民间艺术不仅历史悠久,而且种类繁多、丰富多彩,中华文化无法缺少民间艺术这个重要部分。于都唢呐是古代中原地区早期的唢呐艺术,它跟随着大量客家先民的南迁进而一起传播到赣南地区,然后与赣南当地的民俗文化采茶戏等融合发展,因此形成于都唢呐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本文希望根据课题研究成果对于都唢呐的艺术传承历史和演变过程进行研究,去发现以于都唢呐为代表的民间艺术的现状以及其传承和演变的规律,以期待有助于解决民间艺术在社会转型阶段所面临的问题和困境,为中国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依据,进而保护并弘扬中国民间艺术文化。


  [关键词]于都唢呐;民间艺术;历史传承;可持续发展


  从广义上来说,民间艺术是广大劳动者为满足自身的审美需求而创造的艺术。包括民间戏曲、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和民间美术。从狭义上来说,民间艺术单单指民间造型艺术,这包括了民间美术表现形式和工艺美术表现形式的多种表现形式,民间艺术也是人民文化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而民间音乐的发展与兴盛不仅充分体现了民间艺术的迷人魅力,更为民间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打开一扇新的大门。而于都唢呐作为传统民间音乐中的一朵奇葩,对其进行分析研究,我们希望能对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有所启发。


  一、于都嗩呐的历史发展


  大约公元317年至879年间,客家先民迁入赣南后,于都唢呐艺术开始萌芽。为大部分人所知的是北方的民间鼓吹乐,以河南、河北、山西等地的民间唢呐最为出名。而这恰好是古代的中原地区。可以认为赣南客家唢呐艺术的源头是古代中原地区唢呐艺术。


  于都唢呐最繁荣的时候,是在1981年至1991年。那个时候,每个乡镇最少一个多至几个自发组织的唢呐班子,以至于出现很多唢呐名手。在1992年,江西省文化厅将“唢呐艺术之乡”这个称号授予了于都县。


  但是好景不常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于都唢呐开始走下坡路,一是农村红、白喜事和祭祀活动慢慢减少;二是现代娱乐方式逐渐丰富,对以唢呐为娱乐的娱乐方式产生了巨大影响;三是大家的生活方式和审美慢慢发生了变化。许多人放弃了吹唢呐,选择外出打工或仅仅在家务农。唢呐班子里,已经很难看到到年轻人,基本上都是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没有动力,也不愿意学。所以于都唢呐也就渐渐淡出了现代人的视野。


  于都县大力推进于都唢呐艺术转向文化产业,积极扶持民间艺人开拓文化市场,力图让于都唢呐重新活跃在农村传统文化和特色文化活动。经过于都人民的不懈努力——于都县新添了吹唢呐的年轻好手,他们在学习演奏中积累经验,并且融合其他音乐的优点,接连不断创作出适应当今时代的唢呐新曲牌,既拥有浓厚的新时代气息,又体现出醇香的民间韵味。于都唢呐队规模逐渐扩大,发展到五十多队;不少唢呐队并不满足于以往的单纯的“吹打”形式,还增加了表演节目,多家队伍办起了艺术团,也会进行唱歌、舞蹈、小品等表演。


  二、于都唢呐的艺术特点


  当然于都唢呐作为一种民间艺术形式,它有着其他音乐艺术无法比拟的艺术特点。主要有:


  (一)注重齐奏


  演奏乐器以扁鼓和唢呐为主,配以小钹、马锣;吹奏时有齐奏、对吹、吹打等方式,所以俗称“吹打”。同时演奏时也有表现鼓技的精彩部分,在县城西南一带还会把唢呐手称为鼓手,实为“吹鼓手音乐”。


  (二)演奏方便


  于都唢呐演奏时分路吹、坐吹两种形式。唢呐演奏时间能长能短,演奏时艺人可坐可行,举动轻便灵活,丝毫不受时间、场地等条件限制。这就更方便大家欣赏到于都唢呐的演出。


  (三)曲调多种


  据调查,于都唢呐的曲调就有二百八十多个,主要分为喜调和悲调两大类型,喜调风格轻快、欢乐;悲调风格深沉、低鸣。于都唢呐演奏时讲究“鼓板分明,粗细结合,高昂悠扬,音响协调”。


  (四)技巧成熟


  “时而激昂嘹亮,响遏行云,时而饱满圆润,和谐晚耳;时而委婉幽怨,如泣如诉,每每驻足聆听,欣悦之情顿上心头,且久久不息。”这种强烈的隋感来源于于都唢呐对乐曲的高超多样的处理技巧,主要采取变换、减字、加花等调式技巧,以达到齐奏层次的变化。


  三、于都唢呐的生存与发展


  当今社会正在急速转型,民间文化也因此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中。民间文化在工业文明的强力冲击下,于都唢呐如何走出困境、提升价值、发展传承,这是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但于都人民积极行动起来采取了以下措施:组织专业人员,对于都唢呐进行更深层次的了解研究,深入了解于都唢呐的历史文化渊源、历史发展及传承现状等等;由专业人员将收集到的于都唢呐曲牌、演奏者等重要文化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专门建立档案档,便于保存;多多开办唢呐培训班,旨在将唢呐艺人集中培训和培养,不断突出新人在发展唢呐中的重要作用,壮大唢呐队伍,让于都唢呐后继有人;重点打造于都客家唢呐文化品牌,进而利用文化品牌,大力发展于都唢呐文化产业。


  但我们更艰巨的任务是如何让这些民间艺术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生存下去,也就是民间艺术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任务的核心在于怎样让民间艺术改革创新,让它们符合现代人的审美需求,怎样让它们适应新型社会的发展需要。


  “任何一种事物如果没有与时俱进的创新品质最终必将走向灭亡”,我们可以这样认为。我们认为创新与发展是对民间艺术最大的保护,这样才能让民间艺术不断适应发展中的现代社会需求。只有这样,我们的民间艺术才能历久弥新。


  作者:文愫

上一篇:苗族刺绣及其教育价值挖掘探究

下一篇:公共艺术视阈下景观雕塑的身份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