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现代美育与艺术教育理论

发布时间:2016-04-01 17:57

  中国现代以来,在蔡元培、鲁迅等人对美育的倡导下,随着新式教育和艺术教育的发展和实施,由刘海粟、吕凤子林风眠丰子恺等人在艺术教育过程中提倡和推行美育,从而使美育在现代社会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美育理论也随之建立起来美育理论成为中国现代美学与艺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美育在中国现代社会中萌生,一方面是一批人文科学的学者在学习、介绍西方哲学美学的过程中,接触到美学与艺术观点,看到美育在社会中的作用及其艺术在培养人的心智和情感方面的作用,认为社会和人要全面发展不能缺少美育。另一方面是一批教育家和艺术家参考西方和日本的近代教育,开始在我国实施艺术教育,从而使美育得以用教育的方式进行推广,这就是中国现代美育产生的时间虽然不长,但无论从美育理论和美育实施两方面都取得颇丰的成果的原因。

  

  鲁迅于1913年发表的《拟播布美术意见书》,是中国现代最早的美育论文之一。此文既是一篇探讨何为美术即美术特征的重要论文,同时也是最早一篇设想与提倡实施社会美育的论文该文第四个部分“播布美术之方”,讨论如何向社会传播美育,作者从建设事业、保存事业和研究事业三个方面综合考虑传播艺术实施美育的方法。鲁迅对为什么要播布美术也作了说明:美术之用。大者既得三事而本有之目的。又在与人以享乐。则实践此目的之方术自必在于播布播布云者谓不更幽秘而传诸人间使与国人耳目接以发美术之真谛。起国人之美感更以翼美术家之出世也兹拟应行之事如次。认为要实现美术之用,就要使美术传诸人间,让国人接触美术,培养大众的美感,弘发美术的真谛和培养新的美术家(鲁迅此文说的美术即艺术)他从三方面提出传播美术的意见其一是“建设事业”,建立中央和地方美术馆,陈列“国有之美术品'开美术展览会,展出个人所藏或美术家新创造出来的美术作品此处还包括建立剧场•音乐厅和成立文艺研究会等,鲁迅提出的这些意见,都是文化艺术建设中的基本条件,是非常重要的其二是“保存事业”,包括保存著名之建筑碑碣壁画及造#•、优美林野(自然风景)其三是研究事业,包括建立中国古乐研究会,使中国古乐不要中断。倡导建立国民文术研究会(鲁迅所称国民文术、大致是指我国的民间文学),整理各地歌谣俚读、传说、童话等鲁迅关于播布艺术的种种方法在20世纪初就提出了,涉及方面广泛,可以说是全方位的鲁迅的这些观点和意见经过80多年的检验,我们认为是正确的,现在它不但具有历史意义,而且还具有现实意义,在21世纪,鲁迅的这些意见,我们还应进一步加以实施。

  

  在中国现代,系统提出美育理论的学者是蔡元培

  

  蔡元培(1868-1940)字鹤卿,号孑民,浙江绍兴人,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美学家和美育理论家1907年一1911年,他在德国留学期间,曾对西方美学作过深入研究,并考察了西欧各国的艺术,把西方近代美学思想介绍到中国辛亥革命后,蔡元培先后担任过教育总长、北大校长和中央研究院院长等职,始终关心美育与艺术教育,亲自授课、演讲、著文,扶助艺术教育事业,是现代中国美育的奠基人。

  

  1907年,蔡元培赴德国留学,对美育问题“受有极深的印象”,他第一年在柏林学习德语,后三年在莱比锡大学研究哲学文学、美学和心理学,并在世界文明史研究所研究比较文明史。蔡元培对哲学美学文学和心理学都有了一定深度的了解,回国后他著述了一系列美学论文,并运用哲学、美学等理论方法来研究美育,取得了卓越成就。

  

  他发表的美学论文有《美学观念》(此文为蔡元培编译的《哲学大纲》一书中的《价值论》一编中的第四节,该书于1916年由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美学的进化》(在湖南第三次演讲,1920年)、《美学的研究方法》(在湖南的第四次演讲,1920年)等蔡元培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奠基人之一,他对美学的贡献,主要表现在他对美育的研究以及对艺术活动、艺术教育的推进上蔡元培还是近代著名的教育家,曾发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华法教育会之意趣》、《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中国新教育的趋势》等文,他看到教育在世界竞争中的重要作用,力主发展我国的现代教育。

