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俄罗斯绘画艺术论文范例欣赏(共3篇)

发布时间:2023-12-12 06:48

 

 第1篇:解析俄罗斯绘画艺术


  在19世纪80年代初最出色的一幅批判现实主义油画杰作,就是列宾的《伏尔加河上的纤夫》。这幅画完成在他取得公费赴奥地利、法国和意大利考察之前,也是他的民主主义革命思想的最初艺术体现。


  1869年,还在学生时代的列宾去涅瓦河野游,看到了一幕使他吃惊的景象:远处一些黑黑的、闪着油光的东西在向前爬动,走近之后才发现,原来是一群套着绳索在拉平底货船的纤夫。那些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形象使他感到震惊。涅瓦河上纤夫的沉重劳动也引起了列宾的同情,从那时候开始他就想描绘一幅表现纤夫苦役般的劳动景象的作品,以提示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和对社会的不平。1870年夏季,列宾与同班同学华西里耶夫再次去伏尔加河旅行写生,典型的俄罗斯风光和纤夫的生活给他留下了难忘的印象。为了创作这幅画,列宾花了3年时间,作了两次伏尔加河之行,和纤夫们交朋友,对纤夫生活作了长时间的观察,进行了大量的观察和写生,最后终于完成这幅享誉世界的佳作,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是列宾的代表作也是他的成名作。在这幅画的构图上,列宾利用了沙滩的地形和河湾的转折,使十一个纤夫犹如一组雕像,被塑造在一座黄色的、高起的底座上,使这幅画具有宏伟深远的张力,画中的背景运用的颜色昏暗迷蒙,空间空旷奇特,给人以惆怅、孤独、无助之感,切实深入到纤夫的心灵深处,亦是画家心境的真实写照,这对画旨的体现,情感的的烘托起了极大的作用。在画面上画家又对伏尔加河的景色进行了巧妙的布局,以狭长的横幅展现这群纤夫的行列。伏尔加河畔阳光酷烈,沙滩荒芜、近景只有埋在沙里的几只破筐作点缀。景色十分凄寂。一队穿着破烂的纤夫在拉着货船,步履是那样地沉重,似乎可以听到压抑低沉的“伏尔加船夫曲”的回声。因此本画的构图、线条、笔力等绘画技巧都是相当成功的。


  被烈日炙烤的焦黄的河岸上,一队蓬头垢面、衣衫褴褛的纤夫拖着沉重的脚步拉着货船,在酷日下精疲力竭的向前挣扎。他们中有老有少,个个都衣着破烂、面容憔悴。领头的是一位胡须斑白的老者,眼睛深陷,坚毅的面孔透出饱经风霜的智慧,但愁苦的表情仍然显示了他对于艰苦生活的无奈。


  走在最后的纤夫低着头垂着手,麻木地随着队伍向前挪动,似乎已经习惯了这样日日苦役般的生活。队伍中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形象,是处在队伍中部的一位少年,可以看出他才开始这样的工作不久,皱着眉头还不太习惯,他直起腰想用手松一松肩头紧勒的纤绳,毕竟年轻,还不甘心忍受这样的苦楚。其余的纤夫都弯着腰低着头,似乎已没有多余的力气再来表现点什么,在他们身上剩下的,惟有贫苦、艰难与无奈。在这幅反映纤夫苦难生活的画里,与其说是人与自然在搏斗,不如说是人在与残酷无情的黑暗命运和社会搏斗。


  画中的纤夫共有11个人,约略分成三组。每一个形象都被列宾仔细推敲过。他们的年龄、经历、性格、体力以及他们的精神气质各不相同。画家把这些性格作了高度的典型化,又都统一在主题之中。我们分别来详细介绍这里的每一个人物的情况:


  最前一组共四人,领头的名叫冈宁。列宾在他的头上添画上一块包头的破布,似乎要把他塑成古希腊哲学家的样子。这是一个俄罗斯农民长者或智者的典型,他忍受着肉体与精神的痛苦,是这些纤夫形象中的悲剧性主角。在他右边的一个是身材魁梧的憨直的农民汉子。这个形象起着衬托冈宁的前倾的身子的作用。在他后面是一个细长的瘦子,他头戴麦秆帽,叼着一只土烟斗,头显得尖小一些。他挺直着身子,这样可使纤索松弛,好像是想省点力气。这个瘦子的左侧,则是一个躬背弯腰的纤夫,他原来是个水手,叫伊卡尔。汗水已把他的上衣腐蚀得百孔干疮,结实的肩膀正从破洞处显露出来。


