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将艺术欣赏课设为高职院校公共必修课的必要性

发布时间:2015-10-10 09:39

摘 要:  

关键词:
  在百度百科中对高职教育的教学有这样的解释:"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由此可见,在国家大力发展高职教育,努力培养的是一种技能型的人才。所以各院校都将课程的重点放在了本专业技能上的培养,但是在公共课部分,除了思想道德、英语、体育这老三篇之外再无其他选择,但是作为一名高等院校培养出的毕业生,除了具备专业技能,和基本道德素养外,还应该要具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拥有区别与没经过高等教育人群的基本艺术素质。
  修养指的是一个人理论,知识,艺术,思想等方面的一定水平,通常也是一人综合能力与素质的体现。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艺术的伟大意义,基本上在于它能显示人的真正感情、内心生活的奥秘和热情的世界。"艺术,是人们为了更好地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艺术,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游戏的一种特殊方式,又是人们进行情感交流的一种重要手段。蒙娜丽莎的微笑让多少人心驰神往,幻想自己的一笑也能那样神秘莫测,韵味无穷。莫扎特的小夜曲带给我们夜晚的静谧和安详。我们沉醉于《天鹅湖》中白天鹅的优雅;也惊叹于《图兰朵》中图兰多特的高亢唱腔。还有断臂维纳斯,用她残缺而优美的曲线,诠释了另一种美丽。艺术的形式千姿百态,但给我们关于真善美的启迪都是一样的。
  艺术欣赏不同于科学认识,"它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在审美需要驱动下、审美意识调控下,调动审美感知、想象、情感、理解等多种心理功能,对艺术作品进行观照、体验和悟解活动,遵循的也是一种情感逻辑,是更突出情感和理解。"审美能力是艺术修养的组成因素之一,通过艺术欣赏来提高审美能力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欣赏优秀的艺术作品,体会作品中的艺术美,二是通过欣赏艺术作品,通感艺术家的审美情趣。
  艺术教人生活的真谛,催人奋进。艺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艺术家们将生活中值得挖掘的素材开采出来,加以雕琢、润色,将生活的真谛浓缩成一首歌、一段诗、一幅画、一场舞......术的表现形式是丰富多样的,音乐、绘画、诗歌、雕塑、电影、电视等都属于艺术的分支。不需要通解所有艺术,你只需在艺术之河中撷取一捧,也足以受益终生。现在,不少大学生都从小学过绘画、乐器或者舞蹈,这对培养我们的艺术鉴赏能力都有很大的好处
  2005年7月29日钱学森对前到医院看望他的温家宝总理说,"要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没有这些是不行的。"①艺术欣赏课程是旨在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而设立的一门公共基础课程,内容包含了美学、音乐、舞蹈、戏剧、雕塑、建筑、书法、绘画、摄影、影视等多门学科,这门学科是一门引导的学科,使学生能够在高中三年枯燥的考学之后接触到的多元的培养自身审美的学科,在不同的章节介绍了不同的艺术种类,虽然内容庞大,但是作为必备的修养课程,只把每门学科的最普及的知识列为讲解内容。艺术欣赏课程所具备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是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道德水准,陶冶高尚情操,促进智力和身心健康发展的有力手段,引导学生广泛接触人类优秀的文化遗产和当代优秀艺术成果,提高艺术欣赏水平,同时较全面地把握艺术所反映的丰富内容,比较完整、深地认识社会现实,形成健康的艺术评价能力。
  艺术欣赏课程在高职院校中开设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它所面对的授课对象是非艺术专业的学生,甚至大多数学生不识五线谱,只会画简笔画,没有任何的艺术技能,高职院校的学生被赋予了"技能型人才"的称号,艺术欣赏课程不是技能的培训,也不是要培养出艺术专业人才,而是培养具有审美品位、高尚情操、富有创新思维的各类专业人才。艺术欣赏课程属于公共艺术课程,涵盖门类复杂,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兼顾了理论与欣赏,发挥了课程本身普及教育的特点,为学生丰富业余生活,参加各种门类的社团活动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同时在形式上可以不断创新,增强课程的吸引力,避免形成"看图讲故事"的欣赏课教学模式。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可以根据每门学科的不同特点让学生进行小范围的参与活动,提出每门学科其中的一点进行发挥,学生们进行探讨,如果讲过绘画大师的作品特点,那么我们就可以根据这个特点去自己创造一幅作品,听了优美的乐曲,就可以自己哼唱一段相同感受的流行歌曲,欣赏了传统的戏剧段子就可以像小品一样自己重新演绎一段,欣赏课程并不是拘泥于听和看的形式上,欣赏课程也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出新的授课形式,带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我们可以将艺术欣赏中学到的知识用于指导学生的社团活动,各种文艺汇演,绘画,书法比赛,都与课程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这门公共课一般可以设计为30学时的课时量,所讲授的教师应该具备一定的文学素养,能够从大量的艺术门类中提取其中最精华,最需要普及的知识点来进行讲授,所讲授的内容也不是泛泛的罗列各种知识、专业术语等抽象的概念,而是需要就每门艺术其中的一个点作为讲授的切入点,就这个点将此门艺术的其他知识与艺术特征延展开来,从而更易于理解,更加生动,比如在绘画内容中我们可以选取印象派画家梵高的作品作为切入点,在作品的分析中体会绘画的构图、笔触、色彩的运用、画面的肌理,等等绘画作品的特点,同时我们根据作品分析作者,也就是梵高的绘画特征,生平,紧接着就引申出梵高所处的画派,在同一时期还有那些艺术观点,艺术流派,具有代表性的画家以及代表作品,这样通过点的切入逐一展现在学生的课堂上,这样的讲授方法具有连贯性,又如同一部具有故事情节的剧集,学生在接受上更加容易,也能够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光明日报 2006.1.18《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融合起来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上一篇:化学作业布置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怎样在教学和学习中科学地处理好语言能力和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