  

  从1912年蔡元培担任教育总长后开始,他就将美育纳入到教育之中,提高美育在教育中的地位,这也是蔡元培教育思想的一大特色蔡元培所说的“美育”,是指美感教育或审美教育,“美感者,合美丽与尊严而言之,介乎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之间,而为之津梁”康德曾著《纯粹理性批判》研究对本体世界的认识论问题,著《实践理性批判》研究对现象世界中人的行为道德意志问题,康德觉得在智与意之间还应有“情”作为桥梁,又著《判断力批判M开究审美与情感问题蔡元培深受康德之影响,把美感和美育看成是联系现象世界与实体世界的桥梁,这样奠定了他的美育理论的哲学基础。他还提出世界观的教育问题,“循思想自由言论自由之公例,不以一流派之哲学一宗门之教义梏其心,而惟时时悬一无方体无始终之世界观以为鹤。如是之教育,吾无以名之,名之曰世界观教育”而进行世界观教育的重要途径则是美感教育。“在现象世界,凡人皆有爱恶惊慎喜怒悲乐之情,随离合生死祸福利害之现象而流转。至美术,则即以此等现象为资料,而能使对之者,自美感以外,一无杂念……人既脱离一切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而为浑然之美感,则即所谓与造物为友,而已接触于实体世界之观念矣。故教育家欲由现象世界而引以到达于实体世界之观念,不可不用美感之教育。蔡元培一方面将人的情感世界作为艺术的对象,同时也认为人类精神一旦进入“浑然之美感”状态,则脱离现象世界相对之感情,“一无杂念”,因此,美育(美感之教育)是由现象世界而达到实体世界的途径。

  

blob.png

  蔡元培在这篇于1912年4月发表的《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的重要论文中,还提出有关课题设置问题,并将美育和各种课程结合起来例如算学(数学),虽是实利主义即为实用科目,纯然抽象者,“而几何学各种线体,可以资美育”,物理化学也是实利主义也,但“视官听官之所触,可以资美感者尤多”,博物学,在应用方面为实利主义,“而在观感一方面,多为美感”。至于图画、唱歌、手工、游戏,皆为美育也。其中游戏,兵式体操,为军事所用,普通体操,则兼美育与军事二者蔡元培细心洞察美育在各学科之中的表现特点,剖析各种科学中的美感因素,在中国现代对于教育和美学研究确有开创作甩他总结清代的教育时指出:

  

  满清时代,有所谓钦定教育宗旨者,曰忠君,曰尊孔,曰尚公,曰尚武,曰尚实。惟世界观及美育,则为彼所不道,而鄙人尤所注重,故特疏通而证明之,以质于当代教育家,幸教育家平心而讨论焉。

  

  《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可以看成是蔡元培就任教育总长后的施政纲领和他推行新的教育体系和观念的思想方针,在这个方针中,他要补满清教育之不足,将世界观和美育纳入现代教育体系之中,从而对中国现代教育和美育事业产生极大影响蔡元培发表的美育论文有《以美育代宗教说》、《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美育实施的方法》《美育代宗教》《二十五年来中国之美育》《美育与人生》等此外他多次在绘画与音乐研究会之演说中强调美育,如《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旨趣书》、《在中国第一国立美术学校开学式之演说》、《在北大画法研究会上演说词》、《在北京大学音乐研究会之演说词》等蔡元培的美育思想除上述他关于美育的哲学美学的观点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美育本质特点的认凡他在为商务印书馆1930年出版的《教育大辞书》中所撰的“美育”条目中给美育下的定义为:“美育者,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美育”一词,由德文AsthetischeErziehung译出,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家席勒(Schiller1759-1805)蔡元培认为自席勒以后,“欧洲之美育,为有意识之发展,可以资吾人之借鉴者甚多”,借鉴欧洲近代的审美理论来发展我国的美育理论,把美学运用于情感教育,即为美育之本质

  