  中间一组也是四个人:穿一身粉红色破衫裤的少年名叫拉里卡。看来这个少年是初加入这支行列,他那还未晒黑的皮肤,紧蹙的眉头告诉观者,这种劳动对他来说是负荷过重了。他正努力在调节压在自己肩头那根勒痛了皮肤的纤索。画家在这个新的受压迫者身上似乎要找到一种希望,那就是不甘心受剥削,要反抗。令人注目的是,在这个少年颈上还挂着一只十字架,这是父母给孩子的信物,祈求上帝能保佑他路上平安。少年拉纤这种现象,也如资本家利用童工榨取劳力一样残酷,这是沙皇俄国的农奴制度的罪恶,也是画家所要抨击的主要目标。紧靠在拉里卡后面的,是一个受尽风霜之苦的秃顶老汉。他和前面的少年,在色彩上构成了强烈对比。两代人,不同的命运,却系在一根绳索上。少年右边是个患病的纤夫,他未来的路程意味着更大的厄运,我们似乎可以听到他那急促的喘息。在拉里卡与老汉之间,露出了另一个纤夫的脑袋,此人的脸庞发黑,鼻孔朝外,嘴唇很厚,看样子是个挞靼人。


  最后一组三人,走在前面的是个退役军人,白色的衬衫外面加了一件坎肩,帽子压得很低。最后一个人只见到了他的低垂的头顶,此人似乎走得更加吃力,他正在往一个小坡上移动。


  《伏尔加河上的纤夫》所描绘的焦黄的河岸、空蒙的天空、只显露一点蓝色的河水,以及那几个迈着沉重脚步、挣扎在生存边缘的纤夫,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美术想象。


  作者:徐硕

  第2篇:走向俄罗斯绘画艺术巅峰的人


  2010年元月底,斯米拉诺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的个人展在苏里科夫美院展出,许多艺术家前往观赏,许多记者前来采访,其轰动的效果让人为之震惊。莫斯科一直是他的主要创作题材。那些场景,你仿佛在莫斯科随处可见。那一条条街道,一片小树林,近郊的小木屋,干净的天空,太阳余辉下闪着金光的教堂,覆盖在莫斯科河上浅蓝色的雪,克林姆林宫的侧影,一切离你那么近,那么熟悉。但是,你在画面中看到的景色和现实中的场景又那么的一样,天空还是那个天空,街道,教堂,树林,河流,草地,在画家的笔下是那么亲切而陌生。写实的技法,浓郁的烂漫主义情调,让人感到画面中的生活才是真实的,而现实的生活似乎缺少了一点什么。


  斯米拉诺夫1954年出生于列宁格勒,就读于莫斯科苏里科夫美术中学,1979年毕业于国立苏里科夫美院,1982~1985年在当时的苏联艺术科学院特卡乔夫兄弟工作室、格里采工作室学习进修。2000年开矧壬教于苏里科夫美院。斯米拉诺夫是俄罗斯功勋艺术家,苏里科夫美院教授,俄罗斯美协会员,曾获得俄罗斯艺术科学院奖和俄罗斯文化部奖。作品曾在中国、日本、韩国、美国和欧洲展出。他的作品在欧洲有很强的影响力,大部分作品被欧洲的博物馆、团体和个人收藏,还有一部分被俄罗斯的博物馆、艺术基金收藏。他的代表作有《集市在王储日上》(1990年),《受洗礼的寒冬》(1995年),《冬日游玩》(1996年)等。


  创作于2006年的《炎热的七月》,是这次画展中的代表性作品。构图上,采用了委拉斯贵支喜欢的方法,用大的树林破掉画面的两个角,用天空、远山、中山、近地面拉开空间,着重刻画松林,通过阳光显示时间,在近处的地面中点缀上几棵小树,既充实了画面,又显示了生命的生生不息。远处的莽莽丛林,近出裸露的地面,几颗刚刚长出的小树,用它那细细的根须牢牢抓住泥土。从画中可以看出画家对俄罗斯森林过度开发的深深阮虑。笔触强劲有力,下笔准确,不拖泥带水,显示出画家良好的基本功,和对画面布局的把控能力。


  创作于2009年的《莫斯科郊区的街道》,显现出斯米勒诺夫画面的几大特点:安静,色彩丰富明快,笔触强劲有力,用笔奔放大胆,画面不拘一格,独具匠心。就拿画中的老式汽车来讲,一般画家不会在画建筑风景中把汽车放在画面正中,但在这张画上汽车放在那里显得画面充满生机,即使没有一个行人,也能看出这只是暂时的安静,积雪堆在马路两边,左边的绿色和右边的红色,既对比又统一,颜色的对比显示出画家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强烈期待,融化的雪水,温暖的阳光,绿色的栅栏,经历了一个冬天仍旧挂着的大把的干树叶,无一不是对即将到来的春天的向往。


