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性的成因初探

发布时间:2015-10-08 10:10

摘 要:中国传统壁画色彩独特的装饰性,在文化层面上,源于本土民族色彩的基础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在技术层面上,则受传统壁画独特的基底、颜料和绘制环境的制约。

关键词:传统壁画 色彩 装饰性
    中国传统艺术具有一种平面化的表现特征。不仅是壁画艺术,中国的纸本绘画,甚至京剧、文学、戏剧等都具有这种平面化、二维化的线性表现倾向。中国传统艺术的这种线性的表现特征也规范了视觉表现上的装饰性趋向。就文化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壁画色彩装饰性的形成源于本土民族色彩的基础和西域文化的影响;就技术层面而言,中国传统壁画色彩的装饰性特征则是因之壁画的基底、颜料和绘制的环境而形成。
    一、本土审美的基因
   中国人向来喜好鲜艳明快、温暖而又热烈的颜色,不喜欢复色和暗弱的色彩。因此,红、黄、绿、青、紫、黑、白等色成为我国一切传统装饰上的主要色彩。我国民间有不少用色口诀流传下来,这些口诀反映出我国民族民间色彩观念上的喜恶偏好。虽然带有一定的偏颇性,但却反映出民间的审美观念和认识。
    二、西域文化的滋养
   自东汉代起,佛教就从西域传入我国。佛教从苦入手,视三界为火宅、视人生为苦海,并以此为起点,探索如何跳出火宅、脱离苦海的人生问题。为了广泛宣传佛教,寺院、石窟等建筑大规模兴建起来,佛教绘画、雕塑迅速发展,形成了丰富的艺术宝藏。其中,壁画的艺术形式也受到了巨大的影响。佛教传入中原之前,我国的绘画色彩特别是汉及汉以前是以五行色为主,以黑红为主色调,而佛教的传入,带来了色彩上的改变。
    三、工艺材料的影响
    (一)保存长久的壁面
   壁画能够长久保存是展示色彩的先决条件。中国壁画的墙壁大致是先用粗泥混合竹蔑或麦梗、麦糠遍涂盖平,钉麻揪分披均匀,然后上一道细泥、细沙泥,揪压磨平磨光后,抹一层石灰,再涂胶矾水固化,干后作画。我国著名的敦煌壁画,从技法.上看,便是属于这种干壁画。干壁画有利于保存壁画的色‘泽,缺点是牢固性差,易剥落。但由于敦煌气候干燥、石窟牢固、不易产生霉菌、湿气等有害物质破坏,因此,敦煌壁画得以保存到现在。
    (二)性质稳定的颜料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绘画颜料的优劣,直接影响到画面的效果和保存时间的长短。中国传统壁画颜料以矿物色为主,但也包括一些植物色和少数动物色。矿物色包括朱砂、土红、储石等色;植物色包括青黛、藤黄、胭脂等;动物色有蛤粉、螺青等,由此可以看出古人选择颜料的广泛性。更重要的是,大部分重彩壁画所运用的颜料,历经一千多年,色彩依旧显得鲜明。这说明,古人调制颜料是有选择的,矿物颜料和有机颜料(动物色)性质都比较稳定。特别是以石青、石绿为代表的矿物颜料和以螺青为代表的有机颜料,都是性质稳定。
    四、客观环境的制约
  壁画的制作与卷轴画不同,它立于粉壁,篇幅宏大。壁画的内容、形式风格、情调要服从于建筑的功能和风格,只能起美化烘托、画龙点睛的作用,不能喧宾夺主。传统壁画绘制的环境不外乎庙观、墓室和石窟。画在寺庙里的壁画,随着建筑物的损毁,保留下来的很少;但在石窟和墓室里的壁画因其自然条件良好,得以流传至今,尤其是石窟里的壁画。石窟壁画通常规模比较大,如敦煌壁画,在巨大的岩峰被水流侵蚀成的垂直的岩壁上,挖掘出众多的洞窟,像蜂巢一般。在石窟的深处,光线难以到达,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有些壁画色彩的表现手法较为大胆,采用粗放的线条。墙壁和岩面的底色的不同,也决定着整个画面的色彩效果。虽然有直接以泥壁和岩壁的本色作为底色的,但最常见的是白底,以蓝灰色、淡蓝色、灰黄色、淡红色、粉绿色作为底色的也有出现。这些底色的运用,使画面的色调更加多样化。但是从色彩搭配和色彩的装饰效果来讲,难免良萎不齐。尽管这样,古人对色彩装饰性的探索仍然值得肯定。

参考文献
1.黄国松:《色彩设计学》,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版。
2.白鸽:《色彩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5年版。
3.许俊:《青绿山水画技法》,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2002年版。
4.陈景容:《壁画艺术技法源流》,岭南美术出版社2005年版
5.祝重寿:《中国壁画史纲》,文物出版社1995年版
6.周大正:《敦煌壁画与中国画色彩》,人民美术出版社2000年版

上一篇:伦勃朗油画的光线运用与实例分析

下一篇:小议音乐情感中的男女差异