  二、将学校美育和社会美育结合起来他将实现美育的途径分为三种,即学校、家庭和社会学校美育包括自幼稚园到大学。家庭美育包括居家陈设的美观环境的清洁与整齐及家庭成员的和睦礼让等至于社会美育,早在1919年新文化运动中,蔡元培就著文《文化运动不要忘了美育》,指出“现在文化运动,已经由欧美各国传到中国了。解放呵!创造呵!新思潮呵!新生活呵!在各种周报日报上,已经数见不鲜了。但文化不是简单,是复杂的运动不是空谈,是要实行的要透彻复杂的真相,应研究科学。要鼓励实行的兴会,应利用美术”。在一个进步的国家里,既要实施科学教育,尤要普及美术教育。因此蔡元培诚挚地发出“我很希望致力文化运动诸君,不要忘了美育”的呼声。蔡元培对社会美育的设想,“以市乡为立足点”,统一规划街道布置,公共建筑和设备、公共雕塑艺术品的陈列,此外建议设习艺所、设美术院、设历史博物院设民族学博物院设美术展览会、设音乐院、设出版物检查所、设公立剧院和影戏「院设公墓等“要之美育之道,不达到市乡悉为美化,则虽学校,家庭尽力推行,而其所受环境之恶影响,终为阻力;故不可不以美化市乡为最重要之工作也。”蔡元培为我们展示的是一幅学校家庭、社会全方位美育的全景图若能不断实施和完成这些计划,中国人的民族素质将大大提高,社会环境将臻于理想状态。

  

  元培于1920年12月出国考察,路过新加坡,在南洋华侨中学进行《普通教育和职业教育》的演讲,提出学校教育的“四育”即体育、智育、德育、美育,把美育从德育中分离出来以引起重视,“以上四育,都宜时时试验演进,要一无偏枯”。至于学校中的美育,除图睡音乐、手工、舞蹈等外,在历史、物理、化学、生物地理•数学等各科之中都有美育的因素,“无不于智育作用中,含有美育之原素。”他将科学和美术,同视为新教育之要纲。

  

  蔡元培不仅进行美育理论之研究,四处呼吁提倡美育,而且亲自组织艺术团体、兴办艺术学院1917年初,他到北大就任校长后,亲自倡导和组织成立了“画法研究会”、“书法研究会”、“音乐会”等如画法研究会除由本校李毅士等人参加外,还请校外名家陈师曾、贺履之、汤定之、徐悲鸿诸位作导师。他还在北大画法研究会、音乐会进行演说,告诫学员“用科学方法以入美末美虽由于天才,术则必资练习。故入会后当认定注意,誓以终身不舍”1927年12月蔡元培主持大学院艺术教育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筹备国立艺术大学之提案》,指出“美育为近代教育之骨干。美育之实施,直以艺术为教育,培养美的创造及鉴赏知识,而普及于社会”。此项提案经大学院采纳,创立国立西湖艺术院,派林风眠任校长1928年5月,大学院召集全国教育会议,蔡元培致开会词,提起三项教育方针,其三为“提出全国人民对于艺术的兴趣,以养成高尚纯洁•舍己为群之思想”。蔡元培的这些思想和对艺术教育的倡导,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的艺术教育。

  

  四、以美育代宗教说蔡元培曾三次发表文章论及此观点最早是1917年在北京神州学会演讲《以美育代宗教说》,该文刊载在《新青年》第3卷第6号上,后于1930年12月在《现代学生》第1卷第3期上发表《以美育代宗教》,1932年出版的《近代名人言论集》中又收录蔡元培的《美育代宗教》一文。

  

  宗教在人类社会古代科学不发达阶段曾起过一定作用,人类的知识意志、情感(包括艺术)都曾一度附丽于宗教。但对近代“宗教之为物,在彼欧西各国,已为过去问题盖宗教之内容,现皆经学者以科学的研究解决之矣”知识意志和艺术在近代都开始脱离宗教而独立出来蔡元培认为美育之附丽于宗教者,常受宗教之累,失其陶养之作用,而转以激刺感情,因此美育要达到陶养之作用必须从宗教中独立出来“感激刺感情之弊,而专尚陶养感情之术,则莫如舍宗教而易以纯粹之美育纯粹之美育,所以陶养吾人之感情,使有高尚纯洁之习惯,而使人我之见,利己损人之思念,以渐消沮者也”蔡元培将美育和宗教进行比较,认为美育是自由的,而宗教是强制的;美育是进步的,而宗教是保守的;美育是普及的,而宗教是有界的宗教中美育的原素虽不朽,例如宗教建筑、壁画、雕塑等,但这些艺术因素是宗教的一个组成部分,往往引起观者联想,受智育德育诸部分影响,而不能为纯粹美感,“故不能以宗教充美育,而止能以美育代宗教”。