  斯米勒诺夫认为家庭是艺术之路的包袱,为了艺术,已近六句的他至今未婚,用他自己的话说,画画,画画,这就是生命的演绎。


  他在苏里科夫美院是西德洛夫工作室的色彩助教。国内一个公派到俄罗斯留学的教授曾经很严肃的跟我讲,除了工作室的导师,助教并不是教授,一个工作室只有一个正教授,并告诉我助教,讲师,教授的划分。我也告诉他,在俄罗斯一些大的院校,比如说苏里科夫美院,希德洛夫工作室,希德洛夫是科学院院士,教授;他的两个助教都是正教授,所以讲此助教非彼助教,从此一点可以看出这里的师资雄厚;这个学校还曾经出现过艺术科学院院士由于教学不认真被学校开除的情况。


  斯米勒诺夫除了在工作室画画外,他一般都会穿西装、衬衣,不打领带,已略显花白而又整齐的络腮胡,犀利的双眼,一米八零左右的身高,欧洲人的强壮的体型,不怎么明显的肚子,怎么都不会和画家联系在一起。俄罗斯人的急性子在他身上尤为突出。上课时,他在教室转一圈后就开始讲画,讲一遍后你还没有改正或者不明白,他就抓起你的画笔,把出现的问题简单改一下,过了两个小时之后,你的画面还是那个样子,那就要挨骂了。所以在他的课上,学生进步很快,但又怕挨骂。一下课,他就把老师的架子收了起来,和同学们谈笑风生,判若两人。记得有次他到我的工作室看画,看完之后,坐下来喝茶聊天。我请他吃刚买的香蕉,他把香蕉拨开后,用手一块一块掰着吃,把香蕉放到嘴里之后,赶紧用这只手捧在那之手下边,和嘴成一条直线,好像怕嘴里或者另一只手上的东西掉出来一样。这让我的内心不由一颤,同样的镜头茌我小的时候经常看到,爸爸在吃东西时总是一只手接住馒头掉出来的渣渣,然后把渣渣再吃掉,并教导我们,粮食来之不易,一定要勤俭,不要浪费;斯米勒诺夫这个动作让我的心一下飞回到了国内,回到了以前,我没有再问他为什么做这个动作,只是默默地看他吃完,又递给他了一只香蕉,他没接,告诉我够了。没想到整天西装衬衣的教授,功勋艺术家,还有这么朴素的一面,让我不由得对他有种敬佩。


  如果你有时间和他坐在一起喝茶、聊天,你会感觉到,他谈的最多的是艺术。他对画家的流派、风格等如数家珍。即使在他的工作室做客,他也从来不谈自己,好像除了画,还是画,不管是油画、国画、壁画,还是材料,只要是他发现的新事物,他都会与你分享,同时鼓励你去尝试。同学们断言,以他对油画的执著和才华,俄罗斯科学院院士指日可待,而且,相信这位艺术家,迟早会登上俄罗斯艺术界的巅峰。在画展中我问斯米勒诺夫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他犹豫了一下说,除了画画,还有什么?这就是可爱又可敬的斯米拉诺夫·谢尔盖·伊万诺维奇。


  作者:郭小杉

  第3篇:俄罗斯绘画对中国东北地区油画艺术的影响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导致俄罗斯文化在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受到东西方政治、经济、文化的影响。这种融合性的文化特征使俄罗斯文化成为世界文化交融的典范,为世界文化的发展做出了较大的贡献。而中国东北地区长期受俄罗斯文化的影响,传承并发扬了来自俄罗斯的艺术理念,从而形成了东北油画独特的艺术样式。


  一、俄罗斯绘画风格对东北油画的影响


  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接壤,由于历史的原因,曾涌入大量的俄罗斯移民。这些移民不仅把俄罗斯的食品等物资带到东北地区,还把优秀的俄罗斯传统文化和教育理念播散到这片广袤的大地上。东北地区的油画家传承并发扬了来自俄罗斯的艺术理念,从而形成了较为独特的东北地区油画艺术样式。东北油画大多以风景为题材,画家通过描绘家乡来抒发黑土情怀。


  俄罗斯的绘画拥有较为悠久的历史,具有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大多以表现社会现实生活为题材。这些特征在东北油画中都可以找到:东北画家喜欢用纯色作为艺术语言,作品中常常出现大红、大绿等鲜明的色彩,整体画面用色饱满、厚重,具有雕塑的质感,色彩对比强烈,容易给人以心灵上的震撼。在塑造手法上,东北地区的油画作品大都采用粗线条的处理方式,看似寥寥几笔,却能够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的细节。在绘画内容上,东北油画把现实生活作为主要表现题材,准确地反映出东北地区人民的生活状态和场景。可以说,东北油画生来就具有俄罗斯写实主义的绘画特征。