  

  上述可见,蔡元培已建立起一套关于在中国实行美育的系统理论及实施方针,蔡元培的美育理论是我国现代美学与学术及其教育思想的珍贵财富积极响应蔡元培关于美育之号召者,有林凤眠、林文铮等人,林风眠在20年代先后担任北京艺专和杭州艺专的校长,以学校为基地推行美育,林文铮则积极组织艺术运动社,推动艺术运动,他们都曾著文倡导艺术社会化、艺术民众化,向社会推行美育。林凤眠于1927年先后发表《艺术的艺术与社会的艺术》、《致全国艺术界书》等文,“愿研究艺术的同志们,应该认清楚艺术家伟大的使命”,林风眠留法归国后一方面致力改造艺术学校,一方面团结艺术家“举办大规模之艺术展览会,以期实现社会艺术化的理想”。林凤眠将艺术教育与艺术运动和艺术创作结合起来,“一方面以真正的作品问世,使国人知艺术品之究为何物,以引起其赏鉴的兴趣,一方面为中国艺术界打开一条血路,将被逼入死路的艺术家救出来,共同为国人世人创造有生命的艺术作品不可”。在《致全国艺术界书》中,林风眠还列专节阐述蔡元培的“以艺术代宗教说”,并“无时或忘艺术运动的苦心”。林风眠自法国回来担任北京国立艺专校长后,“延聘专家,实行专科教室制,一时东西艺术家,荟萃于该校”,各种绘画团体成立十余种,每周平均有一次展览会,林风眠鉴于此,并参照法国Salon(沙龙),提倡大规模“艺术大会”,其目的在于集中艺术力量,实行整个的艺术运动,于是以艺专为中心之北京艺术大会得以成立并开展活动该会的宗旨为:“实行整个的艺术运动,促进社会艺术化”该会活动内容包括绘画展览(中西绘画、图案、建筑、雕刻)音乐演奏戏剧表演。林风眠等在北京倡导的艺术大会,有力促进了艺术的发展和社会美育的推广。

  

  1928年林凤眠到杭州任国立西湖艺术院院长,林文铮任教务长,协助其工作。林文铮曾发表《艺术运动》、《艺术运动社宣言》。林文铮认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便是新中国之先导,现在政治、社会、文哲、科学样样都正在运动之中,唯独美术无人过问,神州大地竟没有一座美术博物院林文铮指出:

  

  数十年来中国的新教育家只谈智育,德育,而轻视艺术为玩意儿,结果科学智识仍旧一样幼稚,道德反开倒车!教育界独具慧眼者蔡孑民先生!他十余年前便提倡美育,甚且独创以美育代宗教之说!可惜曲高和寡,响应之者寥寥无几!我们后辈子真愧对先觉者矣!他最近关于教育之演讲仍坚持十年来之方针,极力提倡美育的高论!壮哉!

  

  林文铮号召全国艺术界的同志们,义不容辞地担负起提倡艺术的重任来,他认为艺术家的情感应当是博爱众生,艺术家的精神应当是时代思潮之先道,艺术家们应当向民众作大规模的宣传艺术活动林文铮希望艺术界同志们团结起来一致努力于共同目的:艺术运动!林文铮是希望通过艺术运动来向社会进行美育,艺化民众他与林风眠、李朴园等在国立杭州艺专组织了艺术运动社,其宗旨是集中全国艺术界之新力量而致力于艺术运动,发行艺术刊物广事艺术宣传以促进社会审美程度,多多举行展览会使民众与艺术接近,致力于艺术教育培植后起之秀,创造艺术博物院或组织考古团。可见当时艺术运动社的活动规划是十分广泛的美育和艺术教育虽有差别,根据蔡元培的观点,美育比美术(艺术)范围更广泛,因为美育还包括社会美育的内容,如街道、广场、公共建筑园林等。但美育和艺术教育也有十分紧密的关系,美育的核心内容是通过艺术进行审美教育。在中国现代社会,美育实施主要是通过兴办艺术教育来进行,在开办教育的过程中,自然也产生了一些有价值的艺术教育思想。

  

  中国现代教育的先驱之一李瑞清认为,救国之道应停科举,广办新学,首先要办好师范两江总督张之洞采纳其建议,于1902年兴办了三江师范,李瑞清任总办(校长),1905年改为两江优级师范学堂,李瑞清为监督(校长),1906年李瑞清在学堂首次大胆开设图画手工科,培养中学艺术师资。图画手工科的第一届学员有吕凤子•姜丹书、汪采白等。李瑞清提倡国学、科学、艺术并举,聘请中外著名教授,认真授业图画手工科的西画、图案等课程由日本教师任教,中国画和书法则由李瑞清和萧俊贤任敦吕凤子于图画手工科毕业后,于1910年曾在上海创办神州美术院,这是中国最早的一所美术专门学校,1912年刘海粟等人创办上海图画美术院后,神州美术院的部分学生兼并到上海图画美术院1912年吕凤子抱着“教育救国”思想,在丹阳开办正则女子学校。吕凤子在1915年作词并谱曲的《正则校歌》,显示了他的办学思想和美育思想:

  

  唯生无尽兮爱无涯,璀璨如花兮都如霞,畴发其蒙兮茁其芽,鼓舞欢欣,生气充塞,正则正则秋月华,美呀!

  

  吕凤子提倡“以爱育兼美育代宗教”,认为有了“爱”和“美”的存在,才能够有“善”和“真”的存在。在正则学校,吕凤子开设了图案手工、刺锈等美术课程。此外值得注意的是吕凤子关于美育有着独特的思想,他认为“美育的实施,就是穷己成己,穷异成异”,“穷异即文化创造”、“成异即获致福利”,“美育是就异成立,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不是造就人上人的”[7]吕凤子把“异”看成是美育的核心,“穷”即穷理尽性,究尽人生的精微,穷究美化人生的道理这种存异成异的思想,就是培养人的个性和创造力,让人的自然创造力得以挥发,使人的心身得以正常发展,因此,他认为美育是“还人为人的非物教育”,是用艺术来美化人的性灵和情感。

  

  刘海粟于1912年与乌始先、张聿光等一起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致力于美术教育,并提出有关美术教育的思想=他早年曾发表《创立上海图画美术院宣言》、《江苏省教育会组织美术研究会缘起》、《致江苏省教育会提倡美术意见书》等文,阐明他关于美术的观点和关于美术教育的思想他把宇宙看成是“一天然之美术馆也造物设此天然之美术以孕育万汇,万汇又熔铸天然之美术,以应天演之竞争学术者,文化之枢机文化进步之梯阶,即合乎美术进步之梯阶也。物穷则变,所穷者美,所变者亦美也美术之功用,小之关系于寻常日用,大之关系于国家民性”。刘海粟是从美术的作用论及美术的重要,进而提出要重视美术和发展美术教育,他1918年11月在他创办的《美术》杂志第一期上发表的《致江苏省教育会提倡美术意见书》中说:

  

  窃维今之时代,一美术发达之时代也西方各国之物质文明,所以能照耀寰区而凌驾亚东者,无非以美术发其籾而肇其端。盖美术一端,小之关系于寻常日用,大之关系于工商实业;且显之为悦人之耳目,隐之为陶淑人之性情;推其极也,于政治、风俗、道德,莫不有绝大之影响。

  

  刘海粟在1918年看到经过五六年时间开办美术学校,设有图画、手工各科的美术观念已渐见萌芽,但有的学校仍视图画手工各科为随意科目,美术教育功效甚微“若非切实讲求,断不足引起社会审美的观念而收宏大之效果”。他认为应加强研究,讲求实效,以争生存。刘海粟还强调美术在社会中的实际作用,“今不言提美术则已,如言提美术,则必归宿于教育。而教育尤必归宿于实用,如何种学校应授何种之美术及其程度,何种美术为适合于实用”。这样刘海粟把对美术的认识美术的功能和美术教育紧密结合起来了。

  