  二、俄罗斯绘画与东北油画的渊源


  俄罗斯的艺术思想对于中国油画的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至今东北地区油画创作群体沿用的依旧是俄罗斯的传统艺术思想体系和教学理念。在当前世界各国的艺术院校中,只有俄罗斯和中国等为数很少的国家还在沿用写实主义教育绘画体系。


  抗日战争时期成立的鲁迅艺术学院受到了苏联绘画教育理念的影响,这也源于苏联的现实主义绘画主题特别符合当时中国的政治局面。随着东北地区的解放,鲁迅艺术学院先后迁址到齐齐哈尔、佳木斯、哈尔滨、沈阳等城市,后改名为鲁迅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在东北地区绘画界的地位举足轻重,有着自己独特画风,并体现出东北地区独特的绘画形式。


  当代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文化的交流日益频繁。中俄两国顺应时代的发展潮流,积极发展两国关系,并逐步扩大交流合作。随着各项条约的签订(如2001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2004年签订的《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实施纲要》等),中俄两国文化交流不断深化,中国东北地区与俄罗斯的文化交流也不断加强。这一时期的俄罗斯艺术思想受到现代艺术的影响,在艺术风格上逐步趋向于多样化和个性化。虽然东北油画还没有对最新的俄罗斯艺术思想产生更为深刻的理解,但此阶段的艺术文化融合对东北油画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影响。


  油画作为一项外来的艺术,艺术家不仅需要掌握技术手法,更重要的是要将自己国家、地域的优秀文化、传统美学观念、人文特征等融合到这一艺术形式中,使之成为具有自己语言特征的油画作品。东北油画应借助诸多与俄罗斯交流合作的有力平台,充分发挥地域优势,将油画创作提升到更高层次。


  三、中俄油画交易中心促进了中俄油画艺术交流


  2015年1月,中俄油画交易中心在黑龙江现代文化艺术产业园落成。该中心旨在打造“不收门票”的油画公园,为中俄两国的艺术文化提供了交流的平台。对于东北油画家而言,该中心的落成无疑拉开了东北油画变革的序幕。中俄油画交易中心自开业以来,吸引了大量俄罗斯的优秀当代艺术家前来展出作品,同时也让东北地区的油画家和油画爱好者感受到来自异域的油画风貌。


  中俄油画交易中心举办了多次不同规模的俄罗斯油画展览,展出了大量真切、生动、丰富的俄罗斯油画。多样的表现内容、夸张的色彩、形式繁多的表现技法颠覆了之前人们对于俄罗斯油画的看法。与此同时,新一代俄罗斯艺术家也开始在东北地区进行艺术创作,中俄两地油画艺术家的交流也日益频繁。同时,东北地区的油画家开始对今后的创作道路进行思考:如何能够在充分吸收俄罗斯优秀文化的同时,又能够突破自身的地域束缚和创作惯性,创作出更具感染力的油画作品,这将是今后油画研究的一大课题。


  更多的观众开始把中国东北地区油画与俄罗斯油画进行比较,并能够观察出两地作品的不同之处。俄罗斯绘画展览的举办吸引了大量的普通观众,这些“门外汉”受到来自俄罗斯本土艺术作品的影响,从临摹、模仿开始,发展到形成自己的创作风格和艺术语言,逐步成为较为成熟的油画创作者。


  中俄油画交易中心的成立是一股新的力量,它将俄罗斯油画与中国东北地区油画结合在一起,让它们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同时,它也给东北油画家带来了全新的挑战——把握住新形势下的这次机遇,将东北油画推向更高的历史舞台,是东北油画创作者的新目标和新任务。


  结语


  东西方不同的艺术文化背景,导致东西方艺术作品具有各自非常鲜明的特色,将两者进行有机的融合,所产生的艺术效果不是一加一等于二,而是远远大于二。东北油画从最初被迫选择俄罗斯绘画作为学习对象,发展到今天主动学习俄罗斯绘画风格,并从中找到自己的生存空间,这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过程。时至今日,东北油画已经初具规模,但仍不成熟,还有待完善。东北油画在今后的发展中还需要不断地从俄罗斯绘画中汲取养分,继续融合与创新,从而探索出东北油画独特的发展道路。


  作者:王艺雯

上一篇:敦煌装饰图案艺术特征与创新应用论文(共3篇)

下一篇:推荐精致的服装装饰艺术论文范例鉴赏(共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