  到了20年代,随着美术教育的发展,刘海粟开始比较深入地探讨美术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他在1924年2月在《艺术》周刊第39期上撰文《图画应该怎样教学》,开始探讨美术教学的手段问题,认为图画教学只有目的理想而没有手段方法,则目的无由达到理想也无从实现他提出图画的教与学应注重两个方面,第一要尊重个性,因为人的性格各有不同,万不能强使划一各人的容貌、体格等身体状态不完全相同,而认识、情感、意志、行为、情绪等精神状态,也因人而异,这在精神上就形成个性。刘海粟批评以往的图画教学,多以教师范本为本位,对于学生个性束缚过甚,使学生养成他律性和依赖性,又以急于取得目前描写的效果,而陷于浅薄的方法主义,将个人的本能剥夺殆尽,使本来充满兴趣的图画,由于不适当的教学方法,反叫人变成了一架机器。所以刘海粟提出,教图画的人,固然应该尊重大家的个性,学图画的人,也应该知道要表白自己的个性,“所以图画教学时最要注意个性的发展”。第二必须注意创造力。创造力是人的本能之一,创造力在潜伏的时候是潜识,出现的时候是思想,突发时就是灵感图画是潜识思想、灵感外现的一种,因此,“教育的动力就是人类的创造力”。刘海粟认为,图画是凭着各人的“视觉能力”去表现的,纯为自我的创造,应该谋求发展这种创造力,这种创造力也就是支配艺术世界的能力,刘海粟强调“教图画、学图画都要注意这个创造力的表白。做些摹仿的呆板工作,是决不能达到图画教育底目的”。刘海粟早在1924年就提出了艺术教育中的两个关键问题,即培养学生的个性和创造力,这是十分具有眼力的,也揭示出了艺术教育的客观规律。

  

  对现代美术教育作出贡献的另一位油画家颜文梁,1922年曾在苏州创办苏州美术专科学校,1928年他到法国留学,曾购近四百件雕塑模型运回中国,为我国素描写生提供了模具。颜文梁在对欧洲美术考察后,结合思考我国的美术教育方针和国内生产实业等现实,提出了美术教育和生产及工业结合的独特思想、颜文梁曾发表《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从生产教育推想到实用美术之必要一一告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辞》等文。他认为艺术教育视各人所持艺术概念与目的而异,概念不同,目的有异,于是艺术教育所采的方法也随之而变他考察欧洲艺术教育后认为,在18世纪以前,欧洲的教育趋向于美的装饰,19世纪后的艺术教育则趋于实用,如德国近五十年来工业学校林立,工业图案成为各校的主要课程,欧洲各国艺术教育除提倡纯粹美的艺术外,无不亟图实用艺术之发展,使艺术不单专为鉴赏而作,同时也与工艺联络,以期达于实用。颜文梁将此看成是艺术教育今后之趋向,他认为将艺术教育同实用结合有八大优点,即一、辅助工艺品之美观,二艺术因实用之故而得易普遍。

  

  三、因利用人类爱好艺术之天性,而生产品得益推销,四、发展研究者之个性,五实用美术因与社会接触较多,社会易受美的感化,六实用品上有美的装饰,则无形中人人能得艺术之陶冶,七艺术家出品因与实用品合作,则艺术需用之处更繁,可使多数艺术家易行职业,八、学生能将鉴赏艺术在实用上研究,必能多得同趣。颜文梁提出一套新的艺术教育方针:

  

  吾国今后艺术教育之趋向,当以经济为其标,道德为其本。易言之即以实用艺术为普遍之研究,而寻求生产上之发展进尔研究纯粹的,美的,鉴赏的艺术以真为目的,以善为标准,而达于美之极致。前者属于经济,后者属于道德,二者兼取,供今日艺术教育上之应用,间接上必有利益,可断言也[8](p145_146)颜文梁基于要振兴中国实业,从发展中国经济出发,指出近年来国人恒以艺术教育不切实用为虑,研究艺术者好自鸣高,不屑从事与艺术有关的工业产品之联系,这是舍本求末他考察我国工业产品要提高质量,改善产品,必须与美术结合,“艺术之为用至广,于工商界尤甚。我国工商界之各种出品,多因陋就简,其亟待于艺术界之改善而增加其产量者,至为急切!”所以颜文梁认为在今日“生产教育”必须将美术和实业相结合。“余甚望国人憬然速悟,使美术与实业,两者不可分离,互相提携,改善出品余尤望本校实用美术科同学,勿畏难中止,勿以其事之繁琐而生怠视也!”颜文梁在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是比较早和较系统地提出美术教育与工业实业进行结合的教育家,他的艺术教育思想对于我国工艺美术和工业艺术教育产生一定影响。除颜文梁,我国现代艺术教育家、美术史论家姜丹书也曾著文《美术与工商业》(1939年)、《美术与衣的工业》(1941年),认为工商业是国家经济之命脉,美术又是工商业之命脉,我国以往之所以失败,其原因之一就是工商业与美术分离,而二者的结合“此他人之经济侵略所由来而所由胜之重要原因也!”姜丹书十分称赞“中国工商业美术作家协会”的成立,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工艺美术”、“商业美术”,“所望工商界与美术界今后更能彻底合作,以共同挽救国家经济之命脉”以上我们可以看到,颜文梁姜丹书等人提倡美术与实用、美术与商业结合,均是为了振兴我国的经济,发挥美术在商业、工业中的作用。

  

  延安鲁迅艺术学院美术系的教育方针和教育方法,可以说是完全崭新的另一种形式,这是在战争中由中国共产党主持的一种全新的办学模式,很有自己的特点,在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上留下了特别一页。王曼硕在《绘画和现实生活的关系一一介绍延安鲁艺美术系的绘画教育》一文中,对鲁艺美术系的教学特点作了介绍。作者认为中国的美术学校,一开始便是全盘西化的教育方法,介绍的画派又多是西欧的近代诸流派,和中国的现实隔离的很远王曼硕对鲁艺创办的目的作了概述:

  

  鲁艺创办的目的,是使艺术这武器在抗战中发挥其最大的效能,同时在抗战胜利后为建设独立自由幸福的新中国而工作,美术系是鲁艺的分,自然也是根据这样宗旨进行教育的。抗战初期因为要宣传动员大家起来参加和支持抗战,所以绘画创作实习主要也是练习画这类的宣传画。素描课也是配合着它进行的。如模特儿是请战士、自卫军、农民来作种种抗战或劳动姿势,或以各式枪支农具作静物的标本遇有动员或纪念大会,不论教员学员都一齐动手来画各种宣传画和标语因为当时的学员多是来自大后方都进过美术学校,已有些绘画基础,所以经过短期的训练就分配去前方工作了。

  

  这种教学方法是为了战时宣传工作的需要,实用性很强,其教学也不限于课堂里,更注意课外的集体研究,互相批评,互相商讨。这一新的教育方针和教学方法,在解放区也的确培养了一批艺术干部和具有革命思想及进步艺术观的艺术工作者,其中有不少美术学员和教师后来成为我国新美术的重要创作人员。鲁艺美术系可谓中国现代特殊历史条件下的自成体系的新的艺术教育的尝试。

  

  除大专美术教育研究取得了一批成果外,中小学美术教育研究也开始进行,温肇桐曾致力于初级美术教育研究,在30年代至40年代,出版了《国民教师应有的美术基础知识》《怎样教小学的美术》、《小学美术科教材和教法&《创造的儿童绘画指导研究》等著作,并于1948年出版了论文集《美术与美术教育》,这些著作对于促进中小学美术教育,促进美术教育理论研究,均起到了积极作用。

  

  随着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发展,对艺术教育理论和现代艺术教育史也展开了研究丰子恺曾发表《艺术教育的原理》一文,结合自己从事艺术教育的经历,探讨艺术教育与科学的差别,反对把图画看成科学的补助品,认为科学是连带关系的,艺术是绝缘的(美的表象);科学是分析的,艺术是理解的;科学是创造规则的,艺术是探讨价值的;科学是说明的,艺术是鉴赏的;科学是知的,艺术是美的;科学是实用的,艺术是享乐的。艺术能够将事物的状态呈现给人们引起美的享受,这是科学办不到的,所以不能用科学代替艺术,反之应把提倡艺术教育,作为当务之急丰子恺认为:“艺术教育的原理是因为艺术是人生不可少的安慰,又是比社会大问题的真和科学知识的真更加完全的真,直接了解事物的真相,养成开豁胸襟的力量,确是社会极重要的事件”[9]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史的研究论文有蔡元培《三十五年来中国之新文化(美术部分)》,姜丹书《现代中国艺术教育概观》、《我国五十年来艺术教育史料之一页》,丰子恺《近世艺术教育运动》、《三十年来艺术教育之回顾》等汪亚尘的《近代艺术运动与艺术教育》、《现代艺术教育之意义》则对30年代以及我国的艺术教育作了回顾,有些资料很珍贵。这些文章,对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从开端到发展,从美术各科的兴办到师资队伍的建设,从教学目的到教学手段,从各艺术院校的兴办发展到艺术人才的培养,均作了及时总结,从而揭示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从开创到繁盛的发展过程,总结出中国现代艺术教育的某些客观规律,为中国艺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资料。

上一篇:探寻西方模仿艺术理论的足迹

下一篇:新中国5 0年音乐表演艺术理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